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寒门首辅 > 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

寒门首辅 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

作者:一袖乾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32 来源:笔趣阁

(求收藏,求推荐票!)

锦衣卫,东厂;寿宁伯,司礼监......

两股势力都不是陆渊能够得罪的。但他既然已经与锦衣卫和寿宁伯达成了协议,自然不能轻易食言。

虽然陆渊不知道裴常为何“好心”的专门跑来告知他,但这份情面他是欠下了。

“多谢庸和兄,这件事我会着手去办。只不过东厂的人已经把王宿提走,恐怕有些难做了。”

东厂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他们自然可以从按察司大牢提人。只不过一般情况下东厂也不愿意撕破脸皮。这一次,东厂出手如此果决,看来是李广这个传奉官和司礼监的一众内监商议好的。

杭州富甲天下,盐运使这个职务司礼监是一定要用自己人的。加之盐运使还可以为宫中采办物品,若是这职位被旁人占去,李广和整个司礼监都会面上无光。

“事在人为嘛,再说了人他们可以提走,但这可是杭州的地界,只要叔德和都指挥使司衙门打一个招呼,他们未必能够走得远。”

陆渊听后心中一沉,

裴常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东厂的人今天早上刚刚把人提走,肯定没有走远。只要他和都指挥使司衙门打个招呼,就可以封锁水道、官道。

东厂来人兴师动众,绝不可能轻易离开。但这一来,人是扣住了,但东厂和司礼监他是得罪惨了。

不过眼下也没有别的选择,锦衣卫和东厂他势必要得罪一家,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分别。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啊!

这池浑水陆渊看来是躲不开了,既如此也只有硬着头皮趟过去了。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这边谢慎和王守仁在杭州城中寻了一家干净的客店住下,便到客店临街的门面里用晚饭。

二人随意点了些菜品,要了两份酱羊肉,一坛黄酒。

王守仁叹息道:“今日慎贤弟为何不愿意住到按察司衙门去?”

谢慎苦笑道:“守仁兄,我之前不是说了吗。我们不是官员,住到按察司衙门会让人在背后说闲话的。”

王守仁摇了摇头道:“肯定不是这么简单。”

谢慎无奈的摊了摊手道:“其实真没有守仁兄想的那么复杂,我只是希望守仁兄静下心来想想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

王守仁显然不明白谢慎这话是什么意思,愣了片刻。

“此处说话多有不便,等回到房间我再给守仁兄细细说来。”

谢慎夹起一片酱羊肉,便送入口中。

“守仁兄你快来尝尝,这味道简直是绝了。”

“愚兄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品尝菜肴,哎,真是急煞人也!”

二人匆匆用了些酒菜勉强填饱了肚子,便一起回到客房中。

关上了门窗,王守仁沉声道:“慎贤弟现在可以说了吧?”

“守仁兄,我们两人这次直接投奔陆大人,你可要做好两手准备。”从见到陆渊的第一眼,谢慎就知道他不是善茬。虽然陆渊一直以儒官的形象示人,但他不经意的一些细节表情早已出卖了他。

此次他们与陆渊乘官船同行,一路上谢慎都在观察,他发现陆渊心机很深沉,做事情滴水不漏。

盐运使卢仲景的案子陆渊究竟参与了多少,谢慎并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那就是陆渊一定会利用王守仁拿到的证据做文章。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名声虽然很好,但这个案件已经不是一个指挥使能够左右的了。

背后的大人物很多,很可能牵扯到宫中的人,这不是王守仁和谢慎得罪起的。

“慎贤弟是说世伯在利用我们?”

“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守仁兄拿到证据一点要誊抄一份以作对证。”

谢慎忧心忡忡的说道。在大明朝可没有笔迹鉴定技术,若是陆渊在王宿供词后伪造添增一些什么,也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留下一份证据,至少在关键时刻可以对峙,不至于被旁人牵着鼻子走。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谢慎当然不希望陆渊把他二人当做棋子,但凡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王守仁一直以克己复礼严格要求自己,现在让他誊抄一份供词以对付世伯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但是一想到叔父可能面临的风险,他还是点了点头道:“便依慎贤弟,愚兄誊抄一份便是。”

谢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守仁兄早些睡吧,明日一早我们便去按察司衙门。”

二人乘船劳顿了一天,皆是疲乏困倦便各自上床歇息了。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谢慎和王守仁早早便醒来,一番洗漱后匆匆用了早点,便穿戴整齐朝按察司衙门去。

这还是谢慎第一次来到按察司衙门,不免有些紧张。

与县衙、府衙不同,按察司衙门前立有一块牌坊,上书有“总宪”二字。位于正北方向的大门上竖着牌匾,上写有“提刑按察使司”。

左侧的牌书“拿问贪酷官吏”。与之对立的右侧牌书“伸理冤枉军民”。

谢慎看到这两面牌书直是有些哭笑不得。这两句话简直是天底下最可笑的场面话,完全是写出来哄骗愚弄百姓的。

在大明官场真正讨人嫌的只有都察院的那些言官。那些鸟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做的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但除了都察院的人,其他官员很少会做得罪同僚的事情。提刑按察使司是同样的。

别看按察使衙门负责的是一省提刑,实际能够告到按察司的大案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县、府一级解决了。便真是有告到按察司的案件,也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明朝官官相护,互相吹捧的风气由来已久。谁没有个倒霉的时候,按察司的主官便是为了自己任满离任后着想,也不会为了一介草民得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僚。

正所谓抬一只手天朗气清,闭一只眼海阔天空。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