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562章 归宿(求支持!)

铁血宏图 第562章 归宿(求支持!)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对于英国以及整个欧洲世界来说,1861年9月,无疑是一个令人心寒的时间,因为在短短数十天内,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们不仅仅失去了香港,甚至就连同远离中国的位于太平洋腹地的澳大利亚,也遭到了中**队的进攻,数万精锐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登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正当英国为中国人出现在澳大利亚而震惊不已的时候,在英国上下谈论着如何还击中国人的进攻时,一个接一个噩耗接连传来,中国的军队进入其藩属国缅甸王国控制的上缅甸,两个师多达数万中国人像潮水似的涌入下缅甸,迅速击败了下缅甸英军,在印度总督正准备调兵遣将以收复下缅甸时,暹罗也出现了中国人的影子,随后海峡殖民地遭到进攻,作为海峡殖民地首府的新加坡,这座扼守马六甲的据点,在短短两周内就陷落了。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从大陆、海洋四处出击的中华帝国陆海军部队就砸碎了英国在远东以及太平洋的势力基础。

“中英战争的大局已定!”

整个中国的报纸在举国庆祝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时,用如此文字宣称着。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情绪国家军事胜利带来的一种空前的自信心的膨胀,当然还有一种与有荣焉的荣誉感。

总之,军事上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整个国家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浪潮。

面对这个堪称是世界最强者的国家,被看做是弱者的中国却主动发起了挑战。在任何人看来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胜算。但是冲过去一打,居然屡战屡胜,一下子所有人就忘乎所以了,国人们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国民性的亢奋。

怎么不是这样呢?

中国人在帝国建元之前从未有过“国民”的体验,生活中更是毫无国家的概念。他们只是村落或者最多是某个地区的乡民而已,不过通过维新首次拥有了在欧洲被称为“国家”这一十分现代的观念。

而帝国政府为了给国人灌输国家和国民的观念煞费苦心。因为上至帝王下至大臣都想培养出皇帝陛下的臣民。

这一观念绝对不同于古代的“臣民”。这不仅仅只是传统的忠义观念,不仅仅只是传统思想中的君王与臣民。尽管在中国的传统忠义观中,事君以忠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忠,当然,用这种忠义观去教育民众,远比说明国家和国民的权利义务这类的道德关系要容易得多。

所以在中华朝的忠君爱国教育之中,除了借鉴欧洲近现代的国家、国民以及民族思想之外,同样又揉和了传统的忠义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臣民观”,当然也是一种国民观。

尽管此时帝国不过建元四年,但是通过报纸、教育等种种方式的传输,在国内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国民观”,而且数以千百万接受初小国民教育的少年中,有一部分是根据强迫教育令,在14岁时读初小,此时他们正值青年,正是最为好战之时。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战争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们相信战争,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必须,他们甚至渴望着战争所带来的荣誉,因为在过去的三年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战争是荣耀的,军人是光荣的,这是一种古典的尚武精神的复苏,尽管这种图纸是刚刚开始,但是却影响到了很多人。

而对于许多农村的青年来说,服兵役一直都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好选择可以见世面,可以离开家乡,可以前往一片未知的地区,可以见识很多的事物。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退私贩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块面积不菲的勋田,不论那块勋田在什么地方,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种命运的改变,当然,这一切,同样也伴随着一定的荣誉。这些人中的许多人或多或少的都接受了基本的小学教育,他们的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模糊的国民意识,而现在就是这样的人在战场为国血战。

前线战士的浴血奋战加之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刺激下。一种空前的国民性亢奋在整个国家上下弥漫着,同时又以实物的形式向国人展示了国家和国民到底是什么概念。

虽说是战争,却没有让人们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地步,而且在报纸上,人们可以看到,战争将会带来的好处作为藩属国的缅甸在未来将会继越南之后,向中国大量出口大米。

过去的四年间,随着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南洋米”的大量进口,每年上百万吨的粮食进口平抑了国内的粮价,使得国内的粮商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通过囤积居奇等方式抬高粮价获取暴利。

当然,最重要的并不是“南洋米”,而是殖民地的拓展,人们可以从报纸上看到一片广阔的殖民地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澳大利亚,整个澳大利亚已经向中国招手了,未来那里也将会成为中国的殖民地。数以千百万计的国人将会移民那里

战费和以后的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当然,报纸上不会有人泼冷水说什么“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是无法种植作物的荒漠或者沙漠”。

而敌人的反抗以及弹药的使用量也实在是不值一提,牺牲的人数也不多。而在报纸上,在那些文人的笔墨中,即便是这样的战争场面,也会被他们描绘成一场场堪称史诗的战役,实际上他们不过只是和过去那样行军打仗,和以前打仗没什么区别。

但是在国内的人们看起来,那些远征海外的战胜场景,也被想象成古代的英雄豪杰们的远征一样,并为此疯狂,为之欢呼。

毕竟,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场场的胜利!

有时候,胜利可以掩盖一切!

对于刚刚生出国民意识的人们来说,有关战争胜利的消息,也就足以让人们为之迷醉。

尤其是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尤其是对于南京帝国大学的那些被视为“帝国朝阳”的学子们来说,更是陷入一种狂热之中,这种狂热与过去中国的读书人对战争的反感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这完全是因为皇室对于“尚武”精神的注重,如果说中华朝的皇室与过去历朝历代皇室不同之处,那就是尚武之风,在很多场和皇帝陛下本人都是穿着陆海军军装,这种习自西洋的习惯,使得人们意识中华朝与过去的不同。

至于自宋朝代所推崇的“崇文厌武”更是受到皇室的打压,与数百年间皇家为防止武人篡位,对武人的极力打压不同,中华朝推崇武力,甚至在制定国朝贵族法令时,特意要求贵族必须服兵役,否则其就会失去继承权。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皇家的推崇直接影响到了社会上的风气,“崇文厌武”的思想在短短四年间,就从许多人的思想中淡去,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充斥着一种数百年间从未曾有过的“尚武之风”。

对于帝国大学里的那些既是“帝国的朝阳”又是帝国陆军预备军官的青年人来说,战争爆发之后,面对一场场胜利,几乎所有人都显得极为兴奋,在战争爆发初期的担心,更是一扫而空。

“当听到战争终于爆发了的消息后,我已经习惯于和平的耳朵还是震惊了。中国会不会就这样灭亡啊。明天英国人会不会杀来啊……”

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法律系的高材生,刘士林曾如此担心着,担心着国家的未来,毕竟他曾经计划前往英国留学,他自然知道英国的强大。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英国的强大,所以他才会担心这场战争担心中国会输掉这场战争,这是基于那种爱国的情怀,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了。

“可是……”

现在,面对一个又一个从前线传来的胜利,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又如此写道。

“通过报纸得知了我军在下缅甸的取得大胜之后,便开始对胜利有了信心。然后在看了随军记者发回来的攻克新加坡的详细报道后连我居然也勇气十足了。而且想到在那些能够在这场战争中为国效力的战士们,更是对他们羡慕不已,他们的努力在改变着的中国的未来……”

接下来,几乎每天,他都是贪婪的看着报纸,看着报纸上有关战报的消息,看着那些文字中描述着的战争场面,想象着战场上的浪漫。这就是他的憧憬的目标,而与此同时,他同样也关注着身边的变化他的不少同学被征召入伍了。只不过每当看到那些被应招入伍的朋友的名字,再想到“他们是去征服澳大利亚的”、“他们是去征服印度的”,对朋友们纷纷成为了帝国远征军一员后的落寂的心情使得他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令人难以忍受。

“我也要离开这个地方,我也要去前线……”

在这种思绪之中,刘士林和很多人一样,开始在那里重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也许,我应该去军队之中,为国家效力……”

“我也要去战场!”

几乎每天,刘士林在和朋友们谈论着战争的消息时,他都会如此的唠叨着,强调着自己的想法。

在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刘士林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他几乎每天都会到大学的预备军官办公室。

“我希望能够立即转入现役,我是学法律的,是陆军的预官,在这个时候,不能置身事外!”

他一次又一次的向办公室里的军官提出自己的请求。面对他的一次次的请求,那名军官总是面做难色,

“这事不好办啊!”

现在参谋部有明确的命令,非特殊需要,应该尽量避免从大学中征召预官,之前征召的预官大都是作为翻译官和民政官员进入军队。

最终大学里的一些教授也听到了刘士林哀求着进入现役的传闻,从他们那里也传来了反对意见。

“在战地的枪林弹雨里很容易死亡的,想为国家做贡献还有其它的选择,你是学法律的,可以等将来到殖民地工作,也是为国效力嘛!”

不过对于这种劝说,刘士林自然是听不进去。甚至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反对着,反对着他请求进入现役,或许“崇文厌武”的思想受到打压,但是如果有选择的话,这些自许“帝国朝阳”的学子们,还是不愿意像普通的军人一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

持之以恒的请求,最终得到了回应,驻防于浙江的第十三师将调派至非洲殖民,因其并不是战备师,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军官以及士兵,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士林又一次来到了预备军官办公室。

“这次一定让我转入现役!”

又一次,刘士林哀求着面前的这位上尉,而这个上尉似乎也被他感动了,最终点点头说道。

“那让我考虑一下吧!”

一听到这个回答,刘士林立刻欢呼雀跃,那种高兴的程度让这个上尉看得简直忘记了呼吸,看着眼前这样的青年,他实在是想不出说什么好了,只是在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也许,到那时中国真的就会成为真正的强国!

刘士林并不知道上尉的感叹,他整个人完全沉浸于作为现役军官出征的激动之中,不过只是数天后,征召令便寄到了刘士林的手中,他从一名帝国大学法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变成了一名帝国陆军的现役军官。

半个月后,在浙江与连队进行了十天的磨合之后,已经佩带上少尉军衔的刘士林,便于宁波港踏上了运兵船,在运兵船缓缓驶离宁波港的时候,他在日记中写道。

“对英战事初起,世界为之震惊,澳大利亚、新加皮之捷报使神州成为世界最强之国”

一开始,刘士林就这样写道。

“世界最强之国!”

这样的文字,却充满表露出了他兴奋不已的心情。

“只有兵勇民顺,国家才能发扬光大。不过战场上的胜利所带来的应该不仅仅是军队的强大和爱国心的日益普及,还应该使工业发展,农牧业迈进,学问进步,艺术创新。我们应该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在日记中写完这些之后,刘士林便将日记本合上,然后走上了甲板,在甲板上凝视着大海,大海平静非常,即便是他也知道,现在尽管英国人依然控制着印度,但是却不见英国人的舰队于印度洋上“横冲直撞”,现在的英国殖民地舰队只是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着帝国陆海军的进攻,也许,有一天,陆海军会向印度发起进攻,而在此之前,对于中华帝国来说,扩大其它战场的成果,恐怕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人口众多的印度并不符合中国的需要,因为那里并不适合移民。

殖民地!

在船队驶过马六甲的时候,置身于甲板上的刘子林,凝视着隐约可见的马来半岛,那里曾经是英国人的海峡殖民地,而现在,海峡殖民地的米字旗已经降下,那里在未来将会是什么?

是帝国的藩属国,还是帝国的海外省?或者殖民地?

想到海峡殖民地的土著人,刘子林皱眉沉思着,对于那些土著人他并没有什么恶感,但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对其充满了不信任,毕竟数年前西南地区的叛乱使得任何一个理智的国人,都不会相信那些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见得是真理,但是用在那些人的身上,倒是再贴切不过。

在这种情况下,海峡殖民地自然不太可能做为中国的海外省那意味着数百万异教徒将会成为国民,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至于藩属国也没有任何可能,与英国人主张与当地的苏丹合作不同,帝国殖民地事务部是不可能选择同异教徒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这里只会是殖民地,不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新加坡则很有可能成为海外省。

至于海峡殖民地的其它地区将会很有可能成为殖民地。中国需要的殖民地,是适合大量移民的地区,只有这样的地区才可以吸纳大量的移民,从而缓解国内的日益沉重的人口压力。

想到这,他自然想到了自己的派驻地非洲,为了巩固非洲地区的防御,陆军部已经决定向非洲派遣十个师的部队,十数万军队加上同等数量的殖民地防卫军,足够维持整个非洲战场,甚至还可以向非洲的其它地区发起进攻,以进一步扩大殖民地。

“看来恐怕只有非洲了……”

只有非洲最符合中国的殖民需要,因为本土的人口压力使得中国需要的并不是欧洲人所需要市场或者原料产地,而是广阔的土地,只有如此才能够安置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的过剩人口。

“嗯,现在还多了一个澳大利亚。”

是的!

也许,很快在中国的殖民地图上,还会再多出一个澳大利亚,还有新西兰,还有其它很多地区,那些地区将会吸纳千百万来自国内的移民,最终殖民地将会成为帝国的支柱,一块块海外殖民地,将会滋养起这个庞大的国家,同时,也将会令中国进入真正的盛世……

凝视着大海,和许多人一样,此时,刘子林整个人完全陷入一种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渴望之中,尽管在一些所谓的“人道主义学者”的口中,殖民统治是罪恶的,但是刘子林和绝大多数国人一样,绝不会认同这一点,他们与西洋的那些主张殖民统治人们一样,固执的相信一点殖民地关系到本国国民的最高利益,任何放弃殖民地的行为,无疑都是对本国国民利益的背叛!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殖民地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都有各自的愿景,但是对于刘士林和许多年青人来说,他们羡慕着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的荣耀,羡慕着日不落帝国在世界范围内所拥有的几乎无限广阔的殖民地。

对于老一辈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知名的,但是对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殖民地对于中国的意义,他们非常清楚,离开了殖民地,也许中国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就会陷入一场你死我活的内战之中。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匪过来掠夺,”

千百年来的这句俗话清楚的提醒着每一个人内战是残酷的,每一场改朝换代的结束都是以亿万条生命作为代价,这种代价的沉重,是中国所不可承受的,也是刘士林在内的青年人所不愿意看到。因为他非常如果没有广阔的殖民地,那么也许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就会面对一场从未曾有过的残酷的内战。

改朝换代!

不过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却是用生命,用亿万条生命所书写,即便是在从大清朝到中华朝的变革之中,短短五六年的战事,导致了数千万条性命泯灭,改朝换代的代价实在太过于沉重。

“我要用我手中的刀剑为帝国开拓生存空间,我要让中国人永远不至于陷入饥饿与贫困……”

刘士林默默的在心底对自己发出这誓言,誓言是无声的,但是却充满了憧憬,那是对憧憬。

他的双眼凝视着大海,看着那海上的波涛,默默的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那无声的誓言,在这一瞬间,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只是一更,可这是一张6000字的大章,无语也就在这里理直气壮的求票了。现在正是双倍月票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