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320章 雷锋?(第一更,求推荐)

铁血宏图 第320章 雷锋?(第一更,求推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1853年5月7日,第一台蒸汽机。

1854年4月28日,第一百台蒸汽机。

1855年2月17日,第二百台蒸汽机。

21个月,短短二十一个月,督府所辖三省的工厂之中,便拥有了超过二百台蒸汽机。而其中超过一百八十台,都属于督府所办企业,至于其它十余台,则是几间民办的缫丝厂、纱厂。这些蒸汽车在工厂带动机器,在煤矿抽取地下水,为矿井送去新鲜的空气,一家家规模不等的工厂都需要蒸汽机作为动力。

但无一例外的,这些蒸汽机都是外购的,即有英国制造的,也有美国制造的,甚至还有产自香港以及印度的,当然后两者都是用英国制造的零件加以组装而成。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里,第一台由汉阳兵工厂制造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了,对于报纸来说,这不过只是篇豆腐块大小的报道,但是朱宜锋却知道这台蒸汽机意味着什么。尽管这台蒸汽机所用的铁板、铁管都是由英国制造,但这却是第一台国产蒸汽机。

历史上,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应该是八年后诞生于安庆军械所,也就是曾国藩创办军械所的一年后,既制造出了蒸汽机,相比之下,汉阳兵工厂的速度似乎太慢了。但这种慢是必须的,相比于安庆军械所毫无章法的制造,眼前的这台用于带动弹壳车间压力机的蒸汽机,却是一台标准化的蒸汽机——它的零件是标准化的,可以互换的,以后兵工厂生产同类动力母机时,皆可以其图纸生产,发生损毁时,只需更换配件既可,而不至于像英国蒸汽机那般,需要重新测量,专门定制。这是美国式制造体系的优点,也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

看着踌躇满志的徐树珊,朱宜锋笑说道。

“树珊,辛苦你了!谢谢你!”

这声感谢是发自肺腑的,毕竟要是没有徐树珊主持这座即是兵工厂又是唯一的“机器母厂”的工厂,这座工厂又岂会稳扎稳打的一步步的走到现在,看似不像晚清的兵工厂一般进步“迅速”,但实际上与晚清的工厂几十年不改作坊本质不同,现在汉阳兵工厂正在一步步的朝着现代化工厂迈进。

“这是我应该做的!”

相比于之前,现在徐树珊更加的谨慎了,作为“皇亲国戚”,在外甥出世之后,他知道自己的处境更加微妙了,自然也就越发小心起来,甚至现在很少离开兵工厂,一心扑到兵工厂的生产上。

略点点头,朱宜锋并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徐树珊的谨慎是为什么,当然也欣赏这种谨慎,走进子弹生产车间之后,弯腰从箱中拾起一颗黄澄澄的弹壳,准确的来说是只加工了一半的弹壳,捏在手心里,一时间居然舍不得丢开。

这小小的挤压出来的金属筒,再经几次引伸之后,就会被制成弹壳。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意味着一场根本性的军事变革,它的出现甚至将会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正是这小小的弹壳,催生出弹仓步枪以及自动火器。

“……我们设计的子弹弹壳长度为60公厘,口径为11公厘,与汉式步枪口径相同……”

在徐树珊解释着历时数月才研制成功的弹壳时,他的眉宇中总算是显出了些得意来,这对于一直谨慎的他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根据对产能的计算,臣以为每天应可以生产2000发子弹,考虑到其中的次品率,每年生产六十万发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什么!

六十万发!

这个数字听在朱宜锋的耳中,显得有些嘲讽的味道,花了那么长的时间,每年只能生产六十万发子弹,按照兵工厂的设计产能来说,每支步枪只分到十发子弹!

“少是少了点,但将来还会慢慢的增加,现在工厂里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的新的机床,这毕竟都是用铜元压力机改制的,而且每发子弹从冲板到制成,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产量自然有限。”

“那它的成本是多少?”

“每发子弹的成本超过10块铜元,出厂至少要加至15枚铜元……”

天价……

想到汉式步枪每箱750发子弹仅只需要10块银元,平均每发子弹不到1.4枚铜元的成本,这贵出十倍的子弹,显然是天价,但对此朱宜锋也只能颇为无奈的笑道。

“既然现在产能有限,那暂时还是以纸壳子弹为主吧,这金属弹壳子弹生产设备慢慢的改进,将来成本总能降下来……”

是的,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金属引伸弹壳不是直到1875年左右才慢慢的成为主流吗?

在这间工厂的厂房之中,机器轰鸣着,机床的吼声在耳边不断的响起,这是一台正在制造的蒸汽机,这台蒸气机与过去的蒸汽机似乎有些不同,它大概只有两米多高,看起来似乎是一台小型蒸汽机。

“这是其它工厂定购的?”

朱宜锋随口问道。

“这是电灯公司的黄经理在出国前委托兵工厂制造的新型蒸汽机,嗯,三胀式蒸汽机,从锅炉出来的高压蒸汽首先推动第一个和最小的一个活塞。当这个活塞开始回退时一部分扩张的蒸气被驱入第二个汽缸推动它的活塞,这样继续使用在第一个汽缸膨胀的蒸汽。第三个汽缸使用在第二个汽缸中膨胀的蒸汽……”

就在徐树珊解释的时候,朱宜锋只感觉耳边的噪声消失了,感官在这一瞬间被放大了,那空气中的浮尘,似乎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又来了!

“现在你知道我是如何给予你的帮助了吗?”

什么?

那个声音的话语传来的时候,朱宜锋的心底顿时全都是不解。

“他们可以看到那些发明,可以看到怎么制造它们……”

在“它”的解释中,朱宜锋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尼古拉?特斯拉,在一些记录片中曾提到他也曾“看到”那些“发明”吗?事实上,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发明创造并无理论在先。他的天赋几乎是超自然的,也许就像他说的那样“在梦里看到了它们”。

难道……黄涛看到了“三胀式蒸汽机”?

什么是“三胀式蒸汽机”?

正是这种高效率的蒸汽机最终淘汰的风帆,使得人类航海进入了真正的蒸汽时代,现在这种高效的蒸汽机似乎即将完成制造,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有了“三胀式蒸汽机”,电厂可以用更为廉价的成本发电,船舶也可以摆脱风帆,甚至最为薄弱的舰队,也能够赁借“三胀式蒸汽机”成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存在。

只是非常寻常蒸汽机的技术,6年后,英国的丹尼尔亚当森,就会将其发明出来……只是推广、应用足足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朱宜锋暗自嘀咕道,但是现在他所关心的并不仅仅只是蒸汽机,而是他能够给予自己多少帮助,因为他之前说过,他能够给予的帮助并不多。

“我明白了,你是通过某种意识上的影响,借助他们的“发明”给予我的帮助是吗?”

“是的!”

那个声音依然是如之前一样,中性的声音。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是避免外界的怀疑,所有的发明都是由“个人”发明的,这是再合理不过的“发明创造”,黄涛“发明”了三胀式蒸汽机,当然,是在某种未知的“提醒下”。

“哦,这样的帮助很合理,也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

可是“它”既然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是否会左右他们的意志呢?

“你放心,人类的意志是不可左右的,正如同无法左右你的意志一样,对于其它人,受限于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更不可能达成这一目标,事实上,如果距离超出1米,对方甚至不可能受到影响……”

“它”似乎能够感觉到朱宜锋的担心,于是主动向解释着他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解释,朱宜锋却有些半信半疑。

毕竟,它确实太不让人放心了,从“它”最初出现,到现在的“神出鬼没”,总是很让人怀疑“它”的用心,而更让朱宜锋担心的是“它”会不会伤害到自己,或是说借助自己达到什么目的。

“……因为耗费能量,所以我并不能给予你更多的帮助,所以帮助是有限的,甚至对于他们,我也只能够给予一个提醒,用人类的话说,就像是灵光一现式的提醒,他们能否理解,更重要的要看他本人。”

这么看起来,“它”确实不能给自己多少帮助,就像黄涛一样,如果他不了解蒸汽机,那“一闪”而过的灵光,没准就会被他所忽视。不过,对于这些,朱宜锋并不关心。

“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无论你给予的帮助多少,我很好奇,你想要什么?”

终于,朱宜锋第一次面对“它”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准确的来说,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想要借我做到什么?毕竟……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几个雷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