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锦绣大明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进大同

锦绣大明 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进大同

作者:路人家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五月二十五日,经过二十多日的长途跋涉,杨震一行钦差队伍终于抵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大同城,远远地,他们已能看见那古朴而苍凉的城墙。

大同,这个后世以煤炭业享誉天下的城市,在五百年前的大明万历年间一样是被无数人所牵挂的所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其重要性还要远远高于后世对国家的作用。

因为这是大明边境上抵御蒙古铁骑入侵的最关键要塞之一,是大明九边重镇之首,是蓟辽宣大四大重镇之首,是大明的门户。为了抵御强敌的入侵,大明从立国之初就在此设下了重兵把守,待到中期时此地已有十三卫所,数百堡寨,常年驻兵达十万以上。

要知道在五百年前的大明朝,一般城市里的百姓能到十万之数已颇见规模,而这还只是大同城驻兵的数量,因此而聚集的百姓就更是士兵的数倍。故而有一种说法是,如今的大同是除了北京、苏州等几处大城外天下间最繁荣的城市。

不过即便城市规模不小,大同的守边功能却并未因此而稍减。这一点只从它那高耸着,足有六七丈高,微微向外倾斜,上面布满了各种被炮石箭矢等留下深深痕迹的城墙上便可窥见一斑。而且要知道的是,杨震他们如今所看到的城墙还是大同城靠南一边的墙体,北边的城墙损伤只怕要数倍于此了。

但即便它曾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存亡的考验,被数以万计的蒙古精兵无数次的包围攻打,但大同依然矗立在大明北方边境之上,从未被外敌攻破过。即便是被明廷视为奇耻大辱的正统年土木堡之变后,这城市依然保卫着身后的汉家江山,抵挡住了瓦拉大兵的强攻与计谋。

只是经历了这许多风雨之后,如今大同城就像是一个饱经风霜,满身伤病的老将军般,已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刻,各种伤病已在他看似坚强的身体内不断爆发,一个不慎,等待他的就是轰然倒塌。

看着这座守卫了大明边境数百年的城池,就连杨震的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而另一边的钟裕是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决定徒步走进大同城。

“大人你这又是何必?”杨震看了看远处那高高耸立的城墙,有些不解地看向正迈步前行的钦差大人。

“我虽非大同人氏,但自幼却听家中长辈说过许多在大同城内外所发生的英雄事迹。当时我就曾心向往之,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像那些大英雄般守护着这座城池。虽然如今我已不可能达成儿时愿望,但我对这座城池的尊敬却不会变。今日,我要以步行的方式进城以示敬畏之心!”钟裕口里说着话,脚步却一点不见减慢。

杨震听了这话,心下也不觉生出感触来。确实,真论起来的话,眼前这座城池和那些守护着它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即便如今它内部已藏污纳垢,需要朝廷派自己前来清理,但错不在大同城,而是守城的人。想到这儿,杨震也翻身下马,随在钟裕身后,迈着大步向大同城走去。

既然一正一副两名钦差大人都迈开了腿脚步行走向大同城,其他那些士兵武官自然也不好再继续坐在马上了,于是也纷纷翻下马来,跟在两名大人身后,缓慢地向城门处走去。

在走了一段后,钟裕又回头看了身后的杨震一眼:“而且我料定了大同城里必然会有人出来迎接,咱们步行过去,也算是给他们一点面子吧。”

原来还有这一层考虑哪,这或许也算是官场中历练出来的本能选择吧?杨震闻言忍不住撇了下嘴,或许眼前这位钟御史就是个很合格的官僚了。

钟裕的这一行为很合官场的规矩,也很对某些将士的脾气,但有一点他却判断错了,那就是他下车步行的所在距离大同城的位置。

本以为只是一两里地的事情,走一下也就罢了。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虽然下车处已能清晰地看到大同南边城墙的模样,但真走起来却还有着七八里地的路程呢。

钟大人大小就生在富豪之家,从未遭过什么罪,就是这次奉旨前来山西那也是坐的极其豪华的大马车。对他来说,或许走上两三里路不是什么难题,可七八十来里路程,就不是他能承受得住了。而且他脚上还穿着厚重的官靴,身上是里外三新的官袍,头上戴着官帽——进城时必然会有一番与当地官员的应酬与对付,他自然要穿戴整齐以显朝廷威仪了——再加上如今接近六月的天气,钟大人三五里路走下来,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直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再近些才下车步行了。但到了这个时候,他早已没有了反悔的可能,即便身子已被汗浸湿,即便双脚已发麻发痛,甚至可能走出血泡来,他也只能咬牙坚持着,希望赶紧到城门处。钟御史肯定不知道后世有一个说法叫no zuodie,但他现在却在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着这一说法。

杨震倒显得很是轻松,这点路程对他来说都不够热身的。虽然同样穿着郑重的锦衣卫飞鱼服,但练青云决已有些年头的他早已达到了寒暑南侵的地步,这点热度压根算不得什么。

不过他也瞧出了前面的钟裕脚步已变得有些蹒跚,知道这位大人错估了形势,身子有些吃不消了。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他也清楚,故而现在也无法劝说钟裕停止这个装x而自残的行为,只能由他自己坚持到底了。

至于后面的那些将士,则比钟大人要轻松得多了,他们毕竟是接受过操练的人,即便没有真个上过战场,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走这点路根本不算问题。唯一例外只有宋雪桥,但在这么多人的裹挟下,他也只能强自坚持了。

但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就这样,这支有些古怪地钦差队伍就一点点地接近大同城,在走了大半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了城门之前,此时等在那边的大同文武官员都已有些不耐烦了。

他们早早就已得到消息,说钦差队伍已接近大同城,过午应该就会抵达。所以本着宁可我等钦差的规矩,他们在巳时已全体列队等候在南门之外,翘首等待着钦差队伍的出现。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时辰,这都快到申时了,前方才终于看到有一大队人马走过来,这让不少官员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心里更生出了不快与不安来。

“你说这是不是钦差大人要给咱们的一个下马威,故意拖延着,磨咱们呢?”

“确实大有可能哪,不然这点路程怎么可能要两个时辰才到呢?想必是因为忻县那桩事惹恼了钦差大人,他才会这么做吧。”

“要真是如此,这位钦差大人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咱们有的是手段来应付他。”

一时间,众官员窃窃私语,说什么话的都有。只有那为首的几个,即便心里有所不满,脸上依然一副庄重的模样,不见半点喜怒。

待到钦差队伍来到近前,已能瞧见为首那个一身大红官服的钦差大人满头油汗的模样了,这边迎上去了一名同样大红官服,胸前一只孔雀补子在日头下栩栩如生,他正是如今大同城里地位最高的官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刘应箕刘大人了。

一般来说,大明只在十三个布政使司,也就是俗称的省里设下巡抚以统管全省的军政大权。但像大同这样的边地要城显然是个例外,即便只是一座府城,为了更好地控制这里的军政大事,朝廷也设置了一个巡抚。

刘应箕等了这么久,要说没有火气是不现实的。但在见到钟裕过来时,他的脸上却洋溢出了热情而谦卑的笑容来,前趋几步,就朝着钟裕跪拜下去,口中更是尊敬地称道:“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刘应箕恭请圣安!”

“圣恭安!”虽然论起资历身份来,这位刘巡抚还在钟裕之上,但面对他的大礼参见,钟裕却是坦然而受,末了只把手朝斜上方一拱如是道。因为此刻他所代表的乃是当今天子,被臣子跪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随着刘应箕的大礼参见之后,他身后那一溜官员也纷纷上前,同样跪拜在钟裕身前,显得好不虔诚。

身后的杨震见了这一幕,心头不觉大为意动,这种威风可不少见哪,尤其是当跪拜下去的还都是一向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员时,这种感觉就更棒了。

不过在感慨之余,杨震也没有忘了自己的正事,就在钟裕把手往旁边一摊的同时,他已把那卷一直被钟裕贴身收藏,五彩锦缎织成的圣旨给拿起来递到了他的手中。

此时的圣旨可不像后世影视剧里所见到的那般全是明黄色的,而是由一种或多种彩色锦缎织成。

钟裕慢慢展开圣旨,似乎连走了这么多路的疲乏感都不见了,一清喉咙后,便用最洪亮的声音向在场的所有官员宣起旨意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