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267章 商办(第二更,求支持)

铁血宏图 第267章 商办(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火车缓缓起步,坐车者尽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广州到黄边村的一路上,大多是田地,此处素称僻静,罕见过客。忽然,一条吐着白烟的铁龙从农田间呼啸而过,四近乡民莫不停下手中的农活,诧异地看着,其表情可以说千姿百态: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唇者,或有少年倚望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喜笑者,或牵牛惊看,似作逃避之状者。”

《中华日报》

对于中国人来说,铁路无疑是极为新鲜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几天中,整个武昌都在谈论着广州的铁路,铁路、火轮车,曾经只存在于书籍上的西洋玩意,这会却真真切切的于广州修成了,虽说只有十几里,打造一个新鲜事物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人们想象着火车的模样以及它日行千里的便利。相比于对洋玩意的抵触,人们反倒对新鲜事物更为好奇。甚至人们在那里,可惜咋为什么不是在武昌先修铁路,好让他们做上那新鲜玩意。

也就是在众人的谈论声中,十几名广东商人在悄然无息中来到了武昌,他们之所以能来到这么快?完全得益于粤盐北运带来的水路、陆路畅通。尽管在来到时候,可以说是满怀雄心壮志,但此时在面对汉督时,即便是年轻气盛的潘兆林也显得极为拘谨。

纵是见惯了世面的伍崇曜,更是紧张的连头都不敢抬,其他人同样也是垂首坐在那里。尽管眼前的这位汉督还不是皇帝,让他们相信有一天他很有可能成为皇帝。人家可是“前朝血脉”,单凭这一点也比那紫禁城里的那位高贵,至于那姓洪的更是连提鞋也不配。

感觉到众人的紧张,朱宜锋微微一笑,说实话这些广东商人的大胆远远超出他的意料,李子渊为了顺利发行债券修建那条铁路,并不是仅仅让他们了解到了铁路,同样也引起了的兴趣,甚至他们还要自己出资修建这条铁路。

对于商办铁路,朱宜锋当然不反对,因为他非常清楚相比于公营经济,私营经济更具活力,在历史上,无论是英国亦或是美国他们的铁路网都是依靠私人投资兴办,还美国更是创造了半个世纪修建40万公里铁路的奇迹。

但是受后世思维的影响,朱宜锋更主张在依靠国家的力量建设诸如机品制造、冶金以及铁路等重工业,让民间大力发展面粉、纺织以及其它消费品制造业。而且他也不相信这些商人能够办起铁路,毕竟在历史上商办铁路曾有血的教训,甚至铁路正是导致了满清的灭亡的一个原因。

但是对于他们的这种欲投资实业的心思,不但不能加一打压,反而要适当鼓励,也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请他们来武昌,亲自说服他们,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人把银子拿出来,要么购买债券,要么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

“你们要修铁路!”

展露出尽可能和蔼的笑容,朱宜锋笑说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粤汉铁路全长应不下2100里,虽说广州的那条铁路每里不过11000两,但其沿途路桥有限,且不过大江大河亦不不翻山越岭,粤汉铁路不说其它,便是南岭,就需要打穿山体开凿隧道,沿途需要修建桥梁不下数百座,这么算来,没理没有15000两是拿不下来的,也就是说至少需要3000万两!”

可能会更多,因为不仅仅只是修建铁路,修建铁路需要用钢铁、水泥、石料、炸,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意味着需要修建一系列的工厂,也正因如此,府中才会做出了5000万两,尽管其中钢铁厂、水泥厂以及生产炸药的化工厂,也不仅仅只适用于铁路,但也是整体投资的一部分。

汉督的话让众人的心思微微一沉,而伍崇曜更是与心底长叹。是在他感觉希望将要破灭时,有些生硬的官话传到他的耳中。

“3000万两!”

毫无畏惧地迎着汉督的目光,潘兆林的脸上只有那种年青人才有懒散不羁的表情,其中并不乏年青勇敢与决然。

“若是大人同意粤汉铁路交由商办,广东一省可出3000万两银子!”

广东一省可出3000万两银子!

惊讶地看着这个年岁与自己相仿的青年,他在说什么,他知道吗?

在朱宜锋的记忆中的什么时候可以拿出这么多银子?几乎是一种本能,他想到了晚清商办铁路的乱相,于是便冷冷的说道

“我说的可是现银,不是你们拿着木料,田产,甚至百姓捐税之类来充数!”

“禀汉督,小人所指总是现银,如若汉督同意此路交由商办,我等可将铁路公司所需股本3000万两银子存入广东官银号,……!”

“兆林!”

潘兆林的话刚一说完,伍崇曜先是咳嗽一声,然后连声说道。

“这潘兆林太过年青,说话太过孟浪,还请汉督赎罪!”

把3000万两银子交给官府,那黑眼珠子能见到白银?

“别说是3000万两便是300万两,就凭我等的财力又怎能出的起?”

心知对方想法的朱宜锋,并没有揭穿伍崇曜的托词,只是微微一笑。

“别说是3000万两便是5000万两,即便是不出这间屋子也能拿的出来!”

反倒是潘兆林有些无法接受,先是揭穿伍崇曜的“谦虚”,而后他站起身冲着汉督,抱拳深鞠躬道。

“禀汉督,如若汉督同意此路交由商办,我潘家可出800万两!”

睁大眼睛,朱宜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区区一个潘家就可出800万两……他就不怕自己抄他的家吗?

看着屋中这些窘迫的广州士绅,想到潘兆林的话,朱宜锋终于想通了,现在不是50年之后,民间的财力并没有因为战乱等原因而耗尽,至于广州十三行虽说已经没落,但是如潘家、伍家、叶家、卢家之类无不是在过去上百年的贸易中积累下了数千万的家业。

他们当然能够拿得出这笔钱!现在民间的那些士绅,自然也能拿得出这笔钱,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他们积累了数以亿万的财富,现在,这些财富并没有耗尽。

“你们当然能拿的出!但是……”

但是身体微微前倾,盯视着潘兆林,朱宜锋冷笑道。

“你把3000万两存入官银号,这就等于把银子送到了我的手,你就不怕我把这银子抄入官府!”

完了全完了!

汉督的话让伍崇曜双肩一踏,面若死灰的瘫坐在椅上,在心里盘算着这次伍家恐怕要破家了,非但是伍家,在座的诸位又有几人能逃得了。

5000万两!

便是把家里的银窖都掏空了,又岂能找出这么多银子?这根本是把肉送到狼嘴里,这姓潘的怎么能如此愚笨?

“那要看汉督您想要的是什么!”

再次鞠躬的同时,潘兆林看着汉督反问道。

“若汉督志在天下,自然不在乎这些银子,若当年皇太极、努尔哈赤在乎那些银子,对晋商加以劫掠,又焉有后来满清200余年天下!”

双目微敛,朱宜锋带笑的眼逼视着这个年青人,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他居然提起了“晋商”,确实,如果当年皇太极、努尔哈赤直接杀人抢货,晋商又怎么可能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和他们进行贸易。

“如若汉督与那洪贼一般,又焉有我等今日之行!”

拿我和他们几人相比!朱宜锋眯起双眼逼视着这个青年。心下久久不能平静。近代中国不缺乏投资资金,而是缺乏一种将剩余集中起来转化为投资的机制。近代中国可用于投资的晚清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问题资金绝对额相当大,富裕阶层极为奢侈的消费习性就是明证。近代中国民间拥有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拥有者有意愿投资近代企业,关键是否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渠道。

而现在,不正是一个机会吗?正是一个将民间资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吗?

“你!很好!”

直截了当的给潘兆林这个评价之后,朱宜锋将视线投向其他人。

“铁路商办,兹事体大,非得制定相应该规章……”

再次将视线投向潘兆林,朱宜锋的唇角一扬。

“这规章不仅仅只是约束未来铁路公司的行为以及其股东,同样也约束作为监管者的官方,铁路法规是依法保证铁路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使投资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恐怕要是没有这些,规章法律,你们也不见得一定放心吧!这个条款的草案制定之后你们可以给一些意见,大家一起谈吗,总能拿出一个让官方和的你们都满意的法规!”

有些惊讶的看着这位汉督,伍崇曜觉一阵头晕目眩,什么时候官府可以向他,请你坐下来谈,请他们这些生意人给意见,说实话能把这铁路交给商办,已经是难得的恩典了。

“汉督,你的意思是……”

面对潘兆林的惊讶,朱宜锋笑道。

“这铁路我原则上同意商办!刚商办,并不等于官府不过问,官府对铁路公司有监管责任,而且在路线规划上,铁路公司必须遵从官府的意见!将来的运营,官府也将介入!这是原则!怎么你们能接受吗?”

“当然!当然能,当然能……”

这,这有什么不能的,在潘兆林兴奋的点头应下时,朱宜锋看着这人笑问道。

“正事说完了,我这里还有一个疑惑,你们来找本督,要修铁路,那你们就不怕!有一天本督兵败了,到时候满清找你们算账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