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500 吃瘪

天兵在1917 500 吃瘪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19 来源:笔趣阁

恰巴耶夫拉住了缰绳,胯下的马儿猛地扬起前蹄发出一声嘶鸣,“离鄂木斯克还有多远?”

他身后的警卫也慌慌忙忙地勒住了缰绳,从背后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地图,比划了两下之后回答道:“师长同志,距离鄂木斯克还有五十公里!”

五十公里似乎并不太远,但是对恰巴耶夫来说,五十公里的距离意味着天亮之前他根本不可能抵达鄂木斯克。

随手擦了一把汗,他拿起水壶狠狠地灌了两口,然后命令道:“原地休息十分钟!”

既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天亮之前感到鄂木斯克,恰巴耶夫认为自己必须好好盘算一下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是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鄂木斯克,抓住敌人的尾巴,最好是用一次突袭将敌人留下来。

为此,恰巴耶夫带着他的25师是狂飙突进,三天奔袭了近二百七十公里。可哪怕他紧赶慢赶,依然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鄂木斯克。

主要是这一路上白军的散兵游勇太多了,溃兵和逃亡的难民裹挟在一起,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恰巴耶夫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解决溃兵的问题。

“在预定的时间内抵达鄂木斯克已经不可能了,”恰巴耶夫对他的政委富尔曼诺夫说道,“而且同志们人困马乏,继续这么下去,就算抵达了鄂木斯克也没有战斗力了!”

富尔曼诺夫也累得够呛,作为政委他主要任务是监督恰巴耶夫不打折扣的执行上级的命令,按照道理说他应该提出反对意见。应该坚持继续向鄂木斯克奔袭。但是富尔曼诺夫没有这么做。他很清楚恰巴耶夫并不是想偷懒。也不是故意不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是上头的命令太胡闹了,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72小时突进300多公里,期间还要打仗,还要疏通混乱的交通线,这只有脑瓜被门夹了的人才会下达这种不切实际的命令。

“我们联名给军部发电报,不能这么胡闹了!”富尔曼诺夫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恰巴耶夫的意见。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军部的回电也相当的迅速:“你部不得暂停行动。哪怕不能在天亮之前抵达鄂木斯克,也必须尽量的靠近鄂木斯克……这是死命令,必须执行!”

“胡闹!”富尔曼诺夫都罕见地发火了,他狠狠地将电报扔在了地上,“军长疯了吗?”

恰巴耶夫到显得比富尔曼诺夫冷静,实际上他的性格更加冲动,他更像哥萨克,敢打敢拼说干就干,以前都是富尔曼诺夫做他的工作,而这回却轮到他做富尔曼诺夫的工作了。

“富尔曼诺夫同志。执行命令吧!军长既然下了死命令,我们只能执行。而且他如此执意让我们奔袭鄂木斯克。一定是有原因的!”

有原因吗?确实是有原因的,恰巴耶夫和富尔曼诺夫都不知道,下令让他们奔袭鄂木斯克的并不是军部或者集团军司令部,这道命令甚至都不是布鲁西洛夫下的。

对25师的命令源自军 委,确切的说是源自军 委主席托洛茨基。获知高尔察克的残部正在向远东方向逃窜时,托洛茨基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谁的部队里鄂木斯克最近?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恰巴耶夫的25师。

第二个问题是25师的战斗力以及主要军事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怎么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恰巴耶夫是红旗勋章的获得者,是卓越的骑兵指挥官。

对此托洛茨基相当满意,随即他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恰巴耶夫同志政治上是否可靠?是否对党足够忠诚?”

其实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托洛茨基很清楚他真正想追的是什么。追歼高尔察克的残部用不着这么急吼吼的,按部就班的追袭就足够了。之所以这么强调速度,无非是托洛茨基想追的东西不是人而是钱。

托洛茨基真正想追的是那些国库黄金!

一提起这些喀山的黄金,托洛茨基就是一肚子的火气,布尔什维克刚刚夺取政权的时候,势力主要还集中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周边,并没有完全控制喀山。

直到击败了卡列金之后,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才初步稳固,不过这时候麻烦事依然很多,跟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打嘴仗以及接管政权和解散立宪委员会,这都要时间。这些还没干完,德国人又步步施压,围绕布列斯特合约的问题差一点弄得党内都分崩离析了。

好容易处理完这些,平地里一声炮响,捷克军团竖起了反旗,一眨眼的功夫,顿河和伏尔加河下游是烽火连天。当时中央就处于一种救火队员的状态,压根就没精力去管什么黄金的问题。以至于当高尔察克攻下了喀山之后,大家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国库的黄金被老高一锅端了!

问题是,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是迟了。黄金都落入了高尔察克手里,想要也要不回来了。当时中央对这个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悲观的,甚至认为高尔察克会很快将这批黄金运出国外。

不过这种看法到了1919年6月又一次被颠覆了,根据情 报人员的努力以及俘虏白军军官的交代,高尔察克并没有将黄金运出国外,并没有拱手将沙皇的财富送给协约国,大部分黄金依然在他的控制之下,只花费了少部分黄金购买军火和粮食。

获知这一消息之后,政 治 局就激动了,对于经济崩溃的俄国来说,现在对资金的渴望是空前的。如果能夺回这批黄金,必然能够稳定摇摇欲坠的金融形势,对于未来建设社 会主义,以及输出革命有着莫大的好处。

所以托洛茨基才会直接对恰巴耶夫下命令。才会不顾实际情况的让25师狂飙突进。当然他不是想让25师夺回黄金。那是不现实的。毕竟高尔察克虽然败了,但是他的残部还有相当的力量,个把师不够给人家挠痒痒的。

托洛茨基的意思,希望25师能追上敌人,能够延缓一下白军逃命的速度,为后续大部队追上了争取一点儿时间。

这一切恰巴耶夫并不知道,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执行最高军 事委员会和政 治 局的直接命令。更不知道答复他的电报实际上是出自托洛茨基。当然,就算恰巴耶夫知道了。对当前的大局也没有任何改变,他的部队确实已经筋疲力尽,他已经尽了全力,完不成这项任务才更加现实。

当恰巴耶夫的部队赶到鄂木斯克的时候,白军残匪的主力已经向东逃跑了,在鄂木斯克除了少量的白军之外,大部分都是难民和僧侣。不过也有点意外惊喜。

“你确定是高尔察克?”当恰巴耶夫听到部下汇报发现了高尔察克之后,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子的运气没有这么好吧?竟然能白捡人头?

说心里话,恰巴耶夫当时认为部下搞错了,认错了人的可能性更高。不管怎么说高尔察克都是白军的前最高执 政,一度是白军的政治和精神领 袖。是最高军 事委员会点名的头号反 革命匪徒。

当初他攻占乌法就获得了一枚红旗勋章,而抓住高尔察克怎么说也得再奖励一枚红旗勋章吧?

恰巴耶夫的脑子翁的一声之后就走神了,富尔曼诺夫代替他问道:“你们确定是高尔察克本人?”

“政委!绝对没错,他跟通缉令上一模一样,而且我们也问过了,他就是高尔察克!”

富尔曼诺夫和恰巴耶夫面面相觑,停了很久才问道:“你们是在哪里抓到他的?”

“抓?呃,他就在市政厅的地牢里,我们之前也吓了一跳……”

这个答案让富尔曼诺夫好一阵无语,不过现在首要考虑的不是追究怎么抓获高尔察克的问题,而是要抓紧落实高尔察克的身份。一旦确认了,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啊!

面对这样的功劳,连一向很冷静的富尔曼诺夫也不能淡定,匆匆结束了这次问话,他同恰巴耶夫一起亲自去审问高尔察克。

此时的高尔察克完全没有了无畏上将和最高执 政的威风,不客气地说,此刻的他脸上充满了茫然和愕然,很显然他本人对莫名其妙落入红军手中也倍感惊奇。他完全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被就这么放弃了?

这个问题有答案吗?当然是有的,从政治意义上说,他高尔察克虽然已经草鸡了,已经下台了,但是他不能就这么被红军抓获。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也曾经是白军的核 心领导人,连核 心领导人都被红军生擒了,那谁还敢跟着白军混?

按照一般的道理,像高尔察克这种人肯定是不能送给红军的,而且也杀不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软禁,直到大局稳定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他的命运才能被确定。

当然,这也只是一般的道理。而现在的情况很不一般,随着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重新在名义上掌握了政权,高尔察克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之前高尔察克可是修理得他们很惨,如果不教训一下高尔察克,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也不会舒服。

更何况,对谢苗诺夫这一类野心勃勃的军事将领来说,高尔察克也是个麻烦,留着这个家伙在,万一哪天协约国集团又想起了这货,又重新扶他上台呢?那时候岂不是要面临高尔察克的反攻倒算?

基于这样的想法,不管是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还是白军的将领们很快统一了意见——高尔察克留不得!

不过留不得也不能直接杀,毕竟协约国集团虽然放弃了高尔察克,但是并不同意处死他。毕竟协约国集团也是要脸的,就这么做掉了高尔察克,今后谁还敢当他们的代理人?

如此一来,事情就麻烦了。高尔察克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杀也杀不得。留也留不得。那怎么办呢?

就在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和白军丘八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某仙人的指使下,雅科夫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为什么不把高尔察克留给布尔什维克呢?”

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好了,借刀杀人,当初伏罗希洛夫捡了科尔尼洛夫的人头,红军是怎么做的?将那货的尸体都挫骨扬灰了。如今抓了一个活的高尔察克,必然也是如法炮制。

于是乎,高尔察克的命运就被这么决定了,当白军主力匆匆撤退的时候。曾经的最高执政阁下和他的小伙伴佩佩利亚耶夫就这么被选择性的遗忘了。

高尔察克被捕的消息立刻就通过层层渠道向上反馈,整个东方方面军都轰动了,布鲁西洛夫亲自草拟电报,将这个特大喜讯汇报给了军 委。

面对这一消息,托洛茨基也是喜出望外,东方方面军算是他的嫡系,他的人马打垮并抓住了高尔察克,这就等于是给他争脸了。不客气地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政 治声望。

托洛茨基兴奋了,他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炒作得当,必然可以拉近他和列宁之间的声望差距。

当然。要完美的实现这一目的,有很多细节还需要补强。捡人头神马是肯定不行的。对于广大党员群众来说,捡人头虽然很具有喜剧色彩,但实在不够突出托派的光伟正。一旦大家伙认为托派不过是走了狗屎运,那还怎么造势?

不能捡人头,那就涉及到编故事了,必须有一个更委婉曲折和惊醒动魄的故事,必须要有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尤其是要突出托洛茨基的高瞻远瞩。必须得给捡人头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要让所有的党员群众觉得这不是捡人头,而是经过周密策划的极具想象力的军事行动!

“让瓦西里.奇巴耶夫同志重新做一份报告,”托洛茨基想了想,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恰巴耶夫那里着手,如果恰巴耶夫不是捡人头,而是像孤胆英雄一样七进七出俘虏了高尔察克,那一切都好办了,“这份报告重点一定要突出他和25师指战员是在军 委的领导下,大胆穿插突进,奇袭了高尔察克的指挥部,经过一番生死搏斗,最终在战场上将其俘虏……不,不是俘虏……”

托洛茨基想了想,纠正道:“而是在战场上逼迫高尔察克投降,一定要突出高尔察克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是在我东方方面军军事打击下看不到任何希望,才选择束手投降的!”

也许有同志有疑问了,俘虏和投降能差多少?嘿嘿,差别太大了,高尔察克顽抗到底最后被俘,那高尔察克还像个爷么,不客气地说还给这货在政治上加了分。而被迫投降,就完全是另一种意味了,那说明了连高尔察克都觉得白军已经是穷途末路,连他这个白军的核心都绝望了、都垮掉了。这对白军的政治打击无疑更大!也更能凸显东方方面军的强大!

想一想,连不可一世的高尔察克都不得不束手投降,那东方方面军得多牛 逼啊!

东方方面军牛 逼了,托洛茨基离牛 逼还远吗?更别提老托在前面还特别指出了恰巴耶夫和25师的行动是在军 委的直接指挥下完成的。这不是更突显他个人的英明神武吗?

可以说,经过托洛茨基这么一改,高尔察克的价值瞬间就放大了,而这样的事实无疑更喜闻乐见,似乎是皆大欢喜。

不过真是皆大欢喜吗?不见得,至少李晓峰不会觉得高兴,不管怎么说真正促成高尔察克被俘的是他的人,不管怎么看雅科夫才是首功。你丫的捡人头还编故事骗功劳,把老子的人从男一号挤到了龙套男的位置,这太欺负人了吧?

当即这厮就给政 治 局打了一封电报,详细阐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公然揭穿了托洛茨基的伪善面目。而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了!

“安德烈同志,关于高尔察克被抓获一案,你就不要乱发表意见了!”

当李晓峰收到列宁的电报时,刚看了一个开头就傻眼了,导师大人这话茬不对啊?怎么是向着托洛茨基呢?

再往下看,列宁果然是为托洛茨基说话。按照导师大人的说法,不光全面否定了某仙人对托洛茨基的指控,还全面肯定了事实的真相就是托洛茨基编造的那个故事。甚至还警告某人不要继续妨碍党的团结,不要眼红人家的功劳。

这给李晓峰气得,几乎说不出来,他怎么也想不通导师大人怎么会站在托洛茨基那边,这尼玛是闹哪样?

只能说某仙人还是有些小天真,对政治看得不够透彻。确实托洛茨基就是在编故事,可是他这个故事编得好啊!哪怕是列宁都喜欢这个故事,极大的突出了红军的正面形象,将白军的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至少这个故事对布尔什维克更有利,而且群众也更喜欢。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拆穿呢?突出雅科夫的功劳能有这样好的效果吗?没有?那这不就结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尤文图斯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