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056 远方的来信

天兵在1917 056 远方的来信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ps:收藏很不给力啊!爆发,晚上加更!跪求收藏!!!!!!

在某仙人和某公主处心积虑的打粮仓的主意的同时,在彼得格勒的另一边,刚刚戏耍了某仙人的捷尔任斯基正在发愁。

会议上收到的那封信,它相当的长,而且分量也相当的重。不光是因为信件落款的那个名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就是伟大的列宁同志。更因为信件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刚才压制住一场风暴,还处于风雨飘扬之中的彼得格勒党委和俄罗斯zhōng yāng局来说,无异于是当头棒喝。

信件是驻斯德哥尔摩的加涅茨基转发的,分别是列

宁于3月19rì和3月20rì发表的《给启程回国的布尔什维克的信件》、《远方来信(1)》。不管是《远方的来信》还是《给布尔什维克的信件》其态度之强硬和激进都是捷尔任斯基没有想到的。

甚至若不是转发人是加涅茨基这样的老同志,恐怕捷尔任斯基都怀疑信件是伪造的。这两份东西几乎是全盘否定了由列宁自己于1905年确定的革命路线,也等于是否定了他和加米涅夫刚刚肯定的路线:

“我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zhèng fǔ,不给新zhèng fǔ任何支持;特别要怀疑克伦斯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立刻举行彼得格勒杜马选举;绝不同其他党派接近……”

捷尔任斯基又一次仔细的看了看信件的署名,确认不是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斯别洛斯基。想想那个小家伙这段时间都在谋划什么,抵制临时zhèng fǔ、谋求建立党的武装力量、对其他党派不屑一顾,好吧,除了署名不一样,两者的意见几乎是高度的一致。某人简直就成了列宁同志的代言人!

捷尔任斯基不禁有些怀疑,难道说那个小家伙的眼光跟列

宁同志一样长远?他立刻摇摇头,将这个不切实际,甚至近乎于荒谬的念头立刻撵出了脑海。因为只要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就不会认为一个大学还没毕业,且仅仅17岁的小家伙能跟列宁同志相提并论,这实在是个冷得不能再冷的冷笑话。

不过捷尔任斯基却情不自禁的去这么比较,实在是这两个人身上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列宁的人格魅力自然不用说,党内不少老同志都是被他感染,然后义无反顾的投身于革命,包括现在坐在他面前脸sè铁青浑身发抖的加米涅夫。

而另外一个小家伙,虽然个人感染力还看不出什么,但往往却能出奇制胜,不管是胆大荒闻的越狱行动,还是刚刚煽动工人和基层党员围攻《真理报》编辑部。是的,对于干了一辈子地下工作的捷尔任斯基来说,想要找出“幕后推手”实在太简单。

虽然后一次行动被他化解了,但是捷尔任斯基不否认,那个小家伙确实让他很被动,若不是缺少一点经验和手腕,说不定此时的《真理报》已经换了天下。

捷尔任斯基原本就觉得某人非常不简单,可他没想到这个小家伙能不简单到这种程度,他的意见竟然得到了列宁的全盘肯定,虽然列宁肯定不认识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但恰恰是因为不认识才更能反映出小家伙的不简单。若是他早就认识了列宁,那么这些意见也就不怎么令人惊奇了。

但是惊奇归惊奇,对捷尔任斯基而言,眼下的局面就是一个无底坑,在党内毫无根基也没什么名气的某人他还可以应付,但是面对布尔什维克的jīng神领袖和总导师,他就没有任何底气了。两者的破坏力完全不可同rì而语,李晓峰充其量也就是个二踢脚,而列宁就是核武器的水平了。

捷尔任斯基感到这封信件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刚刚经历一场风暴,正是人心思动的时候,勉强将党内意见捏成一团的他可经不起列宁同志的轰炸。只怕这封信件的内容一经发表就意味着布尔什维克的大分裂!

该何去何从呢?

捷尔任斯基陷入了深思,从内心出发,他不同意列

宁的意见,哪怕列宁是党的领袖、是jīng神象征,但是他就是不能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就像《远方来信》中说的,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已经胜利,但是对于革命的第二阶段,他认为条件远没有成熟,俄国工人力量很弱,也很愚昧,不足以承担第二阶段的革命重担。而且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仓促的进行革命似乎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恐怕是会给俄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伤的。

这个时候,捷尔任斯基多么想当面同列宁进行交流,问一问他,对于俄国的未来您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过这只是一种奢望,就他最近得到的消息,不管是法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拒绝侨居瑞士的俄国政治流亡者过境,包括列宁在内的国外的同志想要回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能不说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这一手相当的恶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让听命于他们的俄国临时zhèng fǔ掌控局势,来了一招釜底抽薪,不管是布尔什维克还是孟什维克,倾向于革命的领导人基本都流亡国外,在国内的这批要么是阿猫阿狗,要么就是中间派和偏右派,激进份子少之又少。眼前主导俄国政局的这批人是满意当前的形势的,不能不说在俄国发生革命局势失控之后,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应对技巧相当的高明。

当然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手段还不止这么一点,捷尔任斯基不知道的还有很多,比如将流亡欧洲的俄国激进份子赶出欧洲,倒霉的托洛茨基就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这位革命导师先被赶出巴黎,去瑞士被拒绝,流窜到西班牙之后,西班牙zhèng fǔ又在法英的压力下将其关押起来,像送瘟神一样给扔到了美国。等这位孟什维克区联派老大听闻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启程从纽约返回俄国的时候,又是英国人将其半路截下,直接关进了加拿大的德国战俘营。

没有了革命的主心骨,俄国国内的激进党派活动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至少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就受到了极大的干扰,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实际上在捷尔任斯基看来,是已经分裂了。

“我绝不同意信件的意见!”加米涅夫旗帜鲜明阐述着自己的态度,“列宁同志的意见只具有参考价值,他长期侨居国外,已经完全脱离了俄国革命的现实,他是在不了解俄国革命现状的情况下做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脱离现实的,也是脱离群众的,更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而且我也相信列宁同志回到国内,了解现状之后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捷尔任斯基不太认同加米涅夫的说法,哪怕他与列

宁的接触不是很多,但是他知道那是一个很难说服的人,从《远方的来信》中不难看出,列宁的某些论断似乎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其激进态度可以说是很好的把握住了工人的心声,与其说是脱离群众,不如说是和党内趋于保守的某些高层骨干分道扬镳了。

“那《远方的来信》和《给启程回国的布尔什维克的信件》要不要在《真理报》上刊载呢?”一贯很少说话的斯大林一针见血的提出了问题。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来信的不合时宜,如此微妙的时刻在党的喉舌上刊载这样的文章,其蕴含的意味恐怕会造成思想上的大动摇。而这样的动摇肯定是加米涅夫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的动摇对他最不利。

“我认为列宁同志的来信暂时不宜刊载!”加米涅夫立刻就做出了决定,“首先,这封来信是列宁同志刚刚获悉革命胜利之后的看法,那时候他的看法恐怕是有些片面的,说不定列宁同志在获悉国内的真实情况之后,已经修正了这一观点。我们仓促发表是不负责任的;其次,列宁同志不了解国内现实,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盲目的刊发恐怕会造成基层群众的认识错误,会起到错误的导向。所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建议在和列宁同志取得直接的联系,或者是他归国之前,不要刊载这样的文字。”

加米涅夫说的有道理吗?看上去似乎像那么回事,列

宁毕竟出国十几年了,不了解俄国的现状也是正常。但是话又说回来,他加米涅夫就了解俄国的现状了?

加米涅夫是1914年回的俄国,然后没有多久就被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极圈附近,虽然身处俄国,但是在流放地被宪兵监视居住的环境下,他的消息比侨居瑞士的列宁更加闭塞,对于俄国的现实他也谈不上什么了如指掌,根本没资格说列宁不了解现状,实际上最不了解现状,或者说最不愿意看清楚眼前现状就是他了。

而且从私心出发,刊载列宁的《远方来信》对加米涅夫是一种打击,毕竟他从返回彼得格勒的路上开始,叫嚣的就是拥护临时zhèng fǔ,而他在党内的威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列宁的支持,失去了列宁同志这把尚方宝剑虽然不至于使他威信扫地,但显而易见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还是他所信仰的革命路线,他都不得不冷处理《远方来信》。

如果像历史中一样,捷尔任斯基在莫斯科主持工作而不是在彼得格勒,那么加米涅夫无疑会取得胜利。可捷尔任斯基如今在这里,他就是唯一能制衡加米涅夫的力量,虽然他并不是赞同列宁的主张,但捷尔任斯基却会捍卫列宁发表意见的权力,就像他头疼某仙人的所作所为,但却又欣赏某仙人的“革命jīng神”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