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四百五十二章.没粮了

明末乞活 第四百五十二章.没粮了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大帅,大好事!王大人那面事情已经弄好了,这次南京吏部尚书吕大器把柄让咱们捏的死死的,不得不向咱们妥协,这次秋闱授官的名单已经下来了,头名张傅生等五个等着赶着入京参加殿试,剩下入南京都察院担当照磨,司务,经的十一个,进入南京六部的三十九个,被分配到南直隶当县令县丞的五十二个,剩下些明年京查还有机会!”

满面喜色,孙传庭兴奋的捧着一份红皮名单跑了进来。

这真算是一个大收获了,虽然都是些七品八品甚至有九品的芝麻官,可这年头可不是所有贡士都能当上官的,天下官职就那么多,寻常不可能增设,不少人甚至要等十来年都等不及一个位置,这次吕大器也帮助门生弟子舞弊了,把柄在王瑶之这儿,为此不得不坏了规矩,把年积累的出缺一次交出来一大半。

别看这些官职小,大明朝的体制,小官也能咬死阁臣,在这官场上,除了以前那些晋商家族的保护伞,宋青书这是在官场中又扶植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而且这还是力量空缺的江南。

尤其是这些还是在泰州学派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士子,诸多儒家理论中,也只有被污蔑为异端的泰州学派学说,最激进,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这事儿是件大好事,也不枉宋青书捏着一把汗和崇祯皇帝对着干,可也仅仅高兴了片刻,宋青书又是发愁的招了招手。

“伯雅先生来的正好,来人,再把张煌言那小子叫来,你们帮我一起参谋一下!”

…………

两封信摆在面前,截然不同的内容看的张煌言和孙传庭两个智多星也是忍不住直挠头,没办法,事儿太古怪了。

卢象升的公文相当正式,以命令的格式给宋青书,要求他立马派兵维持漕运的秩序,恢复江南转运使的工作,保证北上粮饷的顺畅,并且尽快整顿军队,北上勤王,卢象升是个直人,这篇公文写的亦是热血沸腾,看的人恨不得现在就效命疆场。

杨嗣昌的信就隐秘的多,信里建议宋青书继续拖着漕运,尽可能延迟南粮北调的时间,并且谨守两淮,不要轻易北上。

按理来说,杨嗣昌算是宋青书的头上靠山,这时候最好依照着杨嗣昌的话做,可杨嗣昌是个啥货色宋青书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只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并不会真正考虑宋青书的利益,如今乞活军闹腾的已经和朝廷的关系有些僵,如果再闹下去,宋青书也不清楚朝廷的底线在哪里。

可卢象升的命令要是听了,等于和杨嗣昌撕破脸皮了,杨嗣昌至少还能受宠两三年,权倾朝野,和他作对乞活军日子就得过的紧了,而且恢复漕运没啥关系,派兵北上同样不符合乞活军的利益,这两个选择,对宋青书来说都不是好选择,如今思量的,就是哪个危害更小一点。

“大帅,这恐怕就代表朝中的两种态度了,前一阵,京师加多宝分号就已经传来消息,杨嗣昌高起潜欲与清廷议和,杨嗣昌这是要营造一个虚弱的状态,迫使朝臣答应他与东虏议和,而卢象升一向是主战派,皇帝调他为兵部尚书,天下勤王军督师,他自然是为了积累力量与东虏决战。”

“依学生所见,杨嗣昌的建议不能听!”

沉吟了好一会,还是张煌言第一个开口分析道,一伸手把地图扯开,指点着上面详细的布置,这个史上靠着一张嘴维持了南明十多年的鬼才阴仄仄的解释起来。

“最能妨害卢象升决战的,还是兵力,南北两路剿贼大军可还盘亘在湖广,中原呢,尤其是洪承畴部,前些日子还像两淮移动了,取得了政治妥协,再不松开漕运,皇帝肯定比不会再忍,到时候洪承畴,熊文灿挥军东进,正好打了咱们,两处战场以此为主,就可以顺理成章和东虏议和了!”

“他娘的,杨嗣昌这是卖老子了?”

虽然考虑过弊端,可是宋青书还真没往这处想,听的他忍不住骂出声来,忍不住直接拿起杨嗣昌的书信随手扔进火盆里,转眼烧成了一堆灰烬,不过看着飞灰飘荡,孙传庭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些难色。

“大帅,要是这次逆了杨嗣昌,恐怕日后他找麻烦的时候就多了,如今杨文弱正值皇帝信任,和他作对,不是良策,不若各听一半吧,把长江放开,让漕运顺利,咱们也不出兵,坐看北方朝廷党争即可。”

“不!不!大帅,学生认为,兵还是要出的!而且还要出的有技巧,这次正是再给朝廷一个假象的时候!恐怕卢象升给大帅下公文的同时,庐凤总督马士英马大人也会接到督军北上的命令,咱们先拒绝,等马大人督军时候,就会给朝廷造成个错觉,庐凤总督总能控制住咱们。”

“朝廷信任督抚,只要可控制,就算打退了东虏,朝廷对咱们秋后算账的力度也会降下来,至少如今房县曹操,古城八大王可是骚动不已,不解决他们,朝廷不会再对咱们动手。”

摇头晃脑中,张煌言那张其貌不扬的小黑脸上很是一种诡谲的表情,不屑的冷笑着:“杨嗣昌就算受宠,也不过是一个阁臣,这次与东虏议和,他的声望必定下降不少,这次北上,只要咱们和诸军一样在外围看热闹即可,这样也不会太过于刺激他。”

“正四六隅十面张网计划是杨嗣昌的政治核心,打退东虏,他还是要回头解决民变问题的,今年又是全国大旱,还有练饷,剿饷暴增,恐怕明年又是贼势大炽,卷土重来,大明朝,还是太平不了,只要咱们还有用,杨嗣昌就不敢对咱们下死手!甚至他还需要倚仗大帅。”

这头,张煌言目光炯炯的看着宋青书,沉吟了片刻,宋青书也终于点了点头。

“伯雅先生,回去调动军队吧,这次本帅要把安庆三个师,凤阳两个师,还有乞活军三,五,六师全部带上,这些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训练的太久了,让他们上上战场见见血也是好的!”

宋青书都这么说了,孙传庭也不得不应下来,不过这次宋青书出兵规模实在有些超乎以往,他那张扑克脸上亦是带上了不少难色,最后方才一点头。

“大帅放心,末将定为大帅看护好后路,督好后勤!”

…………

如同张煌言的决策,卢象升的公文乞活军执行了一半,放开了漕运,长江下游已经被扩张的江南运输公司吞并的漕帮也恢复了工作,从湖广四川浙江运来,挤压在应天府的粮饷终于以一个正常的速度流淌向了京师,支撑起了北方抗虏的战争。

可卢象升传檄乞活军北上勤王的命令,却被宋青书随便找了个肾亏的理由推迟了。

不过乞活军的备战却是如火如荼的展了开,这次打算把江南乞活军将近七成的兵力,多达八个师投向战场,乞活军从成立到如今,见到朝廷的粮饷还不到一千两,宋青书也不指望朝廷那点破烂,为了转运粮饷,两淮出动的后勤兵勇至少也得三万,和在一起差不多六万人马。

要支撑这样一只大军一直保持战斗力,所需要的后勤可是巨大的,一人一天至少要三斤粮食,就算有罐头这等高蛋白的食物,也得两斤左右,加上战马,运输的牲口,以作战三个月时间计算,至少需要粮草二十万担,罐头一千六百二十万个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还好八月份,江南早稻也开始了秋收,正好趁着拒绝出兵命令这段时间,开始,采购积累物资。

这段时间,孙传庭刘宗敏都是待在安庆忙碌起来,可宋青书却是始终待在应天,还有件事令他颇为烦心。

上一次,施琅三个月就从马尼拉返回应天了,可这一次,带着五条大船,上千安庆一师将士以及水手,施琅却已经走了小半年还没个音讯,这年头连个无线电都没有,不容的宋青书不担心。

这天,宋青书还是焦虑的待在龙江船厂办公室,一面等候着施琅的消息,一面批阅着各处人员物资的调动,批着批着,外头,忽然一阵喧哗声,听的宋青书立马箭步穿到窗前,的确有十多条大船缓缓进入港口,不过却是海捕的渔船归来,看着成桶成桶的鲜鱼被码头工人忙碌的搬运下来,宋青书旋即失望的走了回去。

可就在这功夫,门口忽然被人粗暴的推了开,曹三喜,张明性两个公司大股东面色阴沉的走了进来,他俩这幅表情倒是吓了宋青书一跳,忍不住惊愕的问道。

“出了什么事?二位,连进门的礼仪都忘了吗?”

宋青书明显有点不高兴,听的张明性却是立马脸色一悲催,急促的抱了抱拳。

“东家,事急从权了!出大事了!”

急促的从城内出来,抵达郊外,应天附近,大批的早稻已经被收割成捆,然而加多宝商号的收购掌柜的却是仅仅能在一旁满头大汗的看着,眼睁睁中,这些粮食全都被打包装车,却是向长江以北运输而去。

“怎么回事?”

这一幕,看的宋青书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如今乞活军要养军,还要养工人,粮食生意已经缩小了不知道多少,自己存粮都是紧巴巴的,全指望这次秋收屯粮,可是粮食却收不上来了。

绝不止应天这一方,曹三喜几个已经急成这副模样,说明这个现象恐怕是普遍的,满心焦急,宋青书急促的开口问道。

“回东家!”

收购掌柜的那张脸都快哭出来了,悲催的一个大鞠躬。

“今年不知道为何,所有地主收的租子全都要粮食,不允许佃户私自卖出,而且他们似乎达成了什么协议,所有粮食,只卖给扬州那帮家伙!”

这下事情有些棘手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