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561 战争的尾声(下)

天兵在1917 561 战争的尾声(下)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很显然一屁股都是屎的协约国集团不具备彻底解决共 产主义问题的能力,如果他们真心不管不顾的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俄国这个黑洞,那么最后只可能是两个结果,要么他们耗死布尔什维克,要么他们被布尔什维克耗死。

似乎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之后就能发现,这是赌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管是输或者赢的概率都是50%。对于已经统治了这个世界两百多年的这些老流氓来说,在就已经过了讲勇斗狠的年纪,家大业大的他们怎么肯和光着脚丫烂命一条的布尔什维克去对赌?

这么说吧,他们要真敢赌,那绝对是脑子被驴踢了。

很显然协约国集团的首脑们脑子并没有进水也没有被驴踢坏,经过一番清醒的测算之后,他们很沮丧的发现,这场赌博不能下注,就算他们最后能赢都是惨胜,而这样的惨胜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既然不能赌博,那么协约国集团只能后退一步,只能暂时容忍布尔什维克的存在,暂时用封锁和孤立的办法将共 产主义魔鬼们禁锢在苦寒之地。等他们解决了内部问题,等封锁将共 产主义饿了个半死之后,再想法儿解决他们。

很快黑格尔就收到了最新的指示,这份指示虽然没有明说让他放弃解围行动,但春秋笔法中藏着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协约国要求黑格尔稳固防线,在波兹南以东地区建立一条坚固的封锁线。务必将共 产主义魔鬼牢牢地挡在波兰东部。

当然。与此同时黑格尔还收到了另一项暗示。上面要求他在稳固阵线的同时也必须向俄国人展现出协约国的肌肉,要求老头用最果断的手法打消俄国人一切不切实际的妄想。

是的,协约国集团已经预见到了,万一布尔什维克不想收手怎么办?万一他们想乘热打铁呢?为了打消布尔什维克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很有必要展现协约**队的力量!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首先黑格尔的兵力不够,进攻肯定是不可能。可是不进攻怎么让俄国人知道厉害?讲心里话这是一个悖论。

好在俄国人帮协约国解决了这个悖论,因为托洛茨基确实不想收手,哪怕之前的中 央委员会已经明确了后一阶段的方针和路线,但老托总想再试试,万一还有机会呢?

所以托洛茨基以军 委的名义给伏龙芝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用坚决的手段捍卫华沙,一定要打消敌人所有不切实际的念头,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发动进攻!

当伏龙芝收到这道命令的时候,心里头别提有多腻味了,很显然。这就是托洛茨基再试探列宁的底线,在打擦边球。只要他这边稍微松一松手,托洛茨基绝对会撺掇他全面进攻。

让伏龙芝感到为难的是,他还不能直接拒绝托洛茨基的命令,毕竟人家是军 委主席,是军队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机构的核心领导。

无奈之下,伏龙芝只能给列宁打电报,将自己的困扰和担心通知导师大人,让导师大人帮他找托洛茨基要一个说法。

那么列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列宁的批示很简单:“让白俄罗斯方面军进行反击。”

伏龙芝顿时是心领神会,马上就将反攻的任务布置给了图哈切夫斯基,而且很明确的告诉图哈切夫斯基,这是军 委下达的命令,是托洛茨基的意思,你赶紧地执行吧!

好嘛!这道命令将图哈切夫斯基恶心了个半死,前一段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伤亡是比较惨重的。好容易等来了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这才险之又险的扭转了局势。

这么说吧,白俄罗斯方面军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损失真心是不小,这时候迫切地需要休整和补充,你让他继续作战,而且是主动地向敌人进攻,这真心是要了他的命了。

如果这道命令仅仅是伏龙芝下的,那图哈切夫斯基会立刻前往伏龙芝的办公室,跟伏龙芝好好掰扯掰扯,一定会据理力争,必须让伏龙芝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命令。

可恶心就恶心在这道命令不是来自伏龙芝,而是来自托洛茨基的授意,图哈切夫斯基能跟伏龙芝据理力争,可他真心不能跟托洛茨基叫板。对于托洛茨基的命令,他就算不喜欢也只能执行!

当然,执行起来是相当的不愉快以及恼火就是了,说心里话整个波兰的战事下来,图哈切夫斯基跟托洛茨基的关系是跌入了冰点,老托不满意图哈切夫斯基葬送了大好局面,而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满意托洛茨基的不少命令,认为老托根本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瞎指挥。

这么说吧,之前两人在内战中的蜜月期正式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七年之痒,当两个人的毛病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的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说这次托洛茨基授意的反击行动,图哈切夫斯基是捏着鼻子认了,他认认真真的组织了反击行动,并将白俄罗斯方面军最后一点儿精华力量投入了进去。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四个字——损兵折将!

在一门心思防守的黑格尔面前,图哈切夫斯基讨不到一点儿便宜,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反击行动一脚踢在了铁板上,疼得图哈切夫斯基都直抽冷气。如果不是波罗的海方面军紧急的施以援手,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部队能不能囫囵着退回来都是问题。

这场反击充分地暴露出了红军,尤其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存在的问题,依然缺乏重火力。进攻组织依然略显粗糙和混乱。反正上上下下全都是毛病。连图哈切夫斯基本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必要的战斗!”

毫无必要吗?

反正托洛茨基听到图哈切夫斯基对反击行动的评价之后。那是相当的生气,就差没直接掀桌子了。在托洛茨基看来,图哈切夫斯基是他的人,无论如何都只能向着他说话,哪怕这场反击行动确实毫无必要,那你也得左蹦右跳的帮着摇旗呐喊,得大声疾呼必须坚决的将反击执行到底!

而你图哈切夫斯基现在是个什么态度,竟然胳膊肘向外拐。竟然帮着列宁说话,你这是要疯吗?

当时在气头上的托洛茨基差一点就要将图哈切夫斯基撤职,并且再一次严令伏龙芝在进行一次反击。而这一回伏龙芝可就不听了,他和乌博列维奇以及图哈切夫斯基三人联名上书,要求托洛茨基尊重前委的意见停止瞎指挥。

这一下托洛茨基是相当的没面子,必须要看到伏龙芝他们三个联名上书的分量还是很重的,毕竟他们是代表了三个方面军的态度,三个主力方面军都反对军 委主席,这还了得?

最后连列宁都“惊动”了,很不客气地教训了托洛茨基一顿。要他停止敢于前委的指挥,反正最后托洛茨基弄得挺没面子的。私下里大骂图哈切夫斯基忘恩负义。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真是忘恩负义吗?肯定不是的,他愿意尊重和执行托洛茨基的意愿,但前提是老托的意见不能错得太离谱。而这一回托洛茨基的意思真心是不得人心,前线的三个方面军都转战了两年多,说实话真心是对战争腻味了,之前帝国主义军队大兵压境时他们还能再鼓一把劲拼死反击。

而现在,敌人已经放弃了进攻转入了防御,而且敌人已经透露出了谈判的意愿,这时候继续要求红军战士继续进攻,那真心是强人所难了。

并且还必须看到,此时国内的经济情况依然是一团糟,大量红军战士收到的家书中了解到的都是负面信息,难免的他们也会是一肚子意见。此时,还要求他们继续为世界大革命添砖加瓦,那真心是倒行逆施了!

而图哈切夫斯基正是因为了解到了战士们的想法,基于实际情况才反对托洛茨基的意见,客观上说是对事不对人。不过政治上的事儿,从来就不是对事不对人那么简单,想要做到真正的对事不对人,那就只能学捷尔任斯基当圣人了。

可惜的是图哈切夫斯基没有当圣人的潜质,也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在党 内斗 争愈演愈烈的二三十年代,他真心是变成了夹缝中的老鼠,过得相当的难受!

图哈切夫斯基的悲惨生活今后再说,而现在,随着前委一致地反对托洛茨基,结论就很明确了,那就是谈判解决问题。当然,这种谈判也将是十分漫长的过程,会不断的扯皮,而这样的扯皮行为对于被围困在华沙城内的福煦而言,那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了。

此时的福煦已经变成了风足残年的老头子,头发胡子完全白了,皮肤上满是各种老年斑,整个人就像一具僵尸。其实说他是僵尸也不算错,因为老头现在病得很厉害!

华沙城内的情况虽然比城外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但真心是好得有限。困扰着福煦的吃饭问题、御寒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好几万人每天就是喝稀饭,压根是看不到一点儿干货,连他这个帅元都只能跟着喝红薯稀饭,那日子真心是蛋疼啊!

至于御寒的问题,虽然城内有的是房子,不需要担心风餐露宿的问题,可问题是波兰的冬天真心是很冷,从俄国来的冷空气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降雪,哪怕是待在屋子里都能将人冻得够呛,在这种情况下,取暖就是必须的。

问题是华沙正在被封锁,连粮食都运不进去,更别说煤炭什么的了。耗尽了华沙居民的那点儿存货,又将所有的木头家具付之一炬之后,福煦的军队竟然开始考虑拆房子了。可想而知,这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了。

反正苦挨了十多天之后,福煦是彻底的病倒了。也说不出是什么病。但就是浑身不舒服提不起一点儿精气神。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病。而是人类面临绝望处境时的正常反应而已。

福煦为什么会绝望?按道理说他这样的军人,军队的前总司令必然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几乎不可能被逼到绝望的境地。偏偏的,福煦就是绝望了,不光是因为当前的艰难处境,对他打击更大的是协约国集团首脑的无情。

从福煦获得的消息看,这场惨败的全部责任全都被推到他身上了,也就是他现在身处于包围圈中。让后方的那些政客没办法直接鞭挞他,可就算如此,在报纸上他也不断地被口诛笔伐。

短短的一个月间,从领导盟国走向胜利的名将变成了罪魁祸首,这样的转变谁能受得了?

诚然福煦在这场战役中确实犯了错误,但是客观上说不管换成谁来福煦所犯的那些错误依然无法避免。并且老头的部队始终在兵力上处于下风,尤其是当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进入战场后,红军几乎拥有一边倒的兵力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老头能继续在华沙坚守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不过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只讲结果,成者王侯败者贼。输了就是原罪,用斯 大林的话说就是胜利者不受谴责。很可惜福煦并不是胜利者。所以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福煦倒下了,包围圈中的协约**队就更显得群龙无首,如果不是上面强令他们不准投降,否则战后会将他们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定罪,不然这些军心涣散的军官和士兵早就一窝蜂的跑完了。在生存的压力下,这些人暴露出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为了一块面包、一颗糖、一根烟大打出手都不算什么了,他们已会为这些东西拼命,比如经历过那一段惨痛时光的法国士兵纳里斯回忆道:“1919年的冬天是我记忆中最难熬的一个冬天,在华沙我面临着饥饿和寒冷以及道德三方面的考验,昨天上午,连长带着我们闯进了一家民居,将屋子里翻了一个底朝天之后,我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我们很饿,饿得眼睛都绿了,饥饿使我们丧失了最后的理智,我们开始疯狂的拷打男主人,逼迫他说出存粮的位置……我们十几个人轮番上阵,整整打了半个钟头,那个可怜的家伙被活活打死了……并不是他没有交代存粮的位置,而是我们忽然都疯了,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转而单纯的向这个可怜虫发泄火气……”

仅仅是这种程度的回忆,在当时的华沙根本就不算什么,纳里斯也完全不用不好意思,因为他的小伙伴们做过比这更恶劣的事,据说发生过吃人事件。

而且最让纳里斯感到内疚的也不是打死了男主人,而是他们接下来的行为,“当我们发现男主人已经倒在血泊中时,大家都愣住了,过了几分钟,当女主人凄厉地哭声将我们惊醒的时候,对于之前的暴戾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不过很快我们就将这份惊愕忘记了,因为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办?抢劫和杀人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犯罪,前者最多让我们蹲班房,而后者可能会要了我们的小命!”

“……不知道是谁开的第一枪,很快我们就统一的开始了行动,杀光了这一家子,包括三个孩子,做完这一切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我们开始向这一家的邻居动手,后来的就收不住了,我们杀了很多人,直接放火烧掉了这一片街区……”

诸如纳里斯这样的暴行在当时的华沙数不胜数,这座饥寒交迫的城市每一个小时都有普通的老百姓被杀死,大量波兰擦脚布丢弃掉了一切财产匆匆忙忙地逃离了家园。

战后初步统计,华沙城区的人口数量下降了接近75%,其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就高达10万人!其他饥荒、疾病以及严寒夺取的生命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当时的华沙变成了一座鬼城!

僵持一直持续到12月底,在这个月,不堪重负的福煦选择了吞枪自杀,可怜的老头用一种很耻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不过他虽然是解脱了,但是华沙城内的老百姓以及他带进来的士兵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

在此期间,黑格尔和伏龙芝都表现得很克制和平静,围绕着普鲁什库夫这座小城,双方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每一天除了必要的炮击和骚扰行动,双方都在坐等。

坐等什么呢?坐等华沙谈判的最后结果。从12月1日开始,布尔什维克和协约国终于坐到了谈判桌上,围绕波兰问题、东普鲁士问题双方不断地讨价还价。

应该说双方的分歧是巨大的,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争吵,甚至有三回双方直接宣布谈判破裂,然后战场上又开始热闹起来,打过一轮之后,觉得占不到便宜之后就接着谈,这一谈就谈到了1920年……(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尤文图斯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