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四百五十六章.才回来

明末乞活 第四百五十六章.才回来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这次江南的祸端,用句后现代的经济术语就是通货紧缩,因为市场上大量的粮食被直接抢购走,市面上粮食数量不足,导致了粮价暴涨。

这次粮价暴涨对一般小农打击还不算大,除了两淮严重依赖江运缴纳赋税,被官府逼迫而破产的,剩下乡里靠着自己耕种的自耕农乃至佃户都影响不大,然而却是对江南的经济又来了当头一棒,好不容易城镇化起来的江南工商业几乎遭遇了雪崩一样的打击,大量市镇变得迅速荒芜,受灾人口甚至统计不过来。

唯一实行救市的只有有宋青书的加多宝商号,九百万两白银花出去之后,宋青书也不是烂好心的白白发出去,而是开始了以工代赈,以粮食为薪酬大量招募工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一句名言,当大街上血流成河的时候,就抓紧买资产吧!因为养不起工人了,江南破产的工商业主不计其数,这次真的叫鲸吞了,从松江往浙江蔓延,有的整个镇子整个镇子都成为了宋青书的产业,原本加上应天的五十万工人,一举翻到了一百万,要是算上家属,整个依附他的江南人口恐怕不下三百万了。

不过没人羡慕他,北方凋敝成这副模样,江南经济也一蹶不振,能买得起新衣服的人家越来越少,香皂,镜子等等更是奢侈品,空有巨大的产能,产出的东西没人要,又有何用?

其实宋青书自己也是没底儿,他也是被逼出来的,不说不少人有亲眷,人之常情,如果不出手救市,经济将更加凋敝,商号产出的东西也更加没人愿意买,到时候恐怕熬不到崇祯十七年,江南就先崩溃了。

衣食住行,天下生意无不是围绕着这几点,就算金融的票号也不过是其衍生物,这次把北方的粮食市场丢了,又多了这么多员工,宋青书不想捞回来才怪呢。

从九月份开始,原本松江府荒凉的河滩上,来来往往拉石头的车子就开始跟过江的泥鳅似得,把一块黄浦江边用石头水泥给垫起一大块,水泥把外层抹平了,就跟一块大石头似得,这在这个时代可不多见,要知道当年朱元璋曾经计划雕凿一块巨像,还没有这五分之一大呢,将近五公里长,五百米宽的一大块,实在是令人啧啧称奇,不少苏州杭州,浙江一带的富户甚至专门跑来看这儿的景观。

这头人来人往,乞活军也没闲着,接着又是大量的砖块水泥钢筋运来,这头人沿着江边海滩啧啧称奇,那头工人们又是把地掏出深深的眼儿,把钢筋与水泥填充进去,接着向上不断的堆砌,反正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差不多在黄埔江边有八万多青壮,如此多的人力,一栋栋极具异国特色的建筑物开始拔地而起。

这儿一片滩涂如今一钱不值,可要放到后世,估计宋青书奋斗一辈子,连这儿个厕所都买不起,这儿就是后世大上海的外滩,当年的十里洋场,不过后世那些万国迥异的建筑物都是英租借时期老外,造的,宋青书不可能让那种屈辱再出现,所以抢在上海开发之前,他要自己先造起来。

衣食住行的衣丢了,那就在住上做点手段吧!

开发松江可不是宋青书一时心血来潮,后世这儿的大上海能兴起,绝不是偶然,经营龙江船厂时候他就考察过了,整个长江流域末端,最优良的深水港在这里,而且交通便利,向内陆,整个长三角都能被辐射其中!而且这儿还远离南京那个政治中心,省的东林复社再来找事。

紧挨着十里洋场不远,一块更广阔的海边区域被划了出来,这儿宋青书投入的人力更多,足足十二万!一道运河被从海边引进来,挨着大海,无比庞大的作塘也是一个一个被抠出来,外面,同样三米多长而厚实的厂墙一段一段的把这儿包裹的严严实实,紧跟着,成车成车的大木头又是被壮牛拖着运输进来。

如今是有些骑虎难下,宋青书花钱简直花疯了,刚和泰日天票号交接了九百万两白银,他又是向徽商们下了六百万两的订单,几乎把黄山一百多年储存的大木,还有不少川中巨木都给买光了,就算如今加多宝票号中的存银比大明国库都多了上百倍,这么花钱看的一个个股东也是心惊肉跳的,差不多把加多宝商号的一半资源都砸在了船场上了。

如今依照江南这个形势,唯一的出路,只有向外走出去,把多余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去,带来新的滚滚收益,同时培养一批新的中产阶级,重建国内市场。依靠挖掘内需?这次复社与各地的地主相互勾结,兼顾的封建体系,是让宋青书觉得没希望了,要是一直这么下去,再过一千年华夏的资本主义萌芽都长不出来。

当然,这话还是不能和董事会照实说,对那些大小股东,宋青书还是保证,船的用途用于海捕,最起码,如今罐头厂的滚滚盈利他们是真真切切的看在了眼里。

这次造船比上次还要疯狂,松江刚刚挖好的一号作塘中,庞大的脚手架小城一样被搭建了起开,依靠积累了两三年的造船经验,这次宋青书是野心勃勃,直接打算恢复当年最大的郑和宝船,这船按照计划长足足有二百米,宽也得有五十米左右,两排帆并用,按照大明朝的规格来讲,这应该称作两万料巨船,如果打造成功,这船一次就可以装载一千四百八十吨的货物,就算啥也不买,广从中南半岛那些稻米出口国进口大米,一次一条船就能有三万担的运量,这样的船,宋青书计划是要和郑和宝船队看齐那个规模。

没有时间再等了!

“大帅,兵部那头已经三次催促出兵勤王了,马大人那面也是要直接来咱们应天了,再不出兵,他说下一次来的就不会天使,而是锦衣卫东厂了!”

孙传庭是彻头彻尾的旱鸭子,对宋青书的造船计划一点儿也不感冒,在他看来,有这八百多万两钱粮,足够拉起二十多个整编师了,这年头,有兵才是腰杆子硬的!跟着宋青书在海风唿啸的松江船厂巡视,一面走,一面孙传庭还忍不住抱怨着,这话他已经说了第五遍了,围着那大船骨架绕了一圈,宋青书终究无奈的向下压了压手。

“反正粮饷都给了,北地也不差咱们这支军队,卢象升要打,就先让他打呗,本帅是一定要看着这条盘古号上完龙骨再走的!”

“大帅,上完龙骨至少还需要一个月,一个月,都够马士英被押往京师斩首了,再说,大帅,就算你有了足够的舰船,咱们目前也没有足够的水手啊!此事来日方长,当务之急还是北方的危局啊大帅!!”

这话是真真正正打到了宋青书软肋上,航海可是个技术活,不同于陆军会拼命就行了,乞活军的水手一直在培养,这次大招工,会水的亦是不下十万,可真正把他们整编成水手,可以作战的水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海上行船,非同长江上行船那般容易。

实在不行,打打郑芝龙的主意?

心头想着,宋青书口头上终于是无奈的对孙传庭服软了。

“命令大军集结,向淮右进发,这头,船梁上好,本帅也向北进发,在扬州回合,这次咱们沿着海边走,补给品直接装载在船上,直奔山东,在那里再陆路运输去京师,可以节省一多半的运力!”

“如此甚好!”

已经让马士英给催的脑袋大了三分的孙传庭终于是彻底松了口气,旋即这扑克脸还不放心的对宋青书抱了抱拳:“大帅,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啊!”

“老子啥时候说话不算数过了,快滚快滚!”

看着宋青书不耐烦的挥着衣袖,也顾不上有辱斯文了,孙传庭是喜上眉梢,转身拦住一辆出场的车,跟着就出去了。

再次围着七手八脚用榫接法搭建的巨船盘古号绕了一圈,宋青书自己亦是哀叹一声,回了去。

松江加多宝商号的总部也设在外滩,如今才建设一个多月,虽然有庞大的人力,可也才搭出个架子,忙于开辟新的船厂,宋青书却是等不及新居建好,就直接杀了过来,如今他住的是安庆一师三四五营在这里搭建的临时军营。

靠着海边,天气变幻无常,上午还是风和日丽,晚上忽然吧嗒吧嗒下起大雨来,雨点打在茅草搭建的屋顶上,汇成了小熘流淌在房檐下,风吹的屋子里的蜡烛亦是忽闪忽闪的。

最近百般努力,采薇终于中彩了,还有跟着中彩的居然是抖m的顾白,李裹儿还是商号服装的总设计师,尽管心里不是滋味,小辣椒还是接过了管家大业,留守栖霞山别苑,这次跟宋青书过来吃苦的,倒是只有情报秘书,名义上也是宋青书小妾的李香君。

要把南来北往各地快五十万难民,下岗工人组织到一块可不是件简单事儿,宋青书一出手还就如此大动作,最近需要她整理的文件更多了,这会儿这妞居然是趴在了一大堆文案上,黑着两个眼圈,唿唿大睡起来。

顾不上被口水打湿的文件,苦笑着给她盖了件外衣,抻了个懒腰,宋青书又是走到了窗边,盯着窗外夜色中那庞大的盘古号架子看的出神。

这即是一场豪赌,同样,也是他的希望!

这功夫,外面坑坑洼洼的泥水里,一阵急促的脚步吧唧声却是忽然从远处传来,吵的李香君一个激灵,揉着眼睛又是爬了起来。这么晚了,如果没有大事,一般是不会有人来打扰,窗口的宋青书自己亦是心头一紧,转身推开了门。

进来的是宋青书新来的亲兵头领,在西安城时候收养的巧儿的弟弟小宝,如今这小子算是长成大宝了,营养好了几年,居然也是有了一米八多的个子,生着一副颇为俊郎的面孔,只不过这一阵被雨水打的湿漉漉的,顺着头发流淌的满脸,显得有些狼狈。

略有些喘息着,小宝急促的抱拳低头禀告着。

“大帅,海上来人!是扬子号!”

这话听的宋青书的眼睛一刹那亮了起来!说是等船上大梁,实际上令宋青书焦躁不安死等在这儿的,就是已经出海半年不归的扬子号,施琅舰队!

“备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