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八百四十九章 顺水推舟

权驭大明 第八百四十九章 顺水推舟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2:47 来源:笔趣阁

晚上,敦煌城成为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李宏宇设下了盛大的酒宴给凯旋的巴哈特等人庆功。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说起来,李宏宇和巴哈特也有许多年没见了,李宏宇当年被万历皇帝从辽东调回京城后两人就各奔东西,不过辽东时期建立的友谊却没有消散。

况且,巴哈特是娜仁托雅的亲哥哥,两人之间是亲戚故而相互间的关系自然密切。

跟几年前相比,李宏宇觉得巴哈特的身上多出了一股上位者的威严气势,毕竟以喀尔喀部为主的蒙古西征军已经征战了多年,规模也不断扩大,作为蒙古西征军统帅的巴哈特自然变得以前更加成熟稳重,气质十足。

巴哈特这次之所以晚到了三天,并不是没有原因,他们在来的路上无意中遭遇了漠西蒙古最强大的准葛尔部,双方大打了一场因此耽搁了时间。

如果不是巴哈特急着赶来敦煌,那么肯定会跟准葛尔部狠狠地血拼一场,要想征服漠西蒙古诸部,首先就要击败准葛尔部。

幸运的是,图莫尔由于疑心太重在玉门关耽搁了两天,贾巴尔又放火使得图莫尔耽搁了两天,进而给巴哈特争取了时间,否则敦煌城早就打了起来,届时巴哈特的任务恐怕就是要救出被围困在敦煌城的李宏宇。

庆功宴的第二天,李宏宇派遣了一万明军前去哈密,接受哈密当地的政权。

图莫尔为了这次的进攻几乎已经抽调完了哈密地区的军队,哈密地界上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除了哈密城还有千余叶尔羌士兵外,别的地方只有看守军营的人。

贾巴尔等哈密地方势力的首领们纷纷派遣手下的人员协助明军进驻哈密,他们都是地方上的领袖,因此有他们协助的话明军的进驻就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同时也是确保他们的利益在明军进驻过程中不至于受损。

因为瓦剌人对蒙古西征大军虎视眈眈,故而巴哈特没有在敦煌城久留,休整了几天后就向李宏宇告辞,急匆匆地率军赶了回去。

李宏宇在敦煌城对贾巴尔等哈密地方势力的哈密军进行了整编,这是他早就在与贾巴尔的协议里约定好的事情,哈密的那些首领也同意,为此即便心里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经过挑选,三万五千名哈密士兵中,李宏宇留下了一万八千人,另外的一万七千人被李宏宇遣散回家。

被李宏宇留下来的都是身体健康的青壮年男子,那些老幼病残的男人很显然不适合留在军队。

另外,李宏宇制订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户人家中只留一名男丁,有多人参军者最多留下两人。

当然了,李宏宇并不是把那些人简单地遣散了事,他给了那些人每人一笔在哈密地区非常可观的安置费,足够他们回去过上安乐的生活。

李宏宇此举立刻赢得了那些哈密军将士的好感,他们当兵肯定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有不少人是被强征来的壮丁,在战场上死了就死了,连抚恤金都拿不到,更别提什么安置费了。

显而易见,李宏宇这样做有收买人心的意味,但同时也为是为了确保哈密地区的稳定,以及促进哈密地区的经济发展。

那些遣散的男人将成为闲置的劳动力,如果他们无所事事的话势必成为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故而李宏宇给了他们可以养家糊口的安置费使得他们可以安心生活,这样既可以确保社会治安,同时无形中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是李宏宇与大明以前的那些官员对关西地区态度的最大不同,以前,大明的官员只需要关西七卫臣服而已,而不理会关西七卫的军政事务。

可李宏宇不一样,把他关西地区当成了大明内陆的州府一样进行治理,只有这样使得关西真正并入大明版图。

那一万八千名哈密军被李宏宇编进了西征军里,贾巴尔成为了西征军仅次于满桂的副统领。

原本,贾巴尔以为李宏宇会把哈密军和原西征军分开使用,由他来指挥哈密军,这是人们通常都会用的做法,毕竟哈密军是归附军,与西征军的那些嫡系不一样,双方间肯定有差别。

可出乎贾巴尔和哈密那些首领的意料,李宏宇竟然把哈密军和原西征军打散后混编使用,摆出了一视同仁的架势。

不仅如此,哈密军的军官也参加了西征军武官的一系列培训,既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学习,士兵们也有类似的培训但比武的内容要简单。

说起来,古代当兵通常是迫于无奈,士兵们差不多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参军打仗不过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而已,哪里有机会接受教育,基本上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李宏宇非常看重士兵和军官的个人素质,在他看来只有使得那些士兵和武官提高了个人素质,那么才会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终于西征军,不再效忠原先的主人。

时间一晃就到了七月,正是敦煌炎热的时节,西征军的整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宏宇每天从军营回来身上就跟水泼了一样湿透。

没办法,由于西域有着跟大明有着不一样的风俗文化,故而在整编过程中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李宏宇有些不放心故而亲力亲为。

除了军务外,李宏宇还要处理关西纷繁复杂的政务,这些事情满桂等大老粗们可做不来,必须由他亲自来处理,等到他手下的那些政务官们成熟起来后他就能松一口气。

虽然每天累得够呛但西征军的整编很顺利,而且看见他如此操劳连贾巴尔等哈密人对他也不由得从心中敬畏起来,这使得李宏宇感到非常欣慰。

按照计划,等到了明年这些整编后的西征军就能够上阵杀敌,届时李宏宇可以展开他下一步的计划。

就在七月底,李宏宇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东西,火洲的阿布杜拉派人送来了一封信,希望能与李宏宇停战,以现有的疆域为界限,井水不犯河水。

阿布杜拉不得不向李宏宇求和,如果说图莫尔的全军覆没使得他大吃了一惊的话,那么贾巴尔等哈密地方首领悉数投入大明怀抱一事就给了他致命一击,使得他打消了夺回哈密的念头。

因为一旦他发兵攻打哈密,那么届时的敌人不仅是明军,还有哈密军队,这样的话他会遭受不小的伤亡。

尤为令阿布杜拉感到忌惮的是,他防御的是西南的叶尔羌汗国王室,如果要是举兵去攻打哈密的话,那么叶尔羌汗国王室绝对会趁机大举进攻。

实际上,当失去了关西地区和哈密地区后,阿布杜拉的实力已经折损了四成,可谓元气大伤,现在他要做的不是收回哈密而是避免与明军开战。

只要明军越过哈密攻打他,那么叶尔羌汗国王室肯定也会攻击,这样一来他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必败无疑。

所以,阿布杜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跟明军议和,避免受到来自东方的攻击,全力防御西南方向的叶尔羌汗国王室。

李宏宇正是看清楚了阿布杜拉所处的形势,所以才派了一万西征军进驻哈密,他料定阿布杜拉不会派兵攻打,因此安心在敦煌城整编军队。

阿布杜拉的求和正中李宏宇的下怀,明军刚刚得到哈密地区,再加上关西内部有着不少矛盾,所以李宏宇现在需要休养生息。

因此,李宏宇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了阿布杜拉的提议,约定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按照惯例,阿布杜拉为了表明诚意决定向大明称臣,派人到北京城向大明进贡,拜见大明的崇祯皇帝。

阿布杜拉的使臣于十一月抵达北京城,以吐鲁番汗国使臣的名义觐见了崇祯皇帝,献上了阿布杜拉的贡品。

得知李宏宇重新收回了自嘉靖年间丢失的关西之地,崇祯皇帝是万分开心,他刚登基大明就收复了一大块疆土,这可是一个好兆头。

至此,李宏宇前往关西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这使得京城上下对明军收复关西一事并不感到意外,认为是顺理成章之事,如果明军在李宏宇的坐镇下在关西战败了那才是一件稀奇事。

崇祯皇帝不由得庆幸自己当初让李宏宇离京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像李宏宇这种干练的人才就应该在地方上建功立业,并不适合尔虞我诈的京城官场,那样反而埋没了他的才华。

八月中旬,李宏宇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经过数月的追击,逃进祁连山的图莫尔终于被抓,已经再被押来敦煌城的路上。

据追击的骑兵汇报,经过这几个月的奔波,图莫尔身边的百余亲卫骑兵只剩下几个人,其余的人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由于得不到食物补充,风餐露宿,故而找到图莫尔的时候他和那几个亲卫已经瘦得皮包骨,连反抗的力气都已经没有,第一件事就是向追击的士兵伸手套要吃的东西,他们就算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为了表示对与阿布杜拉谈和的诚意,李宏宇派人把图莫尔等人送到了火洲,交给了阿布杜拉。

阿布杜拉并没有杀丢了哈密的图莫尔,自从他知道图莫尔的对手是大明最有权势的官员后,心中对图莫尔的恨意就消失于无形,不要说图莫尔就是换做是他也会惨败。

再者说了,图莫尔所在的家族是火洲的望族,阿布杜拉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所以自然不会是杀图莫尔,而是让他官复原职,戴罪立功,以确保火洲内部的稳定。

此时此刻没人知道,西域的格局已经随着明军收复哈密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如果有人足够敏感的话就会发现大明现在对关西和哈密的统治与关西七卫时截然不同,这可是一件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意味着大明对西域政策的转变,对西域的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