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122章 天京议政(第一更,求推荐)

铁血宏图 第122章 天京议政(第一更,求推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强推之后就要上架了,希望大家到时候能够定阅支持,并把月票留给无语,拜谢!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相比于北京的哀气连天,此时的已经易名为“天京”的江宁,却是一片喜气洋洋,虽说这江宁猛然涌进数十万人,使得城中百姓达到百万之多,可对于太平天国的将士来说,在一路东征之后,他们有了那么一片立足之地。不用再像过去一般东征西讨。

而对于天国的王爷来说,他们终于有机会摆出了曾令其梦中亦会发笑的仪驾来。

浩浩荡荡的一片仪驾开了过来,十副大锣鼓开路,一面黄绸大旗前导,乃是:“真天命太平天国劝慰师、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士卒七八百人前后拥护。作为太平天国第二人的东王杨秀清坐在十六抬大轿中,犹觉不甚满足,因为他这副仪仗,比了那日天王进城时的銮驾逊色多了。九千岁比万岁不过一步之差。他要在军民心目中,竖起自己高大尊严的形象,仪仗中也要有龙,也要有旗,还要有更多更大的锣鼓,更大的轿舆。

“就这般定下了!”

因为此时的天京诸事草创,纵是天王府也只能一切因陋就简,不过将总督衙门议事厅的匾额蒙上一层黄绸,上书“金龙殿”三字,就算是天王临时的正殿了。屋内陈设本就简单之至,梁上悬了一块“皇恩浩荡”的金字匾额,梁下几把太师椅和茶几,现在也把匾额蒙上,改写成“天恩浩荡”四字,感谢天父天兄,引领他们走上反清胜利的辉煌之路。诸王朝见的礼仪,在永安拟定朝规时,分成两等,东、西、南王是站着见驾,而北王与翼王是跪着见驾的。

此时对于身为天王的洪秀全来说,因为初登大位的关系,所以很不好意思坐受诸王的参拜,所以,在东王、北王以及翼王进殿后,三王立人还未进议事厅,洪秀全便主动迎出来,东王站着,拱手道:

“小弟杨秀清向二哥请安。”

北王和翼王刚欲屈膝跪下见礼,被天王拦住了,说道:

“自家兄弟,免礼了,厅中空空荡荡,这天还有些寒,快些到屋里来坐吧。”

这会对于身为天王的洪秀全来说,他还没有身为天王的自觉,说起话来也还是如过去一般,进屋坐下后,东王等人散坐在太师椅中,看着眼前的三王,洪秀全高兴地说道:

“自你我兄弟于金田起义两年多,行程几千里,一直在和妖兵打仗,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做根据地,今天总算在天京安顿下来了……”

在天王说话的时候,北王则不住点头,却不开口,至于翼王石达开则沉思着,实际上早先在定都的问题上,洪秀全的想法就曾遭到杨秀清的反驳,不过在因为四人之中,三人主张于江南为根据地,杨秀清最终也只能妥协,现在见天王重提此事,杨秀清自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洪秀全见杨秀清没有言语,便试着说道:

“那末即然现在已经定下了以江宁为天京。那还有一件事要办,就是这个总督衙门虽则房屋不少,究不是王宫格局,给军民看了也不像样,更不能彰显我天国气势,所以须得重新收拾一番,愚兄虽不主张奢华,总须像个王宫的体制。”

对此,杨秀清倒是没有反对,他点头说道:

“这个好办,索性拆去重建,再把附近民房扩并些进来,造得气派大一些,将来少不得会有洋人来****朝拜,王宫事关对外观瞻,花些钱也应该。”

习惯左右逢源的韦昌辉也连忙笑说道:

“这一路上咱们从各地藩库缴获了不少金银,这沿途“打先锋”所得又岂止千万两,钱是花不完的,这江南富庶,大不了,再多打点“先锋”就是。不过要限时在年内完成,明年正旦就可以在新宫举行大朝会了。”

见自己的这个提议没有人反对,洪秀全便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

“清胞军政事务繁重,禀事的人多,也须有个像样的王府,一块儿动工修建吧。”

听天王提到自己,杨秀清便点头应道:

“藩司衙门虽有三百多间房屋,可惜格局沉闷;气派不大,我想换个地方之后再动工。有人告诉我,清妖江宁将军府是原来的明故宫,气魄大,殿阁楼台都是现成的,园子也大,准备去看看,如果合适就搬过去。”

对于杨秀清的这个要求,洪秀全自然没有反对,为了表示未忘兄弟便开口说道

“正胞、达胞都住下来了吧?还有南王,西王两家呢?”

石达开乘机说道:

“南王遗属住在原来的皇台衙门,西王妃宣娇一家暂时还没有住处。”

“那可不行。”

洪秀全连忙笼络起人心来。

“如果清胞迁往将军府,留下的藩司衙门就改作西王府吧。”

见天王拿自己的住所去笼络人心,虽说心恼但是杨秀清却没有办法,只得掩饰道:

“是啊,我正想给西王府选择一处上等的地方,以慰五弟在天之灵,待我搬走了,就请西王妃一家住进去吧。”

洪秀全还想问问军事方面的事,但那是东王的权力范围,便小心翼翼地说道:

“清胞,天京拿下来了,下一步的仗怎么打法,你定下来了没有?”

“定下了。”

杨秀清独断地说道:“但等李开芳和林凤祥攻下了镇江和扬州,就派他们领兵北伐!”

石达开诧异地望一眼东王,不明白他为什么毫不考虑近在城外清军向荣的威胁,忍不住开口问道。“四哥,妖军一万多人兵临城下,离城不过一二十里,随时都可以对天京发动攻击,再攻近些,炮弹就可以打到城里来了,这个心腹之患没有消除之前,恐怕不宜出兵北伐吧。”

韦昌辉也跟着说道:

“就是,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把向妖赶走,无论北伐西征都有后顾之忧。我们住在天京城中也不能安下心来。到时候,天天忙着和城外的妖军打仗,还顾得上别处战场?”

一见自己的提议刚一提出来,就遭到大家的反对,杨秀清顿时不悦起来,脸一板,厉声说道:

“什么远虑近忧!你们想到的,我早就想到了,北伐是我们的既定方针,这一路来妖官妖兵闻风丧胆,一个月就从武昌打到南京城下,可见妖军已无抵抗能力,不乘他们吓破了胆的时候,乘战胜的高昂士气,北伐灭妖,更待何时?天京到北京和武昌到江宁的路程差不多,因为是陆路,准备花上两倍三倍的时间,三个月也可以打到北京城下了。等到北京拿下来,蛇无头不行,什么向妖、荣妖,一夜之间就会逃得精光,还用我们费力去打吗?这叫擒贼先擒王。放心吧,向荣这个妖头,是我们手中败将,只会远远地盯着我们,却不敢近城来交战,我正要牵制住这支兵马,省得跟在北伐军后边捣乱,让他们死搁在南京城外不是很好吗?何必大惊小怪!”

可以说,自从金田起兵以来,太平军便一直以依照杨秀清制定的策略行事,无论是进湖南,取武昌、下江宁,无不是由其制定,而接二连三的成功,加之此时大有天下随时将为天国所得的大势,更是让杨秀清飘然起来,于他看来,北伐则是对清妖的最后一战,到时候非但能一举夺得天下,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之所以会决心出师北伐,是因为只要拿下北京,立下不世功勋,人心向了东王,他就顺水推舟地逼迫天王让位。

而这才是他主张北伐的原因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