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2380章 打算铺设铁路

三国之无赖兵王 第2380章 打算铺设铁路

作者:讳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03 来源:笔趣阁

姜维击破刘诰升爰之后,曹恒下令大军就地驻扎不再前进。

与此同时,马超和赵云等人也率领将士从西凉出发赶往河套。

西凉一带,则有周瑜带着马铁、马休筹备战后重建。

几乎每天周瑜都会到羌人的部族,与他们的头领相见。

很多羌人被他说服,带着族人往中原迁移。

到了中原的羌人,起初是被安排在同一个村庄,随着进入中原的人数越来越多,地方官府以重新规划为由,又把他们的部族打散,其中多半甚至迁移到居住着中原人的村庄。

曹铄的融合大计,在一步一步的实施。

当然,周瑜并没有强制羌人必须迁移到中原,其中也有一些羌人没有答应迁移,凉州官府则为他们重新规划了聚居地。

羌人向来顺从,曹铄也没有打算把他们赶尽杀绝,只要他们认同大魏是自己的国度,地方官府也不会要求的过于苛刻。

不过在羌人迁移到中原的同时,也有很多中原人在官府的号召下进入西凉。

原先族群还算单一的西凉,在周瑜与中原各地官府的协同下,渐渐形成了羌人与中原人混居的局面。

西凉平定,河套一带魏军也是节节胜利。

消息传回长安,作为大魏皇帝,曹铄当然欢喜的很。

下了早朝,他把郭嘉留下,与他一同前往书房。

陪着曹铄往书房走的路上,郭嘉问道:“陛下留下我,应该不仅仅只是为了手谈一局。”

“那是当然。”曹铄回道:“我请你过来,其实是为了商议将来数年的大计。”

“大计?”郭嘉疑惑的问道:“陛下又要做什么?”

“稍后会有个人过来。”曹铄冲他笑了一下:“见到这个人,你应该就知道我要做什么了。”

还是没弄明白曹铄的意图,郭嘉一脸茫然的看着他:“敢问陛下,将要来到的究竟是什么人?”

“你也不用问究竟是什么人。”郭嘉说道:“只要见了,你就明白。”

曹铄不肯说,郭嘉只好不再追问,反正过不了一会就能见到曹铄口中的那个人。

来到书房,俩人落座,侍女摆上棋盘。

曹铄持白先行,落了一颗子在棋盘上,向郭嘉问道:“自从我做了大魏皇帝,连年战事不断,将士们已经是疲惫不堪。早先奉孝曾和我提起,要暂歇兵事,让将士们好好休整几年。我寻思过了,确实是该这么做。”

“对于陛下来说,这么做其实是迫在眉睫。”郭嘉回道:“将士连年征战,大魏虽然富庶,可府库也是日渐空虚。于鏊是再继续打下去,不出三五年,我们的府库将会亏空。”

“府库已经入不敷出?”曹铄不太相信的向郭嘉问道:“我有凌云阁和望月楼,还有摸金营,另外各地税赋也是不少,难道这么多钱财,还支撑不起三五年战事?”

“再多的钱财也经受不住连年征战。”郭嘉说道:“早先陛下并未掌管整个天下,钱财少一些也没什么要紧。如今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征服了某个地方,那里重建也需要耗费钱财。幸而陛下任用了卫玉做望月楼管事,如今望月楼与凌云阁明面上虽然相互争做营生,背地里却都是大魏的产业。如今摸金营很少能够获得珍宝,举国税赋并不是很高。府库多半钱粮都是来自于望月楼和凌云阁。要不是有这两家支撑着,陛下征讨异族的大业,多半已是难以为继。”

“以往从没想过大魏居然也会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曹铄脸色渐渐凝重,对郭嘉说道:“我其实已经写了书信给太子,要他击破去卑以后不再继续讨伐其他异族,而是把讨伐异族的职责交给呼厨泉。”

“交给呼厨泉?”郭嘉问道:“陛下是要匈奴人帮着讨伐乌桓和鲜卑以及氐人?”

“我帮着呼厨泉夺回匈奴单于的称号,无论如何他也得回馈一些。”曹铄说道:“大魏将士休养生息,匈奴人可不能让他们歇着。”

“呼厨泉虽然在中原多年,可他毕竟曾是匈奴单于。”郭嘉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向曹铄问道:“陛下要他领着匈奴勇士讨伐异族,难道对他就一点也不担心?”

“担心,当然担心。”曹铄说道:“身为匈奴单于,呼厨泉又怎么甘心受我所制?我给了他讨伐其他异族的机会,他已经会借着这个机会壮大匈奴。当他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还会不会受我节制可就不一定了。”

“既然陛下明白,为什么还要给他机会?”郭嘉说道:“我认为击破去卑以后,应该即刻令呼厨泉返回长安。给他加官进爵,却绝对不能放他回到匈奴。”

“奉孝说的也是个法子,不过我要是这么做,将来在世人面前必定是背负着失信于人的恶名。”曹铄说道:“呼厨泉想回匈奴,我就让他回去。只不过他得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得遵从大魏调配。倘若不听从大魏调遣,我一定会让他亡族灭种。”

“呼厨泉惧怕陛下,当然会一切听从陛下调配。”郭嘉说道:“然而匈奴人毕竟不是中原人,他们向来桀骜不驯,一旦给了他们机会翻身,他们就会给中原惹来无尽的麻烦。”

“旨意我已经传达给了太子,如今呼厨泉应该也已得到了消息。”曹铄说道:“要是这个时候反悔,才真的会让他心生不臣之意。”

郭嘉皱起眉头,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既然陛下已经做了决断,我也没什么好说。只请陛下务必小心匈奴。”

“即使你不说,我也会小心他们。”曹铄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郭嘉说道:“匈奴人以往的做派,你我都很清楚。他们弱的时候,会以中原马首是瞻,可他们要是强的时候,却会反过来攻打中原,从本就有疲敝不堪的中原抢掠人口和财货。匈奴人的做派,让我早就决定要讨伐他们,所以我正是要培养呼厨泉的膨胀。”

曹铄话说到了这个境地,郭嘉是何等聪明,又怎么可能听不明白。

他向曹铄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先扶持呼厨泉,等他强到了一定的境地,再一举给他灭了?”

“灭不灭他,就要看他听话不听话了。”曹铄微微笑着说道:“倘若呼厨泉顺从大魏,我当然没有借口和理由灭他。可他要是敢不顺从,而且还要和大魏争个高低,我可就容不得他了。”

“陛下的意思,我大概是明白了。”郭嘉点了点头说道:“这样一来,匈奴人平定了其他异族,我们到时候再把匈奴人给平了,也少了很多将士们征伐的苦楚。”

“中原常年战乱,其实早就破败不堪。”曹铄轻轻叹了一声说道:“当年我以为登临绝顶就可以一览众山小。可事实却根本不是那样。我登上了绝顶,看见的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俩人在房间里说着话,邓展走了进来:“启禀陛下,蔡将军来了。”

听说蔡将军来了,曹铄冲着郭嘉咧嘴一笑:“该来的总算是来了。”

大魏朝堂上,姓蔡的将军可是不少。

譬如蔡瑁等当年的蔡氏族人,如今都挂着将军的名号。

郭嘉疑惑的看向门口,曹铄吩咐邓展:“把蔡将军请进来。”

郭嘉以为走进来的会是蔡瑁或者蔡氏族人中的哪以为。

邓展带进来的却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些人,而是这么些年一直在忙着修桥铺路的蔡稷。

见到蔡稷,郭嘉一脸茫然的看向曹铄。

“今天把奉孝也请过来,其实是想要你参与一件事情。”曹铄对郭嘉说道:“蔡将军这么多年一直在忙着修桥铺路,大魏的很多道路都是他规划铺设,想必奉孝是知道的。”

朝走进书房的蔡稷点了下头,郭嘉对曹铄说道:“我对修桥铺路并不擅长,不知陛下把我留下,是要商议什么事情?”

“铁路。”曹铄说道:“如今陆地运送货物多半都是用马车、牛车,有些地方甚至使用驴子。以牲畜拉车,虽然省了人力,却还是十分缓慢。我寻思着,是不是能够铺设铁路,用纯粹的人力就可以让车辆快速行进。”

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铁路,郭嘉一脸茫然的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在各地铺设铁轨。”曹铄先是很随意的解释了一句,随后对蔡稷说道:“把铁路的图纸给奉孝看一看。”

蔡稷双手捧着一张图纸递到郭嘉面前:“丞相请过目。”

接过图纸,郭嘉一脸茫然的先是看了看曹铄,随后又看向蔡稷问道:“蔡将军要铺设的铁路不知是什么样子?难道是用铁板铺出道路?倘若是那样,一条路耗费可是不少。”

郭嘉说出用铁板铺设道路耗费不少,蔡稷很是尴尬的笑着说道:“还是请丞相先看了图纸,陛下的意思是用铁轨,而不是使用铁板。”

“铁轨?”这个名词郭嘉同样也没有听过,他疑惑的打开图纸浏览了一遍。

图纸上画着奇形怪状的东西,其中有两根长条状的物体很是扎眼。

在那两根长条状的物体中间,还横亘着很多的短横条。

“这些是……”看完了图纸,完全不知道上面画着什么的郭嘉一脸茫然的看向曹铄。

“奉孝看到的就是铁路。”曹铄说道:“铁路铺设起来,我们只要投放一些车上去,它们就可以风驰电掣。用牛车马车要走一两个月的路程,沿着铁路很可能两三天就到了。”

“就这么两根铁梁子,会这么快?”目光又一次落回铁轨上,郭嘉对曹铄的说法很是不信。

“早先我曾安排蓬莱岛尝试建造铁路。”曹铄说道:“他们琢磨了许久,才铺设出了一小段。有了这一小段铁轨,他们依照我的法子琢磨出了用在铁轨上的铁车。”

“铁车?”对于铁路是一概不知,郭嘉向曹铄问道:“敢问铁车是用什么牲畜来拉?”

“不用牲畜,只用人力。”曹铄说道:“铁车上面有个手柄,需要让它前行,只要人站在上面用力抬起按下。通过手柄的按压,带动下面的链条牵引轮子滚动。当铁车动起来的时候,就不需要一直那么抬起按下。铁轨和车轮之间都是平滑的钢铁,摩擦相对小的多,仅仅凭着惯性,它就能走的飞快。”

曹铄说的很多名词,郭嘉连听都没有听过。

他并不知道,其实曹铄说的这些,要是放在两千年后,连个小学生都能明白。

没有那些基础知识,郭嘉当然不明白什么叫做摩擦什么叫做惯性。

满脸茫然的看着曹铄,郭嘉没再多问什么。

虽然他没有发问,曹铄却也清楚他心里有着怎样的疑惑。

微微一笑,曹铄说道:“有些事情现在也说不明白,我把奉孝留下,就是想问问你的意思,我要是打算在整个大魏投入这样的铁路,你认为可行性究竟有多少?”

“整个大魏?”郭嘉愣了一下问道:“那岂不是到处铺设的都是钢铁?”

“正是。”曹铄说道:“我就是要到处铺设铁轨,把铁路延伸到大魏治下的每一个地方。只要有了铁路,我们的军械和物资甚至补充到战场上的兵员,都可以在最短的时日内送到地方。”

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曹铄心里也是没什么底。

虽然他知道铁路如何建造,也能造出最简易的在铁轨上行走的铁车,可真正能把铁轨最大效能发挥出来的内燃机车,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基础科学的了解还是很少。

没有稳固的基础,想要让他们造出内燃机或者是发电机,无异于痴人说梦。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曹铄才会在大魏境内兴办新式学府。

可通过普及教育达到改变整个天下的目的,并不是一天两天之内就能完成。

即使他给蓬莱的工匠们提出了很多在这个时代看来新奇古怪的建议,工匠们能不能最终实现,还是难以确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