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227章 进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订阅)

(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再次加更,大大们手里的月票,还请投给铁血。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天上巴掌大的雪花不住的飘落着,那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有如刀割似的。

在这样的天气里登上城墙,置身于城头上且是面北而站根本就是找罪受。但是此时,朱宜锋却是静静站在那里,穿着一袭呢绒大衣头戴毛皮帽的他只是站在那里,双眼眺望着北方。不一会,那身上便落了一层厚雪。

而张亮基、骆秉章两人则一左一右的站在那里,作为参军府里的左右参军,他们两人就是朱宜锋的左右手,同样也是他的左膀右臂,或许他们只是旧官吏,但现在无论是朱宜锋也好,督府也罢,都离不开他们这样的旧官僚。

“石卿、儒斋,你们都曾去过京城,以你们之见,那“粤匪”能攻克京城吗?”

这正是朱宜锋所担心的,在过去的几天里,几乎是刚一得知数万“粤匪”兵临京城以及咸丰北狩的消息之后,他便关注着北方的消息。

历史改变了!

历史在将要进入1854年的时候,戏剧性的发生了改变,本应该溃败的太平军北伐,因为援军的提前派出,而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原本应该在临清被胜保击败的曾立昌,自襄阳一路北上,入南阳、克河南,转战山西,直捣直隶,如入无人之境,现在更是兵逼京城。

而此时,朱宜锋最担心的是什么?

是太平军攻克京城!

若是太平军攻克京城,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数呢?

“京城城高墙固,且城内有旗兵数十万,纵是经一番血战,以臣看来,亦是难下!”

骆秉章的话音方落,那张亮基则于一旁随口说道。

“南京也让粤匪拿下了!”

因为在内心认定朱宜锋是皇明建文之后,所以现在张亮基等府中要员,皆称江宁为南京,而对于这一熟悉的名称,朱宜锋自然没有拒绝,而对这一名称的接受,于张亮基等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在暗示他的身份。

“虽南京有天下坚城之名,然南京之城墙已数十年未经修整,焉能与京城二十年一大修,十年一小修相比,再则,这京旗又有旗兵数十万,那粤匪尽杀旗兵,纵是旗兵无能,临性命之危,为保全自身和举家之性命,亦只能以命相搏。要知道南京城陷时,那满城旗兵以至妇人为保全性命,皆登城与粤匪撕杀,令其死者甚众!况且京城城头上有炮千余门,其中不乏数千斤之巨炮,以臣之见,这京城定能守得!”

这京城能否守住的观点上,骆秉章与张亮基有着明显的分歧,在他看来京城一定能守住,因为京城的近百万旗人千方百计的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要京城能守住,那督府这边就暂时不需要考虑天天纷纷降于粤匪的事情。

“若是粤匪如于南京一般,掘地炸开城墙,又当如何?”

“京城二十四旗共有正户十余万,还有京营四郊数万户,兵民近百万之多,纵是粤匪炸开城墙,其为性命计,必撕死搏杀以图一丝生机,到时那粤匪纵是有数万又能如何?”

“可万一城若是陷了呢?”

张亮基反问之余,又特意强调道。

“儒斋兄,我说的是万一!”

“万一……不可能,只要粤匪一日不罢屠尽旗人之令,便没有这个万一!”

话音落下时,骆秉章又冲着大都督长鞠躬道。

“大都督,这荆州至今未下,荆州满城尚有旗民数万,虽其祖先大罪于中国,然其于中国生活数百年,其习俗已与中国人无异,当年洪武帝北伐亦曾言“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如此方收以民心,以臣之见,还请大都督下令,若荆州驻防愿降,还请宽待旗民,以为天下之效!”

骆秉章的提议让朱宜锋的眉头微微一皱,至今他都没有下令攻取荆州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未曾想好,怎么收拾那里的驻防旗军。

是杀?还是?

放,当然不能放,可若是杀的话……杀那些兵,自然没有任何压力,他们毕竟是拿着银子的兵!

可是那些老弱妇孺呢?

毕竟荆州的两万旗人之中,可是有一万多老弱妇孺!这些人怎么办?

是杀还是放?

正是因为没有想好怎么处置这些人,所以荆州才一直未派人攻下,但现在骆秉章的话却让朱宜锋想到了荆州的两万旗人,同样也想到了国内的一百多万旗人,未来如何处置他们?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先是沉默片刻,而后说道。

“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朱宜锋的唇角微微一扬,冷声说道。

“确实可以,但不是在这里,也不是现在!”

话音落下时,朱宜锋并没有去解释自己的想法,相声目光看着北方,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太多,如果太平军打下京城的话。这倒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自己再也不需要考虑旗人的事情,有人代劳总好过脏了自己的手。但在另一方面,他却又担心太平军打下京城之后,倒置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实际上,这才是灾难性的。

“万一太平军攻克京城,到时候,到时候,各地总督巡抚会不会降以太平军?”

换句话来说,就是地方上会为会承认太平天国的统治,这才是朱宜锋所担心的。至于旗人的处置,现在还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

“粤匪者,毁我名教、焚我书经、杀我儒生,凡我名教之人无不恨不得食其骨,又焉能降于发匪!”

“若京城陷落,未必不降,前明末年,李自成亦往山东等地派以官员,士绅亦纷纷磕头迎官!今时若是发匪夺以京城,其若下令招抚各地都抚官员,许以原职,其又焉能不降?”

意见的分歧总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朱宜锋自然不觉得有异,若是意见完全一致,反倒不甚至现实,毕竟大家都是凭着各自的看法去猜测。

“石卿道的是人性,儒斋说的是人心!”

摇摇头常叹口气,人性者自不愿意接受太平天国那种违背人伦人性的“朝廷”,但是人心趋利,至于人性嘛,于利的面前,恐怕也就退居其次了!

“而我们要想想,我们该怎么办?”

目光微微一敛,朱宜锋冷声说道。

“纵是太平军夺以京城,举国皆降,朱某是断不会降以这种暴虏之徒,我百姓何罪,刚出狼穴,又入虎口!”

或许朱宜锋不会用“粤匪”去形容太平军,但是对太平天国,他却没有一丝好感,在那所谓的“天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里,更是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美妙,其非但将“农民”列为天下最为下贱之人,但凡涉及刑罚,动辄“黜为农”,,更是直接规定官员世袭制,并把“黜为农”作为对官员的处罚,从而世袭“尊卑贵贱”,换句话来说,官者其子孙后代皆是官,至于农民其子孙后代皆是农民。

“他们号称“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看似分以田地给农民,但是他们把耕地平分给百姓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百姓获得饱暖,继而发家致富。相反,百姓耕作所产,除满足其最基本食用需求外,余下部分需全部收归国库。而且不独粮食如此,杂粮、布帛、鸡狗、银钱等等,全都“亦然”。其最终目的,需做到“物物归上主”,并声称此乃“太平真主救世旨意”。若是让这样的人夺了天下,天下百姓又将如何?”

唇间的话说的是大义凛然,但是朱宜锋的心底却有一个声音在那里呼喊着,这天下绝不是他洪秀全的!不能是!更不该是!

“必定饿殍千里,中国之地尽为赤地!为天下苍生计,我汉军必须挥以义旗,救我黎民!”

“大都督英明!”

听着大都督的这番大义凛然、满是正气之言,张亮基与骆秉章连忙鞠躬迎奉道。

“我百姓能得以大都督,实是天下之福!中国之幸!”

这个马屁拍的有点高,帽子有点大,但朱宜锋并没有丝毫谦逊,实际上他现在越来越习惯于他人的马屁,为上者总是不可避免的要适应这一切,只有适应才不至于飘然。

“儒斋,你上次说用兵广东,本督言道时机尚不成熟,以你之见,若是现在用兵广东,需要多投入多少兵力?”

“五千足矣!”

一听用兵广东,骆秉章内心激动之时,更是连声说道。

“目下时局纷乱,京城被围,胡酋尚不知所踪,地方官员人心惶惶,若我汉军用兵广东,只需势成威逼之势,再遣人游说叶昆臣既可,当然……”

话声微微一顿,骆秉章抬起头来,看着大都督说道。

“欲得以广东,非得下荆州不可!如若驻防旗丁悬而不决,纵是叶昆臣有心降我,有广州驻防相绊,恐亦不敢轻言降我!”

骆秉章的话一说完,张亮基连忙跟着附和道。

“大都督,儒斋所言极是,还请大都督为天下苍生计,发以慈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