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寒门首辅 > 第二百二十章 世道人心(三)

寒门首辅 第二百二十章 世道人心(三)

作者:一袖乾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32 来源:笔趣阁

若是这二人出面,似乎确实可能扭转局势。

“慎贤弟你不必焦急。这吴县令不还没有写完奏疏派人送去京师嘛。他命人乘官船也许会快一些,但到了京师还要递到通政司给奏疏分类,这一耽搁少说得几日。我和丕贤弟写好家书立即命人带着乘船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一定可以赶在奏疏送入宫前把家书带到!”

谢慎不禁愕然,世道人心啊......

却说谢丕和王守文分别写了家书派人乘船加急送到京中父上手中。

而这一边吴县令虽然以最快的速度把奏疏送到了京城。但因为各地送往京师的奏疏太多,到通政司分类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王华、谢迁二人因为身份特殊,自然不会按照普通官员对待。

在吴县令的奏疏通过通政司分类送到弘治天子圣驾前,谢迁和王华的奏疏已经提前送抵。

一面是被倚为股肱的重臣,一面是区区一县令,天子自然作出了有偏向性的判断。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天子也是人,他的判断也会受到复杂感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吴县令自然比不过两位状元出身的重臣。

抢功劳这种事情,一是看人,一是看时间。

跟谢迁,王华抢功劳本就是找死。

要是吴县令陈写的奏疏早几日送达天子御览,也许还能占据一个先入为主的优势。可最后却是王华、谢迁的奏疏直达圣听。

这倒也不怪他,吴县令的奏疏确实是先到的京师,而王华和谢迁的奏疏则是接到家书现写的。但偏偏吴县令身份比不过王华,谢迁两位大佬,什么都得按照程序来,这样在通政司一耽搁,本是优势却成了劣势,吴县令便是必败之局,神仙难救了。

果不其然,天子在了解了事情的真实经过后下了批复,着令发到六廊科办理。

半个月之后,余姚县令吴有甫调任的文书便送抵了余姚。

天子并没有在批复中说明要调任吴县令什么职位,只是言辞激烈,甚为不满。吏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一番讨论,最后几位大佬一拍脑袋决定调任吴有甫肇庆司理的职位。

这可是几位大佬绞尽脑汁想出的。

天子在批复中言辞激烈,对吴有甫自然是不满意,但没有点名要给吴县令降等,吏部也就不能盲目去做。

臣子要忖度圣心,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能越界。

吏部可以按照天子的意思给出方案,具体裁夺肯定还是要由天子来的。

肇庆司理这个职位乍一看不比余姚知县低,但肇庆十分偏远,比之富庶的余姚差了不少,等于是降职了。偏偏这么做还挑不出什么错来,最是合适。

故而当吏部把这个建议报奏弘治皇帝后,天子满意的批了一个准字。

吏部上下这才松了一口气,下发调任文书到余姚,令余姚县令吴有甫立刻启程至肇庆赴任,不得有误!

小小的一个县令调任,其背后是诸多大佬的推动。出力最多的自然是王华和谢迁。

这二位治家甚严,但治家严是一回事,旁人欺负自家孩子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自家的孩子自己可以随意打骂,却不能让旁人欺侮。

吏部对此也是心领神会,故而也算卖了王、谢二人一个情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朝廷的调任文书送到余姚时吴县令还蒙在鼓里,他听到调任二字后直是欣喜若狂,当即换了特地熏了香的青色官服去接领文书。

弘治天子还是很厚道的,并没有专门下一道圣旨责斥吴县令,故而吴县令也不需要大拜谢恩。

打开文书一看,吴县令却是脸色煞白。

他本以为这次献上喜报会令天子龙心大悦,一番擢升便在眼前,谁曾想等来的却是一个平迁。说是平迁,实际就是暗降。吴县令一想到路途遥远的肇庆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怎么会是这样?陛下看到奏疏怎么会命令吏部下一份这样的调任?

吴县令悲愤欲绝,却不敢耽搁。文书上有即刻调任四个字,也就是说吴县令必须马上卷铺盖走人。

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是王、谢二人的家书起了作用,换句话说是王华、谢迁两位大佬对天子的判断施加了影响。

王华是成化年间的老臣,谢迁更是在天子还备位东宫时就担任侍讲,那是何等的老资历,岂是区区一个余姚县令能够比拟的。

换任何一个正常人做判断,肯定是愿意相信与自己相熟的人罢?

归根到底吴县令是低估了王、谢两家的实力。

这两家在余姚都是世家望族,虽然因为家风严厉平日里行事低调,但再怎么低调一旦发力也不是一小小县令能够招架的。

何况吴县令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把自己要陈写奏疏的事情事先告诉了谢慎。

他以为分一点汤给谢慎,少年就会感恩戴德,却忘记了这本身就是谢慎的功劳,而他才是那个要从谢慎手中把功劳夺走的人。

一番交战下来,王华、谢迁齐齐发力,吴县令便理所当然的成了炮灰。

可怜吴县令到把县令印信移交给本县县丞时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慨叹长吁不已。

肇庆比余姚离京师更远了,吴县令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一个臣子一旦被天子厌恶,那短时间内肯定是没有升迁的可能。

要想升迁,说句大不敬的话,吴县令只能寄希望于当今天子驾崩,新皇帝即位。

不然,吏部的那些官员怎么敢给他中上的考绩?

天子没有给吴县令降旨是因为他对吴县令很厌恶,不想多说一句话,可是却是给谢慎、谢丕、王守文三人降了旨意。

这在大明朝可是破天荒的。

要知道三人不过是秀才功名,却是得到了大明朝天子的恩旨,这可是值得向世人夸耀的。

当然谢慎也知道这次他的沾了谢丕、王守文的光。

若非他二人当机立断写家书搬救兵,恐怕这海涂种植棉花的功劳就真的要被吴县令夺去了。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