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第三十九章 荣阳省亲(三)

到了祭祖的日子,郑氏家族的仆役已经将祭奠祖先的香案、祭案和祭品都已经安排妥当。在祭台上的正中央,有一个大概长约四米的案桌,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灵牌——始祖西周文王姬昌之灵位,两旁配祭着伯祖周宣王姬靖以及正祖周司徒郑恒公姬友之灵位。在往前是郑氏历代男丁的灵位,案桌前有一个很大的香炉,香炉中点着三支大概长一米多的香燃着。

郑姓起源于姬姓,是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的子孙,周宣王的弟弟,在西周末年,周宣王与其弟姬友打赌输了,而封了他中原郑州之地。后为了救护周幽王死于戎狄发起的丰犒之乱,其子郑武公又借周乱开疆拓土,定都荣阳。战国时期,郑国为三晋之一的韩国所灭,其后代就以地为姓,后代多集中在荣阳一带,经过近千年的时间,慢慢形成了现在的荣阳郑氏门阀。

站在香炉最前的是荣阳郑氏的族中所有的男丁,由于郑译是郑氏的族长,所以站在第一位,旁边是他的孙子郑维康和儿子郑元琮,在后面是郑氏其他六房子弟。再就是由江南回归荣阳宗谱的江南郑氏成员。

由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的西晋王朝已经灭亡,有西晋的皇家宗室在江南一带组织了流亡政权,当时的郑氏族长就让他的弟弟率领他的家眷迁往了江南一带定居,形成了江南郑氏门阀,而哥哥带着自己的儿女守着荣阳,将随身的一块玉璧掰成两半,一半留在自己的身边,一半给弟弟,并约定日后南北一统,就带着家族从新回归荣阳,到时将玉璧合拢。现在南北统一,所以江南郑氏家族也借着机会重新回归荣阳,实现先祖的遗愿。

左右两边是观礼台,左边的是与郑氏有姻亲的门阀和嫁出去的女儿及他们的夫婿,还有没有嫁出去的女儿,右边是前来观礼的宾客,由于是祭祀远古的祖先,所以使用的乐器都是春秋时期的钟鼓。到了正午的时候,郑译向负责祭祀的礼官点点头。礼官开始宣唱:

“及时已到,钟鼓齐鸣,祭乐上音,上熟食祭礼。”随着由春秋时期的编钟和大鼓组成的乐器敲成春秋祭乐演奏下,郑家的仆役将煮熟了的鸡、鸭、鱼、肉以及三牲(猪牛羊的头)酒果摆在了祭案前。

“祭肉上桌,族人恭敬,跪!”在族长郑译的带领下,所有的郑氏男丁都跪了下来。

“远祖盛德,后及子孙,我族昌盛,福禄至远。祭祖三叩首,拜。”所有的郑氏男丁都向着祖宗牌位恭恭敬敬的磕头。

“先族离散,骨肉重归,灵牌归案!兄弟同归,魂归故里,心神安宁,有请江南氏族远祖归位,”一位江南郑氏的男丁把一个牌位恭恭敬敬的放在了那堆牌位中间,又从身上取出半块玉璧,将其与供桌上的玉璧一起合拢,其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响头。

“父亲,您与历代列祖列宗的遗愿孩儿终于为您实现了。”

“叩首礼成,族男上香。”所有的郑氏男丁一个接一个把自己的香插入了香炉。随着一缕缕青烟飘上了天空。在众人的凝视下,礼官喊道:

“祖先回行,礼毕回行。众人叩拜,跪送祖先!”众人又跪了下来,向天空磕了一个头。就要散去。郑译开口说道:

“各位族人远道而来,老夫好久没跟各位见面了,老夫在内宅备下了几桌酒宴请各位,还请各位不要推辞。另外,康儿,那些族中的姻亲和前来道贺的来宾就由你招呼了。”那些郑氏族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不是普通宴请那么简单,但场面上还是保持着虚伪的礼貌。现推辞一下后,就跟着郑译进了内宅。晚上,在郑译府中的内宅。

“各位应该都知道了,如今皇族内部又有了纷争,前太子的长子——长宁王杨俨已经派人与老夫联系,希望我们能在他们推翻现太子时伸一支手,而且听说汉王也蠢蠢欲动,恐怕这朝廷又要起风波了,俗话说得好,一朝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老夫特借这个机会与各位合计一下,我们郑氏家族该怎么处理这回的风波?”

在短暂的沉默后,首先说话的是郑译的儿子郑元琮:“父亲,各位叔伯,如今我们荣阳郑氏声势日衰,威势不及当年,孩儿以为我们应该紧跟太子,借这个机会向朝廷展示我们郑氏的力量,而太子登基后也会记得我们郑氏,到时郑氏复兴就指日可待了。”由于郑译的长子郑善愿已死,郑元琮一直盯着郑译的爵位。可是郑译却想把自己的爵位留给孙子郑维康,所以郑元琮的心中对此一直不满。他这样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郑氏着想,另外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搭上杨广这条线,到时继承郑译的爵位。郑译哪会不知道他的想法,但终归是自己的儿子,在外人面前也不愿意太过打压。所以只对其他的人询问道:

“各位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来吗?如今的局势可关系到我们郑氏全族安危,非一家一户的荣辱,还望各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我们集思广益才好。要知道我们七房与江南郑氏都是同宗同脉,一笔难写两个郑字。而且今天来的世家大多数都是来打探消息的,如果我们还是采取中立或者象以前一样脚踩两船的话,不管哪方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都会对我们郑氏进行打压。”听到这,在座的人都低头思考着。

“老族长,在下以为锦裳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今汉王坐拥北地数十万大军,执掌百余州县的政务,威权颇重,而且皇上现在越来越多疑,也越来越喜怒无常,难保日后不会把圣心放在汉王身上。现在汉王已经给我们传递了信息要我们合作,如果我们不合作,万一日后汉王成了气候,我们郑家也难逃劫数。而且家族的祖业根基都在荣阳,这回杨俨又与汉王勾连,一旦起兵,不说牵不牵连,如果我们不答应杨俨的要求,杨俨先跟我们翻脸,到时祖宗基业不保,作为后代这是大不孝啊!”说话的是郑氏三房的郑维善,现任户部侍郎,在郑氏家族的同辈里官职最高,而他的大儿子郑刚就在太原军营中任职,汉王的动向他最清楚,并且最先联系的就是他的儿子。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帮汉王探听一下其他族房的消息,能够帮忙拉拢他们为汉王效力最好,如果汉王成功了,首功不会少了他,当然作为世家,他还有一招没用,他相信只要他筹划的好,郑氏家族大族长的位置一定跑不了的。

“哼!有我在,我看谁敢动我们荣阳郑氏的祖业,我郑诉一定不会放过他。”说话的是郑译的堂兄弟郑诉,以前是个武将,后来因为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而退役,但他的火爆脾气并没有改变。

“诉弟,你的脾气还是那么火爆,郑维善,你说了那么多话是不是有什么高见啊!另外南方郑氏归入了你的族房,他们认祖归宗的事情也是你达线的,你一定有所筹划吧!”郑译笑吟吟的对郑维康说道。

“大族长,侄孙我并没有什么高见,一切唯大族长马首是瞻。”郑维善貌似恭敬的说道。

“嘿嘿嘿!我老了,这大族长的位置迟早要让出来的,但只要我在一日,就要为整个郑氏家族的安危考虑。郑光行,你们南方郑氏在江南与今太子多有接触。你来谈谈吧!”

“哦!我在江南与当今太子接触过,以我看,他的武功学识不下于古今任何帝王,朝廷刚刚平定陈国的时候,江南百费待兴,各大反叛割据势力层出不穷,其以一人之力不断的分化瓦解,手段多变,防不胜防,由此可以看出此人心机颇重,若选择的话我会站在他的那边。”郑维善恨恨地看着郑光行。

“光行兄说的对,以我这些年对朝廷诸皇子的观察,当今太子绝对不能小视,就拿朝廷平定南陈以后,江南民乱迭起这点来说,他以一人之力治理的妥妥当当,而且在平乱之后又在短时间内使江南民生从归繁华,如今江南一带可以说是只知有太子,不知有皇上。”说话的是郑氏七房中五房郑元通,他的夫人是江南谢氏族人,经常去江南行走,对于江南的形势除了江南出身的郑光行,就属他对江南最为了解。并且看来他也是站在今太子这边的。郑译有开始向其他的族人问道:

“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其他的族人都低起头不说话了。

“维康,你跟刚儿说一声,严密监视汉王动向,保持与我们的联系,记住,对汉王多沟通一下。至于长宁王这边就由我们荣阳祖居出面接触。光行、元通!跟太子那边沟通的事情就由你们来做。老夫有空就去京城面圣,还有,你们多跟自己的姻亲沟通串联,不要透露什么消息,这次的危机老夫希望各位能同心协力。”说完,眼睛向郑维善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