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2202章 虎父无犬子

三国之无赖兵王 第2202章 虎父无犬子

作者:讳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03 来源:笔趣阁

诸葛亮从中原调拨的物资也随着移民来到蛮荒地带。

移民在司马懿的分派下,分别进入不同蛮人族群聚居的地方。

他们给蛮人带来的房屋建造的方法,也给蛮人带来了养蚕种麻等纺织技艺,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授了蛮人耕种田地,让蛮人懂得即使不去抢掠即使不去山林中打猎,也绝对不会饿死的道理。

蛮人生活的地区向来清苦,中原人带来的这些技能,像是一股清流汇入了蛮人的族群。

由于早先姜维与孟获作战,率领的勇士都是祝融族人,所以蛮人对中原人并没有什么仇恨。

其实如果不是曹铄来到这个时代,他手下的那些幕僚将军,多半对族群也不会有太深的概念,异族进入中原,顶多是觉着被外人欺负了,并不会考虑到所谓的族群存亡。

是曹铄让人们有了这种概念,而且也有了中原可以融合一切异族的念头。

曹铄在祝融的族群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沙摩柯的两位姐姐也来到了这里。

他每天除了处理一些具体的事务,其他时间多半都在陪着祝融和新生的儿子。

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

陆逊派往洛阳的人还没有带回消息,曹铄已经下令大军收拾行装,准备返回洛阳。

已经满月的孩子由乳娘抱着,祝融则骑着马陪同在曹铄身旁。

除了祝融,跟着曹铄返回洛阳的还有沙摩柯和带来洞主等人。

几乎所有蛮人洞主,都被曹铄给召集到了一起,一并带回洛阳,给他们安排些职务,让他们从此安心留在大魏,不要再回到蛮荒,将来再给大魏惹出麻烦。

处置蛮人事务,曹铄多半时候还是用的怀柔策略,只有遇见想要耍横或者是根本没打算听从他指派的蛮人,才会使用大国手腕逼迫着他们就犯。

无论对大魏怀着怎样的感情,只要是洞主以上的蛮人,全都被他带头。

没了头领的蛮人,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凝聚起来,地方官府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运用治理中原人一样的法子治理蛮荒。

陪在曹铄身边,离开家乡的祝融不时回过头向后张望。

见她回了好些次头,曹铄问道:“怎么?舍不得离开?”

“在这里住的习惯了,如今要离开,总觉得有些不舍。”祝融回道:“夫君应该不会因此责怪。”

“留恋家乡,我当然不会责怪。”曹铄说道:“只不过你也得知道,身为女人,早晚是要嫁人,既然嫁给了我,你再留恋这里可就不太合适了。从今往后,大魏才是你的家,你虽然是族人的女王,同样也是大魏的王妃。”

“夫君说的我都明白。”祝融回道:“我只不过是将要离开,心中多少有点不舍罢了,其他倒是没什么。”

“都说这里是蛮荒,我倒觉得真是个不错的地方。”曹铄对祝融说道:“只不过这里的人过的太清苦,我们虽然能帮着不少蛮人,可群山中毕竟还会有少数没被发现的村落。那些村子里的人,说不定百十年后,还是在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

“夫君给族人带来这么多好,将来族人必定会感念夫君。”祝融回道:“要不是夫君来了,还不知得有多少个年头,族人只能住在山洞或者是用树枝树叶搭起的棚子里。”

“感念我的好处?”曹铄笑着说道:“对他们来说,我毕竟是个外来人,他们真正会感念的,应该是你的好处。”

“我是夫君的王妃,感念我的好处,还不是和感念夫君一样?”祝融微微一笑。

俩人正说着话,身后传来婴儿的啼哭。

他们同时回头看了过去,只见奶娘正抱着婴儿在轻轻摇晃着。

“孩子倒是不怎么爱哭。”曹铄说道:“只不过哭起来,声音还真是洪亮,倒是有几分他父亲的气概。”

“我觉着孩子眉眼也和夫君很像。”祝融回道:“族人之中就没有眉眼这么好看的,等他长大成人,不知会迷倒多少痴情少女。”

“夫人当初是不是也被我给迷倒?”曹铄嘿嘿一笑,向祝融凑近了一些小声问道。

祝融轻轻嗯了一声。

“我说怎么这样容易得手。”曹铄若有所思的捏着下巴,点着头说道:“原来是夫人已经被我迷倒,这么说来,那天倒不是我对夫人用强,反倒是夫人对我用了强。”

祝融被他说的哭笑不得,好在蛮族女人对男女之事并不像中原的女人那么在意。

她只是皱了皱小鼻子,就再也没多说什么。

来到蛮荒之地,曹铄选择的是从交州进入,返回洛阳他则选择了穿过益州。

自古以来蜀道难行,难如上青天。

大军进入益州,虽然沿途补给都由各地官府供应,可走路却没人能替代他们。

穿过益州,耗费的时日居然比穿过蛮荒之地更加长久。

领着大军快到洛阳的时候,天气已经转凉。

蛮荒之地位于南方,除了少数高山之外,那里最寒冷的日子也不会落雪。

居住在那样的环境中,蛮人对气候的陡然转变都不是十分适应。

深秋的天气只是转凉,还没有冷到让人受不了。

可祝融等人却都是已经穿上了厚厚的衣衫。

走在祝融身旁,曹铄扭头看了穿着厚厚衣服的她:“夫人是不是还觉得冷?”

“以往只是去过益州和交州,并没感觉到多冷。”祝融回道:“没想到中原居然是这么的冷。”

“你还只是来了中原,没有去过北方。”曹铄说道:“如今的北方,怕是有些地界已经开始落雪。”

“雪?”提起雪,祝融一脸的神往:“我只是见过神峰上有雪,因为那里太高,从来也没有去过。”

“到了中原,入冬以后你可以看到一场又一场的大雪。”曹铄笑着说道:“对于没有见过雪,而且还有厚厚衣衫御寒的人来说,它确实是值得神往的。可对于每到冬天都能见到的人来说,雪已经没有什么好稀奇。有些贫寒的人家,到了冬天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他们对雪甚至是深恶痛绝的。”

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有见过雪的祝融,听着曹铄这么说,心里却没有多少感觉。

想要让人真的认同某一样说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真的见到,而不是仅仅只凭着描述说给他们听。

“离洛阳还有多远?”曹铄向身后跟着的邓展问了一句。

“还有四五十里。”邓展回道:“今天不一定能够到达,明天必定是可以进城。”

“明天就能到洛阳了。”曹铄对祝融说道:“洛阳有处皇宫,不过早年被人一把火给烧了。后来虽然又翻建了一些,却已经没了当初的气势。我们这次到洛阳,只是暂时居住。等到长安那边一切置办齐全,会迁到长安。”

“我听说大汉的都城就在洛阳,夫君怎么偏偏要迁到长安?”祝融不解的向曹铄问了一句。

曹铄回道:“大汉的都城并不知是洛阳,曾经也在长安。只因王莽之乱把长安祸害的不成样子,光武中兴以后,才迁到了洛阳。早先董卓一把火给洛阳烧个精光,我要是重建这里,不仅耗费的时日长远,而且加速重建,需要花费的钱财也是数不胜数。无论怎么算,都还是选择长安建都更加合适,何况长安这个名字,还有个好彩头。长安长安,长治久安。以这里为都城,那是再合适不过。”

“夫君说的这些我虽然不是很懂,可听起来却觉得很有道理。”祝融回道:“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彩头,也不知道重建城池得要多少财富,我只知道凡是夫君认为对的,必定都是对的。”

祝融曾是蛮人女王,谁说出这样的话,曹铄都不觉得奇怪,话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却是让人十分意外。

“有这样的想法就对了。”好在曹铄也不是个懂得谦虚的,他嘿嘿一笑,对祝融说道:“我确实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你能这样想,那是一点点的在了解我了。”

曹铄毫不谦虚的回应,让祝融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她只能微微一笑,再不吭声。

****************************************************

当天晚上,队伍驻扎在离洛阳不过十多里的地方。

其实曹铄要是决定继续前进,都不用到后半夜,他们就能返回洛阳城。

离开蛮荒之地,将士们连天加夜的赶路,已经十分辛苦。

眼看都快要回到洛阳,曹铄也不想让将士们赶的太匆忙,于是就决定多在野外住上一晚。

帐篷里,曹铄和祝融相拥而眠。

身为魏王和蛮人王妃,他俩并不需要亲自带着孩子。

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一直跟着乳母。

赶了一天路,已经十分疲倦,和祝融欢愉一度之后,曹铄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曹铄隐约听见帐外传来邓展的声音:“主公,郭公来了。”

睁开眼睛,他看到身旁的祝融还沉沉的睡着。

看向帐帘,曹铄压低声音问了一句:“是不是邓将军在外面说话。”

“是我。”邓展回道:“郭公带人来迎接主公。”

邓展口中的郭公,当然是指郭嘉。

曹铄坐了起来,轻轻拿开祝融搭在他身上的手臂,穿上衣服走了出去。

来到帐外,他看见邓展正等在那里。

“来的是奉孝?”虽然已经猜到是郭嘉来了,曹铄还是问了一句。

“正是。”邓展回道:“听说主公已经到了这里,郭公特意前来相迎。”

“人在哪里?”曹铄又问。

邓展回头指向军营边缘,对曹铄说道:“他们并没有进入营地,还在外面等着。”

“好些日子不见,奉孝居然也变的如此拘谨。”曹铄微微一笑,对邓展说道:“前面带路。”

为曹铄领路,邓展引着他来到军营边缘。

远远的,曹铄就看见那里站着一群人。

越走越近,他看到站在最前面的正是郭嘉,而郭嘉身后,则是一群留守洛阳的将军和幕僚。

众人见曹铄来到,纷纷躬身行礼:“恭贺主公平定南蛮。”

曹铄抬了下手:“平定南蛮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没什么好恭贺的。你们不在洛阳,来这里做什么?”

“听说主公回来,洛阳城今晚始终城门洞开。”郭嘉回道:“可我们左等右等也不见主公回返,直到派来查看的人回复,才知道是在这里驻扎下来。”

“走了这么远的路,将士们早就困乏了。”曹铄说道:“眼看就要回到洛阳,我也不想让他们走的太赶,于是先决定在这里驻扎一晚,明天早上启程不迟。”

“主公的意思我们都明白,只是太过挂念,所以还是没能忍住,迎了过来。”郭嘉又回了一句。

看向郭嘉身后的众人,曹铄摆了摆手:“你们辛苦了,可洛阳不能没人看顾,先都回去,明天一早我将启程,上午应该就可以进入洛阳。诸位都先回去,等我回到洛阳,再和你们谈论后续的事情。”

“奉孝今晚留在军中,我有些事情要和你说。”众人纷纷应了,曹铄又吩咐郭嘉留下。

等到众人离去,郭嘉向曹铄问道:“主公是不是要和我谈有关羯人的事情?”

“我想知道羯人为什么可以突破雁门关,还袭扰了我们的村庄?”郭嘉提起羯人,曹铄也不转圜,直截了当的问道:“雁门关守将当时在做什么?”

“主公四处征战,已经平定了中原,不说雁门关,各地都是防备松懈。”郭嘉回道:“早先我们也曾打过羯人,他们不是不知道主公的厉害。别说雁门关守将,就算是我,也没想到羯人会这么做。”

羯人居然敢袭扰雁门关,提起这件事,曹铄的脸色就不是很好。

他向郭嘉问道:“袭扰雁门关的羯人是从哪里来的?我记得当初对羯人可是没有留过情面。”

“主公当初确实是杀了不少羯人,可这几年羯人再度强盛。”郭嘉回道:“袭扰雁门关的这支羯人,首领名为石邪弈于,是个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

石邪弈于?

曹铄眉头皱着,想了片刻,陡然想到了一个人。

要是他没有出现在这个时代,历史依照原有的轨迹发展,将来进入晋朝,北方会出现一个由羯人统治的政权。

羯人创立的后赵,有位皇帝名叫石勒。

石勒穷凶极恶,尤其是对汉人从来都是采取着压榨的手段,在他统治的时期,不知道有多少汉人被羯人杀死。

“两脚羊”最盛行的时候,也是由羯人创立的后赵时期。

曹铄先前曾对羯人采取过灭绝的策略,就是为了改写将来后赵建立政权的历史事件,把这个几乎导致汉人亡族灭种的政权给扼杀在出现萌芽之前。

他曾看过一些关于那端时期的记载,隐约记得,石勒的祖父就是名叫石邪弈于。

石邪弈于如今不过十七八岁,就算他生养的早,也不过只生出了儿子或者女儿,还不可能生出孙子石勒。

想到他的来历,曹铄冷然一笑:“羯人真是不错,我还没有招惹他们,他们反倒是先来招惹我。”

“主公不要气恼,我已经传令雁门关,把守将换了。”国家回道:“如今不仅雁门关,凡是与异族毗邻的地方,全都加紧了戒备,不可能有任何异族再进入中原。”

“我要的并不只是让他们进不了中原。”曹铄冷着脸说道:“我要的是把羯人从此抹掉,让他们连半个后人也不能留存于世。”

“羯人对待我们中原百姓,确实是令人发指。”郭嘉皱着眉头,对曹铄说道:“我得到消息,他们居然把掳去的女人和孩子当成粮食……”

“不用说了。”曹铄打断了他:“吃人的异族,我会让他们把曾经吃下去的全都给吐出来。”

“主公才回洛阳,长安那边也已经把宫室修造完毕。”回道:“边关已经加紧戒备,羯人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再进到中原,我觉着还是先把更加要紧的事情给办了,再讨伐羯人不迟。”

“更要紧的事情?”曹铄向郭嘉问道:“奉孝说的是什么事情?”

“大汉消亡已有许久,主公早已是我们大魏的皇帝,只是到现在还没有行登基大礼。”郭嘉回道:“我认为对于主公来说,还是先得登基,稳固了天下以后,再出兵讨伐羯人不迟。”

“不!”曹铄抬手打断了他:“羯**乱天下把我们的族人当做牲口,我又怎么可能容他们逍遥下去?如果不能平定羯人,我绝对不会登基!”

“可是主公……”郭嘉还想再劝,又一次被曹铄阻止。

“你要说什么我全都知道。”曹铄说道:“我的心意你也应该明白,羯人对我们中原人来说,是个必须尽快解决掉的心腹大患,不把他们解决掉,中原人什么时候都过不安稳。要是连羯人都不能连根拔除,即便我登基做了皇帝,又怎么对得住天下臣民?”

“主公为天下做的已经很多。”郭嘉说道:“这么多年主公南征北战,平定了多少豪雄士族?要不是主公做了这些,天下一统还得多少年月?”

曹铄打算平定羯人再行登基,郭嘉却与他据理力争,大有他不登基就是愧对了全天下的意思。

皱着眉头,曹铄问道:“奉孝果真认为我该先行登基?”

“当然。”郭嘉回道:“不仅主公要登基,还得把太子早早册立,以免将来横生事端。

“不册立太子就会横生事端?”曹铄不解的问道:“我记得大汉朝也有许多皇帝,都是终身没有册立太子。”

“所以大汉朝有许多皇子相互争夺以至于同室操戈的先例。”郭嘉回道:“难道主公已经忘记当初与曹子桓之间的争斗?”

“他也配和我争斗。”曹铄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表现出了对曹丕的不屑,曹铄却很清楚,郭嘉说的并没有错。

他的膝下也有不少儿子,每个儿子都是聪慧绝顶。

至于他的夫人们,虽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争宠的现象,可谁又能保证等到儿子们成人,她们不会为了亲生儿子可以继承大权,而相互争斗?

凝视着曹铄,郭嘉也没有再说话。

他已经把话说道了这个份上,提到了当初曹铄和曹丕之间的争斗。

那场争斗虽然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即便是曹丕得到了邺城,也是在曹铄暗中的谋划下才能成功。

从得到邺城的那天起,曹丕已经注定了会死。

争斗确实只是一面倒,甚至可以说曹铄从开始就在设计曹丕,找个冠冕堂皇杀他的理由。

可这些并不能否定子嗣继承权没有处置好,很可能会造成兄弟相残的局面。

凝视曹铄的时候,郭嘉的目光是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

被他看的浑身不自在,曹铄终于还是摆了摆手:“好了,好了,听你的。”

“主公征讨南蛮的这些日子,我下令加紧重建长安。”曹铄答应了先登基,郭嘉的脸色才好看了些:“就在前几天,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多半已经完工,只是还有一些细微之处,正在逐一修缮。”

“重建长安的事情交给你办就好,我不管那么多。”曹铄对郭嘉说道:“反正这些事情有你处置,我也放心。”

“还有一件事,我得向主公禀明。”郭嘉对曹铄说道:“眼看长安就要修造完成,前些日子我也得到主公从南蛮返回的消息,于是就令人去了寿春,请大夫人他们先来洛阳,算起日子,顶多四五天也就该到了。”

“有没有让他们把曹恒该带来?”曹铄特意问了一句有关他长子的消息。

他问起曹恒,郭嘉回道:“长公子这次怕是来不了。”

眉头一皱,曹铄顿时拉下脸问道:“他不来洛阳,还想到其他地方去不成?”

“主公听我说完。”郭嘉回道:“早先主公说过,要让长公子将来领兵历练。前些日子听说羯人袭扰雁门关,长公子在子文将军和子龙将军的陪同下已经带兵赶去,说是要替主公分忧,不把石邪弈于的人头取回来,他就不见主公。”

“怎么刚才不和我说?”听说曹恒带着赵云和曹彰去了雁门关,曹铄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向郭嘉问道。

“提起羯人的时候,我正打算和主公说,可又因为主公登基的事情给说的岔了。”郭嘉回道:“这会和主公说了,也不耽误什么……”

曹铄满头黑线,瞪了郭嘉一眼。

由于常年在外征战,曹铄对儿女的了解也不是特别的多。

作为一方枭雄,他无意是成功的。

甚至作为天下之主,他也当仁不让。

可身为一位父亲,曹铄却时常认为他是不合格的。

儿女不少,却没有一个是他真正了解的。

他对曹恒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牙牙学语的时候,不知不觉,曹恒都成长为一名可以领兵作战的少年公子,而他却还是浑浑噩噩,根本没有闹明白孩子为什么长的这么快……

羯人凶残,身为父亲的曹铄,当然会担心他的儿子。

他向郭嘉问了一句:“曹恒现在本事怎样?”

“主公是长公子的父亲,难道还不清楚他的本事?”郭嘉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被他问的有些尴尬,曹铄说道:“这么些年,我确实是疏忽了他们,可奉孝也不至于在这个时候和我说这些。我在担心儿子,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我这做父亲的心情?”

“主公能问起长公子,已经是长公子最荣幸的事情。”郭嘉回道:“这么些年,长公子克躬勤勉,每天都在操练武艺,每天也都在研读兵书以及一些关乎礼数的书。要说诸位公子中,谁更像主公,依我看还是长公子。”

“也就是说,他的武艺并不是很差?”曹铄追问道:“上了战场,不至于被人一枪挑落下马?”

“要说长公子的武艺,和主公还真是有几分相像。”郭嘉回道:“他的剑术可是王夫人亲传,马背上的本事则是吕将军传授。当初黄将军……”

提起黄忠,郭嘉顿了一顿,脸上露出一抹悲戚:“黄将军还在的时候,也传授过长公子骑射之术,要说上了马背,还有多少人能是长公子的对手,我是不太信的。”

“你把他说的也太高了。”郭嘉把曹恒夸的毫无缺点,上一刻还在担心儿子的曹铄咧嘴一笑:“我看那小子也不是个有本事的,这次让他去雁门关,由他受些苦也是好的。

嘴上这样说着,脸上得意的表情却出卖了曹铄。

郭嘉见他这副模样,心里也是在暗暗叹息。

此时的曹铄和当年他伺候着的曹操又有什么不同?

英雄一世,当着世人是位征伐果决的英雄,可面对自家儿子的时候,父性的本能却难免会流露出来。

提起儿子,虽然嘴上是恨不能把那些不争气的小子给活活捏死……

实际上呢?

儿子有那么丁点成就,都会被无形的放大很多倍。

*****************************************

曹铄返回洛阳的时候,有一队人马才从寿春开出不久。

这队人马数量不是很多,不过一两百人。

当先走着的是以为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将军。

小将军身穿金色锁子甲,头上扎着一只金色的发冠,手掌提着的画戟也是用黄金修饰了杆儿尾端。

他浑身上下流露着一股常人所不具有的贵气。

不仅贵气逼人,小将军生的还是十分清秀,眉眼间居然和曹铄有着七八分想象。

即便不是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也绝对是最扎眼的那个。

他正是曹铄的长子曹恒。

陪在曹恒身边的,除了银甲白袍的赵云,还有勇武过人须发焦黄的曹彰。

在曹彰的身旁,则跟着一位看起来很瘦削的中年。

由于比较瘦弱,中年身上的铠甲显得有些宽大。

他的脸色苍白,虽然面目清秀,一双微微眯着的眼睛却昭示了他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

看起来病怏怏的中年也是曹铄的一位兄弟,他正是以才名闻名天下的曹植。

最近这几年,曹铄在外征伐,曹彰负责寿春武备。

而曹植则是每天和一些自诩为文人墨客的市井闲人厮混在一起。

除了饮酒作乐玩弄美姬,曹植还真是没干过什么正经事。

也不知道曹恒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出发前往雁门关,他居然说什么都要把这位叔父给带上。

他是曹铄的长子,也是大魏的长公子,曹植虽然是他的叔父,却也不敢违拗他的意思,只好不情不愿的跟着离开了寿春。

走在路上,曹植经常会被曹恒等人甩在后面。

再次把他甩到后面,曹恒回过头看道:“四叔,要是像你这样走,羯人恐怕已经是跑光了,找不到他们,我看四叔还怎么为父亲建立功业。”

“可别再提他建立功业。”曹彰也回过头,很是不满的看了曹植一眼,对曹恒说道:“你四叔是仗着有些才名,整天在外胡搞瞎搞。指望他建立功业,我看还是不要想了。”

虽然体质不好,而且这几年确实没干什么正经事,曹植却也是个不肯让人说的。

曹彰不过是他的三兄,而且又不是大魏之王,在曹铄面前他甚至不敢抬头,可面对曹彰他却是不怕。

瞪了曹彰一眼,曹植没什么好气的说道:“三兄说我这几年没做什么正经是,你自己又能好到哪里?长兄要你留守寿春,你确实每天都在整饬武备,可你见过有强敌来犯没有?天下已经太平,像我这样的人早就没了用武之地,如今不是饮酒作乐,我还能做些什么。”

好些日子没干过什么正经事,曹植却不肯让人说他。

听了他的辩解,曹彰摆了摆手说道:“你也别和我说这些没什么用的。像你这样正事不做,每天就干些上不得台面的闲事,等到以后见到长兄,我看你怎么向他解释。”

“两位叔父都不要再争辩。”曹彰和曹植拌嘴,曹恒从中劝道:“其实我知道四叔心中烦闷什么,天下大定,看起来好似已经不用领兵征伐,也没有其他可处置的事情。于是四叔就认为自己已经没了什么用处,与其整天在家闲着,还不如和市井上那些读过几天书都认为自己了不得的人扯些所谓天下大事,以此来找依照存在的感觉。”

曹恒解释之后,曹彰哈哈带笑:“长公子说的还真是没错,我看他就是每天和市井上的那些闲人在胡扯八道,以此来找找存在的感觉。”

狠狠瞪了曹彰一眼,曹植露出一副“懒得理你”的表情,根本没有再理会他。

曹植本没打算接着说话,曹恒却向他问道:“四叔,你说我们这次去雁门关,能不能见到羯人?”

“能,肯定能!”曹植回道:“而且我们不去见羯人,他们也会来找我们。”

“为什么?”曹恒又问。

“这还要问个为什么?”曹植说道:“羯人袭扰雁门关,是想从我们大魏得到好处。如今雁门关衣带戒备森严,他们找不到机会进入中原,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我觉着到了雁门关,站在关口上,只要往外一看,肯定就能看到羯人的大军。”

“羯人还有大军?”曹恒说道:“我听说他们只是一群游牧的野人,当初父亲率领曹家勇士,可是把他们给打的差点灭了种。”

“你父亲确实是被羯人打到快要灭种,可他并没有把羯人真的灭了,要不怎么如今还会有羯人出现在雁门关一带?”曹植回道:“其实我也不明白你没事去什么雁门关。听说你父亲已经快到洛阳,他到了之后必定想要见你,这会你不在寿春,岂不是耽误了父子相见的机会?”

提起曹铄,曹恒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再说话。

曹铄常年在外征伐,他这个做儿子的居然很少能够见到生身父亲,说来也是让人无奈的很。

相比于父亲,他反倒对叔父们更加熟悉。

见曹恒没说话,曹植问道:“长公子,我问你,你对父亲是怎样的看法?”

“英雄,顶天立地的英雄!”曹恒回道:“在我心中,父亲就是不败的神话,天下间豪雄无数,哪个不是穷凶极恶?遇见父亲,他们都落到了什么样的下场?”

“你就没有想过,他在外征伐,陪着你们这些公子、郡主的日子太少了些?”曹植不知道哪根筋在抽抽,冒出了这么一句。

曹彰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可曹植却丝毫没有在意,或许是他根本没有看到曹彰在瞪自己。

“小时候我确实希望父亲常在身边。”曹恒微微一笑:“可越是长大,我越能理解父亲,也越是能够体会他的苦衷。”

“你倒是说说,他有什么苦衷?”曹恒的回答勾起了曹植的兴趣,他又追问了一句。

“子建,够了?”他越问越不像话,曹彰喝了他一声:“长兄怎样,岂是你我可以私下谈论?”

“私下谈论?”曹植笑着说道:“我是当着长公子和你们的面在谈论长兄,怎么就成了私下?别说只有我们,就算是长兄也在这里,我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

“两位叔父不用争论,我回答就是了。”曹彰正要辩驳,曹恒却打断了他。

曹恒接着说道:“我要是寻常百姓家的儿子倒也算了,可我却是魏王的儿子,而且还在长子。身为大魏公子,我就应当懂得什么叫做家国天下,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家为轻,国为重。父亲要不领兵征伐,说不准早就有更加勤勉的豪雄击破我们曹家,我也会沦为他们的阶下囚。不说父亲没有闲暇陪着我们,即便他愿意那么做,我也不会希望那样。天下太大,动荡太多,外有异族扰边,内有门阀祸乱,稍有不慎粉身碎骨。如果我是父亲,我也会像他那么做,正是父亲孜孜不倦克躬勤勉,才有了我们安稳的日子。”

“还是长公子说的好,说的漂亮。”曹植听了以后哈哈大笑:“我没想到,长公子居然如此有心,能够体会到你父亲的良苦用心。”

谈论曹铄的时候,曹恒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可心里却有着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这么多年,他见到父亲的次数太少,甚至都快要忘记父亲的模样。

说不想要父亲多在家中,那绝对是在撒谎。

可他同时也明白,正是因为曹铄在外征伐,才有了他们如今的安稳日子。

要是中原还像过去一样积弱至深,羯人来到雁门关,关口应该早就被破了,哪还有损失了数百平民和二三十名兵士,就把羯人给赶回去的道理?

对于天下,曹铄确实是功劳不小,可对于家庭,他疏忽的也确实太多。

然而作为他的儿子,曹恒却什么话都不能说。

还记得幼年的时候,曹恒曾问过母亲,为什么父亲总是不回寿春,为什么他总是领兵在外,难道他一点都不想念儿女?

母亲给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家国天下!

幼年的曹恒还不懂什么叫做家国天下,如今的他却已经懂了,不仅懂了,他还希望能为父亲分忧,能让父亲少几次征伐,多在家中一些日子。

不为陪着已经快要成年的他,而是多陪一陪后宅中的母亲和诸位夫人。

从曹恒口中得到答案以后,曹植微微眯着眼睛,再也没有说话。

人数不多的队伍行进的速度当然不会是人数众多的大军可以相比。

他们一路上策马飞驰,走了没多少天,从身旁流过的景物渐渐变得苍凉。

终于离开了中原,来到相对苍凉的北方。

“长公子,我们离雁门关不过只有三百多里。”景色变的苍凉以后,曹彰对曹恒说道:“过了雁门关,就是异族时常出没的塞外,长公子无论如何都得小心提防,可千万不要离开我们太远。”

“三叔放心,我不会离你们太远。”曹恒回道:“我也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更清楚要是羯人把我给掳了去,会给大魏和父亲带来什么。”

“长公子明白就好。”曹彰点了下头,可他心里却还是有些担忧。

离开寿春的时候,他曾向嫂嫂们下过保证,即便是他死了,也绝对不会让曹恒有半点闪失。

可是距雁门关越来越近,他反倒对当初的保证没了多少信心。

羯人的凶残他是听说过,也曾经追随曹铄讨伐过羯人。

可以算做是匈奴人的一部,羯人的长相却与匈奴人大不相同。

匈奴人的相貌和中原人其实想差不多,只不过常年生活在塞外,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脸上的皮肤十分粗糙,给人一种很肮脏的感觉。

而羯人却不同。

被认为是匈奴人的一支,他们的皮肤确实十分白皙,眼睛也是浅浅的棕褐色,和中原人还有匈奴人在相貌上大不相同。

匈奴人强悍凶残,可他们掳掠了俘虏,往往都只是带回去作为奴役驱使,并不会随意把俘虏给杀死。

至于被匈奴人抢去的女人,则是由勇士领回去,为他们生养孩子繁衍后代。

可羯人却不同,羯人掳掠了俘虏,多半都是用来砍杀着取乐。

他们对从中原掳掠去的女人根本不懂得怜惜,女人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玩物和食物。

食物充足的年份,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各种羞辱掳掠过来的女人。

而食物一旦不足,他们就会把那些掳掠来的女人给杀死,把肉风干了用来充饥。

边塞的平民,虽然惧怕匈奴人,却不向见到羯人那样恐慌无限。

没有人愿意被羯人掳去,被匈奴人带走,他们或许还能活下去,可被羯人带走,他们的命运则是早已交给了死亡,区别仅仅在于什么时候死而已。

曹恒提出来到雁门关,为的就是对付羯人。

他要在见到曹铄之前,立下一场功劳,给父亲看见他已经长大成人。

不一定要比当年的父亲更强,可他也不允许自己比曾经年少的父亲差的太远。

既然父亲十四岁就能领兵,就能击破张秀为曹家建立功业,他为什么不能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率领将士们把羯人给击破?为什么不能在这个年纪,达成父亲曾经想要做到却一直没能彻底完成的大事?

曹彰说了距雁门关还有三百多礼,曹恒不由自主才催着坐骑又走快了一些。

催马前行,他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画戟。

这柄画戟还是当年父亲令工匠为他打造,那时的他提着还觉得沉重,如今提在他手中,却是再趁手不过。

“长公子,你慢一些。”曹恒加快了速度,曹彰等人也跟在他身后催马快走,只有曹植反应慢了半拍,他一边催着坐骑加快,一边喊道:“离雁门关还有那么远,就算催着马走的再快,今天也是不可能赶到。我觉着还不如走的慢一点,反正早晚也是能到关卡……”

“早一天到就早一天让羯人尝尝我画戟的滋味。”走在最前面的曹恒回道:“他们既然敢来中原,我就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