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的危机感

李渊攻破霍邑后,在霍邑官署大摆筵席,为李世民、长孙无忌和刘弘基三人庆功,宴席上,李世民仿佛成为了宴席的主角,殷开山、段志玄、刘文静等人对李世民大加恭维,其他霍邑的归降官员也对长孙无忌奉承有加。李元霸性格孤傲,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自己找了个偏僻位置饮酒吃菜,裴寂来到了李建成兄弟的身旁:

“二公子最近风头是盛了些,不过这也没什么,年轻人嘛!张狂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李建成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长孙无忌,在入城时,李渊告诉他,攻打霍邑之前,长孙无忌就已经乔装改扮,以平民装束进入霍邑潜伏,收买霍邑官衙中服役的衙役奴仆,了解除了宋老生之外其余各将的性情和爱好,李渊依照李世民的计策,连续退后三十里的三天里,长孙无忌又依据自己掌握的材料暗中窜联,在宋老生离城的时候突然一击,迅速把霍邑掌握到自己的手中,再在宋老生回城的时候,明是劝说,暗地里是逼迫他自杀,以消除日后宋老生反叛的后患,心机不可谓不重,侦查能力极强。如果放在后世,绝对是个特务头子的材料。怪不得在唐高宗时期,李义府暗中纵放美妇死囚为妾,又逼迫官员自杀,没想到一天不到就传入了长孙无忌的耳中。证明长孙无忌手中一定掌控着一支秘密的特务部队。而且,长孙氏是前北魏朝元氏的同族后裔,在关陇贵族圈子里面有很强大的号召力,长孙晟在世时是隋朝时期公认的第一名将,在军方拥有一大批的崇拜者,这些成为了李世民杀死李建成成为太子,并逼迫李渊退位登基后马上得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与承认的强大助力。而正是由于这些可能危害到李家皇权的因素,李世民在即位后,一直对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进行打压,尤其在听说长孙顺德在任地方刺史贪污绢帛后,不但没有任何惩处,反而还当着朝廷百官的面,以长孙顺德家里缺少绢帛为名,当庭赐予数十匹,让他自己一路扛着这些绢帛宣扬皇恩浩荡,来羞辱打击长孙家族的威望,而历史上多次记载,李世民透露想让长孙无忌出任宰相,应该是对于长孙家族的试探,长孙无垢多次推脱,以自己的哥哥没有多大才干为由,让长孙无忌辞去职务,应该是长孙无垢对李世民的心思有所察觉采取的自保措施,而李世民没有批准,应该是害怕朝廷的势力格局发生改变,也是顾念他与长孙无垢的感情,但在贞观中后期,李世民多次有废除长孙无垢皇后之位的举动,并在长孙无垢死后,李世民以吴王李恪的母亲杨氏端庄贤惠,吴王李恪英武类我为名,希望改立杨氏为皇后,李恪为太子,在长孙无忌的力争下才没有成功,这应该是长孙无忌的权势应该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李唐的江山皇权,而且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的矛盾已经到了特别尖锐,不可调和的程度,为了彻底摆脱长孙无忌对李唐后宫和未来皇帝的控制,李世民才做出了那种激烈的举动,却在最后,由于顾忌到长孙无忌的势力已经不可动摇,如果行动可能会动摇皇朝的根基,李世民还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

而长孙无忌在李治即位后,对李恪的杀害和一同与李恪遇害的官二代们,应该是李世民为了平衡局势,对他们的老子进行的授意,有意识的让那些官二代们与李恪结交,以抗衡长孙无忌的势力。想到这里,李建成又把自己与李世民做了些比较:

论出身,他们都是窦夫人所生出来的嫡子,他只是比李世民长那么几岁,落了个居长,但历史上废长立幼的事情多了,不占什么优势。论战功,李世民现在首战告捷,声势已经造起,从今天段志玄、殷开山等人在宴席上对李世民的态度可以看出,晋阳大本营的将军们肯定与李世民交情匪浅。而自己这边除了一个文官裴寂,没有任何一个起兵武将在他的身边,雄阔海勇猛有余,资历和机智都不足,柴介武艺尚可,善于理财,可能由于从小的身世影响,对待军士仁慈有余,狠辣不足,黄文清和狄知逊老谋深算,皆是宰相之才,可不是良将,狄仁杰、薛仁贵、苏定方年纪都还小,不足以成事。武士彠是个中间派,不然也不会在李世民即位后便把他放在地方上任职,不在中枢。我一定不能输,以后一定要加紧向军队方向渗透,还有,不能再让李世民出风头了,我一定要建功,与他平分秋色,另外还要组建一支特务部队,后世有位伟人曾经这样说过,特工就像是一把放在暗处的匕首,将它磨光,他会比握在手中的宝剑更加的有杀伤力。想到这里,李建成拿起酒杯向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走去:

“二弟,无忌,今日兄长看到你们成长如此,真是欣慰,来,我敬你们二人一杯。”

“谢谢大哥。”李世民豪爽的喝下了李建成敬给他的酒。

“多谢大公子!这些只是无忌分内之事。”长孙无忌面部没有任何的表情。显得不卑不亢。但李建成却明显的感觉到一股寒气在长孙无忌周围笼罩着。

“哦!好啊!二弟能有你这样的帮手,真是可喜可贺呀!”李世民听到后脸上的神色更加的不可一世,而长孙无忌却还是那样的冷漠,李建成暗中为他叫好。‘比起我弟弟,你长孙无忌要比他强千倍万倍。’

机会永远会有,在李建成谋划着如何加强自己的地位,谋取潼关的时候,李唐军队的粮食不多了,因为宋老生害怕李渊攻下霍邑后得到粮草接济,在镇守霍邑的时候大肆的浪费,所以霍邑的存粮不多。李渊除了写信要留守太原的李元吉赶快运送一些粮草过来,另外加紧与窦琮联络,希望窦琮能够早点劝说李孝常归顺,好解除这次危机。正好,在攻克霍邑的第三天,窦琮的密信来到了。

“什么?李孝常让我亲自去永丰仓与他谈。”

“爹!永丰仓的李孝常为人反复无常,再加上我们现在刚刚起兵,很多军政要务都需要您来处理,您不能走啊!”

“是啊!爹,你千万不能去呀!如果他一旦把您扣留,我们得不偿失啊!”李渊刚刚说完,李世民和李元霸两个人就马上反对。

“可是我军粮草不济确实是事实啊!这必须马上解决。”李建成看着李渊焦急的表情。

“爹!就由我代替爹去与李孝常谈判吧!”

“建成,你真的有把握解决吗?!”

“父帅,孩儿没有绝对的把握。但身为家族长子,孩儿理应为父亲分忧,孩儿一定会出色的完成任务。”李建成自信的对李渊说道,李渊深思熟虑了一下,也觉得李建成是最合适的人选。

“建成,此去永丰,万事小心啊!”李渊动情的对李建成说着,心里堆满了担心和怜惜,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必须懂得取舍。

附:历史小知识,李义府在唐高宗期间曾经任中枢舍人一职,负责监察百官,对于长孙无忌不肯屈从逢迎,在当时,洛阳有一个美妇人淳于氏,因为谋杀亲夫而被有司衙门判处死刑,李义府看她看她年轻貌美,指使负责看管的大理寺官员毕正义将她改判无罪,安置在自己洛阳的外宅,被长孙无忌得知,为了防止事情泄露,李义府逼迫毕正义自杀,长孙无忌不肯罢休,利用自身权势贬李义府为外官,李义府在好友官员王德俭的提醒下,通过许敬宗见到了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并在后来废王立武的事件中立下功劳,而成为李唐的重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