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550 坦克突击(上)

天兵在1917 550 坦克突击(上)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1917年9月。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了尾声和最后的**。在这个月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还在唇枪舌剑的讨论着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在这个月英国和法国催促美国人加快调兵遣将的力度,也是在这个月,美国陆军成立了第一支坦克部队。

说到这支坦克部队,就必须提及一个人——乔治.史密斯.巴顿。说实话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但还是有必要再提一提。首先,这个名字后面其实还有一个后缀,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巴顿,其实应该叫做巴顿三世,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也叫这个名字,甚至他的儿子还叫这个名字(这一家子如果欢聚一堂,应该挺欢乐的)。

言归正传,乔治.史密斯.巴顿这个名字在美国陆军中是一个传奇,比如初代巴顿(为了方便,叫巴顿一世吧),这位老巴顿阵亡于1864年,熟悉美国历史的同志就会知道,这个老头死于南北战争。

当年的巴顿一世毕业于费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三世为了走后门,也就读过这所学院),在南北战争中是一名英勇的骑兵上校,阵亡后,其马鞍一直保存在巴顿家族内。而这也是巴顿三世和骑兵以及跟坦克结缘的开始。

不过说到这位巴顿一世,还不得不提一句,这位巴顿一世的祖辈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休.默塞尔就跟着华盛顿打天下。官至准将。不过大概是这个家族诅咒的开始。这位准将先生也不幸血洒疆场。

而且这个倒霉鬼给巴顿家族立了个flag:“勇敢战斗!前进!前进!千万不能辱没家族的荣誉!万万不能玷污我们古老的姓氏!”

反正从休.默塞尔开始巴顿家族就跟军队结缘。后面的巴顿一家子都是猛人,对了,除了巴顿的父亲。这位巴顿二世是标准美国政客模板,律师出身,很会演讲,有一家法律事务所,还当过地方检察官,娶的老婆是加尼福尼亚威尔逊家族的三小姐。

当然。这个威尔逊家族也很牛,比如巴顿三世的外公就当过洛杉矶市第一任市长!

总而言之,跟二战中美国其他的名将比起来,巴顿三世是不折不扣的富二 代和官二 代,甚至年轻时候的巴顿三世长得还高大威猛,很有点高富帅的派头(不过实话实说,有人说巴顿年轻时英俊潇洒,讲心里话,看了老头年轻时的照片,真心不觉得有多英俊潇洒。那位只能算高大威猛)。

而且巴顿不光祖上猛,自己猛。儿子一样很猛。他的儿子巴顿四世子承父业,创造了父子两代人担任同一只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历史记录(第二装甲师)。

这么说吧,显赫的家事是巴顿赖以成功的基础,不客气地说,没有巴顿家族背后的助力,巴顿三世很可能泯然众人已(不然他都没资格进西点)。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无非是告诉一部分喜欢拿体 制说事的同学,这儿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哪怕是灯塔国一样有走后门和裙带关系。

好了,回归正题。这一章很显然就是讲巴顿三世的故事。作为美国第一坦克手,也是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巴顿在一战中的在各种百科和传记中似乎非常辉煌!

但是,我要说,这尼玛是扯淡!大部分都是贴金,都是基于巴顿三世在二战中战果的反推,普通人觉得那些天才总是和常人不一样的,二战巴顿战果辉煌,自然的一战也不会差到哪去。

问题是,这是事实吗?谁能告诉我们巴顿三世在一战中取得了什么像样的战果,有像卡尔尤斯和魏赫曼一样击毁了难以计数的坦克、装甲车或者工事地堡?还是说巴顿三世攻城略地打穿了德国人的防线?

实话实说,找不到这样的记录。巴顿三世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战果,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在法国建立了一所坦克学校,用于培养坦克手,而且据说其教学相当的严格。

至于什么说巴顿成为了当时第一流的坦克专家,创造性的建立了一个新兵种,发明了划时代的新战法,打造出了一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英雄部队,还说什么他的勇敢精神和军事领导才能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果你相信这些鬼话,那只能说:“少年,你上当了!”

这么说吧,如果巴顿和他的部队真的无坚不摧、战无不胜,那应该有前面说的大量辉煌的战果,可惜没有。没有什么战果为无坚不摧和战无不胜作证。反而我们能看到的是,1920年6月,美帝的元老院通过了《国 防法案》,直接取消了坦克部队作为独立军种的存在,直接解散了坦克部队。

那个啥,如果巴顿手下的坦克部队真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元老院难道吃多了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

很显然,巴顿在一战中并没有太多突出的表现,他的坦克部队表现得也很一般。很一般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元老院觉得没必要保留这个独立兵种存在的必要。

如果巴顿的坦克部队真在一战中表现得特别耀眼、特别辉煌,那才真心叫见了鬼了。当年美国大兵使用的是法国ft-17,这玩意儿是什么性能就不用多说了吧?指望用这家伙发挥出二战中坦克装甲突击的效果,那才叫扯淡!

当时,连实际上大规模使用了坦克的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不敢说掌握了坦克用法,何况是刚刚接触到坦克美国新兵?

当然,巴顿确实是准备利用手头的坦克大展拳脚的,而这也是本章故事的开始。上一章说道,协约国进攻什切青很受挫。根本打不开局面。面对这种蛋疼的局面。为了攻破俄国人坚固的阵地,巴顿的坦克旅被调到了什切青作战。

“进攻!我们必须马上投入进攻,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要狠狠地踹敌人的裆部,直到踢碎他们的蛋蛋!”

这就是巴顿式的发言,当这位坦克旅长抵达什切青之后,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进攻,而此时。他的临时上级,英国远征军23师师长格雷格少将却被这番言辞给弄懵了。

这位很英国范的少将在日记中写道:“巴顿上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好,他就像一个粗鲁无礼的牛仔……而他提出的建议更是让人目瞪口呆,进攻?拿什么进攻?当德国人不配合的时候,我们盲目地投入,只会遭到俄国人迎头痛击!”

倒是巴顿的另一位临时上级,法国独立旅的指挥官克莱芒上校对这位过于年轻的美国上校有些欣赏,不过欣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巴顿的军事才华,而是巴顿能说一口流利的巴黎腔调的法语。而且巴顿对法国和法国式的生活非常推崇,这让民族自尊心极强的高卢公鸡很舒爽。

经过一番争论或者说争吵。格雷格少将被迫同意了巴顿的求情,同意他在第二天上午发动一次装甲突进作战。为后续部队在俄国人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

为了这一刻,巴顿已经等待了很久,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脚,在这次进攻中他投入了整整一个坦克营。而与此同时,李晓峰也在积极地做准备,他准备对协约**队下刀了,而很有趣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选定的突破口正好是巴顿第二天突击的方位。也就是说,两个机械化作战方面的天才要进行第一次碰撞了。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并没有坦克,甚至连装甲汽车都没有几辆,这场碰撞看上去更像是步兵和坦克的交锋。

转过天来,早上七点半,当太阳刚刚升起,战场上还有点淡淡的薄雾时,巴顿首先动手了。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他取消了炮火准备,直接投入了大约60辆坦克。

在轰隆隆的汽油机伴随下,ft-17的履带碾过一片片野草丛,向着两公里外的红军阵地发动了攻击。不得不说,这个年月的坦克性能实在太凑合了,35马力的汽油机只能赋予这种6吨多重的铁皮罐头7.7公里每小时的最大速度.讲心里话,这个速度也就是比人类跑步速度稍微快那么一点儿。更凑合的是这种铁皮罐头的最大行程只有可怜的35公里(比如今的电动车都不如)。除掉进攻之前集结和等待以及暖车的油耗之后,ft-17几乎就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武器。

不过亲自指挥战斗的巴顿却不觉得自己的座驾太差,高大威猛的他从炮塔里探出大半个身子,举着大号望远镜观察着两公里外红军的阵地,时不时的用脚尖点一点驾驶员的肩膀或者头部。

一开始巴顿的进攻开展得很顺利,波兰平原确实适合装甲部队的使用,ft-17毫无阻碍的向前压了过去,真有点排山倒海的感觉。

格雷格少将也在后面旁观巴顿的攻击,放下望远镜之后,他对身边的克莱芒上校说道:“美国人的驾驶技术还不错!”

而对于骄傲的法国人而言,格雷格少将的话被他自动翻译为:“法国坦克的性能还不错!”

是的,跟英国的水柜相比,ft-17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英国人的创造性总是跟他们黑暗系的料理一样,容易跑偏。

回到战场上,巴顿的坦克部队稳定有序地向前突击了大约一里路,在此期间,俄国人表现得异常平静,没有开枪更没有开炮,似乎是被这些轰隆隆的钢铁怪兽吓住了。

说实话,不管是格雷格少将还是克莱芒上校都很喜欢这一幕,因为这一幕让他们想起了第一次面对坦克的德国佬,那时候德国人可是吓坏了。甚至他们觉得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巴顿的坦克部队真的能够打开一个突破口也说不定。

不过这样的好心情他们只持续了几分钟,当巴顿的坦克又往前蹭了将近一里路时,战场上的沉默被打破了!

停泊在栋别湖中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前线观察员的请求下开始了炮击。一发发150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弹”落在了巴顿的坦克周围。每一次爆炸都能掀起近十米高的“泥石雨”。高大威猛半个身子都在炮塔外面的巴顿就被狠狠地浇了一通。

雨点般的泥土和沙石几乎将其掩埋。如果不是驾驶员被吓了一跳,狠狠地轰了一脚油门,带着坦克狠狠地抖了一抖,可怜的巴顿几乎就被泥石雨活埋了。

当然,巴顿的遭遇还算好的,只不过被泥土骚扰了一下,比较倒霉的车组直接在炮击中见了上帝。比如巴顿刚刚抖落坦克帽上的泥沙,就看见几十米开外的另一辆坦克被一发大口径榴弹直接命中。

这么说吧。那枚榴弹毫无阻碍地钻进了车体当中,然后车体带着炮塔就被炸散架了,炮塔带着不走运的车长的半截身子从巴顿头顶上飞了过去,而几块车体的残片打得巴顿的座驾叮当乱响。

还是那句话,这还不是最惨的,当战列舰的主炮也加入到炮击中来,小小ft-17真心像狂风暴雨中的一片树叶。一枚305毫米榴弹落在了一辆坦克前方十几米处,就在该车的车长还为逃过一劫而欣喜的时候,爆炸发生了。

大地在颤抖,仿佛是地震来临。紧接着冲击波和气浪像台风一样横扫过去,暴露在超压中的车长仿佛被五十磅的重锤敲了一下。猛地喷出了一口鲜血,而他的驾驶员也好不到哪去,在冲击波的作用下,ft-17真心只是一个铁皮罐头,分分钟他也七孔流血而死。

猛烈地炮击持续了十分钟,而这十分钟的炮击就摧毁了巴顿将近四分之一的坦克。说实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巴顿的心都在滴血。毕竟这些坦克手都是他一手培训出来的,都是他的心血,而这些小伙子还没碰见敌人就消失在了战场上!

不过巴顿并不是一个妇人之仁的人,相反他很铁血,心很硬,对于伤亡什么没有太多的感慨。很快他就从伤感中摆脱出来,对他而言继续向前,一直向前,消灭那些邪恶的布尔什维克就能血债血偿了!

巴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坦克手们踩足了油门,全速向前冲锋,大有一口气将敌人的防线撕个稀巴烂的意思。

此时,格雷格少将又一次放下了望远镜,又对身边的克莱芒上校说道:“美国人的表现真不错!”

这一次,哪怕是骄傲的法国人也不敢将功劳全部拉在自己身上了,因为美国人确实表现得很勇敢,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他闷闷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格雷格少将又说道:“来看今天我们能有点进展了,通知小伙子们,做好战斗准备!”

是的,一开始格雷格少将对美国坦克和坦克手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看好他们,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准备让步兵投入进攻。而现在,如果美国人保持这种勇往直前的态势,很有可能取得进展,连带着格雷格那颗冷如死灰的心又活泛起来了——投入步兵,占领俄国人的阵地,让德国人看看协约国真正的厉害!

巴顿并不知道身后的格雷格和克莱芒心态发生了变化,全心全意投入到战斗中去的他仿佛以及被第一代老巴顿附体,此时的他就像南北战争中猛冲猛打的巴顿一世,化身为最锋利的尖刃,准备好好的给北极熊放放血!

看上去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疯狂的巴顿了,打爽了的他很有点一往无前的意思,不光是他,连格雷格和克莱芒也觉得俄国人凶多吉少。他们认定了俄国人是无法阻止“狂飙突进”的坦克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反正听闻协约国发动新一轮进攻并投入了坦克之后,特里安达菲洛夫火速赶到前线观战。讲心里话这位战术天才有点恼火,前面说了,他是准备先动手的,可现在全盘的计划都被敌人给打乱了,这让他很有些遗憾。

不过特里安达菲洛夫的这点儿遗憾很快就因为巴顿的冲锋被冲散了,作为后来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奠基人。对于未来的战争模式,尤其是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方法,他很早就开始了研究。

比较遗憾的是落后的俄国制约了特里安达菲洛夫马上实验他的那些理论,哪怕是遇上了李晓峰,他也只能纸上谈兵。而此时,直面坦克或者说机械化部队的冲击,无疑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

对于特里安达菲洛夫来说,这笔宝贵的经验将帮助他完善以及推导属于今后红军的机械化作战理论。基于这一点,他不可避免的又开始兴奋起来了。

可怜的巴顿并没有想到,在战场的另一边已经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对手正在摩拳擦掌,而且那一位还准备将他当成实验作战理论的小白鼠。如果让巴顿知道他在特里安达菲洛夫眼里只是一个试验品,恐怕得气得吐血……(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位面通缉犯同志和尤文图斯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