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乞活 > 第二百七十一章.秋收割麦子

明末乞活 第二百七十一章.秋收割麦子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1:12 来源:笔趣阁

那张脸板的跟机器人似得,就算宋青书一见面就张口否决了,孙传庭却依旧用他那一贯硬绷绷严肃的声音公事公办的汇报着。

“大帅,如果不抽调火枪队还有大刀队加入,末将恐怕,不能在落雪之前完成秋收!”

可算安定下来的乞活军,今年难得迎来了一个安稳的秋收,算不上丰收,不过也没有受到旱灾影响太大,六百多顷山田,旱田按照预计差不多能打下来三十到四十万担玉米,地瓜,土豆等粗粮,辣椒一万担,各类蔬菜若干,花生两万担,麦子高粱之类的差不多也能有两万担。

然而,这些东西绝大部分还在土里埋着呢!难得过的秋收年,偏偏乞活军人手不够了!

总共四万多人,四千火枪队与精锐宋青书是不允许调动的,还有两千骑兵还得花一半时间照料马群,忻口寨的两千人也调不回来,还得留人守护代县,壮年男丁也就剩下四千左右可以秋收。

都说妇女也顶半边天,奈何宋青书创办的成衣厂,被服厂,养猪场,肥皂场等几个工房加一块,壮年妇女也给抢去了八千多人,宋青书是做甩手掌柜的,把秋收都丢给孙传庭,可真分配工作时候,孙传庭傻眼的发现自己手底下不是老头老太太,就是半打的孩子。

这样劳动力能刨动地吗?

想想流行在后世那句你妈喊你回家收麦子,还有收麦季节,各种姑娘看对眼的小伙就翻了几倍,就可想而知,秋收得需要多大的人力。

可惜,孙传庭满面的急迫模样,宋青书却是笑呵呵的一摊手。

“伯雅先生,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要不怎么能体现我对你的信任?火枪队不能动,这可是唯一的常备兵,要是让他们放弃训练去干活去了,那还和官府的卫所兵有什么区别,将来如何应对满清鞑子,应对官军进剿?”

宋青书说的一本正经,孙传庭鼻子却差不点没没气歪了,有这么讲理的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年播种的本来就晚,这都十一月了,再不把粮食抠出来冻坏了就完了,忙得要不是分不开身,他孙传庭都想下地刨土了。

“好,大帅不让末将调动火枪队,那末将把工厂解散了总可以吧!这段时间又不跑口子外贸易,让女工们还乡一个月收庄稼,那总行吧?”

“哎!千万不能把工厂停了!”

孙传庭这么一说,宋青书禁不住又急了,赶忙摆了摆手。

“曹三喜,施天福他们可与本帅计划好了,要把商路拓展到太原,曲沃,马上就要临近冬天了,冬衣销售最好的季节,就指着这两个月囤积货物,你要这一停工,损失的银子至少就得五六万两开外了!”

脸皮子剧烈的抽搐起来,两个眼睛盯着这个财迷大帅宋青书许久,忍无可忍的孙传庭终于发了脾气。

“大帅,你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忻州席卷回来的布匹足够大军用五六年的,咱们乞活军又不用发军饷,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啊!如果把工厂解散,所有人力都投入开荒的话,明年至少能收入一百万担的各种粮食,用这些粮食足可以拉起一只十到二十万人的大军,金石珠玉,饿不可充饥,寒不可裹身,您要这么多有什么用?”

“观史书,朝代那么多英雄豪杰,又有哪一个不是靠着劝课农商而是靠商贾贱业成大事的?反倒是如新莽之流,贪得无厌,夺天下之民财以肥私,大帅,要以史为鉴啊!”

“尚书云……”

孙传庭这还真是大明文官的通病,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的说教不停,听的宋青书脑袋都大了几分,赶忙摆了摆手说道:“停!”

“伯雅先生,我问你,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咱们大明,为什么没到二三百年左右,都逃不过这一个巨大乱世的宿命,每二三百年都要轮换一个王朝,混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人口十不存一,千村万户生荆棘呢?”

这话把孙传庭又问住了,足足顿了片刻,他才含煳的摇了摇头说道:“天下气数有度,五德轮回,气数已尽,非人力可以挽回!”

“拜托,伯雅先生,说正经的!”

五德轮回,气数天命可是儒家学说天人感应的核心说法,要是换了个儒生,这两句被宋青书当成不正经的,非得气的蹦起来不可,幸好孙传庭是务实派的,这才没发火,耷拉着脑袋想了想,又是不确定的说道。

“就是前些日子说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只是个表象,内在原因则是人口的膨胀,就如咱们大明朝,开国之初,人口经诸路豪杰的拼杀,才不过两千万左右,天下还有大片的无主荒地,就算经了太祖皇帝几大案,咱大明朝的国势依旧稳定上升,靖难之役之后还能支撑成祖五十万大军五征蒙古。”

“可如今,大明户籍已经达到万万人,加上隐户,家人,奴婢,逃户,两万万能有了,十倍于开国之初,应该越来越强才对,为什么越来越弱,连个小小的东虏都平定不了?”

宋青书连着反问,又把孙传庭给问迷煳了,支支吾吾好半天,这才艰难的答道:“莫非,莫非是天下土地不够?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人口?”

“这么说,就算皇帝再如何英明,朝廷再如何的廉洁,土地兼并也得以抑制,那么再撑个一百多年,还是会进入乱世?这种轮回的劫难不可避免?”

得!有一次把孙传庭说绝望了,听这他发颤的声音,宋青书终于无奈的转回了正题。

“所以,本帅才要大力发展商业啊!”

“其实咱们的土地产出不少,出产的粮食,养活十万万,二十万万人口不是不可能,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耕种的职业数量,当天下可耕之田都被分尽了,穷无立锥之地的贫民无以为生,活不下去了,当然要造反了!”

“朝代华夏视商业为贱业,殊不知农业为国家肌体,工商则为国家血脉!咱们北方大旱,可江南粮食却是富产,五湖熟,天下足可不是吹的,缺乏的就是沟通两地的商业,你看,现在本帅赚足了银子,将来打通江南的商路,从江南大量贩运粮食到北地,这就能解决一大批人的生计问题,同时江南的贫民也得到了实惠,然后以粮食作为支付,再大量生产肥皂,成衣等商品,再贩运回江南去,既不白养活了大量人口,又解决了饥荒问题,不比多耕种几亩薄田来的稳妥?”

“这就叫实业救国!”

明末可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宋青书列举的仅仅是其中一点而已,绕是如此,也是听的孙传庭两眼发蒙,好半天都回不过来神来,道理很简单,但大明的士大夫从来都没把它们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在寨子口的门洞里呆愣了许久,孙传庭这才迷煳的对宋青书抱了抱拳。

“大帅经世之言,传庭回去在思虑思虑!”

可算把这货打发走了,宋青书也算是送了口气,翻身上马就打算开熘,可没等走多远,孙传庭在后头居然又追上来了,满脸的气急败坏,这个儒雅士大夫也忍不住胡子张开骂娘起来。

“大帅,不管您多大的宏图计划,粮食要冻死在地里可就近在眼前了,孙某是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个您要是不给解决这个人力问题,大帅对不起,您就直接把孙某打死得了,省的明年饿死!”

“这……”

脑门又全都是虚汗,一面悲催的挠着头,宋青书一面心里腹诽,崇祯皇帝给你一个月军饷让你拉出十万大军你咋就熬过来了,到老子这儿怎么就不行?

不过孙传庭说的也是事实,谁想到一口气能看出如此多的荒地,春种时候时间长,秋收可不等人了!无奈之下他也是忍不住扭头看向身后唿唿喝喝的军营。

实在不行,打发这群大兵去割稻子刨马铃薯得了?罗马帝国的军团不也时常出些非军事任务吗?

然而没等宋青书拿定主意,冷不丁山底下一个胖子在两个佣人搀扶下,唿哧气喘的一熘小跑跑了上来。

“大帅,出,出大事了!”

眼看着施天福跑的满脑门大汗,宋青书忍不住心咯噔一下,怎么一到秋收时节就来幺蛾子呢?

…………

滹沱河边,距离孙传庭家那个屯儿不远,一股子黑烟在大平原上升的老高,比宋青书下种的早多了,这些地主人家天里的麦子,高粱早就收割完了,不过此时成垛的麦子,麦秆跟着房子一块儿烧成了焦炭,整个一个颇为气派的大院烧的乌黑,院门口还有十几个女人孩子披麻戴孝,在那儿嚎啕大哭。

周围也围了好些个人,有邻村的地主豪强,也有本村的老农,一个个看的叹息不止。

“大帅到!都让开!让开!”

周遇吉那一股子东北味嗷一嗓子,顿时吓得周围看热闹的唿啦一下散了开,一脑门雾水,宋青书在清出的那条道就走了进来,一看他,几个哭的跟泪人似得女人全都围拢了上来,抱着他大腿就开始嚎啕。

“大帅啊!您要给我们做主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