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289 谈话(下)

天兵在1917 289 谈话(下)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19 来源:笔趣阁

列宁在表扬了某仙人一番之后,忽然话锋一转又道:“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如何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尽可能减轻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UU小说,uu234我们绝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也不能罔顾民众的不幸而不闻不问。这都是有悖于党的最基本宗旨的!”

李晓峰心里头咯噔一跳,这可不是什么好话头,怎么听着导师大人这是给个甜枣然后打一棒子呢?

列宁是这个意思吗?不完全是,不过他确实对当前的状态不太满意,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李晓峰都不能让他满意,所以他才破天荒的插嘴说话了,为的自然不是拉一派打一派,而是调和矛盾解决问题。

李晓峰想了想回答道:“在如何维护苏联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一问题上,我的意见是要有远见,要朝前看。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小利,而放弃今后的长远利益!”

李晓峰这也算是说出了心里话,他明白列宁上面那番话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让他对托洛茨基做出一定的让步,不要将老托顶得下不来台,而且有些方面的利益也确实可以让一让。但是李晓峰是怎么回答的,说起来也算是坚持原则,那就是绝不接受托洛茨基现在的主张!

列宁叹了口气,劝道:“我赞同坚持原则的做法,但是坚持原则不等于放弃灵活性,我们现在的情况很不好。很紧张。以小额的让步换取一定的援助。这是不违反原则性的!”

李晓峰却反驳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美国的援助是那么好拿的?就没有任何政治条件?这是短视的做法!”

列宁眉头皱了起来,因为他发现现在的李晓峰比以前难对付多了,以前的某人恐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敢跟他这么叫板的。而现在,在这个小问题上,某人都是寸步不让,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某人已经羽翼丰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见,不是他这个导师大人随便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了。

其实列宁从某人进门时的态度就看出了一些端倪,某人为什么来得这么低调,这么给面子,除了对他这个大导师的尊重外,恐怕言外之意也是很明显的:“列宁同志,我在场面上可是已经给足了您面子,可以说是将身段放到了最低。那么接下来您多少也得给我一点面子,在某些问题上不要逼得太紧啊!”

列宁还真没办法逼得太紧,不仅仅是因为某人很给他面子。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某人成长得太快了。1935年列宁退休的时候,某人虽然终于成为了政 治局委员。但是实话实说属于政 治局的小字辈,不要说托洛茨基这样的二导师,就是面对斯维尔德洛夫的时候也要低一头。而现在呢?斯维尔德洛夫被某人逼得狼狈不堪,托洛茨基也一再的在某人那里吃瘪,可以说某人已经成为了政 治局事实上的巨头。哪怕是列宁也必须要尊重某人的意见了。

所以列宁还真不能逼得太紧,只能徐徐途之,他又道:“那维持正常的商业活动总可以吧?”

李晓峰皱了皱眉头,问道:“什么商贸活动?”

列宁说道:“之前英国订购的反潜巡逻舰,我看还是交付的好,这是正常的商业活动,不需要卡着不放吧?”

之前有说过,英国在苏联订购了一批36型反潜护卫舰,不过因为在一些问题上闹得很不愉快,这笔买卖算是黄了。在李晓峰的要求下,这批护卫舰被扣押了下来,并没有交付给英国。而英国只能转而用《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一战的老式驱逐舰凑数。

经过这一段的使用,英国对这批老式驱逐舰的性能并不满意。毕竟是一战的老舰,而且封存了十几年,情况确实一般。最重要的是这批驱逐舰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反潜设计的,哪怕是经过紧急改装,也并不是特别适合皇家海军的要求。

所以,乘着日本偷袭东南亚之后,英苏关系有解冻的迹象,老烟鬼是强烈的要求苏联继续履行合约。毕竟36型护卫舰是专门为反潜设计的,而且还根据皇家海军的要求进行了改进,这比美国的老式驱逐舰给力得多。

列宁带着真诚看着李晓峰,导师大人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促成这笔交易,用他的话说:“这就是正常的商贸活动么!”

李晓峰心中暗笑了一声,他太了解导师大人的小手段了,1917年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就是被这些小手段弄得晕头转向,从而被导师大人当猴耍。他可不想被遛猴,所以立刻就回答道:“既然是正常的商贸活动,英美两国就不应该限制我国进口铝土矿、化工产品和精密机床。而现在的情况是,他们在这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阻碍我国进一步提高工业能力,而这对我们打赢这场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着贸易公平的原则,他们是不是应该先有所表示呢?”

李晓峰一脚就把皮球踢回去了,导师大人你不是说正常贸易吗?那总得有来有往,不能使英美可以随便购买咱们苏联的武器装备,而我们要点原材料和机器都百般阻扰吧?

列宁有些无语,他发现某人是越来越难缠了,而且他死死地咬住的这一点,还真让他不好说什么。良久之后,导师大人才说道:“信任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不过他还没说完,李晓峰就打断道:“那就先请英美展现诚意,毕竟我们正承受着轴心国最大的压力,没道理让压力大的先展现诚意吧?如果他们真的有心同苏联一起击败轴心国,那就请做在前面,让我们看到所谓的诚意!”

列宁要说的话自然是说不出口了。而且他也看出来了。某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是无比的顽固,难怪托洛茨基拿某人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就先恢复贸易谈判吧!”列宁建议道。

这个李晓峰还真没办法阻止,但是他也有话说:“恢复贸易谈判可以,但既然要谈判那就得先把底线画出来吧?我认为美国和英国恢复对我国供应铝土矿、航空铝材、发动机以及粮食和机床是必须争取的,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那这所谓的贸易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列宁在心中又叹了口气,很显然某人已经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了,如果不答应这些条件。某人绝对会死不松口。想了想,列宁觉得也只能答应下来,否则这个问题就真的没办法继续谈了。

“这些条件是不是太苛刻了一点?”托洛茨基问道。

“如果你不能答应这些底线,那这个事就没办法谈了!”列宁平静地回答道。

说实话,导师大人其实也不太想参合这个事儿,就像他最开始跟李晓峰所说的,他欣赏有原则性的同志。之前英美确实有些霸道了,这让他也是很不爽的。可是经不住老托软磨硬泡,而且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这么做也确实有利。所以他才答应下来。

列宁唯一估计错误的,就是低估了某仙人的难缠。随着某人的成长,其已经完全具备了对他这个导师说不的能力。这让列宁是既欣慰又有些失落。

托洛茨基看了看列宁的表情,知道这已经是导师大人的极限了,他也不好再强求什么,而且一直都是他在欠列宁人情,自然是没办法继续张嘴了。

很快李晓峰的要求就摆在了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案头上,丘吉尔还好,但是罗斯福却有些为难了。立志于要将美国变成世界性大国的他,很清楚平衡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现在的苏联已经过于强大了,如果再给苏联想要的一切,那简直就是养虎为患。尤其是苏联提出要的精密机床,这个他是真心不想给。

良久之后,他建议道:“我国也在做战争准备,此时此刻实在没有多余的能力为苏联生产精密机床。这样吧,我国可以承诺,苏联所需要的精密零件我国将优先加工,如何?”

说白了,这还是不愿意授人以渔,担心苏联利用美国机床再次升级工业能力。丘吉尔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但是李晓峰却很不爽,他立刻宣布暂停谈判。

“这个家伙实在太难缠了,”丘吉尔感慨了一句,一番沉思之后,他向罗斯福建议道:“实在不行,只能对苏联开放部分精密机床设备,反正以他们的学习能力,消化技术是需要时间的。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再次进步,从而始终领先。”

不过罗斯福却不满意这个建议,因为对美国来说,并不需要苏联的产品,美国现在所做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在支援英国,因为你们英国人我们就要付出这些代价,这也太沉重了吧?怎么说也得让我捞点好处不是!

这下丘吉尔就郁闷了,因为他还真不知道该给美国人什么好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搞清楚一点,那就是当时世界上工业技术的最高端掌握在哪些国家手里。

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的印象似乎觉得美国和德国是很牛逼的,一般提起美国的工业能力那都得用惊人来形容,一般说道这一点是会说美国在二战生产了多少军舰、多少飞机、坦克和大炮,末了还得补充一句:“没有美国这个民 主国家兵工厂,苏联和英国都得完蛋。”

至于德国,更是有大票人惊呆其在二战末期搞了多少黑科技,反正普通人会认为这两家是最牛逼的。但是,为什么要说但是呢?因为这个但是很重要,很多人都忽略了英国的存在,都认为英国在二战中没有多少拿得出的东西。

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英国的武器在二战中确实乏善可陈,但是武器不好并不代表技术不行。二战中英国武器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问题。这么说吧,因为窘迫的经济状况。直接导致英国没有能力像美国那么去爆装备。也不能像德国那样玩命的发展黑科技。他只能用比较经济的方式满足战争的需求。

这么说吧,在工业能力的最尖端上,当时的英国确实比美国强,举个简单的例子,p51的发动机,如果不是罗罗的梅林发动机,p51还是p51吗?

不光是发动机,考验金属加工能力的坦克炮上。英国也超出美国一大截,英国的17磅坦克炮比美国同口径的76强一截,甚至比黑豹的kwk40都要给力。至于英国20磅坦克炮,比美国的90毫米坦克炮更是强的没话说,而且这门牛逼的20磅坦克炮还是后来大名鼎鼎的l7 105坦克炮的亲爹。而当时美国人在120毫米重型高射炮上发展出的120毫米坦克炮简直是坑爹的存在(给英国人坑得不轻),这么说吧,l7的威力竟然比美帝的120都大得多。

在电子工业上,英国人也一度很强,磁控管就是他们发明的。玩航母,英国人发明了斜角甲板、发明了光学助降设备。玩喷气发动机。一度苏联和美帝都要从罗罗引进技术,哪怕是进入了21世纪。罗罗依然是动力这一块最牛逼的巨头之一。这么说吧,如果不是英国输出技术,美国还真是差点。英国人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帝国运行和发展的支柱(殖民体系)被打断了,丧失了给养和供血能力的大英帝国只能忍痛放弃相当一部分高端技术(没钱了,也养不起),这才一步步的落后。

但是在1942年,玩尖端的,美国还真不是英国的对手,那时候的美国跟现在的天朝很像,工业规模和潜力惊人,但是在最高端这一段确实落后于世界第一集团。如果不是利用好了二战以及二战胜利之后的大好局势,美国想要追上去还真需要不菲的代价。

所以大家就该明白,罗斯福为什么那么纠结了,因为苏联要求获得的精密机床可能对美国来说是第一流的,但是对英国来说却不一定是最尖端的了。英国人还有很强的技术储备,可以像丘吉尔说的,利用好时间差,重新跟苏联拉开差距。但是美国的技术储备就没那么强了,很有可能就不能拉开足够的技术差距,而这等于是间接的削弱了美国的优势。美国人怎么会没有意见呢?

好吧,现在问题就来了,美国人不乐意了,这笔三方交易就做不成。对丘吉尔来说,就必须让美国人满意才行。那么苏联有美国需要的东西吗?

实话实说,还真没有,论工业能力,就没有什么美国生产不出来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可能不是最高端的,但也绝对不是最低端的,总而言之是能够满足美国需求的。这就导致了美国人有些无欲无求。

而无欲无求的国家就最难搞了,思考了很久,丘吉尔在几项产品上画了圈圈。头一个就是t-54坦克,根据军情六处的报告,德国人对这种苏联重型坦克无比的畏惧,甚至已知的所有德国反坦克武器对这种坦克作用都不大。这样恐怖的武器自然让英美都充满了兴趣,如果能搞到t-54,如果美国人能成规模的生产t-54,想想这都可怕啊!

不过英国的要求第一时间就被苏联拒绝了,原因很简单,t-54的版权并不在苏联手中,哈尔科夫的183厂是用生产许可证的方式生产t-54,其版权在北方工业的手中,按照北方工业和苏联政府达成的技术转移协定,苏联政府对外出口t-54或者转让技术必须得到北方工业的同意。而很显然,北方工业现在不同意。实际上北方工业连t-35都拒绝转让。

最后托洛茨基只能无奈的告诉丘吉尔:“因为某些技术原因,我国没有资格转让t-54的相关技术。我国能够提供的只有t-34、Вn-2坦克……”

丘吉尔其实对t-34和Вn-2没有兴趣,虽然这两种坦克对德国人的震动也不小,但和t-54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但是在再三试探了苏联的口风,发现引进t-54确实没戏之后,他只能转而忽悠罗斯福了:“t-34和Вn-2都属于革命性的设计,根据军情六处得到的情报看,德军认为这两种坦克全面优于他们已知的所有坦克……”

罗斯福上当了吗?应该说没有,人家腿脚不好,又不是头脑有问题,怎么会不知道丘吉尔就是在忽悠。但是最后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的建议,选择了让步,原因很简单,他必须让步,因为这段时间日本越来越嚣张了,不排除自信心膨胀的小鬼子很快又要打其他的鬼主意了。

为了维持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为了真正将三国团结在一起,罗斯福选择了让步,他要求获得Вn-2和t-34的全套图纸及生产技术,另外苏联还必须提供300辆t-34和100辆Вn-2实物。除此之外,苏联还需要立刻将所有的36型护卫舰及相关图纸和技术设备交付英国和他们。而美国付出的则是开放之前的对苏禁运,以及同英国一同供应部分高端精密机床设备……(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奥芬、萨尤卡攻击机、冰山上的骇客、猪潇洒2和南方流浪者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