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三百三十五章.翻天覆地

明末乞活 第三百三十五章.翻天覆地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其实阮大铖还是继承了点大明报喜不报忧的坏毛病,江浙乃大明朝文风最盛之地,而且沿海利用奴工做倭国,东南亚走私贸易的大族更是不少,就如同前些日子帮助鲁王监国抵抗与逃跑的舟山渔霸董山海家族,这些大家族的传统思想下有了银子还是用在买地盖房子上,江浙的土地兼并甚至比南直隶还要迅猛,根据顾城的《明末农民战争史》,甚至已经达到了十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何止两三百万。

自耕农仅仅占百分之十不到的贫瘠土地,九层人口依附在世家大族门下,靠着佃田吃饭,江浙人口大省,南直隶也是,之前宋青书的立宪毕竟没有伤到这些大族的核心利益,反倒是立宪有利于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权利,反弹并不大,可此次宋青书的《人权宣言》已经狠狠在这些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甚至面子尊严上狠狠砍了一刀。

谁想之前和被当成家畜那样的农奴平起平坐啊?

可浙江有三十多万大军,前一阵子宋青书的审判以及镇压已经充分的证明他不是个吃素的,要是真再揭竿而起,那就是送人头,国会之争还败了,所以各地的地主世家采用了最为惨烈的一招,赶人!

你不是不让再签奴工,不让再对这些佃奴生杀掠夺了吗?好!那我不雇佣这些佃奴,总行了吧!

这算是个两败俱伤的招数,这是春耕的时候,一但错过时节,至少半年就颗粒无收了。不过保守党地主阶层有这个信心取得胜利,毕竟流民乃是封建王朝最大的威胁,而且四五百万流民将成为王朝巨大的负担。

可这一次,他们错的离谱了,君主立宪制的大明帝国可不是封建帝国,转手宋青书就像他们展现了什么叫做资产阶级。

回想下每年北上广沿海等地开春时候的用工荒吧!

英国还需要用羊吃人运动将英国农民从土地上赶出来,作为新鲜血液补充到工厂中,这次这些地主简直是千里送一血,宋青书猛地送开了一直紧紧抓着,已经有国家银行性质的加多宝票号放贷审核,同时西印度公司也是将一直垄断的市场开放了一个角,立马就有巨量早就看着眼红的民间资本涌入了市场来。

倭国有两千万人口,东南亚估计也有两三千万,印度足足五六千万甚至有可能一亿人口,西印度公司的商船最远已经走到了印度西海岸,差一点走到当年郑和的极限,红海以及东非,可如今带来的贸易需求也恐怖了,印度纱丽只有来自江南的丝绸来制作,方才艳丽动人,阿拉伯一丝蓝的大酋长大奴隶主,如果不穿一身中国薄纱,简直都没面子,通过英国人东印度公司向西方的竭力贩卖,最远盖着宋青书商标的货物已经飘到波士顿,飘到新泽西,飘到了大洋彼岸的北美十三殖民地。

不仅仅丝绸,还有茶叶,印度的茶叶是清朝时候才被东印度公司偷到印度锡兰的,如今虽然不能说茶叶只有中国有,可主产地还是江南,想想后世不喝下午茶的英国绅士,就知道这块蛋糕有多大了。

这是何等商机,如今宋青书苦的不是抢不到市场,而是生产力不足,毕竟之前人口都攥在世家门阀手里,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江南庄园经济在地主不愿意放手的情况下,很难拽出来,宋青书收留的也只有些城市下层居民还有流民,流贼。

可如今,你放手我可不客气了,姥姥不疼,还有舅舅爱呢!

三天前,还是饿殍遍地,可仅仅三天时间,原本带着怨怒之色,仿佛火药桶般的流民仿佛全被小鬼儿收去了那样,迅速消失在江浙颇为发达的市镇中,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家家钢铁厂,日用品场,纺织场,茶叶场,从小到蜡烛火柴,大到马车澡盆瓷砖水泥,无所不包含,大规模的工厂化正是工业化的提现。

甚至有的为了早点接到宋青书订单,还发生了争抢事件,一个个来自应天松江的“大老板”一次又一次提高工资,放宽生产时间,那开出来的条件简直能令死人都活过来。

不过如此急促的工业化,必然造成大量的土地抛荒,减产,还好,如今的东南亚是宋青书的粮仓,还有源源不断的海大鱼型号巨型运货船下水,储备粮宋青书可以吃三年。

赵斗一家就悲催的面临了这个选择,一家人蹲坐在常州府为流民们准备的临时棚户,吸溜吸溜喝着泰国长条米饭粥,苦恼的看着一张张硬塞进他们手里的招工广告。

“大爹,看这个,阮家烧瓷行,包培训!包吃包住,一个月给五百钱呢,而且识字的翻倍!”

赵斗的大儿子赵忽突然惊喜的指着一条广告叫道,他也算是幸运,跟着张大户家私塾蹭过几天,在这个文盲率高的惊人的时代,认识几个大字,这两天找他辨认广告的流民佃户就有不少,顺道送他们的谢礼让赵家居然发了一笔小财。

可听完这一句,老二赵悠却是立马重重的摇摇头,随手扯起一张送上去。

“五百个大钱算什么!你看这个,还写个三千呢!”

一伸手将招聘单给夺过去,看了两眼,赵忽却是无语的一巴掌拍在他傻弟弟脑门上,训斥道:“真当天上掉馅饼啊!这是大帅要建一个什么血库医院,招聘有行医经验的郎中,你要是去了,给治死了人,看大帅还不砍你脑袋!”

听着自己哥哥一声训斥,前些日子可见识过不少大军用断头台砍不法乡绅脑袋的赵老二仿佛真要自己掉脑袋那样,禁不住一个激灵一缩脖子,赶忙躲得那张招聘单远远的。

呵斥走弟弟,赵老大又是捧着那招聘单到了老赵斗身前。

“爹,您觉得怎么样?这儿可是在芳邻镇,距离咱家祖坟不远了,算是工资待遇最高的了,还给住处,太爷也可以跟着安顿下来,赚两年钱,咱们也可以给老二娶媳妇了,您看?”

“哥,你先娶!”

一听娶媳妇,这个赵老二先闹个大红脸,扭捏的说道,谁知道这话又是听的赵老大一气,上去一巴掌:“老子认字,不愁找不到姑娘,倒是你小子,老子拽着你去偷听私塾,就是不去,都二十多老大不小了,也没个姑娘愿意跟你,你不愁,老子还愁!”

“哥,你,你比我还大,你还不是……”

“闭嘴!”

如今这个当哥的就是赵家祖宗,赵老二乖乖的闭上嘴,去一旁给他娘,他妹帮忙添柴火了,赵老大那憨厚的脸,又是盯在了赵斗满是沟壑的老脸上。

不过抽了一口往日过年才能抽上的老汉烟,赵斗却是重重的摇摇头。

“做瓷器?咱家就没出过手艺人,谁知道能不能学会,别钱没赚到,捅了篓子,再说,你爹我老了,就会种地,要是能会张家接着开垦咱家那就几亩地,这辈子就够了!”

“爹啊!”

赵老大差不点没喷出来,又是哭笑不得的一鞠躬:“张家有什么好的?租子越来越重,十年了,面朝黑土背朝天,咱家里连给老二他相好的张小红买条红绸子提个亲的钱都没存够,年底还断粮挨饿,要是早知道有这么多工厂,老子……,小子早就逃出去了!”

看着赵斗没说话,又是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咬牙,赵忽又是从招聘单底下抽出一张来,摊放在赵斗面前。

“爹,您老要真想种地,实在不行让老二他在这瓷器场打工,守着祖坟,儿子我陪你去海外,大帅招募农人,去什么婆罗洲种甘蔗,签五年合同,干得好了一年至少有五十两银子,那儿的地还卖的嗷嗷便宜,咱爷俩去干个五年八年,也在那儿买一片地,后世子孙几百年的吃的就有了!”

这话说的赵斗怦然心动,五十两!有地啊!每一项都重重敲打在这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了老汉心头,可一想到出海,去他都没见过的婆罗洲,这老汉还是纠结了。

谁知道这功夫,棚户门忽然被敲打了两下,旋即一个贼眉鼠眼的胖子挤进了脑袋。

“赵老汉,在家吗?”

“张大少,你来干什么?”

看了第一眼,赵忽就火了,拎着个木头站了起来。

“大帅说了,人人平等,我们赵家不是你们家奴隶了!你再来骚扰,小心我叫警察!”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两天这赵财主威胁的话一回头就让赵忽转过来用了,张财主那张脸也是跟开了染坊那样,红一阵白一阵,好一会,方才挤出一个无比难看的笑脸来。

“别这样,赵老头,咱们也是自太爷爷辈你家给我家耕种了!从今以后,咱两家平等,你还回来接着种田,楼家李家的田也包给您老,租子,咱们减一半,您看成不?”

仿佛看到恐龙冒出来了那样,赵斗老汉两眼瞪得溜圆,不可置信的看着哭丧着脸的张大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