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七百八十六章.警觉

明末乞活 第七百八十六章.警觉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做一个好的特工,就得做三百六十行,行行的状元,炉火纯青到连专业人员都看不出痕迹来才是。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如今大明是个商人国度,商人更是选锋军特工们隐匿身份的常用手段,以至于宋勇忠炉火纯青的几个建奴探子都丝毫看不出来破绽。

从港口的女厕所后头翻墙出来,没走大门来掩盖身份,然后挨个南货店咣当,把褡裢里的鹿茸,老高丽参棒子,还有乌拉草变卖一空,甚至为了区区几文钱,大明帝国堂堂中将,正三品官员和个六十岁老头争论了小半个时辰。

实在看的扣扣搜搜看不下去了,几个探子打着哈欠又回到了港口入口处,接着盯着。

不过做戏做全套,就算他们走了,宋勇忠依旧没有放松警惕,还是在这鱼龙混杂的莱州城外集镇咣了一整天,最后才找了个最差的客栈打下了尖儿。

十来个人也不算少,正好占下了个大通铺子,这面装扮伙计的选锋军士小心翼翼的将银钱与塞在最里头,尚且有个新兵蛋子实在忍不住,对老兵比划了个大拇指。

“咱爷真是高,小的今个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人!”

可惜话没说完,已经让老兵一个巴掌拍脑袋上给拍了回去。

今天事儿的确顺利,不但摆脱了眼线,还将作为掩护,采购的南货置办的差不多了,明天再晃荡一圈,就可以大张旗鼓向京师进发,然而宋勇忠却高兴不起来,作为高层人员,他看到的比麾下这些小兵多上不少。

虽然清朝境内还有时不时的义军反叛,可今个这大集市,却是实实在在的分割成了两个世界,穿着马褂,留着金钱鼠尾的清人,穿着长衫,留着汉家衣冠的明人,不管心里是否把自己当个清人,至少这些来来往往的富户子弟,暂时已经认同了清朝的统治,甚至于谈吐文化上,两方也出现了差异。

这是个不好的趋势!

之前宋勇忠虽然从来没有出言反对,可他还是对宋青书迟迟不像北发动进攻,心存疑虑的,可如今,他似乎明白了宋青书的顾虑。

就像后世美国的南北战争北方的工商业主与南方的奴隶主文化意识差异那样,如今华夏北方的大地主阶级与南方的自由工商业主,也开始拉开了思想的鸿沟,如果准备不充分,也许就是另一场破坏力极其严重的南北战争。

双方都如同高明的剑客那样,每一招每一式都是相互试探着,一但真正的杀招祭出,就必须有一个见血倒地。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耐心的观察,如今,他宋勇忠就是这剑客的眼睛。

…………

两天时间倒是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甚至宋勇忠一行还与另一个大明军情部门第九局的一队菜鸟擦肩而过,眼看着几个清军探子跟着几个菜鸟在街市中东逛西逛,却没人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多看他们一眼。

九月十五,带着进来的南货,一行人搭上马车,又是大摇大摆的向京师进发过去。

真有点天下太平的味道了,在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七年这段时间,宋勇忠也曾路过山东,那时候沿途各县都凋敝得很,大片大片的田地被抛荒,不过如今,各处田地又重新长了回来,而且当年宋青书赖以活命的些新东西如今被建奴大力推广了起来,就如同兖州附近,宋勇忠看到了大量的苞米地,被秋风吹拂的苞米已经露出了金黄的棒子。

田间耕种的农人其实过得并不好,他们多数在建奴的投充令下投充到蒙满汉八旗麾下成为包衣阿哈,也就是世代奴仆,就连婚姻子女自由都要由主人去做主,私人财产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相比于前明征不完的税收,好歹大家伙能活下去了,每年吃饱饭的月份,又多了那么几个月。

用鲁迅的话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华夏农民就是这么两面性,一但被逼到极限,奋起反抗的农民爆发出来的破坏力极其惊人,如秦末陈胜吴广,汉末黄巾,唐末黄巢,农民战争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可一但安定下来,这些先民的懒惰一面又是暴露了出来,只要能吃饱饭,不至于饿死,对哪个地主老爷卑躬屈膝,奉子奉女,被骑在脖颈拉屎,都不成问题。

西方人自私,最早的共和制度出现在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大家伙用投票来选举统治者,就因为带着一股子痞性,当英国将七年战争的花销转嫁到北美洲时候,美洲殖民地一天都忍受不了,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可就在与此同时,大清国的子民还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浑浑噩噩,直到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逼得人再一次活不下去时候。

如今,这些北方领民暂时是满足了!估计大明军队要打过来时候,那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的局面,是看不到了。

这头,赶着驴车的那个新丁还在兴奋看着道边个甩着金钱鼠尾的小子扯着个穿着红夹袄的姑娘,两人鸟悄钻进苞米地中,不一会,一件火红的肚兜挂在了苞米杆子上,传出来那些令男人口干舌燥的声音,新丁乐不可支看的出神的时候,宋勇忠则是在笔记本上重重记录下一笔。

大明的情报部门对于北朝渗透的倒是足以令宋勇忠自豪,在崇祯十七年以前,没有满人愿意投降大明,毕竟一个屡战屡败,历次被八旗铁骑蹂躏劫掠的病夫,并不值得这些征服者敬仰,可崇祯十七年以后,这种局面却发生了改观,两次江南大战,明军俘获的建奴八旗将近四五万,其中除去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费雅客等被捕捉的野人女真外,也有将近一万多是根正苗红的建州女真。

如此大基数,总有如变形金刚中擎天柱大黄蜂这样,向往光明,向往开化,再加上入关之后,八旗子弟开始迅速腐化,以大明的财力,用这些自己人埋下些钉子,并不成问题。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路引制度,不过有这么些“自己人”照顾,路引对宋勇忠不过是纸糊的而已,从莱州向京师,一路上也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除了遇到不少小鬼儿揩油,损失了不少钱财货物,一道上也没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清朝对于修路这事儿明显没有南明宋青书这般有热情,从松江坐船来莱州才花了十多天,走山东到京师却花了大半个月,到京师时候,已经差不多十月多,天开始飘雪了。

到了广渠门门口,还真是引得宋勇忠唏嘘了几分,他大小贫苦,京师仅仅是听爹爹爷爷说的神话一般的地儿,然而造化使然,旧大明朝癌变死亡的那一刻,他恰巧也出现在这颗神的心脏中,跟着宋青书,三万军队硬是在李自成百万大军中,将最重要的山川地理,国家户籍给抢了出来,拖满了建奴至少一两年的统治脚步,到现在还给多尔衮留下不少隐患。

可那个时候,这座城市还是大明的心脏,明珠,可如今却沦落到了关外游猎民族之手。

经历了一六四四年大鼠疫还有几次兵灾,京师的人口成分明显已经变了不少,大明时代的老北京所剩无几,曾经达官贵人聚居的内城,如今也被按照严格规定,只允许旗人居住其中,不少汉人世家大臣,都被赶了出去,如当年的国丈周奎,就是消失在了浩渺的外城百姓中,周皇后曾经恳求过宋青书找了一次,却是踪迹全无。

不过同样的却是,占据了内城达官贵人居所的旗人们,也开始追求起了高品质生活来。

如后世老北京著名的涮羊肉,烤鸭,还有当下旗人流行的盒子菜,街面上,经常能看到提着鸟笼子,穿着南货运来,在江南宋勇忠也不太常见的细丝柔光马褂子,到处闲逛的旗人,清庭为了保持建州女真与汉人的隔绝,对麾下旗人全都实行不农不商的恩养,旗人除了当兵当官两条出路,每个月领着铁杆庄稼即可。

宋勇忠就算装了辫子,也不能擅自进内城,不需要时候,他也没兴趣去触那些霉头,领着属下进了城,赶着小车,干脆直接去往定好的联络点,沿途看着一个个旗人老爷坐在酒馆子里,吃着涮羊肉,高谈阔论着,一道上,宋勇忠的嘴角又是流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凭着这些废物,又如何再与我大明争锋!

然而,马车路过正阳门时候,一阵古怪却又令宋勇忠熟悉的鬼佬语忽然从内城传了过来,惊鸿一瞥中,步伐整齐的三十多个红毛鬼佬竟然扛着步枪,同样也加装着刺刀,在一个鬼佬军官的喝令下,迈着正步向前前进着。

而就在正阳门不远的内城,一座似乎新落成的大教堂,十字架倒映着余晖,显得金灿灿的,一个鬼佬正向一大群看热闹的旗人宣讲着什么,看那十字架朴素的模样,新教无疑!

随着大明的开放,到华夏来经商的欧洲鬼佬并不少见,旅居松江的就有两三万之多了,宋青书也特批了他们专门的社区与教堂,当然,必须准守大明律,在大明的国土上可没什么租借地与特权,甚至领事裁判权不少国家都没有,谁敢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照样咔嚓不误。

鬼佬对宋勇忠来说不稀奇,可在这京师,看到有荷兰或者法国的步兵,那就不寻常了,在印度,如果不是沙贾汗的自大,远征军差不点就与西部那些一两万法国荷兰的联军交上火了,他们出现在这儿,很可能是充当了建奴的军事教官!

想着,宋勇忠心头又是凝重了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