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2431章 宁肯委屈也不成全

三国之无赖兵王 第2431章 宁肯委屈也不成全

作者:讳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03 来源:笔趣阁

曹恒和黄舞蝶当天在黄河岸边,一直到很晚才返回官府。

决定离开三门峡,第二天,他们起了个大早。

张苞早就下令让卫士们做好准备,在官府正门外等着。

诸葛亮和三门峡的一众官员早就等在那里。

曹恒与黄舞蝶从官府里走出,张苞上前躬身一礼:“太子,太子妃,卫士们已经做好准备,两位可以随时上路。”

点了下头,曹恒对黄舞蝶说道:“我先送夫人上车。”

黄舞蝶应了,在曹恒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放下车帘,曹恒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上前见礼:“恭送太子,太子妃。”

“你还真得送送我们。”曹恒说道:“有些话,我打算边走边和你说。”

应了一声,诸葛亮随同曹恒分别上了一匹坐骑。

众官员没有得到招呼,也不敢跟着上马,纷纷躬身向曹恒行礼。

看了他们一眼,曹恒吩咐:“你们就不用送了,各自把事情办好,远比送我百里开外更能让我欢喜。”

三门峡县令和众官员抱拳躬身,恭送曹恒和黄舞蝶的车仗离开。

曹恒招呼了张苞一声:“我们走。”

张苞领命,向卫士们喊道:“护送太子与太子妃,出发!”

队伍从官府正门出发,往城门方向开拔。

三门峡是个小地方,和寿春、长安、洛阳等地大有不同,人们起的也是比较晚些。

清晨的三门峡还很冷清,许多店铺都没有开门营业,路边也还没有叫卖的小贩,甚至连街道上都没有几个行人。

曹恒骑马走在最前面,诸葛亮跟在他的身后。

“孔明可以上前一些。”回头看了诸葛亮一眼,曹恒招呼道。

诸葛亮应声上前,不过却还是要比曹恒退后了一个马头,保持着谦恭的姿态。

“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三门峡。”沿街道往前走着,曹恒向他问了一句。

“太子离开以后,我也将离开这里。”诸葛亮回道:“黄河沿线很长,要走的地方还有很多。陛下令我整饬黄河,我得尽快把整条河道走完,然后才好下手治理。要是迟迟不动,一旦陛下责怪,连带太子也会遭受牵连。”

“能想到我会遭受牵连,也是你用了心思。”曹恒点头:“你有这份心也就够了,我来这里并不是逼迫你加快进度。治理黄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皇那里,我可以帮着你做出解释。只不过你自己要明白,日子能够拖延,但事情却必须加紧去办。父皇可以忍受你许久没做出任何建树,可他却绝对不会忍受你什么也不做。”

“太子放心,我都明白的。”诸葛亮说道:“必定不会给太子惹太多麻烦。”

曹恒冲着他咧嘴一笑:“这句话说的让我很是没底,不惹太多麻烦,也就是告诉我,会惹一些麻烦出来。至于这些麻烦的大小,并不在你的掌控之内,我得提前做好准备才是。”

诸葛亮嘿嘿一笑,有些尴尬的回道:“我就这么点心思,还被太子看出来了。”

说话的时候,队伍来到了城门前。

曹恒对诸葛亮说道:“我也没有其他话要向你交代,你也得准备离开三门峡,就不用陪着我走太远了。”

“从三门峡到长安,路途也是不近。”诸葛亮说道:“太子这一路可得千万珍重。”

没再多说,曹恒点了一下头,招呼张苞和卫士们,走出了城门。

诸葛亮驻马立于城门内,目送曹恒在卫士们的簇拥下离开。

离开三门峡,曹恒也没再往黄河岸边走,带着卫士们,护送黄舞蝶一路向长安行进。

不一日,他们回到了长安。

大魏境内到处都有驿站,返回的路上,曹恒也没有令队伍行进的太快,因此到了长安,包括黄舞蝶在内,每一个人都不觉得多么辛苦。

回到长安的时候,恰好是午后时分。

曹铄此时应该正在后园。

作为大魏太子,曹恒对父皇的作息把握的很是精准。

当年曹铄领军四处征讨,从来就没有午间休息的习惯。

自从登基称帝,他要处理的政务也是每日繁多,中午更多的是在处理政务,而不是歇着。

交代张苞护送黄舞蝶先回太子府,曹恒带着几名卫士直奔皇宫。

他回到长安,消息早就传到了曹铄的耳中。

曹恒才来到皇宫,邓展迎面就走了过来。

向曹恒躬身一礼,邓展说道:“见过太子。”

“邓将军亲自出迎,应该是受父皇委派。”曹恒问道:“敢问将军,父皇这会正在做什么?”

邓展回道:“陛下午后多半是在批复奏折。大魏疆土辽阔,各地都会有一些事情呈报。每天早朝以后,陛下都在批阅奏折。即便是这样,还时常忙到晚上才把事情忙完。”

“父皇辛苦,做儿臣的也不能为他分忧。”曹恒说道:“每每想到这些,就觉着心中惶恐的很。”

“太子太谦了。”邓展回道:“陛下时常会挡着我们的面夸赞太子,说太子问他分忧不少。要不是太子,陛下怕是会连歇息的时机都不会有。”

“要是真能为父皇分担一些,我心里也会觉着安稳。”曹恒向邓展问道:“我不在长安的日子,父皇每天饮食起居可还正常?”

“回太子话,陛下一切正常,太子不用担心。”邓展先是回了一句,随后对曹恒说道:“陛下还在等着,请太子随我来。”

跟着邓展走向皇宫后院,沿着青石路,来到曹铄在后宫批阅奏折的寝宫。

“太子稍等,我这就去向陛下通禀。”快到门口,邓展对曹恒说了一句。

曹恒应了,邓展转身走到门外。

他抱拳躬身向门内行了个大礼:“启禀陛下,太子来了。”

很快,里面走出一名宫女。

宫女对邓展说道:“邓将军,陛下有旨,请太子入内说话。”

邓展转身回到曹恒面前:“陛下请太子入内。”

“多谢将军。”曹恒向邓展拱了拱手,走向寝宫正门。

宫女领着他进了寝宫,穿过前面的小院,来到曹铄平日里休息和批阅奏折的房间。

走进房间,曹恒看见曹铄正端着一杯水,一边品着一边看着桌上的奏折。

“儿臣见过父皇。”见到曹铄,曹恒躬身行了个大礼。

视线还在奏折上,曹铄头也没抬问了一句:“回来了?”

“回来了。”曹恒应了。

曹铄又问:“这次去黄河沿岸,见到了诸葛孔明?”

“见到了,也和他谈了不少。”

“他都说了些什么?”曹铄终于抬起头看向曹恒:“有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把神婆、神汉丢进河里?”

“解释了。”曹恒回道:“神婆、神汉祭祀河神,要寻年轻貌美的女子投入黄河,恰好被诸葛孔明撞见。为了不让这种泯灭人性的陋习散播开,孔明令人以联络河神威名,把神婆、神汉以及他们的帮手都给投进了黄河。”

“有这么回事?”听了擦恒的解释,曹铄眉头微微一皱,抬头看向他。

“儿臣已去核实过。”曹恒回道:“诸葛孔明这么做,确实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曹铄点头:“果真是这样,那些神婆、神汉确实也是该死。”

“儿臣也是这么认为。”曹恒试探着向曹铄问道:“不知父皇认为治理黄河需要多少年头?”

“提起这件事,我倒是想要问问你。”曹铄没有回答,而是向曹恒问道:“诸葛孔明去了黄河有些日子,到如今也没见他破土动工。他究竟打算什么时候才开始治理黄河?”

“回禀父皇。”擦恒说道:“我去了黄河边,见到了诸葛孔明,也明白他为什么到如今迟迟不肯动工。这次回到长安,正是要向父皇禀明此事,还请父皇宽容他一些日子。”

“身为大魏的监国太子,诸葛孔明办事拖拉,你不仅不去问责,反倒还为他求情,我倒是想听听你的道理。”曹铄眉头微微一皱,脸色不是太好的向曹恒问道:“你凭什么来求我,宽容她一些时日?”

“父皇明鉴。”曹恒从怀里掏出一幅地图,双手捧着递向曹铄:“这幅地图就是诸葛孔明所做,上面详细标注了各地需要治理的河道。他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破土动工,父皇看了此图也就明白了。”

疑惑的看着曹恒,曹铄接过了地图。

展开铺在桌上。

当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时候,那些沿着河道做出的标注引起了他的主意。

每处有标注的地方,就详细注明了水流的情况和旱涝季节可能发生的变数,以及如何治理,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从地图来看,诸葛亮确实是沿着黄河详细的探查了不少地方,而且还对着地方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和分析。

有了这张地图,只要他破土动工,治理黄河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他能做出这幅地图,可见也是探查了不少地方,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什么没有破土动工?”看了地图,曹铄反倒更加不解:“难不成他只是想把需要治理的河道标注出来,到时候拿一幅地图来应付我,再让我派其他人去治理黄河?”

“父皇明鉴,当然不是。”曹恒说道:“诸葛孔明是打算把整条黄河都探查清楚,然后再有选择的逐个治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根据治理的情况,决定什么地方不需要动工,不仅可以节省财力物力,也可以少动用民夫,减轻百姓负担。”

“他想的倒是周到。”曹铄点头说道:“可他要探查完全整条黄河,耗费的日子却是不少。而且他在探查的时候,就连火舞都不能精准把握所在,这样可是让我觉着很不牢靠。”

“儿臣明白父皇的担心。”曹恒回道:“我在临走的时候已经交代过诸葛孔明,以后无论他到什么地方,都要给长安送来音讯。不仅要说出他在的地方,还要告知下一步将去往何处。如此一来,他的行踪就会被父皇精准把握,也能了解到他探查河道的进度,更可以知道,他究竟有没有怠惰。”

“让你去一趟黄河,还真是没错。”曹铄赞许的点头:“当初你举荐诸葛孔明的时候,我还曾迟疑过。前些日子始终不见他有任何动作,而且又听说他把神婆、神汉丢进了黄河,更是不明白他究竟想做什么。要不是你去了一趟,到现在我还在疑惑他在黄河岸边究竟做了什么,把他撤换下来,也是早晚的事情。”

“原本儿臣是打算与他一道多巡查几处。”曹恒对曹铄说道:“见了诸葛孔明,儿臣觉着他已经把事情安排的差不了多少,留在那里并没有太多用处,反倒不如先回长安,把所有父皇不知道的情况禀明,如此一来,父皇对诸葛孔明也能放心不少。”

“你认为诸葛孔明怎样?”曹铄并没有表示对曹恒所说的话认同,他反倒是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

曹恒回道:“儿臣认为,诸葛孔明确实是个有能耐的,令他前去治理黄河,他一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当初你举荐他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能胜任。”曹铄说道:“只是那时没有更合适的人去治理黄河,所以只能答应让他去。其实出于本心,我并不情愿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

“父皇是不是对诸葛孔明有什么成见?”曹铄的说法让曹恒感到十分不解。

明知诸葛亮有才干,也可以把黄河治理好,可曹铄偏偏就是不想让他去,最终允了曹恒的提议,也是在没有其他人更合适的情况下才勉为其难。

他的做法,实在是让曹恒想不明白。

“诸葛孔明确实是有才干。”曹恒问道:“既是有才干的人,父皇为什么不肯重用?像他这样的人物,要是一直赋闲,也是大魏的损失。”

“你重用了诸葛孔明,还得能够驾驭他才成。”曹铄说道:“他的智略不俗,野心也是不小。论起治理江山,比他强的并没有几个。要是没有十成的把握驾驭,最好还是不要给他太多的权势。像他这样的人,宁肯委屈,也不成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