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173章 时机(第一更)

铁血宏图 第173章 时机(第一更)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今天是双倍月票!中秋假期期间大爆发,每天三更!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只需要几滴碘酒,看似无字的信封上便显出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这是从天京来的秘信,实际上,只有朱宜锋一个人知道,写这封信的人是谁。

纵是作为义军情报头目的张森亦不知道在天京城中有一位身居高阶者,一直为自己效命,而此时,看着这信上的内容和建议,朱宜锋的眉头却是紧蹙着。

信的内容除了提及近期天京城内的一些变化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透露出了几个信息。一个是太平军兵力不足!

号称百万的太平军会兵力不足?

实际上原因再简单不过——太平军中战斗力强的“老兄弟”数量不足,至于其它新裹胁而来的百姓,并没有多少战斗力。现在其又是北伐又是西征,且又要分城而驻,这兵力自然也就捉襟见肘了。

正因如此,在其决定支援北伐军时,兵力不足的现实使得其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将九江或扬州的太平军调出,而现在为了避免九江为清军所夺,在其的建议下,杨秀清准备把九江交给义军,当然并不是白白交予义军,将来义军还要把九江税赋的半数交予太平军。

“九江……”

半闭着眼睛,想着九江的战略位置,对于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这座要地,朱宜锋自然不会反对,但信中的另一个信息却让他显得有些犹豫。

是北伐军的问题!

在孙茂林的建议下,数万北上的援军将从汉江沿江北上,自襄阳入河南,由南阳一路北上支援林凤祥、李开芳。

换句话来说,数万北上的太平军将从湖北腹地穿过,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待其糜烂地方之时,正是我义军挥军北上之日!”

不得不承认,孙茂林的建议颇具诱惑性,当初自己为何能轻易掌握湖北,不正是借助太平军糜烂地方的机遇吗?现在数万太平军北上之后,其沿途必将糜烂河南,由此义军自然可以顺利进入河南,从而掌握中原之时,对北形成威压之势,非但可以对北威压,甚至还能剑指皖北,山陕!以至京师!

到那时,这天下……可不就尽为自己所夺?

可问题在于,现在自己有能力夺以天下吗?

别的不说,现在无论是太平军也好、清军也罢,都不是义军有能力全败的庞然大物,或许义军有数万精锐,便若是稍加分散,恐怕就会陷入现在太平军四下出击之后,兵力捉襟见肘的困境,今天太平军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可不就是自己的明天。

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不足,未经几年养精蓄锐,又岂能夺以天下?

可这毕竟是一个机会!

是的,这毕竟是一个机会。

若是错过眼下的这个机会,将来还会有更好的机会吗?

从接到孙茂林的那封密信之后,朱宜锋觉得自己的心情有点怪。

今天本来应该是个喜悦的日子,他自己也很想努力地使自己喜悦起来。可不知为什么,心中却总是隐藏着一丝让人不易觉察的忐忑。

自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基本上每一步走的都还算顺利,除了最初的冒险之外,现在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宁可不扩充地盘,亦要首先经营好自己的大本营、经营好根据地。

在几个月的苦心经营——实际上就是听从旧制之下,这本就未遭受太多兵火的湖北元气尽复——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夏税便是明证,今年湖北虽谈不上丰收,但其夏税征收却极为顺利,各府依如去年一般征收了数百万两银钱,从根本上缓解了财力不足的困境。

而且盐矿的开采也已经进入开采阶段,很快源源不断的岩盐就会被开采出来,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湖北的盐荒,甚至还可以销往湖南、江西等地,为大都督府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今天还是一个“大日子”——武昌的长江船厂制造第一艘蒸气船将于今天下水完工,这艘蒸气船虽说只是数百吨的木壳船,但其却承载着朱宜锋的希望,或者说象征着船厂的变化。

船厂是朱宜锋于武昌创办的第一批“官办企业”,船厂最初不过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江边空地,即便是今天,亦不过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船厂,其规模谈不上大,甚至就连设施也谈不上完善,即便是造船厂里有限的设备,也是从上海、香港等地买回来的旧设备。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宜锋对其寄予的希望——未来的中国海军将在这里启航!

尽管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船厂已经制造了吨位不等的西式帆船,但是现在帆船正趋于淘汰,未来是蒸气船的时代,而且在长江中航行不比海上,在长江中航行,蒸汽船有其天然的优势——速度快!不受风向的限制。

制造蒸汽船在当今的世界都是一个极为新潮的事业,甚至可以说紧紧的抓住了未来。

不过,实际上,这艘的蒸气船更多的带有试验性质——它所使用的蒸气机是一台从上海购进的旧蒸气机,实际上是从旧船上拆解下来的。

不过虽是如此,今天对于朱宜锋而言也意味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它既意味着过去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尽管这只一艘木船,但是对于中国的造船业来说,却意味着一个开始。如果它能够获得成功的话,那么未来,长江造船厂就会按照既定计划,继续赶制第二艘、第三艘……甚至更多的内河蒸气船,而且在未来铁厂建成之后,新一代的铁肋木壳船,甚至铁肋铁壳船会取代现在的木船。

嗯!到那时,铁甲舰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如果这一切成功的话,朱宜锋不用想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中国的海军将会在这里,在长江打下基础,将来只待时机成熟时,便可由江入海,成立真正的海军。

当然,这才是朱宜锋的最终心愿——建立一只真正的海军,至于眼下,这一切不过只是开始罢了。

朱宜锋很清楚,眼下对于自己来说,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一只能够于长江上纵横驰骋的内河舰队,至于这只内河舰队需要什么样的军舰呢?

他所需要的自然不是桨十人,柁一人的舢板,而是真正的军舰,真正的近代化的军舰,用蒸气机驱动的军舰,甚至是铁甲舰。

甚至就像自己创办的舰队一样,或许现在长江舰队不过只是草创,但实际上却应该是现在东亚最西化的“舰队”了,尽管他最初的起源只是一只商船队,但却已经初步具备一支舰队所具备的一切。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随着长江造船厂不断制造其所需要的军舰,一只真正的内河舰队必将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无论今天的下水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朱宜锋他都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可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忐忑不安的呢?

不是忐忑不安!

而是思绪有些凌乱!

难道还是因为那封信?因为信中展示的那个机会?

又一次朱宜锋想到了那封信,想到了那封信中的向他展现的另一个未来——一个与其未来设想截然不同的机会和选择,如果说朱宜锋选择稳扎稳打,选择通过对根据地的经营,通过建立工厂——船厂、兵工厂、铁厂以及未来的机器厂,如同红警攻略游戏一般,待到这些工厂投产之后,才会爆兵凭借着优势的武器装备横扫中原,那时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自己的脚步。

可现在,孙茂林的信却告诉他另一个选择——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等那么久,他只需要抓住机会,便可以逐鹿中原,可以提前发动攻势。

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大都督,时间差不多快到了。”

一个声音把正在沉思中的朱宜锋拽了出来。他抬头一看,原来是李子渊——是他手下的得力助手之一。也是最早投奔他的人,看着李子渊,朱宜锋恍然意识到自己现在最大的软肋是什么地方,不是兵!

兵可以训练!

甚至凭着西式的训练,军官的不足都可以得到弥补,毕竟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对手委实太过糜烂了,根本不堪一击,即便是所谓的精锐,亦不经数轮排枪射击。

但是人呢?

准确的来说,自己的幕僚队伍、文职队伍的建设太过落伍了,太平军为何会弃城?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力,而是因为他们无力统治那些城市,甚至就像现在,自己之所以沿用旧官员、征选落弟士子做为地方官员,不正是因为人手不足吗?

为何沿用旧制?

不就是因为那些人只能维持旧制,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凭什么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

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李子渊的出现,让朱宜锋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他便收拾起那番因为那封信而变得有些焦燥不安的心情问道:

“都准备好了?”

“一切就绪,大都督,只待吉时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