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三百九十六章.不捣乱就不叫东林党

明末乞活 第三百九十六章.不捣乱就不叫东林党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从乞活军到江南开始,两大商业集团一直都处于激烈的摩擦中,时不时还爆发出丝丝火花来,到了崇祯十年,终于这个对抗缓和了下。

首先是北商集团做出了妥协,徽商的泰日天票号还真像泰山上日头然然升上天那样,迅速在北方的大城市站稳了脚跟,并且迅速将扬州盐业积累的银钱贷款出去,占据了大片市场,晋商票号与徽商票号的经营完全错了开,在宋青书的努力下,苏杭长一带加多宝票号也开了花,票号还是执行的他的经营策略多收少贷,放贷业的利润几乎全让给了徽商。

而且刚过完大年,宋青书又给了徽商一个开门大礼,大明的木材行业几乎都是徽商所掌握,这次宋青书放着英霍山的林木没砍,而是向黄山十多个木材号下了多达百万的订单。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造船用的大木至少需要阴干十年,要是自己弄木头,大明朝灭亡了,宋青书都未必能造出船来,虽然和徽商不对付,但他们手里的确囤积着足以令宋青书低头的木头。

跟着大量的木头运输到应天,宋青书的罐头厂也火热的拉起来了,虽然船还没建好,但长江流域很来就有捕捞业,附近海捕虽然都是小船,胜在数量不少,这些加一起也足够支撑罐头厂运营一阵子。

也是挨着龙江船场附近,仿照后世的工厂,宋青书用石头垒成了一圈长墙,在里头兴建起了厂房,似乎那些晋商也和徽商叫上号了,要玩就玩个大的,足足五条生产线一齐铺开,也是雇佣了上千工人。

收上来的鲜鱼用四轮马车运输到厂里,几百个工人立马拎着刀子开膛去内脏,旋即被退到后面,在那儿,上百口半人多深的大锅不断冒着热气,成袋成袋的调料被直接扔进锅里,又是穿着白大褂的工人挨在锅边上,用大马勺把做好的鱼肉连带汤一块捞出来,装在粗大的竹节中。

接下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这年头没有现代食品的防腐剂,法国人一八零九年发明的罐头才用的就是高温灭菌,然后半真空储存,后面的厂房更加热,没密封的竹筒罐头放在巨大的蒸笼里进行蒸汽消毒,然后趁着烫时候取出来,迅速扣上同样滚烫的竹片盖子,用蜡封上。

热的时候空气也随着膨胀,冷却下来后,空气再次压缩,在罐头内形成了个密封,缺氧的环境,这样的罐头至少能保存半年时间,足够从东南贩运到西北,甚至西入四川了。

一个罐头最后定价三十文,由各地的杂货铺子向外出售,别说,这东西一出来,首先在应天府附近就取得了热销。

自己做饭尚且需要点火冒烟加盐加醋的,麻烦的很,直接买回来的,就节省了大量烹饪时间功夫,相比之下更实惠,应天府,扬州,苏州,杭州等地有着大量的机户,盐户,也算是原始的工人阶层,他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运河排的太满了,咱们这儿有罐头,偏偏排不上熘,这要是运到京师,贩运到辽东,那才是大钱啊!这帮徽蛮子,愣是把漕船位置全给抢了!”

跟着宋青书后头视察生产车间,一面走曹三喜一面还老太太般喋喋不休的抱怨着,听的宋青书倒是无奈的苦笑。

“老曹,放心,开春开始咱的大福船就已经开始建造了,五月份,财源广进福五条大船估计就能出产,到时候播出来一条,咱还不走运河了,直接走海路,三十时间就能运到天津,到时候一路走山东,向中原贩运,一路卖给辽东军,好东西,咱们还愁卖?”

“哎!那些鱼肠子,鱼内脏都别扔,都给本帅晒干了,本帅还有妙用!”

话还没说完,宋青书又心急火燎奔出去了,看的曹三喜忍不住笑着摇摇头,刚开始见面时候,他可真没把这个纨绔子弟般的家伙放在眼里,谁知道就这么看似不起眼的年轻人,就能提出自己这积年的老商人都想不出的秒点子,如今更是成了大明朝半壁江山的商业魁首。

鱼鳔可以做胶,鱼皮做钱包,鱼骨鱼内脏晒干了磨成粉还可以养鸡,养猪,自己这东家做生意还真是做到敲骨吸髓了。

可就在这功夫,厂房外面,忽然乱糟糟的声音响了起来,旋即厂门口保安惊怒的打骂声又是传了进来,听的曹三喜忍不住一个激灵。

…………

“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幸亏当初修了围墙,趴在墙头上看着墙下面乱哄哄成千上万人的抗议群众,宋青书脑门上禁不住青筋直跳。

这罐头厂才开了一个月,还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人了,忽然间来了这么多本地子弟,围拢在大门口叫骂着要往里冲,铁栏杆大门后头,二十多个保安拼命地拽着门,生怕门被挤塌了,人群汹涌的模样看的一旁的曹三喜亦是目瞪口呆。

“东家,快通知官府,让南京禁军派人来驱散这些家伙吧!”

“关键是得出的去啊!”

整个厂子都被围的严严实实,宋青书叱咤风云这么多年,还真没遇到过这么狼狈的事儿,要是官军杀过来,几个炸药包扔下去,然后左轮开路,他有自信轻松杀出一条血路来,可这不知道啥情况的吃瓜群众,他还真不敢轻举妄动,谁知道会惹出什么幺蛾子来?

“大人,小的在应天也认识些人,要不小人混出去,去找人收拾这群刁民?”

说话的是亲卫队长施琅,别看这货才十**岁,可乡里贫穷,他从十三岁已经跑出来混了,明末激增的流民形成一个大江湖,靠着敢打敢拼,还有讲义气,他也算得上老司机了,可惜在安庆城栽了,迎朋友之请来安庆平事儿,被宋青书抓个正着。

反过来他也不算栽了,跟着宋青书,他从一个混混变成了如今朝廷六品武官,乞活军中的安庆师帅,还是大帅亲勋,算是一步登天了,所以此人对宋青书也算忠心耿耿。

不过这个建议听的宋青书也是脑门直冒青筋,他乞活帅,流贼起家,算了上个大军阀了,遇到事还得找那些不入流的黑社会解决?他丢不起这个脸!

正纠结功夫,忽然身后又传来了大量大量的喊叫声,听的宋青书更是脑袋迷煳,又来了?

这一次,来的却是自己人,不知道谁跑回龙江船场一声吆喝,有人围攻咱们大帅,顿时船场里就炸了锅。

龙江船场的工人几乎全都是宋青书从英霍山带出来的,在山里,面朝大山背朝天,一年也赚不上一两银子,跟着宋青书出来,一个月一两,这些工人还是本地壮年被选入地方民兵中挑出来的,本来就对宋青书有着些许忠诚,如今更是忠心。

二话没说,这些人扔下手里活计,拎着造船的锤子镐头棒槌掉头就跑了出来,就看这一大股人群从围着罐头厂的本地户背后杀进去,所过之处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轻而易举把数量多于自己两倍的本地人冲撞了个落花流水。

当年戚继光抗倭,本地卫所兵不堪一击,他奏请朝廷,招募了绍兴兵,丽水兵入伍,结果舟山一战,戚继光新兵遭遇惨败,死伤三千多,倭寇不过伤亡千人,悲催的回乡过程中,戚继光目睹了义乌矿工械斗,这才从清苦的义乌的确招募起他纵横天下的戚家军。

这儿跟当年有些相似,别看英霍山里的工人营养不佳,似乎比这些本地子弟矮不少,可那股子凶悍劲儿可不是本地子弟能比的,轮着家伙状若疯虎的模样应天府富裕区域的地方是真扛不住,转眼间,宋青书和曹三喜目瞪口呆中,人已经跑光了,空留下一地鞋子。

听着这头自己手底下工人还意犹未尽的叫骂着,愣了半天,宋青书傻傻楞楞的蹦出几个字来。

“赶紧,赶紧看赏!”

…………

罐头厂是又恢复了生产,这一场械斗还真打出了威风,附近的几十户人家都吓得搬走了,可回了住处的宋青书可高兴不起来。

又是东林党搞事!

不得不说,这帮家伙不仅在朝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这南直隶,影响力也是大的可以,今天这事儿,就是冒襄,侯方域还有方以智等几个复社领袖搞出来的,事情还跟加多宝商号最近的商业有关。

前些日子北商几乎将两淮的粮食买光了,造成的影响是江南粮价暴涨,而罐头厂的建立,又把穷人最常摄入的蛋白质鱼类给抢去了,几个士子振臂一唿,把事情都怪罪到了罐头厂身上,应天府数万市民就怒气冲冲的围了宋青书的厂子。

这其中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罐头厂招募的工人都是英霍山的,没从本地招工,看的不少人眼红。

不仅仅如此,侯方域,陈贞秀几个还向朝廷上书,弹劾宋青书夺民之食,夺民生路,这几天京里已经传来了消息,似乎要派御史来南京来查他,查倒是不怕查,可打发这些伸手财神,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银子。

“这叫个什么事儿,贴着招工告示不来,这不招了,还上杆子来了!”阴着脸坐在办公室中,宋青书郁闷的敲着桌子咆哮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