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25章 交易(新书不易,求推荐)

铁血宏图 第25章 交易(新书不易,求推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新书不易!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这个星期裸奔了,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龙套报名贴已开于书评区,欢迎大家报名,每一个角色都会有自己相应的位置!报得越早,越有可能成为元老!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还没有收藏的大大,收藏一下,每天推荐票推荐一下,不要让铁血淹没在书海之中!拜谢!)

“若是当真如此,加价三成,又有何妨!”

石达开爽朗的一阵大笑之后,突然又把笑容一敛,双眼一眯盯着朱宜锋,笑容变冷,

“若是没错的话,怕你的船就在这附近不远吧!”

精明如石达开又岂不知,对方现在道出这么句话来的原因,恐怕这人已经把货到这里。

“五千岁!”

见石达开似有不快,朱宜锋连忙先鞠一躬,然后出言解释道。

“在下此次确实随货船前来,不过现在货船泊于九江,可是能如天国达成通商,那在下自可顺流而下,前往九江,引船入汉口,而在下搭乘洋船,实为火轮船,纵是从上海至汉口所需时间,短不过三日,长不过四五日!”

半真半假的解释着,朱宜锋可不希望自己得罪了眼下的这位“大金主”。

“火轮船?”

诧异的看一眼朱宜锋,石达开沉思片刻,随后又把话峰一转。

“便按先前的商定,若你能在两日内运来五千支洋枪,既可加价三成!”

就在石达开准备把此事交待给身边的典官办时,却听朱宜锋说道。

“五千岁,不知天国准备如何付以此款,毕竟那些东西可是值银六七十万两……”

尽管现在还没有拿到银子,但数十倍的利润仍然让朱宜峰为之兴奋不已,但现在还不到庆功的时候,至少在回到上海之前!

“我天国又岂会差你那几十万两银子!”

石达开随口言道一声,这从广西来武昌的一路上,太平军往往派出一支轻装的先遣部队,预先在宿营地张贴布告,设立收贡馆,令百姓接济太平军粮饷。当然更重要的每至一村一庄,事先觅得该村庄的贫民或富豪家的佣仆,摸清富户底细后逐户搜罗,普通地主富豪一般是饬令其交出部分银钱粮米,对于清朝官僚的财产则全部抄没,这种“打先锋”,往往可将其数世积累一扫而空。而且沿途攻城掠地,更是缴获颇多,便是在岳州一地,便缴得官库数十万两。现在圣库中还真不差的银钱。

“可,五千岁,现在天国正值创业,想来将来用银之处颇多,若是可以的话,在下倒是希望能与天国易货!”

易货?

眉头微微一跳,石达开诧异的看着面前的这人,他说什么?不要银子?要货?天国有什么货?就在疑惑中,这人的话又传到他的耳中。

“在下来时曾经过码头,注意到码头上存货颇多,想来其中亦有生丝,若是五千岁同意,在下愿意以生丝充抵货款!”

“朱明宗”的话未说完,石达开便有些不解的看着眼前这人,心底却是掀起一阵波澜来,虽说贵为天国翼王,但因为一切财物尽归圣库,他这个五千岁手中也没有多少银钱,原本他还曾想从圣库中取出银两来,一次取出数十万两纹银确实不容易,到时购得的洋枪洋炮又该如何分配?

可现在“朱明宗”的一句话,却让石达开的心头一动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单就是码头上现在积存的,被天军查没的货物又岂止数十万,尽管现在并不是生丝上市的时节,但在汉口、汉阳两地,积压的生丝便不下千担之多。若是能以这些生丝充抵货款,又岂需再从圣库中提取银钱?

“若是可以的话,在下愿以每担生丝300两易货!不知五千岁以为如何?”

每担生丝300两?

很高吗?

现在上海的生丝价格是每担市值白银510两,换句话来说,只要对方同意这个条件,那么既便是不包括其它,单凭每担生丝的差价,朱宜锋便能获得近一倍的暴利。

“哦!”

轻应一声,石达开只是盯着眼前的这个年岁甚至还比自己小上几岁的青年,又他继续解释道。

“五千岁,这生丝既不能制成衣衫,又不能充作粮饷,于天国而言,几如废物,而我等商人却可将的此废物化为财富,以助天国大业!”

朱宜锋的话让石达开沉吟着,用略带迷惑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听到“而我等商人却可将的此废物化为财富,以助天国大业!”他脸颊上肌肉颤了一下,盯着面前的朱宜锋问道。

“你倒是有心!不过这每担生丝往日值银不下四百余两,而今你出价不过三百两,生意做到这份上,也属罕见了!”

虽说石达开并不知道现在生丝的行情,可以起事之前,他也是普通百姓,自然也曾卖过生丝,对生丝价格多少有所了解,这每担三百两,可以说再低不过的低价了。

“回五千岁话,在下只是商人,不远千里担着诸多风险来此,所求者自然是为商利,在商言商,还请五千岁见谅!”

面带笑容的朱宜锋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怯缩之意,他之所以开出这个价格,正是因为其拿准备了生丝对太平军而言,根本就是无用废物,而自己,不过只是废物利用罢了。甚至对于太平军来说,自己的这一举动还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财源。

“好一个在商言商!”

石达开点点头,认真的看了一眼朱宜锋,随后说道。

“只要你能于这两日,把洋枪洋炮运来,纵是这百两丝价的利差,许给你,又有何妨!”

诚如,正像朱宜锋说的那样,生丝对于太平军而言只是不值一文的废物,甚至到最后离开此地时会依着惯例,往往会一把火连城带货一同烧掉,现在能拿这些不值一文的废物换取银钱,即便是价格低点又有何妨?

“多谢五千岁,请五千岁放心,最多两日内,在下就会把大军所需枪炮运抵汉口!”

冬月三十,洋历正值1853年1月9日,这一天清晨时分,漫天的雪花中一艘西式洋船在两艘人力划动的舢板的拖动下,缓缓朝着汉口的官粮码头靠去,在船靠港时,船上的人无不是好奇打量着这座并不算大的港口。

他们似乎是头一次来汉口,在湿漉漉的甲板上呆看那码头,占地足有数亩开外,各色货物垛得一座座小山似的,但是这码头上,却不见任何船夫、苦力,甚至就是那货物也是任其在晒在雪里,货堆上更是落着厚厚的一层积雪。

在码头处的数百条舢板小船中,这条西式洋船甚至醒目,在船刚靠稳,码头上便有数名穿着黄衣头缠红巾的太平军来到船边,他们却不上船,站在码头青石条愣愣的瞧着这从未曾见过的洋船。

别说是那些的从未见过世面的太平军士兵被这长达十数丈的洋船惊的半晌说不出话来,就是在码头处那草棚里与一群被虏至少百姓窝在一起的李子渊,也是睁大眼睛,用惊愕的眼光看着这艘洋船。作为贵州人的他,原本是准备前往京城赴考,可谁曾想,却遭遇了这番兵劫,非但随仆被杀,自己也沦落匪手。

“这船是从那里来的?”

瞧着那大洋船,李子渊在心里寻思着,他隐约已经猜出为何大清早他们就被人从“男营”赶至此地,恐怕是要从这船上卸货。

可这船是从那里来的?

差不多半个时辰后,在几名卒长的吆喝下,李子渊和其它人一同被驱赶到船上,从船舱往码头上卸货,也就是在卸货时,他注意到这艘船的舱室极大,一个人藏在这里,根本就不会被发现,而更让他诧异的是,他看到了几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要是能逃上这洋船!看着江中的大船,李子渊的心底早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

可,他却不敢逃,因为在他的身边,至少有四双眼睛在盯着他,依照太平军的规矩,一人逃跑,同伍其它四人连坐,也正因如此,这男营中人逃散才会极为有限。

我不想死,我不想像那些蚁贼一般死在武昌城下……求生的**在李子渊的心底冲击让,让他在冲动与理智之间挣扎着,就在这时,在那船边传来一个话声,

“……这加上现银之后,还差了不少,朱先生,您看,我这里还有茶砖,不知朱先生是否感兴趣?”

“茶砖?茶砖的价格小人不甚清楚啊,再则小人的洋行的素来专营生丝,这茶叶嘛,到是不曾了解……”

“这,这可有些难办了……”

船边那两人说着的广东话或许在别人的耳中宛若天书,但李子渊却能听得懂,原因倒也简单,当年贵州学政正是广东人,为了讨好那位学政,他特意学了数年的广东话,这会听着那边的话声,他的心头却猛然一跳。

“大、大人,小人、小人知道茶价!”

“有人逃了!”

突然,一声尖叫在码头上响了起来,朝着喊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那边一个苦力正在江上拼命的游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