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天眼 > 第十一章 奉天盗墓

天眼 第十一章 奉天盗墓

作者:复仇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8 来源:笔趣阁

只见军师沉吟了一会儿,答道:“满清入关后的九位皇帝,除末代皇帝宣统尚在人世,其余八位均分别葬在了位于河北遵化和易县的东陵和西陵,并未随他们的先祖葬在关外满人的老家。而满人入关之前的两位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及清太宗皇太极,再加上他们的先祖,则是葬在了关外,号称满清关外三陵。这第一座便是在新宾县境内的的永陵,埋着的是爱新觉罗老祖宗,第二座和第三座则都在奉天城的北郊,分别是埋着努尔哈赤的福陵和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

军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在满清这关外三陵之中,永陵只是个衣冠冢,并没有什么陪葬,而努尔哈赤死的时候,满人成日价东征西讨,也还并不富庶,所以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下葬的时候,陪葬的物品也是寥寥。而在这关外三陵之中,陪葬最为富庶的,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皇太极在位之时,对内展生产,对外南袭大明、东功高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均是所获颇丰,所以在皇太极死的时候,满人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已经是完全可以和明朝一拼了。所以相传皇太极下葬的时候,陪葬的金银财宝无数。此外,故老相传,皇太极所葬之处风水极佳,乃是满清龙脉龙头之所在,所以在皇太极死后不到两年,清兵便入关夺了大名的花花江山!”

军师这一番话,直听得崔二胯子兄弟两人目瞪口呆,崔二胯子一拍大腿,说道:“奶奶个熊,要是一把掘了狗日子的龙脉,这宣统的满洲国皇帝坐不了多久,就连这小鬼子的日子,我看也是长不了了!”

崔大胯子毕竟比他的兄弟多读过两年书,听了崔二胯子这番话,说道:“我看到不一定如你所想,这风水之说,原本缥缈!”

军师道:“大哥所言极是,我虽是自幼随先父研习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但至今我也认为这风水之说,也只是随乎其心,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不得真的,最多能够使子孙后代做事之时,多找些借口和安慰罢了!”

崔二兄弟听了军事这番话,均是一笑,只听的军师继续说道:“不过在这次上山之前,我还确是到过奉天,在奉天北郊,我曾仔细观察过这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如果按风水例书上所言,这块地确是一块宝地,当真是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所以无论如何,只要这龙脉一掘,无论是对伪满政府,还是对小鬼子,多少是个士气上的打击,另外对关外的百姓和义勇军来说,也可以鼓舞鼓舞士气,不知大哥认为如何?”

“军师所言极是,我等虽不信这风水之说,但毕竟是有人信,这龙脉一掘,对我们的抗日大计来说,只是有利而无害!”崔大胯子听罢,点点头答道:“但不知要掘这皇太极的昭陵,要如何下手?”

崔二胯子听了二人说话,也是兴奋异常,他毕竟不如二人读书多,不懂科学,所以迷信思想还是占主动地位。崔二胯子道:“好,那我们就从这皇太极的坟挖起,这样是又得宝,又能断了小鬼子的龙脉!军师,你说吧,怎么干?我崔二胯子给你打头阵!”言语之中,颇为兴奋。

军师道:“这盗掘皇陵,着实不易。自古以来,盗墓之事,便为世人所不齿,再加上庞大的利益驱使,所以盗墓之人,均为一两个人小股行动。”

崔二胯子问道:“这是为何?”

军师道:“先来讲,历朝历代,凡盗墓之人一旦被抓,无不处以极刑,所以盗墓的行当,行踪均是极为隐秘,人越多,被抓获的风险性也就越大,但即使这样,这一点也并不是盗墓者不大规模行动的主要原因。”

崔二胯子听到这里,用手搔了搔后脑,奇道:“怪了,那这又是为何?”

军师笑了笑,道:“这历史上,为了利益而出卖朋友之事,屡有生,为了几两银子,可能大多数人不会出卖自己的朋友,几十两、几百两可能也不会,但若是几千两、几万两甚至是几十万两呢?你会不会出卖自己的朋友呢?”

崔二胯子听到这句问话一愣,道:“俺门兄弟二人自是不会,但可保不准有人会!”

军师一拍大腿,道:“不错,自是会有人会这样做,所以在一起盗墓的同伴里,屡有为分赃不匀而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打死同伴,将所得之物独吞。这盗墓的手段,多是找到墓顶,然后在墓顶上打一个洞放人下去,下面之人将财物装好后由上面的人提上去,再拉先下去的人上来,所以就经常有人会在先下去之人将宝物全部递上来之后,堵住洞口,独吞财物的。”

崔大胯子兄弟二人听到这里,不禁暗暗摇头,感叹人性之低劣。

只听的军师继续说道:“故而所有盗墓之人,要么便是独脚大盗,凡事单独行动,要么就为父子搭伙,连叔侄之间,乃至亲兄弟之间,都少有同行盗墓的。”

崔二兄弟听到这里,不禁对视了一眼,心中暗道:“我兄弟二人,可不会这样!”

军师道:“正因有此原因,我才会说盗掘皇陵,着实不易,因为这盗掘皇陵之事,决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干的。”

崔二胯子听了这话,奇道:“这有何难,不就使是挖个洞吗,人少大不了多挖几天?”

军师听了这话,笑道:“可没有这么简单,你可知道,这最复杂的皇陵,有多少个疑冢吗?”

“疑冢?”崔二胯子伸手搔了搔脑袋,表示不懂。

“这疑冢就是假坟,所有当了皇帝的,无一不是对自己风光厚葬,修个陵墓动辄几十年,陪葬珍宝不计其数,所以都害怕日后被人掘坟挖墓,因此往往都会做很多假坟,使人无法判别真伪,盗墓难以得逞,相传曹操一生结怨甚多,死后怕人盗墓,所以一共修了七十二座疑冢,至今也没有人知道,这真冢位于何方。”军师答道。

“妈呀!”崔二胯子听到这里,伸了伸舌头,叫道。

军师又道:“此外,就算找到真冢,你可知道这地宫就一定埋在宝顶的正下方吗?”

“宝顶?”崔二胯子问道。

军师道:“这宝顶就类似于通常我们所说的坟包子,普通老百姓死了,随便挖个坑埋了,再在上面堆个土包子,顶上搁上几张纸钱,用砖头一压了事。这皇陵可没这么简单,要在坟上面筑城墙,中间填土,上面再盖宫殿,所以叫宝城、宝顶。”

崔二胯子听罢,叹道:“乖乖龙个东,还这么多讲究!”

军师继续说道:“按道理来说,这宝顶是一定要建在地宫之上的,否则就失去了纪念祭祀的意义,但是皇上怕地宫的位置被人现,偏偏不把宝顶放在地宫的正下方,虽说离得不会太远,但是你要是不懂行瞎挖的话,恐怕是一辈子也不会找得着!”

崔二胯子听了,道:“***,还这么麻烦!”

这时旁边一直没出声的崔大胯子问道:“如此说来,这盗掘皇陵,岂不难如登天?”

军师答道:“要是盗掘一般的皇陵,确是如此,但此番我们是去盗掘皇太极的昭陵,倒也未见得有如此麻烦。”

崔大胯子问道:“军师此话何解?”

军师点上一袋烟,道:“自军校毕业,我就被派到孙殿英的队伍里,民国十六年,我们奉命到河北遵化县剿匪,剿匪结束,孙殿英并没有马上率队离开,而是借故将军队开进了清东陵,对外是宣称军事演习,而实际上孙殿英这小子是想借这个岔子,挖掘东陵,盗取财宝!”

崔大胯子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表示知道此事。

军师继续道:“当时孙殿英动用了一个连的兵力,又挖又刨,最后甚至用上了炸药,所以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掘开了几座大陵,地宫打开的时候我也在现场,这才现原来清陵和以往的皇陵,居然有很大的不同!”

崔大胯子问道:“有何不同,难道地宫的位置,会正在宝顶的下方?”

军师道:“不错,当时我所在的地宫,正是大清乾隆皇帝的裕陵,这地宫的位置,就在宝顶的正下方七八米深的地方,当时看到这里,我就觉奇怪,后来我借着副官的身份,又到其他几座打开的地宫里面瞅了瞅,也均是无出其右,当时我就很纳闷,这不明摆着让盗墓人有了可乘之机了吗?”

崔大胯子兄弟两人听到这里,对视了一眼,也都是感到异常纳闷。

只听得军师继续说道:“这件事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想那历来得天下之人,无不希望所得之基业,祖祖孙孙,世世代代地传下去,但是世人皆知,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千秋万世,这一点做皇上的自己也是再清楚不过,所以历来帝王,埋身之所皆是极为隐秘。所以后来我寻思着,也或许是满清先祖努尔哈赤,以一十三副甲猬起家而得大明天下,所以清人对自己的文治武功极为自赏,因而不会相信将来会有改朝换代之事,既然这样,先皇陵寝,世世代代有人驻守,因而也不必在疑冢方面大费周章了。”

崔大胯子两人听了军师的解释,也感觉颇有道理,都是点了点头,隔了一会儿,崔大胯子道:“如此说来,盗掘这皇太极的昭陵,想来是并不困难了?”

军师道:“这也未必,原因有三,第一,皇太极昭陵所处之地,几年前已经改成了公园,虽然此地地处奉天城郊外,甚为偏僻,因而并未像一般的公园那样筑有围墙,并且游人也不是很多,但毕竟不能再同盗掘一般的荒陵可比。”

“什么,已经改成了公园了?”崔二胯子兄弟听到这里,都不觉对视了一眼,诧异道。

其实早在民国十六年,奉天市政府就已将皇太极的昭陵改为北陵公园,只是昭陵位置离奉天城较远,地处又偏僻,所以也一直未象正规的公园一样,筑上围墙,再派专人把守,因而实际上昭陵的环境,也并未有什么改变。只是这一措施一公布,在每年春夏秋三季,游人会比往年略多而已。

军师继续道:“这第二点困难,也是因第一点而起,既然已被辟为公园,我们自是不能再在陵墓旁边大张旗鼓地掘,因而这地宫的详细位置,确定起来就会有一些麻烦。”

崔二胯子道:“这有何难,既然已经知道这地宫的位置就在宝顶下方七八米处,大不了多挖几个洞,不就找到了吗?”

军师道:“没有这么简单,所谓土木之工,不可擅动,况且看现在的形势,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从陵墓外面较远的地方,找一处隐秘之地,将盗洞一直打到宝顶的正下方,如此如果地宫的位置探不准,每在地下多挖一米,就要多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地下不同于地上,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稍有误差,有可能一辈子也找不着!”

崔大胯子问道:“军师可有什么良策?”

军师道:“良策倒不敢说,这事儿我也是合计了多日,但是毕竟我不是盗墓出身,若是有一个懂行的一起合计,或许很快可以找到良策。”

听到这里,崔二胯子插嘴道:“老四不就是自幼盗墓出身吗,把他叫来一起合计合计,如何?”

崔大胯子道:“此事毕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之事,况且在行动结束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不过老四自幼随他爹盗墓,经验丰富,而且是自己兄弟,一起商量商量也无不可。”

崔二胯子见大哥点头,也是起身去叫老四。不大一会儿工夫,老四随着崔二胯子进得房间,崔大胯子向他问起自幼盗墓的经历。

老四听得大哥突然问起这个,脸腾地红了,扭扭捏捏的道:“这些个都是以前干的见不得人的事了,自从上了山,俺就再也没干过了。”

崔大胯子见了老四这样,笑道:“你不必扭捏,今日叫你来,就是要一起来合计盗个大墓的!”

老四听罢一惊,问道:“大哥此话当真!”

崔大胯子笑着点了点头。老四喜道:“干这个俺可在行,俺自幼跟着俺爹,这三乡五里的古墓,差不多都让暗盗遍了!”

崔二胯子笑道:“要不然怎么叫你钻地鼠姚亮呢?”

几人听了,都是一笑,老四问道:“不知道大哥这回要盗的是哪一座墓?”

当下崔大胯子把刚才聊的大致情况向老四讲了一遍,老四听罢,不由得皱了皱眉,道:“这么大的皇陵,俺以前可没试过!”

军师问道:“那你就说说以前盗墓的情形吧。”

老四道:“以前盗的大多数都是小墓,只需用洛阳铲探出地穴的位置,在顶上挖个大坑,在打通穴道就行了。”

“洛阳铲?”崔二胯子问道。

“这洛阳铲是一种盗墓专用的探位工具。”军师解释道:“当年我见孙殿英部队盗掘清东陵的时候,曾经用它来探寻地宫位置。”

“军师也知道洛阳铲?”老四奇道:“这洛阳铲搞出来没有几年的时间,俺小的时候随俺爹盗墓,还是使的探钎子探墓,后来听说有洛阳铲这东西,俺爹托人辗转从河南搞到一把,一使起来,果真好用。相传这洛阳铲是一个河南人李鸭子所明。”

老四说得不错,这洛阳铲确是以盗古墓为生的河南洛阳马坡村李鸭子所明!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洛阳最为人知的三样宝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其中前两样都有极好的名声,惟独第三样似乎有些贬义,因为提起它就让人想起盗墓。

洛阳盗墓行业的兴旺,源于洛阳的厚葬之风。作为讲究厚葬的达官贵人,往往异常重视墓穴的修建,而且随葬颇丰,以致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的稠密: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着黄金无买处。

也正因如此,洛阳盗墓之风自古盛行,因而历代盗墓高手辈出。相传在清末民初年间,洛阳马坡村李鸭子偶然现一个搭棚子的人挖坑插棚杆时,用的是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铲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带出不少土来。

李鸭子灵机一动,想到这样的铲子探墓肯定比钢锨容易多了。于是他用纸贴着铲子撕了一张图样,回家后找铁匠琢磨打造了一把,果然好用,也是很快洛阳铲就在盗墓者手中传开了。

这时军师点点头,说道:“不错,这洛阳铲在勘探墓穴位置上,确是好用。这次我们盗掘昭陵,这洛阳铲必是少不了的。只是据说这洛阳铲打制不易,唯有手工才能制作,而且除洛阳以外,没有其他的方可以生产。要到洛阳去采购此物,恐怕又要大费时间!”

“这倒不用,”老四说道:“当年俺爹买回这把洛阳铲,足足花了一百多块大洋,顶上一支长枪的价儿了,俺和俺爹两人搭伙,需要两把铲子,于是俺爹就找了铁匠,想要按照这幅铲子的形状,再做一把,但不成想这洛阳铲制作起来着实不易,一连做废了十多把铲子,才打制成一把能用的,当时打这铲子之时,俺就在旁边,所以全部诀窍倒是都记住了,现在只要山上有做过铁匠的兄弟,明日搭好炉子,我保证不出五日,

定能打制出几把能用的家伙来!”

几人听罢,心中均是高兴,军师道:“适才你说小墓你盗过无数,那么大墓有没有碰过?”

老四道:“大墓碰得不多,但也有几座。”

“说说看。”军师道。

老四道:“前些年在吉林俺和俺爹盗过一座大墓,据说是满清一个什么大官的坟,记不清了,这座坟的地穴很大,埋得又深,俺们用洛阳铲足足打了将近一百个探洞才找到地宫的位置,然后俺和俺爹非别从左右两侧打洞打到地宫顶上,然后在上面凿了一个洞下去。”

崔二胯子听到这里,奇道:“咦?为何不直接在上面挖个坑下去,此外,就算要从两侧挖,为何要挖两个洞?这岂不浪费?”

老四听了这话,笑道:“二哥有所不知,无论是大墓小墓,这地宫里面都是密封的紧,少则几百年,多则上千年没透过气儿了,若不把里面的秽气放出来,这人是下不去的。小墓埋的浅,随便在上面挖个坑,再在地宫顶上面打个洞,一会儿人就能下去了。而这大墓可不行,先不说在上面直接挖坑要多大的工作量,而且就算你挖通了,这下面的秽气也一时不容易放出来,所以要从两侧一起挖,就是为了能通风。”

崔二胯子听了,点点头,这时军师问道:“你说这两侧挖洞,要挖成什么形状?”

老四答道:“要挖成个倒八字型,才便于通风。”

“嗯,”军师听罢,点了点头,道:“V字型,盗墓之人确是聪明!”

沉吟了一会儿,军师问道:“一般你们所挖的盗洞,尺寸多大?”

老四道:“俺们当时挖的洞,一般是不到二尺的圆洞,只要一个人能进出就可以了”

军师又问道:“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进去挖多久,就要上来透透气儿?”

老四道:“浅的话,一两个钟头没问题,要是深的话,半个钟点就要上来透透气儿,要不然人会受不了。”

军师听罢,点了点头,道:“这样的盗洞,一个人一天能挖进去多远?”

老四道:“要是我挖的话,有人配合往外运土,不用洛阳铲先打洞,一个钟点挖出去六七尺没什么问题,要是先用洛阳铲打好洞,我一个钟点能挖进去一丈,但是不熟练的人我看最多能挖到我的一半儿也就不错了。”

军师听罢,思索良久,又掏出纸笔计算了一下,才道:“如此这样的话,我倒是有主意了!”

崔大胯子听了,喜道:“军师有何良策?”

军师沉吟了半晌,又是在纸上写写画画了一阵子,然后才抬起头来,将画好的纸铺在大伙面前,说道:“大伙请看,这就是我凭记忆画的皇太极昭陵的位置布局草图。”

众人都伸着脑袋向桌上望去,只见军师所画的,是昭陵位置的剖面图,地上的部分大致画了甬道、宝城、宝顶的位置,而地下部分,不仅仅画出了地宫的位置,也将盗洞的大致布局画了出来。

军师指着图纸说道:“目前我们先不考虑其它的诸多细节,只从整个工程量上来看一看是否可行,要花多长时间。”

崔大胯子道:“好,军师请讲。”

军师道:“这次我们掘墓,不宜从离宝顶地宫太近的位置动手,但也不宜太远,我刚刚大致计算了一下,盗洞的入口位置,绝不能离地宫过二里。”

老四听罢,道:“二里都是太远了,这岂不要挖上他一年?”

军师道:“你听我讲,如果就算二里,是一千米,我们打上他两成的损耗,是一千二百米,就可以大致打倒地宫的附近,然后我们在这个地方用洛阳铲打探洞,探到地宫的精确位置以后,我们再挖过去,找到金刚墙的准确位置,然后从那里进去,在这一段,我们算上它要挖三百米,所以一共是要挖一千五百米的盗洞。”

老四笑道:“军师的损耗打得太富裕了吧,如果探的准确的话,不用这么多,俺看总共有一千二三百米就足够了。”临到头抓瞎。”

崔大胯子兄弟听了军事这句话,都是点了点头,道:“军师说得有理!”

军师继续道:“我刚刚大致计算了一下,就按老四说的,打直径不到二尺的盗洞,也就是大概六十公分,这样一千五百米打下来,大约是四百二十五方土,再打点富裕,就算是四百五十方,如果按两个月挖通的话,一天是不到一方土,用大箩筐装,一天也就是要运出去五十筐土。”

老四听了,点头道:“如此说来,从二里远往里挖,只要人手够,看来是不成问题。”

军师道:“对,没错。我刚刚大致合计了,我们也不用派太多人,就派十二名兄弟过去,每半小时换一个人,每人每天下去四趟,这样按老四刚刚说的,每个人每天干上他两个钟点,既不累,还能保持度,这样的话一个人一天至少能挖进去两米多,算起来这一千五百米,有两个月时间也就足够了!只是唯一我担心的,就是洞子挖得深了,这通风会有问题。”

老四道:“这个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候只要俺打制一把小号的洛阳铲,打出的洞只要有小孩胳膊粗细就可以了,随时我们斜着向上打通气的孔子,每隔上一段就来上他一个,就算上面的人看见了这个孔子,也会只以为是老鼠洞,不会现我们的。”

崔大胯子道:“好主意!此外此事虽然要办,但是在办成以前,一定要严把口风,万不可把消息透了出去,所以同去的这一十二名兄弟,一定要选择值得信任可靠的,我的意思是,尽量从我们一起突围的这十二名弟兄中挑选。”

崔二胯子道:“大哥所言极是,俺看这样,就让老三陪你留在山里盯着,俺和军师、老四带着剩下的八名兄弟一起前往,只是还少一人。”

老四道:“倒是还有一人可以同去!”

崔二胯子问道:“谁?”

老四道:“就是前两个月才上山的刘二子,前些日子俺与他闲聊,才知道他也是自小随他爹盗墓,身手不坏,人也老实,只是胆子有些小。”

崔二胯子兄弟和军师三人低头商量了一阵,这刘二子三人倒都是知道,平时蔫不劲儿的,不太爱说话,为人倒是老实得紧。三人商量了一会儿,都无异议,于是一十二人参与掘墓的队伍算是定了下来。

军师道:“除此以外,还有一件事情值得商榷,就是这昭陵虽在荒郊野外,然而若是我们这一十二人前去大张旗鼓的刨上这么两三个月,难免会出事,所以我看还要商量一个法子,怎么对外掩饰一下。”

崔大胯子问道:“军师可有什么高见?”

军师道:“去年我到昭陵,是差不多入秋儿的季节,这昭陵还是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路边上也有一些卖杂货小吃水果的摊贩,所以我的意思是,不如我们索性就在我们开掘之处花上点银子,盖一处小饭馆儿,作为遮掩。再在后面盖一处大屋,我们的洞口就设在大屋之中,这一十二人全住在里面,准备好大箩筐,将刨出的土先放在箩筐之中,晚间再装上车运往别处倒掉,不知大哥认为这法子行不行?”

崔大胯子低头思索了一阵,觉得基本上没有大的漏洞,于是点头同意。

军师又说道这皇陵之中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宝物,现在路上盘查的紧,如果一次性全部运回,万一路上出事,未免前功尽弃,不如先运回山上一部分,剩下的暂时还放在皇陵之中,但是要将在小店之中的入口封死,或者再寻找另外一处隐秘的地点再开个口子,方便以后再次进入皇陵取宝。

三人听罢,郡感觉军师此言想得周到,当下三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的细节问题,直到大伙均无异议,于是这事情就基本上算是定了下来。

按着大伙最后商量的结果,从第二日起,老四和崔二胯子就带人赶制洛阳铲,而军师和崔大胯子则负责制作一些更为精密的测量工具。这几日正在化雪,山路泥泞,待十几日之后大雪化完之后,军师先带三人出,勘测完毕,并且盖好作为掩饰的小饭馆儿,崔二胯子再带剩下的兄弟们前去会合。大伙又计算了一遍,按照现在的这种安排,最迟两个半月,盗洞就能挖通,而最迟三个月,宝物就能运回山上,而在这段时间,崔大胯子再派人去寻专门倒腾军火和古董的老毛子接头,安排购买军火之事。

商量已毕,已近半夜,大伙分头回去安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