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679章 师徒两人

铁血宏图 第679章 师徒两人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开宏六年的帝都,完全笼罩在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在战争爆发的第三个年头里,国人似乎已经适应了战争,同样适应了战争给中国带的变化,当然几乎每个人都沉浸在开疆拓土所带来的“盛世天朝”的感觉之中。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又一次帝国陆军占领了英属北美的重大胜利已传遍帝都,传遍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平素看起来的沉寂儒雅的人们,面对这样的胜利,又一次拥上街头、再一次为军队的胜利而欢呼着。城市、街道、广场以及公园,到处都是一片人潮涌动的模样,国旗更是在人群中飘扬着。对于国人来说,这样的祝捷游行在过去是陌生的,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荣民协会以及其它各种民间团体便开始组织的祝捷游行,从那时起,百姓们就像凑热闹似的总喜欢参与其中,对于爱看热闹的国人来说,这种祝捷游行无疑是极受欢迎的,而在这种有组织的游行之中,每一个人都很容易找到某种心理上的契合点,进而主动的融入其中,并受到集群的影响,进而沉浸于这种爱国的狂潮之中。环境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在这样的充斥着爱国主敲锣打鼓游行之中,让国家强盛的使命感一下子被灌输到每个人的身上,使人们的情操得到了升华,生命获得了新的意义。当数以万计的人们唱着那些庄严的歌曲时,所有人都感到与这个集体融在一起了。在这一刻,人们可以为祖国去死。没有人会怀疑,没有人会去质疑。而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内心的骄傲感,这是过去数百年间,从未曾有过的那种骄傲感、使命感。此时这种在国家机器的刻意引导下产生的种族、国家的优越意识,已使整个国家上下都陷入一种对战争的疯狂崇尚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相信,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是中国为了“不受西洋人欺侮实施的自卫之战”,是维护尊严与荣誉的战争,为了胜利他们投入了惊人的热情。当然,回报也是惊人的!有关殖民地的富庶与肥沃总是不断的出现在报纸上,通过这祝捷游行,殖民地的富庶第一次深入人心,使得人们愿意主动的离开祖地的,前往未知但却非常富庶的殖民地,在那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每个人都有战争中受益!农民得到他们的需要的土地、商人得到了市场与原料,军人得到了财富与荣誉,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自然不可避免的沉浸于这场战争狂热之中。而一位正在帝都的法国记者目睹着眼前的景像时,面对一场场盛大的祝捷游行时,在惊愕之余他在发回国内的报道中写道:“那些性格温和的中国人只知顺从,而不知反抗,相比于欧洲各国民众,他们的国家意识极强,也许是因为历史上被鞑靼人殖民的关系,其民族自尊心更是敏感至极,任何轻微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这个国家做出激烈的反应。这样的国家是最危险的,他们随时会在任何地方干出令人意料不到的疯狂事情,就像其在巴拿马的科隆。法兰西绝不能对中掉以轻心……”

从城外皇村别墅中返回帝都城区后,李鸿章没顾得上回家,便径直让车夫向帝国殖民地部赶去。一路上,街道上那些欢呼胜利的人潮已影响到了交通,这令他十分厌烦。

从心里说,他对外面这些看似狂热的普通民众,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屑一顾,尽管他会感叹民心可用,可他同样也知道,这民心是什么。

民心是世间最复杂的东西,今天,他们为了胜利而欢呼,明天,他们就会因为失败,而质疑政府,对于他来说,在潜意识之中,李鸿章并不赞同这种对民心的操纵。

玩火者终**!

现在陛下可以轻车熟路的操纵民心,借助这种方式团体国内的民众,让国人在胜利中骄傲、欢呼,可,当民众习惯了这种集体性的游行的时候,他们习惯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表达他们的要求时,那么,将来,他们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表达自己的诉愿。

到那时,又该如何阻挡他们呢?

而身处帝国中枢的上层,李鸿章很清楚,看似如一池春水似的帝国中枢,实际上并没有外界眼中的那么平静,尽管这些年通过对两江、两广等地的官员的晋升,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湖广系的一家独大。但是李鸿章最能体会现在朝廷中枢所面临的矛盾和永无休止的争吵。

月前现任的总理大臣张亮基向陛下请辞后,各方势力都把眼睛盯上了总理大臣一职,这总理大臣就是过去的宰相!

左宗棠、胡林翼……一个个名字在李鸿章的脑海中闪动着,他甚至相信,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原因,恐怕恩师也有可能会成为其中的人选……

派系!

地域之见一直影响着中华朝,几乎从中华朝成立的那天起,就从没有摆脱过这一切阴影。

想起这些,李鸿章就有些头痛,尤其是作为殖民地部尚书,他可以说是手握大权,他的权力甚至不逊于宰相。因为殖民地部有权向陛下的推荐殖民地总督,并且任命殖民地官员。

几年前,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殖民地。“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而现在的中国同样也是如此,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以及北美。

“现在中华帝国已经步入了鼎盛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5亿人也就是全球人口的约二分之一都是中华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4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报纸上的言语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却充分表明了一点。在过去的两年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的帝国,而这个帝国60%的土地都是殖民地!

作为殖民地部尚书的李鸿章,无疑也就成为各部之中权力最大的尚书。也正因如此,地域之争,同样也把他卷入其中,甚至不得脱身。

每一个殖民地的总督人选,他都需要经过再三的考虑,首先要考虑到平衡,其次要才能考虑到他们的能力,可即便如此,在他的桌面上,永远摆放着成堆的文件,等待着他批阅,等待着他做出决定。

这不是最让他头痛的,地域之争所引起的争持,即便是在殖民地也无法得到平衡,在殖民地除了总督的人选之外,还涉及到其它的很多利益,移民的安置,当然,更重要是企业进入殖民地后在殖民地产生的竞争,这些企业各有各有靠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依靠地域、乡谊维系着这一切。

甚至就是李鸿章自己,同样也是徽商的靠山,尽管“发匪”对徽商造成了非常大打击,但是现在徽商仍然迅速崛起了,尤其是通过对淮南煤矿等厂矿的投资,使得他们垄断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煤炭供应,这使得徽商得以重新崛起,有了在殖民地与其它地域商人竞争的资本。

而李鸿章正是徽商集团最大的靠山,而他也总会照顾一下同乡,当然他知道,陛下同样也准许他这么做,因为陛下并不希望一家独大,无论是中枢,亦或是经济,都需要平衡。

甚至在当初创办淮南煤矿时,陛下就刻意关照过徽商,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平衡。同样也是帝国之道,只有通过这种地域上的平衡,在财力上、权力上的平衡,才能达到国家的稳定。

而对于作臣子的李鸿章来说揣摩到了圣心的情况下,他就需要遵从陛下的想法去办一些事情,所以在很多时候,得罪人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他去处理,就像他把缅甸的油田指定交给一个北直隶的商人开采,这是因为北方商人在国内的力量最为薄弱,所以需要适当的扶持。

为此,李鸿章没少被报纸讽刺现在没有了言官,官员们不需要再考虑言官的掣肘,但是报纸反倒变成了另一个言官,报纸在监督的着官员。那些商人们同样通过报纸对一些官员的施政大加指责,这,甚至受到法律的保护!

“下次,一定要让他们多办几家报纸!绝不能让那些湖北人、广东人掌握所有的报社……”

心底这么嘀咕着,李鸿章已经想到了处理报纸的办法办报!通过办更多的报纸,在报纸上与对手打擂台。

但真正令他头疼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件事,真正让他头痛的是就在两天前,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块豆腐大小的文章,在文章里提到殖民地部这几年的功绩显著,言里言外只有一个意思推荐他做总理大臣!

做宰相!

尽管这同样也是李鸿章所渴望的,但是,现在面对这篇报道,一向稳重的李鸿沟一时有些慌乱,他感到一场狂风暴雨正向他铺天盖地地袭来。

因为对于李鸿章来说,他觉得自己的资历还不够,如果再过几年的话……他定会当仁不让,但是现在,肯定不行!

“这到底是谁的主意?”

李鸿章的眉头紧锁着,他能够感觉到在这件事背后隐藏着的阴谋,阴谋的气息几乎是在他看到报道的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那扑面而来的阴谋,让他意识到,现在他已经进入了一些人的视线之中,成为某些人的敌人!

在马车接近殖民地部的时候,李鸿章突然推开车窗,对车夫吩咐道。

“去曾相府上!”

或许,现在只有老师能解答他心中的疑惑了!

虽同为尚书,但所谓的“相却是一种尊称,那是对曾国藩的尊重,同样,别人也会喊李鸿章为“相”,似乎,对于他们来说,各部尚书都可为相,但真正的宰相是谁?

是总理大臣!

“恩师!”

面对恩师,喝着杯中的茶,李鸿章显得有些心魂不定,他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道是谁在“害”他,但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在中枢之中,只有恩师能帮他,毕竟……曾国藩是湘省重臣,与湖广系打断骨头连着筋。

“少荃,你今天来,是为了那份报纸吧!”

曾国藩开门见山的说道,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显出了相国之才,将来他必定会成为一国之相。

“学生不敢相瞒,自从看过那份报纸后,学生便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每每思及,便是惶恐不安啊!”

李鸿章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他之所以会担心,是因为他很清楚,在地域之争中,两江系的力量相对薄弱,他可没有张亮基的根基,他不相信自己能够平稳各方。

“有什么好害怕的?”

曾国藩反问道。

“少荃,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有人这么一提,到时候你就会进入他人的视线之中,到时候大家都觉得,你李少荃是个威胁,要趁早打压?”

摇着头曾国藩缓声说道。

“相比历朝,国朝待臣子可谓极宽,虽不及宋时那般宽纵,但为中华朝的官,至既不用担心被打廷杖,更不用担心被砍掉脑袋,至于流宁古塔……其实,黑龙江也是不错的,屋里可是有暖气,比老家强多了……”

听出老师话中戏谑之意,李鸿章苦笑道。

“恩师,您知道,学生所忧者不是这些,学生担心……”

“你是担心,你撑不起来!”

放下茶杯,曾国藩看着眼前的学生说道。

“国朝地域之见远甚于各朝,陛下起于湖广,朝中文臣武将,大都从龙于湖广,湖广独大,世所皆知,张相为相,就是为平衡各方,对不对,可若是张相离职,到时候,你李少荃就是众矢之的,因为你是安徽人!”

双眼眯成一条细缝,曾国藩摸了下胡须,盯着李鸿章一字一句的说道。

“你害怕,到时候你就成了其它人的眼中钉,两江籍的官员,数你官职最高,地位最显,只要把你给扳倒了,那两江……”

老师的话让李鸿章点头苦笑着,而曾国藩却摇头说道。

“少荃,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只想到了那些,可却忘了一个人!”

“忘了一个人?还请恩师明示!”

李鸿章疑惑道。

曾国藩故作神秘的微微一笑,拱手搭礼说道。

“别忘了宫里的那位,你觉得陛下,可能会让两江倒下去吗?”

无语的新书基本上已经定稿了,是一本明末的小说,一本很燃的小说,与无语过去的风格有一定的区别,不会是慢热,开头就很燃!这是一本血性十足的小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