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杜伏威的情、王雄诞的义 王君廓的奸 李瑗的悲

在前面的几章里,有些读者对小编说,我所编辑的故事不符合历史,例如王雄诞是死于王君廓之前,而且王雄诞是被辅公拓勒死的。是的,各位读者说的都是事实,小编承认,但是小编现在想说的是,小编写的是历史穿越小说,并不是历史教材,小编不会完全依据小说的框架。当然,小编也会将王君廓和王雄诞的生平现在写出来,也让各位读者明白,小编为什么设计王君廓和王雄诞不同的人生结局。首先是王君廓的生平。

王君廓(?-627年),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人,唐初名将。

王君廓早年以贩马为生,但是品行不端,经常偷盗,乡里都引以为患。隋朝末年,王君廓曾打算聚集兵马为盗,叔叔却不同意。王君廓便诬陷邻居与叔母私通,与叔叔一同杀死邻居,从此亡命江湖。聚众为盗,四处劫掠,此后,王君廓聚集千余人,四处劫掠,进逼夏县,长平,河东郡丞丁荣率军抵御,并派人招抚。王君廓见到来人后,装出愿意归降的姿态。丁荣为此轻视于王君廓,便布置军队登山。王君廓将兵马埋伏在山谷中,并乘丁荣撤军时突然发起进攻,大破敌军。不久,王君廓与韦宝、邓豹等人攻打虞乡(今山西永济),与隋将宋老生相遇。王君廓初战不利,只得退守方山,宋老生则乘胜紧逼。这时,王君廓粮草用尽,于是便向宋老生诈降,并与他隔涧相谈,祈求哀告。宋老生被感动,放松警惕,王君廓趁机在夜里逃走。后来,王君廓率军劫掠邯郸。邯郸人王君愕劝谏道:“当今英雄并起,您应等待各方势力角逐出胜利者,然后投靠,如此则富贵可图。现在你没有尺土之地,也没有多少粮草,却到处抢夺骚扰,我为你担心啊。”王君廓询问对策,王君愕便建议他夺取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王君廓听从其言,占据井陉,唐高祖李渊反隋的时候,派人招降王君廓。韦宝、邓豹打算归附高祖,王君廓假意赞同,乘其不备突然出兵袭击,夺取他们的辎重,后投靠瓦岗,没有受到重用后不久又率众归附唐朝,封上柱国,河内太守、常山郡公,后来改封为上谷郡公,辽州刺史,此后,王君廓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历迁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李瑗任幽州都督。朝廷因李瑗怯懦无能,没有将帅之才,而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佐他。王君廓曾为强盗,骁勇强悍,阴险狡诈,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赖他,和王君廓结成亲家。

当时李唐的太子李建成意欲除掉秦王李世民,暗中联络李瑗,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掉,李世民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后来又逼李渊禅位登基,并派遣钦差大臣赶赴幽州招李瑗入京,李瑗恐慌,便与王君廓商议。王君廓想捉拿李瑗,借此立功,王君廓便挑拨庐江王李瑗谋反,然后再将其诛杀,便劝李瑗早做打算,李瑗于是决定起事。李瑗囚禁使者,调集兵力,并召燕州刺史王诜前来计议起事。李瑗将兵马全都交付王君廓指挥,兵曹参军王利涉认为王君廓反复无常,不能将权柄交托给他,应及早除掉他,让王诜代替他。李瑗犹豫不决,王君廓得知此事后,立即杀死王诜,并对将士们谎称王诜与李瑗谋反,劝他们跟随自己讨逆。王君廓率部下一千人进入城内,李瑗却未发觉。王君廓将朝廷钦差放出,李瑗才知王君廓有变,连忙率数百亲信而出,恰巧在门外遇到王君廓。王君廓劝说李瑗的部下,大家都丢下兵器而逃。李瑗大骂王君廓是小人,王君廓捉住并勒死李瑗。李瑗死时四十一岁,王君廓将他传首京师。朝廷下令追废李瑗为庶人,绝其宗室属籍。王君廓以平叛英雄自居,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

贞观元年(627年),王君廓入朝,因在职骄纵越法,心中不安,便在渭南杀死驿吏,准备叛逃突厥,途中被野人所杀,封邑也被削除。

其后是王雄诞的生平:

王雄诞(?-623年),曹州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的养子和部将。王雄诞强健果敢,力气过人,杜伏威有养子三十人,同衣食,只有阚棱、王雄诞知名。王雄诞因年纪比阚棱小,故军中称阚棱为大将军,称王雄诞为小将军。武德四年(621年),征讨李子通于杭州,将其生擒。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镇压河北刘黑闼、徐圆朗,连下十余城,淮北震动,七月,召杜伏威入朝,当初,杜伏威与辅公祏很要好,辅公祏年纪大,杜伏威像对兄长一样对他,军中称辅公祏为伯父,敬畏他同敬畏杜伏威一样。杜伏威逐渐猜忌他,于是任命阚棱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暗中夺辅公祏的兵权。临行前以辅公拓留守丹阳,将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辅公祏知道后,渐渐心生不满,杜伏威入朝时,留下辅公祏守卫丹杨,命王雄诞掌握军队作辅公祏的副手,私下对王雄诞说:”我到了长安,假如没有失去职位,千万不要让辅公祏发生变故。”杜伏威走了以后,左游仙劝辅公祏反叛,但是王雄诞掌握兵权,辅公祏无法动手。于是他假称收到杜伏威的来信,怀疑王雄诞有二心,王雄诞听说后很不高兴,声称有病不到衙门治事,辅公祏趁机夺了王雄诞的兵权,让自己的党羽西门君仪告诉王雄诞反叛的计划。王雄诞才醒悟并后悔不已,对辅公拓说道:”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吴王又在京师长安,大唐军队威力,所向无敌,怎么可以无缘无故自找灭族呢?我王雄诞唯有一死相报,恕不能听从命令。现在跟着辅公拓您倒行逆施,也不过是延长一百天的性命罢了,大丈夫怎能因为舍不得片刻之死而陷自己于不义呢?”辅公知道不能说服他,便勒死了王雄诞。王雄诞为人仁爱,很会体恤部下,能让士兵为他卖命,而且纪律严明,每次攻下城镇,都秋毫无犯。因此他被害之日,江南军中的将士以及民间百姓都失声痛哭。唐高祖李渊嘉奖其忠节,命其子王世果(《旧唐书》作王果)承袭宜春郡公的封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下诏赠予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号为忠。

各位读者看到王君廓和王雄诞的生平后,小编想各位读者都应该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佞了吧!小编向在小说中衬托的是王雄诞的忠与义——杜伏威作为王雄诞的义父,在知道李渊不可能放过自己的时候,将王雄诞托付给李建成,这是对于李建成人格的充分肯定,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儿子的一种保护,父子之情跃然纸上,在活着的时候就一直叮嘱王雄诞不要轻举妄动,即便成为了鬼魂也要现身保护王雄诞,父子二人的情感让人感动,在后面的章节中,小编可以提前告诉各位,在李建成登基后,为了感念杜伏威和王雄诞的功绩,特别为他们父子二人树碑立传,重新树立了名声,而王君廓的奸佞和狡猾,也从王君廓的生平可以看出,为了自己的野心和生存,想去抢劫,叔叔不同意,就诬陷自己的邻居与自己的婶子私通,并且与叔叔杀人后一起亡命江湖,在隋朝末年的动荡中,王君廓投奔多个主子,从来没有从一而终,而且在其中还多次背叛,反复无常,先投靠瓦岗,瓦岗失势后又投靠李唐,在李瑗的手下,李瑗欣赏王君廓,不断的委以重任,还不顾自己皇族贵胄的高贵身份与一个江湖草寇出身的武夫结亲,最后在李瑗失势的时候,王君廓想到的只是利用李瑗的脑袋来铺自己的官场前程。不过,不管在小说中,还是在历史上,王君廓的结局都是不得好死,只是小编不愿意让王君廓的危害太大。而且,李瑗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身为李唐宗室,不得已被卷入了李唐皇位的争端中,处于封建王朝继承制度的束搏,(当然了,李建成也不是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昏庸无能,而且非常有能力),选择了李建成作为自己的效忠对象,在李建成垮台后,准备起兵为李建成报仇,一方面是为了保全自己,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对李建成的一种情感报答,可是中了小人的计,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小编以一个小小的手段将王君廓这个人先处置了。保全了李瑗的性命,也为王雄诞和李瑗等人在后来的章节中有所表现。以此来表明中国自古以来的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谚语。随后小编再送各位几句话,文笔不好不要见怪:

杜伏威父义祈高愿,王雄诞忠义现千秋;王君廓机关算尽终身死,李瑗保全是忠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