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重新均田与赋税改革

在安插了侯君集和他身边的眼线后,李建成所有的精力就是为西征军筹措粮草军饷事宜,这一日,能成来到长安户部所属的府库:

“奉丞相令,前来府库调取钱粮!查阅物品。”随着府库的库门打开,李建成大惊:

“库丞!这是怎么回事?”库房内空空如也,用后世常用的话说——就是耗子也养不活。李建成恼怒的拔出剑架在库丞的脖子上:

“说!是否是你们倒卖府粮!”李建成知道,关中一带由于兵灾**,粮价飞涨,一斗米可卖至万钱,黑市更是无价,因而倒卖军中官府物资者不计其数,已经查获了几起,由于李渊害怕牵连过广,没有追查,但如果户部直属府库也这样,那就太可怕了,感受到剑上的寒气,库丞战战兢兢的答道:

“启禀世子,以往开挖运河后,长安物资都是由江南经洛阳转运过来,可自从先帝征讨辽东,镇压民间造反,中原战火不定,江南水路和洛阳的路路已经堵塞,府库在很早的时候就没有进过东西了,我们户部存储的钱粮本来就不多了。再加上丞相攻入长安后,经常下令犒赏长安各路守军,拿出了长安府库的大部分金银府藏,还有招募新兵,粮食也差不多了。这里是往来账目和丞相历次的手谕。”李建成看着空空如也的库房和府丞递上来的文书账目,心中也充满了忧虑。

“各位大人,如今府库空虚,本世子奉父王之命前来筹措军需,希望各位能鼎力相助,尽心尽力杜果这次难关。”

“世子大人,卑职与狄大人前几日也曾经巡视乡里,由于征兵出战,征召壮丁已经降至十六,现在关中一带田地荒芜,市井除了长安以外都很萧条,而且丞相在入主长安的时候也以圣上名义减免了关中河东三年赋税,即便我们现在食言自肥也难以度过难关呀!”说话的黄文清,他在听说征西主帅定为李世民后,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就与狄知逊一起走访了长安周边的十几县,回来后给李建成上了一道文书,讲述关中百姓苦状。现在他说的也是实情。在场的官员都一一点头。

“黄大人所言极是,我日前与黄大人巡视乡里,不单田地荒芜,而且还有币制混乱,原本大隋国泰民安,大业通宝流行天下,可如今华夏大地分崩离析,各大势力割据,铜钱贬值,大宗交易皆以金银交易,更有甚者,有些大户私造钱币,弄的民间不敢收钱,而小门小户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储备,只好以粮食布帛流通,以物易物。”

“什么,竟然有人私造钱币,这不是造反吗?这还了得。”李建成听到后将自己面前的长案拍断。

“殿下息怒!自古时局如果动荡不安,自然有人会铤而走险,做些平日里不敢做的事情!而且那些私铸钱币之人与关中世家多有联系,如果我们强行从他们嘴中虎口夺食,恐怕。。。。。。”李建成被狄知逊这么一说,马上冷静了下来,是啊!有什么比参与货币流通更容易发财的呢?别说是现在天下纷争不断,即便是号称法制的后世,民间私自制造货币套购物资的事情也不断发生。

“算了!眼下时局的确不是处理这件事情的时机,待我朝同意中原以后,再行货币统一之策,现在还是商量如何解决眼下吧!各位布置有何良策解此困局,你们也知道,如今大军开拔在即,如果没有粮饷,到时那些兵士非动乱不可,李建成想在场的人看去,大家都低头沉思。尹阿鼠向李建成这边望了望,又低下了头。

“尹主簿有什么话请说。”尹阿鼠获得李渊准许,进入李建成的世子府任职,被李建成任命为世子府主簿,负责钱粮支出。

“殿下,卑臣有一策,不过有些难登大雅之堂。”

“请直说!”

“长安一带有专门从事借贷的商人,如果殿下肯降下面子。。。。。。”

“大胆!殿下是高贵之人,怎可与那些市井之徒打交道!”狄知逊是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讲究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就是其他人也感觉堂堂唐王世子去与市井商人打交道不妥,但心中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一个个低头不语。李建成听到后到觉得没有什么,在汉代的时候,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也因此养活了不少高利贷的商人,就是后世,中央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也发行国债想民间借贷。因而向狄知逊挥挥手。

“好!为了解决眼下危难,我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尹大人,你想办法约一下,只不过此事不可随便传扬,如果说出去恐怕不好。”在场的人都知道厉害关系,皆都点头称是。

“现在我们再谈谈关中均田之事,各位大人,如今均田之事已经迫在眉睫,狄大人、黄大人,你们走访关中各地,对于着均田之事,理应多多分担,你们可有什么对策。”

“启禀世子,我们二人虽走访多地,但关中到底有多少田亩,我们尚不知道具体数目,这件事情还需要时日我们才能理出章程。”

“不可,兵贵神速,恐怕我不能给你们多少时间了。”平日里,李建成对这些谋士家臣都礼恭下士,轻言细语,今天,狄知逊等人听出了李建成话语中的严厉。

“殿下,臣保举一人可完成此大任。”李建成又发现是尹阿鼠在说话。

“请讲!”

“就是原河东郡丞——当今王爷的宠妃张氏之舅父薛琳。”

“哦!先生为何举荐他?”

“不瞒世子殿下,卑臣曾经是薛琳下属,而且我知道他曾经任过户部,开皇年间的官员均田,他就参与过,卑臣认为他可以为殿下解惑。”

“好吧!来人,备马!本世子要去拜访薛大人。尹大人,你就陪本世子去一趟吧!”李建成与尹阿鼠来到了薛琳府中。

“臣!薛琳参见世子爷!”

“啊!薛大人请免礼,建成此次前来是有一难事想来请教薛大人。”

“世子爷请说!”

“本世子听说,大人在开皇年间曾经参与均田之事,如今本世子希望大人能够为在下解惑。”

“哦!世子爷原来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呀!”薛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

“啊!原来是当年均田之事,当年下官曾经任过户部堂官,协助当年的户部尚书苏威大人主持均田事宜,世子爷请等我一下。”说完,薛琳起身从房中拿出一大堆的书简。

“公子请看,这些是当年卑臣协助苏威大人编写的典章规制以及关中一带各县的地亩数目文书,还有卑臣在外放之前收集的关中一带的可开荒耕种的山川地貌,请世子爷检品!”李建成翻看那些文书查阅,发现薛琳也是一个有心之人,他不单记录了当年隋文帝时期各大官爵人等的俸禄职田的分布和普通百姓的永业田官田的之属划分,还有关中一带的田园地貌,哪里可以开垦丰收,哪里是荒滩湿地,都记载的非常详细。

“世子,不是下官夸口,虽然下官离开关中数年,但这些仍然可助世子不受愚弄欺瞒。”

“薛大人真是当世高贤,我一定禀明父王,出面保奏薛大人出任户部侍郎,主持均田事宜。”

“谢世子爷!世子爷,卑臣还有一事想向世子也禀报!”

“大人请讲。”

“世子爷!如今关中河东一带,民生凋零,如果还按旧法收税,恐怕百姓负担太重,不利于我朝争取民心,卑臣起草了一个章程,请世子爷品评。若是合适,请代为奏请唐王!”说完又拿出一道奏则,李建成翻开仔细观看,只见上面写着租庸调制——

每丁授田后,每年上缴粟二担,称为“租”。丁男为国家服劳役,每年二十天,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服役,可以按日计算,每日缴绢三尺以代替,这称为“庸”。随地方土产,每丁每年上缴绢、绫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缴绢、绫的,另加绵三两,缴布者另加麻三斤,这称为“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庸调是农民对国家的正常义务,但并非全民如此,皇亲郡王以上,命妇一品以上,勋官三品以上,职事官九品以上,老、残疾、寡妻妾与僧尼、部曲、客女、奴婢等,皆为不课户。‘这不就是唐初时期所推行的吗?正是由于这项制度的实施,解决了唐初武德时期军费短缺,一直到开元时期才被废除。’李建成心中想到!

“先生真是大才!建成一定向父王代奏!”在薛琳的协助,李建成的主持下,关中浩浩荡荡的均田运动又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