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七百九十三章.国债

明末乞活 第七百九十三章.国债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这件事儿还真是很棘手,想想前一阵子大明商人在印度遭遇不平等待遇后,举国上下沸腾的模样,越来越踊跃的大明帝国爱国心与认同感一向是宋青书的帮手,可这一次,却成了他的阻力。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其实哪怕做梦,宋青书都想着和建奴开战,然而,松汉铁路尚未修建成功,与建奴决一死战实在不是个好时机,这可和讨伐莫卧儿帝国不同,一但与建奴决战,就是双方你死我活的战争,一但战胜,大明帝国将收回全部北方的领土,同时承担着三千万人口到五千万人口的冲击。

这可不是在印度领土上,几万兵马杀杀人,放放火,挫挫印度佬的锐气,再拿点赔款那么简单。

可一但消息传了出去,依照国会如今的形势,恐怕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将票投在北伐至上,把怕是一些人也清楚的知道北伐还不到时候!

就如南宋时候,支持北伐的岳飞,韩世忠是忠臣,而秦桧,贾似道等反对派则是奸臣,没人扛得住舆论的压力,包括一手打造出如此帝国的宋青书!

“三天,最多压三天,自由先锋报如果不报!就失去了这个先锋的意义!”

看着宋青书又是把目光转到自己身上,依靠在办公桌的朱很是苦恼的捋了捋头发,放弃第一时间爆料如此重大新闻,对于她这个已经将激情与人生目标融入到事业中的女强人来说,是何等的痛苦。

宋青书可想而知,故而,他也是感激的点了点头。

“多谢!”

旋即宋青书就是再一次火急火燎的奔出了办公室,走廊里,似乎都能听到他的咆哮声。

“马上召集帝国统帅部,绝密会议!”

…………

事态来临的犹如暴风雨那样,虽然没有后世那种网络传播途径来的快,然而随着接二连三的船主在松江港口靠岸,报告损失的同时也将那令人恐惧气愤的消息传回了江南。

《登州外镇大屠杀,惨绝人寰!》

《登州城墙被攻破,张好才大人率领无畏的帝**团进入巷战!》

《战场喋血记!黑烟中的登州。》

港口上,几乎帝国的记者都汇聚在了这里,每一条北归的商船靠岸,都要上前采访一番,不到三天,哪怕远在福州,广州的报局都通过飞鸽传书知晓了这一重大消息,整个帝国简直比去岁莫卧儿帝国挑衅引起的反响还要大。

毕竟莫卧儿帝国虽然可恶,可也仅仅损失了帝国一小部分利益,甚至一些腐儒还巴不得那些下贱商贾死在国外,可建奴却是插在大明帝国心头的一根刺,最远吴三桂豪格的兵峰已经抵达两广边缘,偌大的江南到处都有他们烧杀屠戮过的痕迹,对于他们,江南人谈之变色。

前些年,辫子兵来了,甚至可以止小儿夜哭,就算是宋青书在江南强势了一把,通过宜兴之战和鄱阳湖大战,将染指江南的建奴势力彻底打了出去,让大明腰杆壮了点,可主动向北进攻依旧是江南明人不愿提及的问题,大家都被建奴那汹涌澎湃的骑兵打怕了。

就像当年南宋那样。

可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就没有的,一部分南逃北人依旧坚持着要北上打回家园,而且总是有北方的消息传来,这一次更是成了绕不开的坎儿了,当恐惧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爆发出来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愤怒以及破坏**。

登州之屠就撩拨起了大明帝国公民们心底最后一捋底线。

后世革命战争其间上海工人大罢工的架势都被拿了出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自从报道把消息散播了出去之后,整个江南都变成了一锅沸腾的滚油,更是有无数青壮年再一次堵在各地兵部预备役门口,主动要求参军上阵。

这在封建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幕。

虽然华夏的政治家一向是脱离民众,高高在上,然而政治毕竟是民意的集合题,更何况这些年一系列的改革,已经拉的大明帝国决策机构贴地气了许多,更何况登州之屠也影响了大资本家们的利益,这两天突然召开的国会,同样也是人声鼎沸。

“诸位,帝国才刚刚经历了远征莫卧儿之战,花费军饷上千万两,应天到荆州,到福州的大路还在修缮,湖广,浙江等五十多个项目还在不断修缮,此时,实在不适合大举北伐,户部的银饷尚且未准备足够,粮草亦是不足以支撑啊!”

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而且宋青书这两天闭关不出,把次辅周延儒丢出来拖时间,面对着人声鼎沸的国会,他那苍老的额头汗珠子不断的流淌下来,作为帝国最高层,他是知道宋青书制定的全盘计划,不过真应了那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一瞬间周延儒忽然怀念其崇祯十五年那会儿他作为内阁首辅的日子了。

那时候哪儿有现在这些嗦事儿,除了皇帝,其他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可这个念头仅仅想想就一闪而逝了,那时候又怎么能和现在相比?上面勾心斗角,深怕明天丢了脑袋的同时恨不得别人今天就丢了脑袋,而且国事政事件两头担心,每天都叫如同坐在火山口般的度日如年。

可如今,如今行的堂堂正正,官当的两袖清风,家里还多出几十片庄园,更重要的是大明不再像那风雨飘摇的破船,能拉出来几十万敢打敢战的军队,能拿的出成百上千万两白银,不让人担心随时一家老小都跟着帝国一起粉身碎骨,这心里也舒坦。

听着周延儒站在国会台子中央的呐喊,这些叫嚷着出军几十万,灭了建奴的狂热议员倒是都跟着静了静,打仗说的热闹,没钱的确是个头疼事。

虽说就剩下半壁江山了,可每年宋青书政权的财政收入反倒是比崇祯当政时代多出来一倍多,达到两千多万两,而且还不算粮米,庞大的东南亚殖民地,每年贡献给大明的粮米比万历年间丰收还多,按理来说,绝不可能缺银子。

不过和崇祯的朝廷明显不同就是,崇祯每年收上来的银子,除了养官,养兵,养宗亲以及各个蕃地的藩王,就没了,唯一拿出来公共建设的那点河道银子还被贪官分的差不多了,水利失修,导致了天灾更加严重,汹涌的农民起义将帝国逼上了绝路。

可如今不同,每年年初国会都会召开例行会议,用一个月时间将整年的财政收入列入计划,然而制定在全国各地,兴修那些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如堤坝,快速路,桥梁,城镇,军队采购需要多少,港口营建又需要什么,还有矿山,建设国有企业什么的,旋即逐步向里投资,每年大约有三百万两到四百万两的应急预案,可要和建奴全面开战,这点儿银子可不够看。

而且这次和打莫卧儿又不同,北方也是大明领土,要打就是彻底消灭建奴政权,不可能让清庭赔款来补充军费。

不过,如今的大明与崇祯时候的大明最大的不同显露了出来,坐在席位上狰狞了片刻,陈子龙忽然高喊着站了起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陈某忝为国会议员,决定天下苍生之政,怎么能不做出表率?陈某愿意捐出五万两白银来,以助军资!”

“陈大人都愿意大半家产,我施天福又怎么能落后,施某愿意拿出五十万两白银来,支持大明北伐!”

幸亏崇祯皇帝不当政了,否则的话,看着这些国会议员一个个捐款如同流水那样,再对比当年他两次捐资助饷,却不过仅仅捐到二十万两不到,为堂堂国丈都封侯了,让他捐出五万两,他才拿出三千两来,还将周皇后给的五千两扣下一小半,朱由检该如何做想?

不过这踊跃的一面,也是有原因的,曾经国家是皇帝的,家财是自己的,你皇帝要亡国了,关我何事?可如今,大明真真正正的让这些佼佼者体会到了是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大明,那么国难当头,自然义不容辞,这就是区别!

底下累积的叫喊,银钱甚至都加到了一两千万两,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可让这些精英人士发足了横财,仅仅几个西印度公司大股东,能拿出来的就有五百多万两,可这却让周延儒更加汗流浃背,宋青书给他的任务,可不是答应,而是拖!

“诸位!诸位!听我说啊!”

“次辅大人,既然军费都有了,赶紧进行出兵北伐的投票表决啊!”

就在周延儒抹着汗珠子直着急时候,终于他的救星来了,忽然间有国会护卫队用枪柄敲打着地面叫嚷起来。

“肃静!肃静!首辅大人到!”

再一次,已经扩充到八百多个席位的国会上下两院变得寂静下来,所有人却是都露出了期盼,毕竟只有宋青书到了,才是真正拍板的时候,否则的话,以他强悍的影响力,推翻国会决议,不是不可能。

不过还是有人迫不及待的站起来,满是激动,陈子龙张口就想说些什么,不过把汗水湿透了官服的周延儒换下来,宋青书却是伸手向下压了压。

“诸位!建奴犯我河山,在登州城犯下了跟扬州,跟常熟,跟成都一样不可饶恕的罪行,本阁和大家一样感同身受,满怀愤怒,不过,在投票北伐之前,本阁还是有一个提案需要行在前面。”

“国债!”

“经过内阁商讨,本阁决定提出发行国债提案,发行国债一千万两,年息千分之三,为北伐提供军费!”

话音刚落,简直在整个国会大庙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想到了宋青书的提议会和北伐有关,可却没想到是这么个有关,当即陈子龙就愤怒的高吼起来。

“首辅大人在看不起我们吗?如果军资不够,陈某愿意将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只要能光复我中原,收回祖宗之地!我泱泱大明,难道无人吗?还要用举债来收拢军费!”

“没错啊!首辅大人,缺多少军费,大家就给补齐了,我天朝上国,举债?太丢人了!”

“肃静!”

法警们不得不再一次敲起了枪托,好一会,沸腾的国会方才寂静下来,在一帮子议员不满的眼神中,宋青书无奈的摊开了双手。

“诸位,听我说!”

“大家还记得崇祯十七年吗?闯军都兵临城下了,陛下甚至连尊严都不要了,下令群臣募捐,结果呢?国丈周奎三千两,驸马董礼一千两,还有五十,二十两的!”

很不幸,崇祯皇帝又丢了一回面子,在议员们惊愕的注视中,宋青书痛心疾首的敲着演讲台。

“咱们这一辈是经历过风雨,经历过差点儿亡族灭种的痛处的,诸位的觉悟,对大明帝国的责任心,宋某心知肚明,可下一代,宋某就没有把握了,万一几十年后,几百年后,国家再次需要用钱,可诸位的子子孙孙没有这份觉悟,又当如何办?”

“不是宋某瞧不起大家,而是宋某希望能立下这个机制,哪怕百年,千年后,国家急用钱的时候,依旧能号召大家踊跃捐资!就是这个国债了!”

“由大明皇家银行印刷,每债券价值一两,年息千分之三,以战胜建奴后,两淮的矿业产出作为归还资金,分五年内,十年内还清!本阁赞成这个提案,本阁投下第一票!”

又是那个熟悉的投票箱,听着宋青书痛心疾首的话语以及看着他投入的第一票,陈子龙等再次沉默了。

的确,谁能保证后世自己家族就没有败家子?没有短视鬼?不说后世,眼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建奴都快兵临城下了,高宏图,吕大器等一批东林党还在好窝里斗,把能战的宋青书撵出去,鲁王朱以海还在搞分裂,竟然向建奴俯首称臣。

陈子龙第一个站出来,将赞同的选票投进箱子中,同时下定决心,回家之后一定要立下家训,后世子孙胆敢有吃里扒外,自私自利不顾国家者,一律逐出宗籍,族谱除名,死了也别想埋进祖坟去!

紧跟着,施天福,夏允彝,渠伯涛,王冲文等议员大佬,依次将代表荣誉的选票投了进去。

然而,没人注意到,本来是慷慨激昂的要举兵与建奴决一死战,可回过头来,不知不觉让宋青书将事情拐带到了国债上面,汹涌如火的全面战争气息忽然间消散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