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190章 家事国事(第一更,求月票)

铁血宏图 第190章 家事国事(第一更,求月票)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虽已入秋,但今天年的秋老虎比之往年更烈几分,大有老虎噬人之意,以至于让武昌城如一个厚重的火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午后,潮湿而闷热的空气让再是懒惰的人都难以入眠,就连沁人心脾的冰冻酸梅汤,也无法消除周遭的热浪。

不过那冰镇的酸梅汤却不是寻常人所能喝得,毕竟这小户人家并不见得有冰窖,不过在武昌,现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大户,纵是的大都督府,这会都难见冰镇的酸梅汤,只是因为去年冬季正值粤匪入城之时,在满城被焚、百姓悉数被掠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人往河中取冰了,甚至就连义军入城之后,大都督府也未曾派人取冰。

商家没冰,督府无冰,如此一来,这武昌自然也就见不着冰冻的酸梅汤。不过,这盛夏都撑了过去,自然也就不差眼下那么几天了。

“真的要走吗?”

在大都督府的后园里,张婕妤没精打采地,看着跟在身边的赵紫玉,不,应该说是赵子玉,对于外界来说,他是大都督府的管家。

“若是……”

若是可以的话,张婕妤并不想走,甚至在提及走的时候,她忍不住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现在她已经有些显怀了,亏得穿得宽松,若不然还真会被人看出来。

“姐姐,若是再不走,便来不急了!”

赵子玉微微一笑说道:

“现在这汉军南下,粤匪北上,汉江自然也就通航了,姐姐您只管听我安排便是了。“

忍不住朝着身边的赵子玉看去,他眼中所散发的异彩与兴奋让张婕妤有些好奇,她甚至不能理解,其为什么一意要带自己离开,但是为了腹中的孩子……

离开武昌!

到时候他知道了?又会如何?还有大哥,大哥又会如何?

“姐姐,您尽管放心,到了陕西,我绝不会让你和孩子受一点气!”

赵子玉只差没有发誓了,现在于他看来,没有比张婕妤更合适的选择,既可以“报仇雪恨”,又能解决赵家的将来,准确的来说是她赵紫玉的将来。只要张婕妤到了陕西老家,便就是赵家六房的大太太,至于腹中的孩子,自然也就是她赵子玉的孩子。如此又怎么可能亏待她们娘俩,更何况在她看来,把张婕妤带走本来就是报她的恩,总省得将来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我信你,紫玉,可……”

“姐姐,这是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

又一次,赵子玉用起了那个她最为擅长的借口。

“大太太那边,能容得下他吗?”

能容得下他吗?

若是寻常人家,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可……这是寻常人吗?

张婕妤的心思一沉,现在那人是大都督,若是将来他夺了天下,便是刘邦、朱元璋那样的人物,如此一来,大太太又岂能容得下她们娘俩?她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书中出现的那些故事来,那些故事只让她的浑身一颤,甚至紧张的按着小腹。

“我,我……可,可是……”

可是现在他还在外出征,若是自己就这么走了,让他知道,他又会如何?又会如何想自己?

“姐姐,你要知道,再晚,可就来不急了!”

再晚便来不急了!

是啊,不能再晚了……

于心底长叹口气,张婕妤默默的点点头,眉头垂下时,那泪水瞬间便流了下来。

“哎……”

数日后,在武昌城下新河岸边的大柳树下,看着那驶入长江的船队,立于树荫下的女子却是发出一声长叹,那眉间似还是愁眉不展的模样。

“少奶奶,是时候回去了!”

瞧着愁眉不展的少奶奶,朱富财轻声提醒道,本来少奶奶就不应该来这,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牵涉到她。

“富财,你说,我这心思现在怎么这般恶毒!”

徐灵芸的眉间带着忧色,语中却是浓浓的懊恼之色。

“我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

此时徐灵芸甚至都恨自己,毕竟这事件不知会牵连多少人,更不知会死多少人。

“夫人,少爷主内,这内府之事,自然全是由您做主,您这也是为了少爷!”

朱富财的眼皮一垂,有些事情他不应该知道,这时候他反倒有些嫉妒张森了,他只管往府内报了个信,至于接下来,则全都是由他一手操办,这种事情知道了反倒不如不知道。毕竟,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这内府的事,我却是不想问了……”

嘴里这般说着,徐灵芸的眼帘垂下时,泪水顿时有如雨下一般,现在她总是在强迫自己硬起心肠,因为她是府中的主母,就像这件事般,她非但要装作不知,还要悄无声息的处理此事,这是为了大都督府的颜面。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她同样也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她才会假装不知此事,任由一切发展至今。对于她来说,她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因……那个女人有了身子!有些时候,她必须要下起狠心,无论是为自己,亦或是为少爷,她必须要狠下心去。

“您是少爷明媒正娶的大夫人!”

朱富财轻声提醒了一句,然后又提醒道。

“少奶奶,是时候回去了!”

默默的点点头,又朝着江中远去的船队看了一眼,在转身上马车的时候,徐灵芸又轻声吩咐道。

“把信给少爷送去吧!至于接下来,我,我不想问了……”

对于远在长沙的朱宜锋来说,他自然不知道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刚来到长沙不过十数天的他来说,几乎每一天都沉浸于各地传来的“捷报”之中,在长沙轻易为左宗棠攻克之后,其又连下数府,完全是摧枯拉朽般似的攻势,不过只是十二天,其便连下的衡州、宝庆、永州以及桂阳。而基本上意味着湖南之地已经尽为已占,尚不到一年便几乎掌控两省之地,又如何能不让他兴奋。

不过虽说地盘扩大了,但是并非没有隐忧,就像此时于书房之中,朱宜锋却是在这里听着张亮基与胡林翼等人的意见,因为林治平等人留守于武汉,这个时候,他却只能听取他们几人的意见,而这意见则再简单不过,就是选人用人之事。

对于选人用人,其实现在朱宜锋并没有多少选择,因为在185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多少通晓西洋的人才,而此时,他与湖南学政刘琨谈论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以湖南为例,湖南省内15岁以下的过秀才有多少人?”

之所以会询问刘琨这个问题,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其是现在督府中级别最高的“教育官员”,而之所以会问及这个问题,朱宜锋则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大都督的问题,让刚刚投身督府的刘琨略加思索后,虽有些不明所以,但是仍然开口说道。

“15岁以下得以秀才者,全省至多不过数十人而已,无一不是闻名全省的才子……”

“数十人,才子……”

注意到大都督在听到这数十人和才子时,神情似乎有些严肃,他连忙又补充道。

“回大人,这小试之中,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与院试三个阶段。每三年举行两次。丑、未、辰、戌年为岁考,寅、申、巳、亥年为科考。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入学的生员的考试。”

刘琨小心翼翼的解释着,唯恐一不小心,惹恼眼前的大都督,他可不是骆秉章,更不是张亮基,不过只是一位可有可无的学政,而现在得大都督单独询问,他又岂能不抓住这个机会。

“我湖南实为文治之区,文风昌隆又岂只百年?虽说世人常道唯楚有才,可湖南亦不可小视,虽湖南举省15岁以下而得秀才者,不过数十人,可过得县试者,却不下千人,过府试者亦不下数百人……”

“哦!居然有这么多!”

过县试的居然有不下千人!

一听到这个数字,朱宜锋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喜色来。

“湖南能有此文治,明举辛苦了!”

听大都督的话中带有肯定的语气,徐琨的情绪比刚才好多了,至少不再像先前那般诚惶诚恐。

“得大都督此言,职道那里敢当,职道所做不过只是份内之事,实是湖南文风昌隆之福,职道岂敢贪功。”

嘴上摆着不敢居功的词,但徐琨却像是成绩得到认可似的说道。

“大都督询问此事,莫百是准备行以科举?”

科举择才,这是再自然不过之事,就是那目光短浅如粤匪者,亦曾于武昌开以科举以择人才。更何况是大有如日中天之势的大都督,现在督府辖以两省之地,区内之民不下四千万,开以科举,择选人才,又岂能为过?

“确实有这个想法!”

点了点头,朱宜锋微笑着望着刘琨。

“不过,这个科举,和过去不太相同,我是想于武昌设立学堂!”(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