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四百九十章.不关老子的事了

明末乞活 第四百九十章.不关老子的事了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那匹五明骥居然又回来了,在乞活军登上德州运河的航船之前,十几匹辽东军军官不光快马把给恭恭敬敬送回来的,高起潜的论调说的和卢象升还有些像,说是什么名马配名将,落在自己手里糟蹋了云云,不如让将军继续带着,好沙场立功,把宋青书好一顿恭维。

有本事的总是受到尊重的!可不知道高起潜是被广宗外挖出的巨大乱葬坟给吓到了,能让这些权势滔天的大太监如此毕恭毕敬,宋青书还真有了点受宠若惊般的感觉。

除了送马,乞活军后撤的这段时间,京师的使者一共来了七八波,有皇帝专门派来的锦衣卫,还有朝中大臣,不过问的问题都是一件事,宋青书真亲眼看到卢象升被俘虏了?按照心照不宣的约定,宋青书是一口咬定亲眼所见,就差没说多尔衮胳膊肘夹着卢象升了。

卢象升先为宣大总督,后被崇祯皇帝提拔为兵部尚书,身份甚至能阁臣所抗衡,其身份重之又重,他被俘虏,对大明王朝的影响以及声望打击可是无比巨大的,朝堂中还真是乱了一阵子,打仗时候都没那么积极的杨嗣昌,高起潜向关外派出了无数的夜不收细作,去打探消息。

不过没等到最后消息传来,卢象升究竟是死了还是降了,皇帝那不耐烦的性子就已经显露无疑,一月二十,两路建奴大军顺着墙子岭再一次返回关外草原,第二天,暴怒的崇祯帝便下令剥夺了卢象升的一切官职,功名,贬为平民,还下令抄家。

可怜临近年关,哪怕戴着重孝还在为国奋战的卢象升,朝廷就给他这样一个报答。

这次出兵,出发时候宋青书带兵,带壮差不多五万人,可回去时候居然快十万了,高阳城外收了快三万难民,在广宗又解救了将近六七万被建奴掳走的百姓,这些人绝大部分家园都被建奴焚烧了,这年头又没有国家赔偿,不少人已经是一贫如洗。

除了些还能投奔亲戚的,剩下许多贫民已经是活不下去了,这些人中五万人拖家带口的跟随着乞活军,就像跟着各路农民军那样,反正狮子多了不愁咬,而且这次乞活军也算是死伤惨重,宋青书也需要扩军,干脆带上了这批难民一块南下。

来的时候十来天就能从德州抵达高阳,而回来时候,那么多人拖家带口,足足走了一个多月才抵达德州,走这么慢,不仅是人口拖累,也是宋青书也是有意为之。

如今的大明,用百家讲坛中的话来说,就是站在了史的十字路口上!这一次他沉重打击了多尔衮,等于严重削弱了建奴的实力,而且还没有向朝廷透露,皇帝与杨嗣昌大学士议和的心思依旧很重,这是数以千计乞活军性命换来的一个议和机会。

如果要是和满清议和,明朝至少能减少一面战场,几乎摧毁大明绝大部分精兵强将,拖垮了大明朝财政的松锦大战也就不会触发,那么单独面对国内农民起义的大明王朝至少会轻松许多,对宋青书其实也有好处,如此混乱的世道,大量失地农民,正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好时机,如果大明朝能多撑上个几十年,宋青书相信凭借江南的底蕴,可以发展出相当强悍,相当有活力与侵略的资产阶级,来取代已经腐朽了的士大夫阶层。

到时候凭借着资产阶级扩张市场的**,还有大明王朝庞大的人口数量,建奴,蒙古,哪怕是东南亚的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都将不值一提,新大陆这块大蛋糕,也将有华夏一部分,抢占这个史的先机,华夏将不再是那个饱受欺凌的华夏!

最重要一点,宋青书很想知道,自己的存在,究竟能不能影响到这个史大势?为大明王朝乞求来一丝生机!

为了听消息,宋青书又把撤军的时间拖了一阵子,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出头。

…………

德州是位于京杭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这个年代还没有贯穿华夏的京九川藏铁路,海运还并不发达,南北交通最大的动脉就是这大运河,自隋朝开挖开始,这条流淌着黄金的水脉就一直为运河两岸带来着繁荣。

去岁济尔哈朗率领着另一支清军下广平,顺德等地,向东又是挺进山东,然而因为广宗多尔衮大败,这支清军没敢再深入,寻着多尔衮的足记亦是迅速向北退去,然而短短一个月,濒临战争的德州城似乎已经忘却了战争带来的恐怖,南来北往的商人再一次随着冰雪开化汇集于此,带来五湖四海的货物相互交易着,为市面上带来繁荣,随着货来货往,工坊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小民的生计也有了着落。

这就是最早的城市生活。

加多宝商号的触角此时也蔓延到了这个枢纽城市。

自乞活军拿下安庆开始,黑道上,乞活军一直在与史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漕帮!

不过此时的漕帮还远没有清朝时候发展的那么森严与壮大,拥有统一的帮规与龙头,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形式,和乞活军这武装流氓自然没法比,安庆城清剿的打行里,很大一部分就是漕帮成员。

先是安庆,然后是应天,随着宋青书扩张的脚步,苏湖杭的漕帮也纷纷被收编。前一阵乞活军和朝廷翻脸时候截断了漕运,不仅皇帝发慌,就连徐州到山东一带不少漕户也是跟着丢了饭碗,借机,商号的应天运输公司又是向北进行扩张,把沿途的漕户收归麾下,如今停靠在德州码头的漕船,已经有将近五分之一是属于应天运输公司的了。

原本开春之时,商业还不算完全活跃起来,德州的码头还没有这般忙碌,不过今年特殊,就因为某一个财神爷凯旋归来,大批大批战场上缴获的物资也被拉到德州,一部分北上拉到京师去贩卖,剩下的装船运往江南,还有向南撤的大军,难民,不断有穿着江南织坊那种蓝色紧身工作服,戴着蓝色鸭舌帽,却偏偏头发老长的“非主流”扛着货物搬上搬下着,装满一条条平底儿独帆漕船,整个码头都是热热闹闹的。

要是往年有这般热闹,靠着码头那家竹楼居的掌柜的肯定会乐的合不拢嘴,漕帮河工还有水手虽然穷的可以,但时不时还是能弄到个几十大钱的,绝大部分漕帮都是青壮汉子,不少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了钱,自然就愿意砸在他这小酒馆上。

可今年开春可好,不知道来了何方神圣,往他这竹楼小馆中一坐,每天都是两碟小菜一壶淡酒,然后就着桌子写写大半天,占着桌子不说,还跟瘟神一般人畜勿近,本来应该坐的满满的酒馆子居然连一个客人都不上门了。

要是平常,哪怕是个秀才公,店老板杜老罐都早就撸起袖子赶他走了,偏偏这人往店里一坐,外头一排大兵就扛着居然还挂着有矛头的火铳在门口一站,一个个军爷鼓鼓囊囊的弘二头肌让杜老罐一肚子怒火也不得不憋出一个难看的笑脸,小心伺候着。

这扫把星不用问,自然就是宋青书宋大帅了,既然来了,自然不能煳里煳涂轻易就回去,朝廷到现在一毛钱赏银都没有,宋青书自然自己要搞点外快,来时候计划好的白洋淀咸鸭蛋,腊鸭干,还有一些京师河北的特产让他借着战乱压价弄下不少,跟着建奴那儿打来的战利品,一并运回江南。

每天宋青书写写画画的,自然也是乞活军的大小事务以及生意上的来往,如今乞活军地盘其实不多,不过偌大的系统宛若后世的大公司那样,员工已经将近百万,需要他这个总裁来拍板的事儿也不少。

“这位爷,您的酒菜!”

又是一大清早,那面码头忙碌个不停,宋青书也跟上班似得,按时踏进酒馆,都不用招唿,他刚铺下摊子,杜老罐已经一笑像哭似得,颤巍巍的把五香豆干,咸黄豆还有酒端了上来,然后无聊的缩回柜台,郁闷的打发着这没有生意的一天。

不过今天似乎有些异常,宋青书这还没坐下多久,外头一个披着盔甲,身材高大,胡须却打理的格外整齐,颇有些文气的将军大步流星继续的就跑了进来,对着这穿着来自江南奇装异服,什么衬衫牛仔裤,外面还披着件文士儒袍的年轻扫把星就一个鞠躬摆了下去。

“大帅!朝廷那面传旨下来了,广宗一战有功,晋封您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兼淮右指挥使,两淮总兵,传旨太监都已经到军营当中,急找您去领旨呢!”

这个消息明显令孙传庭都兴奋了几分,胡子上挑的对着宋青书急切的抱着拳,的确算是件好事了,别看如今这个总兵那个参将挺多,实际上不管总兵还是参将副将,都属于战事时临时的派遣认命,不论淮右指挥使还是左都督虽然都是虚职,可好歹稳固了下来,算是正式承认乞活军为两淮地方军,有了这个认命,礼法上朝廷都没有办法随便找理由解散乞活军了。

可宋青书却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个官职,这几年大明朝将越来越乱,武官地位也自动上升,根本不需要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眼看着孙传庭那副神采飞扬的模样,宋青书忍不住挑了挑眉头,旋即又是关切的问道。

“那议和的事儿如何了?京中可有消息传来?”

“这个,只有除了您知道的这条,二月初六,杨嗣昌在早朝上提出与东虏议和,当庭与黄道周等清流庭辩,激起满朝反弹,陛下言再加斟酌,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再就没有任何关于议和的消息穿出了!”

这话听的宋青书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依照皇帝一贯的尿性,宋青书是看的真切,议和这事儿九成九是黄了,数万大军战死沙场,拼杀了一个冬天,可当事情不再迫在眉睫,皇帝那种没有担当的迟疑症又爆发了。

这种毛病,哪怕宰相有都没关系,可对于真正拿主意的皇帝,领袖来说,却是致命的,史上,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兵分两路,取道太原宣府直逼北京,前锋甚至已经打到居庸关,昌平了,崇祯帝却还在为是否放弃关外地,调集山海关一切兵力保卫京师,或者放弃北方,南巡应天而纠结,直到李自成已经打到北京城底下,到头来吴三桂大军也没赶到,自己也没跑出去,二百七十多年大明江山就这样葬送在崇祯的迟疑中。

如今自己血战三十多天,牺牲了足足四千多性命,卢象升死战贾庄,阵亡不下七千,还有密云,昌平等一系列攻防战,数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机会,就在崇祯皇帝的迟疑中如此打了水漂,史难得抛给大明王朝的机会,就这样又错过了,史似乎真的无法更改那般,一时间,宋青书居然是感觉到了无比的心灰意懒。

“大帅!大帅!”

好一阵,宋青书才在孙传庭基础的唿声中回过神来,看他抬起头那副灰暗的神情,孙传庭也没了刚刚封官时候的兴奋,转而无奈的提醒道:“传旨太监还在新二师那儿等着呢!”

如今,宋青书是一丁点都不愿意再和京师朝廷打交道,懒洋洋的把桌子上江南发来的文案一打包,随手还抓了把炒黄豆,宋青书直接打着哈欠摆了摆手:“你去接就行了,就说本帅已经跟着乞活三四师南下了,那太监要是不愿意,让他来江南找老子!”

说呢,在孙传庭目瞪口呆中,一面嗑着豆子,一面宋青书居然是大摇大摆的出了店门,身后小宝扔下一把碎银子之后,也是跟着冲冲出了门,片刻之后,围了竹楼好几天的亲兵亦是跟着走了个一干二净。

真的假的啊?皇帝老儿派出的太监爷爷都敢晾在一边,这位主儿也太能吹了吧?缩在柜台后面的杜老罐楞楞的看着宋青书居然真的任性的随意找了条船上去了,而那个气得直跺脚的冷面将军亦是气急败坏骑上马奔了出去,这个酒楼子老板傻了好半天,才忍不住诧异的嘀咕着。

不过瘟神走了,生意也真是旋即就回来了,还没到中午休息时间,十几个行脚商人还有过客已经一窝蜂的冲了进来,把小酒馆再一次塞的满满的,这头杜老罐也可算是心情转好,带着自己家傻丫头赶紧端酒上菜,好不容易刚忙碌完,一个算是相熟的跑码头行脚商人又是一把拉住他衣袖,非得拉着他喝几杯。

一杯劣酒下肚,那个行脚商人脸上满是羡慕,挑着大拇指又是给杜老罐满上,感叹的说道:“老杜头,老子还真是羡慕你,早知道那为主来!老子也开间酒楼子了!”

“得了吧!谁家的官少爷,十六天没开张,你他娘的还说老子风凉话!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提宋青书,这杜老罐就一肚子火气,一杯酒昂头又灌了下去,愤愤然的骂着,谁知道这话听的相熟酒客居然惊奇的瞪圆了眼睛。

“老杜你还不知道?”

“知道啥?”

“哪位可不是普通的官少爷!两淮大帅啊!东虏之所以打到德州门口没打进来,听说全是这位主给打回去的,我在河北那头有亲戚,听他们说就这位人畜无害的主儿跟那常山赵子龙似得,一杆长枪七进七出,那漳河旁被他杀得猪尾巴鞑子尸体堵塞的河水都塞满了!我家老头都直说,这位大帅是岳飞转世,东虏的克星啊!”

眼看着那相熟酒客激动的神情,杜老罐亦是不可思议的瞪圆了眼睛,旋即偏过头不可置信的看着码头上挂着乞活旗号,忙忙碌碌的漕船。

宋青书以为史丝毫没有改变,然而,史早已经因为一只哥伦比亚蝴蝶的奋力挥舞翅膀,而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只不过这只哥伦比亚蝴蝶自己,还是茫然无知而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