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四百六十章.北上抗清

明末乞活 第四百六十章.北上抗清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从秦始皇统一整个帝国开始,华夏的史总是以北统南,汉灭楚,晋灭东吴,隋灭陈,宋灭南唐,唯一例外的就是这大明了,很久以前宋青书还相信当时学者的论调,蒙古人占领全国,导致游牧线南移,南方也有大量骑兵,可如今,他却把这个念头丢的远远的。

纯粹是因为冷,太他娘的冷了!

这年头可没有集中贡暖,可以穿着背心吃着雪糕看电视,也没有后世那种全球变暖,甚至连羽绒服都没有,北方人往南适应温暖气候容易,南方人往北却是真的被冻成了狗了,如今时节已进入九月份多接近十月,要换成公就是十月末了,在扬州还没什么感觉,可一过了淮河,宋青书就直接被冻了傻逼。

幸亏有加多宝商号,临时把附近几个州县铺子里的代县产棉衣全部征调过来,就连征调出来的大别山民夫都是人手一件,在淮北又耽搁了几天,一个个裹成面包般的乞活军方才再次踏上征途。

这次出征规模对乞活军来说也是空前的,整整八个师,乞活三,五,六师,安庆二,三师,凤阳新编一,二师,额外带了个新编革左五师替代转为水师的安庆一师,一共两万四千人,只不过这支大军中骑兵数量很少,新编一师,二师都是纯步兵师,剩余的每个师有个骑兵营,加一块三千骑兵。

大别山与安庆户籍男丁几乎都被编练成民兵,除了正规军,孙传庭还在各个乡里征调了两万六千民夫,一共是五万人。

南方不是养不了马,在英霍山里圈出几个林子作跑马场,修上路垫平,每天都放马奔驰锻炼,加上营养好,草原上进口的蒙古马照样改吃吃该喝喝,长得也不逊色于在蒙古人手里,虽然没有代县时候那么富裕,不过民夫中帮着拉东西的马,骡子还有牛也有五千多

从江南出发一路都是有大海船搬运物资,就算耽搁了几天,小半个月时间也从扬州进入了山东境内,好歹能赶在兵部最后期限十月末之前,让愁白了半边脑袋的马士英可算松了口气。

不过临近德州一带,就只好和海船说拜拜了,战场已经偏向了河北,最后走了一段运河,出了山东境内就只能全靠一双脚去走了。

五万人的大军绵延成三千多米的行军阵型,主力骑兵行进在大军前后,左右各有两个营骑兵保护侧翼,后营民兵队伍比较粗壮,携带着大批粮饷弹药,两翼还用五百多辆四轮马车包裹着,不过每个师十门的一千五百斤红夷大炮还有上百门五十斤上下的却是由步兵们自己拉着,万一遇到个紧急状况,可以随时打他丫的。

萧瑟的秋风非但没有吹拂起明字与宋字大纛,反倒是冻得旗帜硬邦邦的和遭了霜的高粱那样,而且从主帅宋青书到下级的小兵,也是显得颇有些有气无力。

卫国战争,拯救黎民于水火之间,和鞑子笑傲疆场,笑决雌雄,宋青书不是没有那个热血,曾几何时,他也曾梦想端着钢枪,和入侵的外族拼个你死我活,哪怕是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奈何,给它大明朝打仗,就感觉这么憋屈。

就算在扬州一带帝国核心地带,宋青书都没感觉自己像个自己人,穿州过县,一个个紧闭城门跟防贼似得,县官连个面都没见,至于行军所需要粮饷银两更是一点儿也没有,甚至喂马的干草,麸皮,豆粕这些东西也没有那个县愿意供应,逼得乞活军不得不派军需官带着银子提前在所需要经过的地方把这些东西置办好。

这还不是最难受的,难受的还是一路上遇到得了冷言冷语,士绅看不起当兵的,最奇葩的是居然还有个三炮至仕官员牛气哄哄的拦住宋青书要他留军队把他家房子修好才能走,这一路行军,也是头一次宋青书没约束军队秩序,放了凤阳新一师“休假”了两天。

也难怪明末军队越来越军阀化,军纪越来越差,朝廷越来越调不动,人心都是肉长得,谁愿意一路贴着冷屁股去卖命打仗?军粮都没有,兵士不去抢饿死啊?军饷都是主将抠出来的,朝廷一分钱没发,一丁点恩德都没有,关键时刻,谁听他的?

宋青书自己也是挺憋屈,来之前他已经预料到了这次国战一定不能太平,可也没料到复杂成这副模样,刚度过黄河,东华殿大学士杨嗣昌,兵部尚书卢象升,甚至皇帝一封封圣旨就过来了,今个卢象升命令全速前进,明个杨嗣昌下令慎重行军,不可令兵士太过疲劳,后天皇帝又亲自下圣旨,不可浪战!胡骑都打到京师城下,连个统一格调都没有。

而且进了河北,更恶心的是朝廷还派来了个太监派来了个文官过来监军,俩二百五芝麻毛线不懂,一天天的屁事儿却是一大堆,朝廷一毛钱的饷银都没给出,俩二货居然还想向宋青书索贿,本来一肚子火气的宋青书第一天就气的差点没掏枪崩了两混账东西,吓得顶头上司庐凤总督马士英亲自强按着他的手把枪塞回来,然后把太监和那个屁大点监军御史接到他的两千标兵营里去了,两面隔开,才没闹出一场兵变。

十月二十一,在华北大平原被牵着鼻子胡乱走了一大圈的乞活军可算得到个明确点的命令,清军已经突破房山,攻占真定,乞活军向南折返高阳县,就地驻扎,保护运河侧翼供给勤王大军的补给线。

这在华北平原上乱逛,宋青书也受不了,别看他有精兵八个师,绝大部分是步兵,茫茫大平原上对抗骑兵并不占优势,要知道就算拿破仑时代,入侵俄国的拿破仑大帝本人都差点没被哥萨克骑兵削的找不到北,足足四个小时没敢进行下一步进攻,轮装备,乞活军顶天能和拿破仑大军拉平,甚至战斗经验与战斗思想还要低上些,至于清军,能打下大明花花江山,应该比哥萨克战斗力还要强上不少。

尤其是宋青书更受不了的是自己的坑爹队友们,河北诸多州县居然连个靠谱点的情报都不能提供,今天这个说清军已经打到临清了,明天那个说清军还在保定府一带和卢象升大军泡蘑菇,居然还有说清军会借阴兵的,能日行千里,反正整个北直隶,好像到处都是清兵一般。

就地驻扎也好,依靠城墙就地防御,也好过直面十万鞑子骑兵吧?

“大帅,依照末将看,鞑子还是在保定府一带和朝廷大军纠缠,毕竟卢象升乃是天下有名的勐将,手握宣大边兵,后头还有高起潜五万余辽东援军,京师三大营不下三十余万,鞑子虽然嚣张,毕竟是孤军深入,也怕被咱大明截断后路,至于各府各县出现的鞑子,应该都是鞑子的小股部队,这是鞑子一贯的伎俩,轻兵抢掠,袭扰官军后路,待官军松动,再大军压上!”

“并且大帅,您有个误区,东虏的骑兵虽然锐利,也没超过蒙古鞑子多少,虏最精锐的是他们的步兵,令行禁止,悍不畏死,萨尔浒大战时候,就有虏兵骑马奔至官军阵中,跳下马大杀大砍,从而攻破马林军阵的战例,这点咱们需要提早防御。”

早年孙传庭虽然官小,可是也曾经参赞过辽东军机,对于东虏了解的倒是不少,而且商号在北直隶也有不少分号,一面骑着马,一面孙传庭还给宋青书条理清晰的分析着,可听的宋青书却是禁不住一咧嘴,恼火的嚷嚷着。

“哦,感情我这高阳县是外围中的外围了,国中鞑子肆虐,朝廷却不敢一战,就看着鞑子在到处抢,朝廷诸公,脑袋都是让驴踢了吧!”

“大帅也不能这么说,卢象升公与朝中诸公主战,不过杨嗣昌,曹化淳等几个权贵却是主和,皇帝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

“所以说皇帝是个白痴,他是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要战就赌上一切轰轰烈烈拼个你死我活,要和就早点跪的好好的,送俩公主过去,再送点税币打发了,安心修养国内,这战不战,和不和,绑着一只手和东虏互相掐,能打赢的仗也得打输,你看着吧,过不了多久,卢象升就倒霉要死了!”

孙传庭差不点没吓得从马上掉下来,左右观望两眼,都是自己家亲兵,一个监军御史张若麟,一个监军太监孙袤霖,都被那天翻脸,刘宗敏活噼大头猪给吓怕了,缩在庐凤总督马士英那里,没外人,孙传庭这才松了口气,悲催的对宋青书一抱拳:“大帅,您怎么能骂皇上呢?这是大不敬啊!”

“哼,大不敬,要不是皇帝和稀泥,剿不剿,扶不扶,对辽东也是朝令夕改,连点担当都没有,国家能乱成这个模样,一个铺子经营不慎,是掌柜的之责,一个商号经营不行,是我这样东家的责任,一个国家动荡不堪,就是皇帝的责任,什么奸臣,还不是皇帝识人不明,别说骂他,见到他本帅还要抽他呢!”

这年头敢这么大放厥词的估计除了宋青书没有第二个了,看着他那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昂这脑袋,孙传庭干脆悲催的闭了嘴。

这功夫,前面传信兵也是驾驭着战马狂奔了回来,到宋青书马前勐地翻身下来。

“启禀大帅,前方抵达高阳县城!”

“哦?到了?”

哼哼一声,宋青书随手拿起了望远镜,可一眼张望去,他的眉头却是忍不住皱了起来,旋即冷哼一声,把望远镜重重扔回了胸口。

“他奶奶个熊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