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541 海战(6)

天兵在1917 541 海战(6)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苏霍伊对前两轮的空袭不能说不满意,但肯定是有遗憾的,他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想要证明以空军的一己之力也能解决掉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舰队。所以他决心一定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抢在巴西列夫之前搞定一切。

不过有的时候,越是着急就越是办不好事儿。可能是苏霍伊的急躁情绪影响了飞行员们的发挥,也可能是连续不断的出击让飞行员们身心俱疲,空军的最后一次出击效果依然不理想。

首先向英国人发起攻击的依然是俯冲轰炸机,仅存的12架能够出动的列宁一号两两一组,朝着英国舰队后部的五艘女王级和反击号俯冲了下去,2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以接近60度角向下呼啸而下,在海面上绽开了一朵朵绚丽的白色水花。

不过巨大的水柱虽然声势吓人,但也仅仅是吓人而已,12发航空炸弹全部都投偏了,无一命中,最近的那一枚也离敌舰相差百米。总而言之让苏霍伊寄予厚望的俯冲轰炸机让他失望了,带着零蛋的战果心不甘情不愿的扫射了敌舰两轮之后离开了战场。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飞行员,苏霍伊本人也要为此负责任。为了将战果最大化,他让仅存的俯冲轰炸机平摊着使用,两两一组攻击六个目标,说实话仅仅从概率的角度说取得战果的可能性就不高。

可能是苏霍伊被第一轮攻击中俯冲轰炸机接近50%的命中率给骗了,以为两两一组总能命中一发。谁知道却全都是零蛋!

当然话也说回来,就算俯冲轰炸机依然能打出亮瞎狗眼的50%命中率。也不太可能全歼敌舰。原因非常简单。女王级的水平防御力在那个年代是优秀的。76毫米的水平装甲虽然在二战是不够看的,但是挡一挡300公斤以下级别的航弹问题不是特别大。

也就是说哪怕每艘女王级都吃了一发航弹,恐怕也不会伤筋动骨,很有可能还能保持7成以上的战斗力。而七成战斗力的女王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苏霍伊的盘算一开始就打错了,最务实的做法应该是让仅存的俯冲轰炸机6架一队,攻击两个目标,这样不光能保证投弹的准确率,还能保证彻底地杀死敌人。还是那句老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12加俯冲轰炸机不要说击沉两艘女王,哪怕是击沉一艘也是好的!

很可惜,苏霍伊错失了这次机会,俯冲轰炸机没能给女王造成什么损失。当然这并不是说苏霍伊的空军就白来了,实际上他们的这次进攻确实对这场海战的走向有非凡的意义,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改变了海战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很简单,双方在海面上的实力算是半斤对八两,巴西列夫的舰队在五艘女王面前恐怕讨不到什么便宜。要凭真本事分个胜负,巴西列夫就算胜了恐怕也是惨胜!

而惨胜对于巴西列夫来说完全没有意义。他还指望一只强大的海军撑起苏联的海防呢,如果一次性败完了,那跟历史上的红海军有啥区别?

巴西列夫肯定不想要这么一个结果,所以苏霍伊和他的小伙子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就由非凡的意义了。当俯冲轰炸机怏怏的离开战场之后,40架鱼雷机进入了战场,以四架一个编队开始向海面上的五艘女王反复攻击。

前面说过了,女王级的防空火力那真心不说也罢,等于是个摆设。所以鱼雷机并没有受到什么骚扰就完成了投弹,一时间海面上拉出了一根根白条条,空投下来的鱼雷织成了一张大网,而五艘女王级就是网中垂死挣扎的鱼儿。

还是要强调一点,这个年月的航空鱼雷性能真心不能说好,至少旁边观战的苏霍伊就有撞墙的冲动,这些鱼雷要么被投偏了,要么就是定深仪有问题,有的干脆在海上走s形。反正这么说吧,40枚鱼雷竟然无一击中目标!

很令人发指是不是?苏霍伊是在座舱里吐血了,可是吐完血他还只能乖乖的驾机返航。反正这货在回航的路上恐怕在想:“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军需处的那帮孙子枪毙了,这尼玛是什么鱼雷!”

苏霍伊的空军浩浩荡荡的来了,但是却垂头丧气的返航了,不管是谁都认为他们做了无用功,没有给敌人造成任何杀伤。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尽然,战场上能够杀伤或者杀死敌人当然是最好不过。可是如果没办法直接给敌人杀伤,能够干扰敌人为队友创造机会也不是不错的。比如现在,苏霍伊的空军等于是完成了一次助攻。

之前有说过,女王级放在一战来说是一艘相当完美的战舰,火力够强大(8门381),速度够快(理论最大航速25节),装甲够结实(主装甲带厚达330毫米至152毫米。在正常排水量27500吨的水准上达到这一目标实在是只能为设计师鼓掌了)。

反正如果让笔者选一战最好的战列舰,绝对首选女王级。不过阿格硫斯都有弱点,女王级自然也避免不了也有缺点。而且缺点很搞笑,真有点像阿喀琉斯之踵。

女王级设计时采用了新式尾舵,这种半圆形的尾舵后来被证明是不折不扣的败笔,舵效相当的差。比如在日德兰海战中,跟随战列巡洋舰编队作战时,前方的战巡进行两次大角度机动时,女王级都没能跟上。之后单独面对公海舰队时,厌战号更是由于舵机故障完全被卡死,导致该舰在公海舰队面前兜了两个大圈子才将方向调整过来,幸亏女王级的防御够强悍,否则绝 逼的回不去了。

这么说吧。因为舵的关系。女王级的机动能力。尤其是大角度转向时的操控力是不太好的(或者说很糟)。而众所周知,躲避鱼雷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做大角度的机动,所以五艘女王级组成的编队虽然没有被鱼雷击中,但是在这一轮攻击中队形完全被拆散了!

可能有同志觉得不就是队形散了了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嘿嘿,这个问题可一点儿都马虎不得,从人类有了战争这种血腥的游戏开始,队形就无比的重要。单打独斗赵子龙似的英雄好汉战场上不是没有。但取得的效果跟团队相比绝对是有限的。

尤其是海战,队形更是无比的重要。哪怕是现在,高效准确的在海上变换队形都是考核军官的标准。尤其是当年,在需要抢占有利射击阵位的那个年代,队形更是无比的重要。

这么说吧,二三十年代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做过研究,如何对抗拥有速度优势的对手(美国海军的战列舰都是重炮龟壳舰,都是一群慢慢游,而潜在敌人皇家海军和日本海军都拥有大量的战巡或者是高速战列舰,如何应击拥有速度优势的敌人是美国海军的重大课题)。经过不断地演习和讨论。美国海军得出了一个很学院化的结论,保持队形利用高效的转向是对抗拥有速度优势敌人的唯一办法。

通俗的说。正航战(交战双方朝同一个方向行驶)时,拥有速度优势的敌人加速抢占t头的时候,没有速度优势的一方必须立刻跟随转向,这样才能避免被挨个打爆。

这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在1902年总结出的一号作战方案,很理想化的解决了敌人从本舰队船头方向包围的战法。不过到了1907年,在新的演习中,蓝军舰队没有选择正航战,而是选择了反航战(也就是双方方向相反,拥有速度优势的一方从敌舰队尾部抢占t头的战法)。

根据这次的经验,战争学院又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速度优势的情况下,想要不被围殴打爆,就必须保持同地舰队大致平行的状态。也就是说不管敌人是从船头方向包围抢t头还是从船尾方向包围抢t头,如果你的舰队没有速度话,那就赶紧的跟随转向,越快越好!

看上去战争学院完美的解决了速度的老大难问题,可是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就发现,跟随转向看似完全没有难度可言,但是真正要做好是相当的不容易。

毕竟不是所有的战列舰技术水准都是完全一样的,比如说有的战舰转弯半径大,而有的小,以同样的角度转向,有的需要的时间长有的需要的时间就短。而这么一来战列线就被撕扯得七零八落了。

这可是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海军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制定了二号战斗方案。为了解决转向的问题,这个战斗方案将战列线分解为许多个小型纵队,每个小型纵队由性能相近的战舰组成。当舰队司令下令转向之后每个小队单独以本编队的实际性能实施单独转向,完成转向之后在构成一条完整的战列线迎敌。

之所以要讲美国海军的研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编队作战真的非常重要,一点儿都不能马虎,第二个,舰船的转向性能真的很重要。有些时候舵效差的战舰真心会送命的。

很显然这两条女王级占全了,当他们的编队被空袭搅和得七零八落,想要重新结成编队时需要时间的。而在海战中时间真的很宝贵!就在女王级的编队一团混乱的时候,巴西列夫带着他的主力舰队杀到了!

刚才三艘英国战巡还很高兴的欺负四艘半跛腿的德国战巡,准备高高兴兴的捡人头了,可谁能想到一眨眼的功夫就撞上了铁板。被十艘战列舰按住一通爆捶!

首先中招的就是声望号和反击号,这两艘真是薄皮大馅的包子,152毫米的主装甲在305毫米和380毫米主炮面前真心就是纸。分分钟就被穿了一个稀巴烂。

先是一枚305毫米穿甲弹在声望号船头开了一个10米左右的大口子,紧接着反击号的主炮就被一发380毫米炮弹正面抡上了,好在这发穿甲弹质量不太好。被炮盾挡了一下之后弹开爆炸了。否则这一下就能要了反击号的小命。不过饶是如此。反击号的二号炮塔也被废掉了。全舰火力丧失三分之一。

这一轮炮击之后,三艘英国战巡顿时打了一个激灵,二话不说掉头就跑,巴西列夫则在后面穷追不舍,炮弹就跟不要钱一样使劲的往英国佬头上招呼。

真心是弹如雨下,把英国人的小心肝吓得是扑通乱跳。五轮炮击之后,落在最后面的虎号倒霉了,巴登号的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齐射。虎号尾炮挨了一下狠的,炮塔顶部薄弱的后半部分挨了一弹。

380毫米穿甲弹轻而易举地撕开了64毫米装甲,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弹药库内英雄就义。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虎号的船尾崩裂出一个明亮夺目的大火球,这个火球一直向上冲上天空,宛若一个小太阳!

虎号的船尾完全断裂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就沉入了海底。而顽强挺立在海面上的前半截船身处境也相当不妙。海水顺着断口汹涌的灌进虎号舰体。哪怕是舰长下令封闭一切水密门也毫无作用。随着轮机舱完全浸泡在海水中,虎号的动力完全丧失,电力中断让抽水泵也停止了工作。

海水越灌越多,渐渐地虎号船头被迫抬了起来。嘎吱嘎吱的金属声让人头皮发麻。随着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几乎没有人能在站立在甲板上。

“弃船!”

随着舰长下令弃船。狼奔猪突的水员们手忙脚乱的向大海里跳,看上去就像下饺子一样。不过这道命令下得有点晚,在下令弃船之后,虎号仅仅坚持了五分钟。在五分钟之后随着轰的一声,这艘战列巡洋舰用一个侧翻的姿态扎进了海底。

虎号从中弹到沉没不超过10分钟,能侥幸逃生的水员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比虎号跑得稍微快一点儿的声望号和反击号运气也好不到哪去。这两兄弟不断地被大口径炮弹击中,不断有火焰从船身冒出来,滚滚黑烟跟闹妖精一样。

几轮齐射之后,声望号的后主炮被打爆了,如果不是枪炮长及时下令注水,恐怕他也会跟虎号一样落一个头菊分裂的下场。反击号后半截船身到处都是火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就跟炒豆子一样。比较幸运的是弹药库并没有受到波及。

在英国巡洋舰被暴殴的时候,五艘女王号还在紧张的重新编队,等他们完成编队赶到战场上时,声望号和反击号已经残废了,这两兄弟夹起尾巴蹒跚着逃离了战场,也就是说五艘女王将要面对一倍的敌人!

“呼……”

巴西列夫轻嘘了口气,虽然他依然不喜欢苏霍伊,但也不得不承认那个小子帮了他一个大忙。如果没有空军打乱五艘女王的队形,为他争取消灭敌人战巡的机会,后面的仗恐怕会相当难打。

当然,此时也不算轻松。因为五艘女王是劲敌!

首先同女王级交火的是巴伐利亚和巴登,这两艘专门为了对抗女王而制造的德国一战最先进也是最精锐的战列舰,终于在错过日德兰海战之后碰上了宿命中的敌人。

实话实说巴伐利亚级面对女王的时候没什么优势,火力大家半斤八两,速度女王占优,防御巴伐利亚稍微有点优势。总体而言如果单对单谁胜谁负都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战争从来都不是单挑,比较单一武器的性能无疑是很愚蠢的行为,战争从来都是系统的力量。最高的高手不是手握一大堆先进的武器玩单挑的那一边,而是那种能将一大堆杂牌武器统一成一个整体发挥出系统战斗力的那一边。

从某种意义说攒成一个整体的要你命三千也比只会单打独斗的高科技强。不得不说在这个方面英国人有优势,女王级他们用了很久,已经完全掌握了舰船的性能,而相反俄国人属于半路出家,几个月的训练还不足以他们发挥出德制战舰的全部战斗力。

所以在战斗一开始,两艘巴伐利亚和后面跟着的两艘国王级就被英国人压制住了。英国人的齐射打得很准,不断地取得跨射,不断地迫使巴西列夫的舰队转向。

而巴西列夫本来就没有速度优势,不断地被迫机动让他失去了抢占有利射击阵位的机会。他的船确实多,但是在炮战中却反而被英国人以多打少。

书说道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美国海军总结的那两套战法了。在实施二号作战方案的时候,美国人就发现了,一只过于庞大的编队有时候反而是累赘,指挥官的能力是有限的,让一个人指挥一二十艘战舰排成战列线决战几乎不可能做到。如果这么做了,那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会非常高!

美国人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指挥官最多指挥四艘战舰,这是最合理的,超出四艘之后效率就大大下降。无疑的,巴西列夫就遇到了这种问题,十艘战列舰排成一线,队形是相当的长,不客气地说从先导舰方向都看不到最末尾的僚舰。也就是说处于队形最前端的巴西列夫根本就没办法指挥编队末尾的战舰,而编队末尾的战舰说是在参战,其实是在打酱油!(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hzwangdd同志和尤文图斯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