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2412章 大材小用

三国之无赖兵王 第2412章 大材小用

作者:讳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03 来源:笔趣阁

曹恒所以会到望月楼,其实也是曹铄的授意。

既然身为大魏太子,而且已经行使监国和听政的职权,他就不仅要懂得军务、政务,同时还得懂得经济。

大魏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的时期内,一直都是凌云阁把持着。

自从扶持望月楼崛起,曹铄就放开了对经济的把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自由竞争。

望月楼和凌云阁之间相互牵制相互促进,其他中小产业者,也在这样的夹缝中逐步发展壮大。

经济体系越繁杂,参与其中的商人越多,大魏就越繁荣兴盛。

曹恒不像曹铄拥有着两千年后的认知,他当然不知道资本原始积累对于大魏来说意味着什么。

曹铄从来没有公开提起过这一理论,可他却在有关大魏经济的方面,放手让商贾去做,把过去官府约束商贾行动的政令彻底废除。

市场从来都是动态发展的,在没有必要加以约束的时候,官府约束太多,反倒会令经济停滞不前或者是进入一个扭曲发展态势。

先是到了望月楼,后又去了凌云阁见到苏真,随后曹恒又在街市上走了一圈。

当他返回皇宫,向曹铄回复一天都在做什么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皇宫后院的凉亭里,曹铄站在那看着在夕阳下映着橙黄色波光的水塘:“你去了长安官府?”

“没有?”曹恒如实回道。

他很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不可能逃过曹铄的眼睛,只要敢撒一句谎,立刻就会被曹铄发现。

“我要你去那里,为什么不去?”曹铄又问。

“儿臣和淮南王谈了,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头绪,而是想要把事情办的更为精准。”曹恒回道:“没有颁发政令并不是能力不行,只因他办事精细。儿臣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催促。”

回头看了他一眼,曹铄说道:“虽然你们都是我的儿子,可我不会事无巨细全都插手。很多事情还得你去办。你是太子,淮南王也是你举荐,他要是没能把事情办妥,你也会有用人不查的罪过。”

“儿臣认为,父皇理应给淮南王一些时日。”曹恒说道:“但凡官员,到了地方,还没弄明白各地状况就下手颁布政令,是对地方不负责任。淮南王行事确实迟缓了一些,可儿臣却认为,他这样办事的态度,才是官员真正该有的。”

“你这算是直言敢谏?”看着水塘,曹铄问了一句。

曹恒低下头:“儿臣不敢!”

“你要是真不敢,也就辱了太子的名头。”曹铄说道:“皇帝也是人,九五之尊高高在上,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看的清楚,辨的明白。要是连监国太子都不敢说话,岂不是想要蒙蔽我?我所以对淮南王这样,一是确实想要催促他,二就是想要看看你是什么态度。敢说话,说实话,才是你作为太子该做的。同时你也要明白,今天我能容你说实话,当你有一天站在我的位置,同样也要容得了别人说实话。高位者说一不二,决定着他人的生死。你的一句话,很可能酿成无法弥补的过错。”

“父皇的意思,儿臣明白了。”曹恒这才知道,曹铄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他,身在大魏朝堂,现在该怎么办,以后又该怎么办。

难怪他从没过问其他新上任官员多少日子颁布政令,仅仅只是针对曹毅。

“今天都去了哪里?”曹铄接着问了一句。

曹恒回道:“回禀父皇,儿臣今天只去了望月楼和凌云阁。”

“想必也见了卫玉和苏真。”曹铄又问。

“见了。他俩和儿臣年岁想差不多,见解却很是独到。”曹恒说道:“儿臣认为对经营不利的,他俩反倒都认为需要保持。”

“譬如呢?”明知他在说什么,曹铄还是问了一句。

“譬如望月楼与凌云阁之间的竞争。”曹恒回道:“正因为有了竞争,两者才得以壮大。还有,近来大魏商贾云集,除了望月楼和凌云阁,也有一些并不是大魏朝廷管控的大商出现。儿臣曾向俩人问过,有没有必要打压这些大商,从而促成望月楼和凌云阁保持优势。”

“他俩怎么说?”曹铄问道。

“虽然说的话不同,意思却是相差不多。”曹恒回道:“有了这些大商,才能促使望月楼和凌云阁产生危机感,才能形成竞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货物流通和购买之中。大魏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望月楼和凌云阁,也需要很多不属于朝廷管控的商贾家族。”

曹铄点了点头,对曹恒说道:“大汉朝过往对商贾并不看重,甚至还打压过商贾,只许他们乘坐牛车。如今我大魏朝却不会那么做,我们不仅仅不会打压商贾,更不会把一些东西作为贵胄和皇室的特权。譬如马车,既然有马有车,为什么百姓出行不能乘坐?苏真上回和我说过,他不仅打算建造马车货卖,甚至还打算弄一些统一样式的马车在道路上,由专门的车夫驱赶。有人需要使用马车,并不要把马车买下来,只要给少量的钱,就快要乘坐马车走上一程。”

苏真当初提的这个提议,与后世的出租车形势想差不多,曹铄听了之后是当即答应。

把苏真的设想告知曹恒,曹铄接着又对他说道:“望月楼会把他们的打算如实告诉你,凌云阁同样也会一样不差的告诉你。你与两家都有联络,他们也都想从你那里套到对方的消息。两家彼此竞争,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对方知道。与他们往来,你应该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父皇放心,儿臣这些还是懂的。”曹恒说道:“从离开望月楼到了凌云阁,儿臣会把望月楼里所说的一切都给忘记了,直到离开凌云阁,才又想起。”

曹铄点头:“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也是你成长了。”

“眼看将要进入夏季。”抬头看着天空,曹铄对曹恒说道:“每年到夏季的时候,黄河、淮河以及很多河流都会因为雨水增多而出现涝情。一旦没有及时精准的治理,很可能发展为洪灾。每有一场灾害,国库就要取出很多钱粮用以安顿灾民。你认为朝廷该怎么办,才是彻底解决之道?”

“儿臣曾读过有关大禹治水的典故。”曹恒回道:“河道纵横,最终汇聚入海。但凡河流只能疏导,绝不能截流。儿臣以为,理应在还没有发生涝情之前,征募民夫,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另外在选定一些无人的区域,一旦水势过猛,就把洪水泄入那些地区。”

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再选定无人区域泄洪,确实是解决洪水的好办法。

曹铄转身朝向他,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是谁和你说过治水之道?”

“并没有人和儿臣提过。”曹恒回道:“只是儿臣以往就认为,江山虽美,却也有让人措手不及的灾害发生。大魏疆土辽阔,山川、江河纵横,如此多的江河、山川,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少的麻烦。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灾害,总得有些防范的办法。所以儿臣曾特意琢磨过。”

“朕本应把这件事交给你,可你是监国太子,要做的事情很多。”曹铄说道:“虽然不用你去,你却要给朕举荐人才,把这些事情给办好。”

“儿臣明白。”曹恒说道:“虽然对朝堂还不是很了解,可儿臣却认为诸葛孔明可行此事。”

“诸葛孔明?”曹铄问道:“为什么会是他?”

“孔明熟知天文地理,管理府库军需,从未出过纰漏。”曹恒说道:“可见他在内政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儿臣认为把他放在如今的位置上,确实是委屈了他。不如提拔他为九卿,指派他防患灾害。倘若办的好了,另有赏赐,要是办的不好,再责罚不迟。”

“朕要他管理天下府库,行调拨之事,你觉得是委屈了他?”曹铄问道:“你认为该给他个什么官职,要他去做些什么?”

“诸葛孔明智略不俗。”曹恒回道:“儿臣认为,理应于六曹之中选定尚书之职,由他专事一事。此人任用得当,父皇必定是如虎添翼。”

“他的野心太大,不能让他过于膨胀。”曹铄说道:“最近我在捉摸一件事情,把三省下的六曹,更名为六部。六部长官以尚书为尊,另立侍郎等官职。如今六曹掌管诸事彼此交错,有些时候相互间政令不一,反倒让下面的人不明白究竟该听谁的。改为兵、户、吏、刑、工、礼六部,各司其职,彼此相互少有牵连,更有利于政令传达。”

曹铄要把六曹改为六部,实际上是跨越了数百年。

出生于这个时代,并不像父亲一样有着两千年后认知的曹恒,听了曹铄的说法之后,愣了一下,随后躬身对曹铄说道:“父皇说的是,此事儿臣认为理应与丞相商议……”

“提起丞相,我还想着要在大魏设立左右丞相之职。”曹铄说道:“丞相位高权重,除了皇帝也就是他。朝堂之上要是只有一位丞相,岂不是成了一言堂?要是在朝堂之上,我们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又怎么能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又怎么能做出恰当的判断,从而推行适宜的政令?”

“父皇说的是,只不过如此一来,大魏吏治又繁杂许多。”曹恒回道:“而且朝堂格局已经形成,父皇要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增设左右丞相……”

“丞相在三公之上,统管全国政务。”曹铄说道:“左右丞相不仅不能有明确的划分,还得让他们的职权有着大半交错。如此一来,两位丞相才会矛盾重重,才会在皇帝面前说出实话,才会为了自家的利益与对方相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控时局,把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曹铄说的这些都是权谋之术,曹恒虽然也是明白,可他却觉着自己过早的了解并没有什么好处。

他低着头,没有吭声。

“你不认同?”曹恒不做表态,曹铄问了一句。

“儿臣并非不认同。”曹恒回道:“只是儿臣认为,身为太子,不宜懂得太多权谋之术。帝王之道,只有父皇才适宜把握。”

“如今你要是不学,等到将来你登上皇帝之位,再想学可就晚了。”曹铄说道:“身为太子,你应该明白,早晚有一天,我肩膀上这些都会交给你去扛。如今你犯了过错,还有我来为你弥补。到了那个时候,你再犯下过错,就不再有人为你弥补。身为帝王,要比普通人辛苦的多。普通人犯了错,无非一个人至多一家人承担后果。可帝王一旦犯了错,却是全天下都要承担后果!”

盯着曹恒的眼睛,曹铄一字一句的说道:“你错不起,也不能错!”

“儿臣明白。”曹恒躬身回道。

转身再次面朝着水塘,曹铄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该做什么你应该明白。”

曹恒退下,等他走远,曹铄才把站在凉亭外面等候的邓展叫到了身旁。

“传召诸葛亮,要他即刻前来见我。”曹铄吩咐。

残阳斜照,眼看黄昏就要过去,夜晚也将要来临。

曹铄这个时候传召诸葛亮,邓展知道,他一定是有要紧的事吩咐诸葛亮去办。

长安皇宫不小,从曹铄在的凉亭到皇宫正门,要走好长一些时候。

邓展领着诸葛亮来到曹铄面前,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

站在凉亭下,诸葛亮向曹铄躬身一个大礼:“臣诸葛亮,叩见陛下!”

“到凉亭上面说话。”曹铄吩咐。

诸葛亮上了凉亭,躬身面向曹铄。

曹铄没有看他,目光依旧停留在凉亭外的水塘,向他问了一句:“自从你投效在我的麾下,我就一直不是太重用你,只让你掌管府库物资,和我说句实话,你有没有觉着是大材小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