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558 包围

天兵在1917 558 包围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阻击部队打得十分艰难,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是从后来解密的相关资料看,乌博列维奇当时并不是没有预备队的,在收拢了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溃兵之后,他手头其实还有七到八个团的预备队。

那么乌博列维奇为什么不将预备队派上去呢?说实话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乌博列维奇的做法,尤其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 放军的官兵,他们就非常不理解明明有预备队,为什么还要眼睁睁的看着战友咬牙硬撑。

乌博列维奇疯了吗?肯定不可能,像他这样的军事家不可能突然脑残,可以说他在战场上下达的每一个命令以及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深意的。

比如始终不是用预备队,原因就非常简单,乌博列维奇认为还不是使用预备队的时候,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阻击部队虽然打得十分艰难,但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还能够支撑,既然能够撑得住,那么就没必要涌上预备队;

第二原因是预备队其实并不是那么可靠,刚才也说过了,乌博列维奇剩下的预备队都是之前侥幸余生的白俄罗斯方面军,他们大部分都是被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 放军从战场上营救以及解 放出来的残兵败将,讲心里话惊魂未定 而且战斗力有限。

这么说吧,这批人中,除了之前抢在协约**队包围之前逃出战场的部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从协约国的战俘营解 放的士兵。可以想象。这批人的士气有多低?而且是不是真的可靠都相当的难说。有鉴于此。乌博列维奇不让他们马上投入战斗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光是士气上的问题,还必须看到白俄罗斯方面军跟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及东普鲁士人民解 放军的战斗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双方的战斗方式完全不一样,勉强让两只风格迥异的部队和在一起混搭,难免会出问题。说不定这批预备队被送上前线之后,反而会帮倒忙。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为关键的原因。那就是乌博列维奇又一次察觉到了战场的事态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可能从根本上影响这次大会战的结果。

从福煦的一部分主力脱离华沙,猛攻乌博列维奇的阻击部队开始。战场上的协约国的军队实际上就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完全包围的塞伯特,虽然美国佬打得很顽强,但是客观上说那不过是垂死挣扎,最大的意义也就是拖延一点儿时间而已。

而第二个部分就是狂攻乌博列维奇阻援部队的那部分协约**队,这些部队大概在7个师上下,而最后一部分就是在华沙被图哈切夫斯基黏住的那三个师。

也就是说敌人的兵力实际上已经被分散了,随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主力即将赶到战场,他们完全有可能再一次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

如果能消灭掉塞伯特以及停留在华沙的那合计六个师的敌军,等于是就吃掉了福煦一半的军队。接下来战场上的形势将完全倒向红军这边。而想要吃掉这六个师。就必须让敌人保持当前的事态。一旦福煦发现情况不对,发现他完全没可能击穿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 放军的防线营救出塞伯特。那么这个老头很有可能再次掉头,一旦这七个师同华沙的那三个师再次汇合,那以红军的战斗力就啃不动了。

所以乌博列维奇决定给福煦一点点希望,一点点的收缩防线,吊住老头的胃口,将他的目光牢牢地吸引在塞伯特这边,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赶赴战场争取时间和空间。

不得不说,乌博列维奇这么做很冒险,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不过他有充足的信心,当时他给军 委的电报中是这么说的:“我相信我的士兵能做到这一点,我完全相信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帝国主义干涉军绝不可能击破我的防线!”

事实证明乌博列维奇说对了,再次狂攻了一天一夜之后,协约国的军队终于失去了锐气,而且他们在兵力上的优势本来就不太明显,不惜生命的狂攻能坚持这么久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这几天的狂攻对协约国的干涉军来说,消耗是相当的大,被牺牲掉的不只是大量的生命,武器、弹药的消耗也是极其惊人的。尤其是后者,在后勤线路被切断的情况下,福煦的部队子弹和炮弹是用一颗少一颗,连续的狂攻之后,他们再也不能毫无顾忌的敞开了使用机枪和大炮。

而没有了火力上的优势,阻击部队的压力自然的小了许多。所以虽然福煦依然在命令部队进攻,但始终无法动摇红军和解 放军那条看上去摇摇欲坠的防线。

而且,很快福煦就没心思继续狂攻了,因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终于赶到了战场。来得最快的是米罗诺夫的第二骑兵军。

这支骑兵部队之前还在基辅方向休整和补充,但是接到伏龙芝的命令之后,一路策马扬鞭愣是后发先至。虽然第二骑兵军兵力有限(拥有两个骑兵师和一个装甲汽车旅,总兵力约两万人)。但是他们却成为了战场上改变全局的关键性力量。

抵达华沙附近之后,米罗诺夫并没有直接去支援华沙城内的图哈切夫斯基。米罗诺夫很清楚,他的骑兵和装甲汽车部队并不适合巷战,去华沙反而会白白浪费战机。

米罗诺夫认为应该充分扬长避短,将最宝贵的力量全都用在刀刃上!所以奔赴华沙之后,他的部队直接绕过了华沙城区。直接朝着福煦的屁股狠狠地捅了过去。

没错。米罗诺夫选择了主动进攻。他的骑兵狠狠地在福煦背后踹了一脚,将福煦和华沙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了。

不得不说,米罗诺夫做出了最勇敢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他突然插入战场不光切断了福煦主力同华沙之间的联系,还迫使福煦停止进攻转而进入防御。

从福煦后来的回忆录我们可以看到,老头被突然冒出来的米罗诺夫吓坏了,一度很悲观的认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已经抵达了战场,甚至可能已经消灭了他留在华沙的部队。认为战局已经完全崩坏。他可能只能选择忍痛放弃塞伯特的部队,以便带着英法军队的主力突出重围。

好在惊魂未定的老头很快就获知华沙的部队并未被消灭,而且战场上也没有发现更多的红军,很有可能袭击他的部队仅仅是红军的先头部队。

说实话,福煦是比较惊奇的,他实在想不通,以白俄罗斯方面军(他误认为米罗诺夫是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部队)那单薄的作战能力,怎么就敢主动攻击他?

用老头的话说:“俄国人都是疯子,都是一群类似唐吉坷德一样的狂人,哪怕仅仅只有简陋的步枪和少数的机枪。他们都敢主动进攻。这样的行为根本就不是正常人会做的,是的。我非常确定,当时我就是在同一群不正常的非人类作战……”

当时,福煦在短暂的惊愕之后就陷入了沉思,虽然来得不是敌人的主力,但是这股人来的实在不凑巧。不管他们吧,这帮来去如飞的家伙又不断地骚扰你。而掉过头去修理他们吧,能不能追上先不说,就算能追上又怎么样?消灭他们不得要时间阿,而塞伯特那边真心是时间不等人啊!

塞伯特的日子确实很难过,虽然敌人大规模的进攻基本消失了,但是小规模的骚扰以及不停歇的炮击让他的部队不得不紧绷着神经,因为只要他们稍有懈怠就会被敌人偷袭一下,那真心是很疼阿!

而且塞伯特的部队不仅仅是神经紧张,更要命的是物资也很紧张。他们出来的时候可没想到会被包围,只带了正常基数的物资。经过这些天的消耗,食品已经见底,弹药也是相当的紧张,最要命的就是缺水。

没饭吃还能扛一扛,但是没水喝真心是扛不住。而且红军是严密地注视着他的动静,只要他的部队试图向水源方向靠近,那炮弹就玩命的招呼。试了好几次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之后,塞伯特不得不放弃了。

当然,放弃归放弃,但塞伯特并不打算投降,他只不过将获救的希望全部放在了福煦那边,是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发电求救,催促福煦立刻来帮他他解围。

而在塞伯特的电报攻势骚扰下,福煦是烦之又烦,他当然想帮塞伯特解围,问题是他真的攻不破敌人的防线,而且现在菊花又面临敌人的骚扰,两头为难的他实在没办法集中全力。

“告诉塞伯特,我在努力!而他也不能愣愣的傻等救援,想要突围而出他的部队必须更加积极主动,他应该主动向我靠拢,应该给敌人制造更多的麻烦!”

看上去老头的话似乎有点道理,如果塞伯特的部队也向红军进攻,自然可以给红军的防线制造更大的压力,两头一起努力说不定就能成功呢?

问题是这是想当然,塞伯特也被压制得死死地,根本就没有反击的能力,而且以美国人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打防御战还不错,但是进攻作战真心是蹩脚。不客气地说,只要美国人投入反击,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是当面痛击!

果不其然,当塞伯特按照福煦的命令组织反击时,刚刚跃出阵地没有两百米,美国大兵就在机枪和大炮的问候下被打得七零八落,然后一个个抱头鼠窜的逃回了阵地。这次不成功的努力除了白白送掉了几百条人命之外,塞伯特是全无收获。

“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两次不行,就来三次!只要不断地尝试,总会有成功的时候!”

很不幸的是,被米罗诺夫折腾得焦头烂额的福煦根本没工夫管塞伯特的问题。反而认为塞伯特应该多尝试几次。如果塞伯特真的接受了福煦的指示。不断的将宝贵的有生力量往火坑里扔。那么乌博列维奇会相当的高兴。

可惜的是,塞伯特并没有接受福煦的指示,不再做任何无谓的尝试,反而命令部队再次收缩进一步巩固阵地。

下定决心死守到底,准备当乌龟的美国人还真心是不好打。好在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乌博列维奇再也不用担心防线的问题,而且随着米罗诺夫的加入,他也不担心敌人缩回华沙。他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预备队了。

更何况之前乌博列维奇也不仅仅是压制骚扰和封锁塞伯特,红军和解 放军只不过放弃了正面强攻,转而进入了紧张的坑道作业,一条条隐蔽在地下的坑道慢慢的在向美国人的阵地接近,而美国人的注意力却被炮火分散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他们忽略了来自脚下的危险,一直到那一天中午……

随着一声声轰隆隆的巨响,塞伯特坚固如堡垒一般的阵地被直接炸上天。他的正面阵地被炸开了几个几十米宽的大口子,负责驻守这些阵地的美国大兵稀里糊涂的就上了天,在数百吨炸药的作用下。别说全尸了,碎的都没有!

爆破完成之后。乌博列维奇的炮兵立刻就开始猛烈地轰击被炸毁的突破口,压制美国人的二线部队,使他们无法上前封闭缺口。一时间密集的弹雨不停歇的往突破口倾泻,而红军战士们也飞快地跃出战壕,向着突破口的方向狂奔。

十五分钟后,炮击停止,而红军战士也恰恰冲到了突破口附近,这是一次完美的步炮协同,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红军就在塞伯特的龟壳上凿了一个大口子。

塞伯特的眼珠子都红了,咆哮道:“反击,立刻给我反击!调一个营,不!给我调两个营上去,立刻给我夺回阵地!”

很快,按照他的命令,美国人开始了一次全所未有的反冲锋,其密度之大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一时间立足维稳的红军突击部队压力山大。

战斗工兵一营三连二排负责驻守的是一段100来米宽的突破口,在之前的爆破中,这一段区域几乎被炸了一个底朝天,也就是说,三连需要防守的是一段没有任何工事和散兵坑的空白地。而塞伯特的反击力度最强的也是这个点!

美国人以整排整连的兵力进行反冲锋,机枪和炮弹下雨一样往二排头上招呼,几乎将二排的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在密集弹雨的打击下,二排不断的出现伤亡,每个班都只剩下了三五名战士。但就是这些仅存的战士在排长的指挥下一步不退,像钢钉一样钉死在阵地上,当敌人冲到他们面前时,排长亚历山大嘶声力竭的对着报话机大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指挥作战的战斗工兵营营长康斯坦丁含着泪下令开炮,随着三百多枚火箭弹落下去,整个突破口变成了一片铁与火的地狱。当接应二排的三排冲到突破口附近时,这一片区域几乎已经看不到一个活人了!

整整一天,双方围绕突破口进行了反复争夺,付出了数以千计的伤亡之后,红军终于在突破口站稳了脚跟。而随着防线被打开,塞伯特的部队终于支撑不住,在接下来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不断地丢失阵地,不断地被分割包围。当战斗至第五天的时候,所有的建制都被打乱,伤亡过半的塞伯特终于低下了头颅,举着白旗宣布投降!

塞伯特的投降是波兰战场上的重大转折,这预示着敌我力量被极大的改写,红军第一次占据了全面的上风,更重要的是,战场上的主动权已经完全被红军掌握了。

也就是塞伯特投降的那一天,经过紧张的行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主力终于抵达了华沙。这预示着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

还是在这一天深夜,政 治局和军 委进行紧张的讨论之后,下令建立华沙前敌司令部,任命伏龙芝担任前敌总司令,全面负责指挥战场上一切部队。图哈切夫斯基和乌博列维奇也被任命为前敌副司令和前敌总政委,负责协助和配合伏龙芝开展工作。

这一项任命来的非常的及时,它宣告红军在华沙战场上再也不是单打独斗,将第一次以有机整体的形制投入战斗。而伏龙芝走马上任之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包围福煦所部,要求一口气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同样还是这个晚上,协约国集团也在紧张地讨论着战局,他们也知道这场战役最关键也最有决定性的时刻就要来临了。而比较尴尬的是,战场上的形势对他们相当的不利,而且他们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改变战局的契机……(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光辉的宪章同志和尤文图斯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