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186 斯莫尔尼宫的枪声(上)

天兵在1917 186 斯莫尔尼宫的枪声(上)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19 来源:笔趣阁

李晓峰厚着脸皮往导师大人身边凑,企图没羞没臊的混点好处,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去了也混不到好处。倒不是导师大人对这货有意见,故意怠慢他。

天地良心,列宁不是这种小气的人,而且他对某人也没有任何意见,甚至对这货这几个月的作为是相当的满意。可能有同志要奇怪了,既然如此,为嘛不论功行赏呢?

不是不愿,实属不能!按照某仙人这几个月的功劳,列宁觉得给一个候补中委都算委屈了某人,给个中 央委员会才算实至名归。问题是,这种念头导师大人也就只能心底里想想,真要付诸行动,还真不行。

六大之后的中 央委员虽然有泛滥的趋势,正经的政 治局委员才算得上党的核心领导层。但问题是就算有泛滥的趋势,这个位置还是僧多粥少,大把的老革命对着这个位置是望眼欲穿。论资历,加里宁够不够中 央委员?邵勉武够不够中 央委员?伏龙芝够不够中 央委员?

不客气的说,不管是论资历还是**劳,上述三位都够资格,可是这三位还不是连个候补中委都没捞着!而且类似的人还不止三个两个,名单一大窜,哪个不是老革命老元勋,照顾得过来吗?

更别说虽然某人的功绩突出,可年纪和资历实在是拿不出手。列宁就不止一次的用开玩笑的口吻对斯维尔德洛夫说过:“安德烈的父母太不负责任了,这样的好同志应该首先生出来嘛!像他哥哥那么大,候补中委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可见。导师大人是相当欣赏某人的。可是客观上的年龄问题就是一刀拦路虎。列宁只能忍痛将某人刷下去。不过总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某人的保护,因为某人这几个月的功劳虽然不小,但是拉的仇恨更大,得罪了一大票人。这个时候如果让他进入中 央委员会,那不是褒奖他,而是害他。

而且,退一步说。某人也确实年轻,再涨几年资历也没有什么坏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再等五年这货都没到25岁,实话实说,25岁的中 央委员已经很惹眼了。实话实说,导师大人自己也是33岁那年才混上候补中委。斯维尔德洛夫也是27岁才增补为候补中委。

列宁只能把某人晾一晾,所以这回见到某人死皮赖脸的往他身边凑,没由来的就觉得头疼。

“安德烈同志,你怎么还在彼得格勒?”导师大人没好气的问道。

某人似乎也听出了导师大人语气不善。心中也有点小忐忑,他不明白啊。自己什么都没做,怎么就恶了导师大人,难道斯 大林打老子的小报告了?

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是这货的反应还是很快的,“这次大会关系着党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我认为很有必要亲自聆听中 央的精神,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这话如果换个人来说,没准导师大人就相信了,可是他老人家太了解某人的性格和行事的方法了,这货的思想觉悟根本就只是那么回事,而且历来就对开大会没有任何兴趣,别人开会的时候都是老老实的做记录做笔记,只有这货从来就是找个本本装样子,更多的时候是人在会场心却不知道飞到哪去了。这样的人说什么领会中 央的精神,还什么更好的开展工作,简直就是骗鬼!

导师大人虽然不信某人的鬼话,但是也没有深究的意思,年轻人跳脱一点是很正常的,谁没有年轻过,当年他也不耐烦这种开会打嘴炮。只要某人事后能坚持原则,始终跟中 央站在一起,这也就够了。

说实话,导师大人最欣赏某人的就是这一点,开小差又怎么样,只要能把事办得漂亮,只要能领会中 央的精神,那就是好同志。总比那些开会装模作样的做笔记,正经的就像专家教授,可是一到实干就拉稀,总是跟中 央的精神南辕北辙的人强吧!

实话实说,列宁最烦的就是这种装腔作势的棒槌,如果人人都像某仙人一样,他恐怕反而觉得省心了。所以,当此时,某人装模作样的说假话时,列宁的兴趣就上来了,决定捉弄某人一把。

“是吗?”他笑了笑,忽然说道:“把你做的记录给我看看,我得检查一下,你是不是真的领会了中 央的精神!”

李晓峰做了个蛋的记录,这几天的大会开下来,他尽在那里闭目养神或者上厕所了,当然,列宁也知道这一点,某人从来都是装样子的,之所以这么发问,就是要打趣一下某人。

李晓峰会被难住吗?那是肯定不会的,这小子穿越以来胆子是越来越肥,而且随着他跟导师大人越来越熟悉,那种敬畏的感觉也早就消失了。

实际上生活中的导师大人并不难打交道,本质上说,导师大人比捷尔任斯基好打交道得多,后者那真是铁面,无论何时都是一丝不苟。而列宁不一样,还是比较随和的,有时候还会开点小玩笑,而且他还比较会享受生活,当年流亡巴黎的时候,每当工作不顺利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他老人家就会去听听歌剧看看戏,活得很是潇洒,后来他自己回忆这段生活的时候,都承认自己被养刁了。可以说,他的日常生活实在是比捷尔任斯基之流充实得多。

反正李晓峰也不是第一次被导师大人打趣了,所以当时他是一点儿都不紧张,他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回答道:“中 央的精神记在纸头上有什么意义?我是把中 央的精神都装进了脑子里,我直接向您汇报心得吧!”

列宁摇了摇头笑道:“你这个小家伙,就是会说漂亮话。汇报什么的就算了。我还是以后检查你的实际工作情况吧!”

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列宁在笑。他周围的人自然也在笑,实话实说,这一天对于列宁派来说,心情普遍不错,在这个胜利的日子,放松一下也是正常。

于是乎,一大帮人跟在列宁的后面,边走边聊。笑眯眯的往外走。李晓峰也不客气,厚着脸皮钻进老革命堆里,有一搭没一搭的陪着说话。

这时候天色已经很暗了,没办法,冬季的彼得格勒黑夜不是一般的长,下午五六点就很暗了,当一群人说说笑笑的走出斯莫尔尼宫时。李晓峰又一次见到了下午那个曾经很眼熟的女人,此时,她站在大门的一侧,正眯着眼睛往这边看。

如果是平常。李晓峰说不定就忽略了这个瞬间的动作,但是在那个女人望过来的时候。不知怎么地,那种很熟悉的感觉又涌了上来。而且她的这个动作让李晓峰陡然生出一种很危险的感觉。

李晓峰有些迷茫,因为这个女人怎么看都弱不禁风,跟危险都不沾边啊!某仙人觉得如果换做一个膀大腰圆抱着机关枪或者火箭筒的抠脚大汉,那说危险还过得去。一个一阵风就能吹到的女人,哪里危险了?

当时,李晓峰告诉自己,你丫的这是神经衰弱了,属于开会过多的后遗症,竟然会怕一个娘么,不够被人嘲笑的。

李晓峰一面安慰着自己,一面随着人群往大门方向走,列宁的专车已经停在那里了,不出意外的话,导师大人这是准备立刻回家了。这一下,某人又有些着急了,之所以跑到导师大人身边来,这货是准备侧记旁敲的捞一点好处的,可这人多势众的,他根本没办法开口。导师大人如果就这么上车走了,他不是白开了几天的会?

李晓峰这时候真想把身边这些不开眼的货色全部撵走,可是周围哪个不是老革命,一票的中委和候补中委,谁撵谁还不一定呢!

在这个现场,暗自捉急的不止李晓峰一个,站在大门方向的卡普兰比某仙人要着急得多。作为一个刺客,这一天她已经等了很久了,在十月革命攻陷冬宫,当社会革命党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那一刻起,她就决心杀死列宁。

作为一个铁杆的社会革命党拥趸,16岁那一年,她就亲自组织策划并实施了对沙俄基辅行政长官的暗杀行动。虽然那一次行动她失败了,而且被当局判处了终身苦役。不过卡普兰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打击,甚至觉得这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在狱中,她结识了印象她一身的重要人物——玛利亚.斯皮里多诺娃。

很眼熟是不?没错,就是那位著名的社会革命党左 派的女革命家,这位斯皮里多诺娃其实也是够奇葩的,作为社会革命党左 派,她带出了一个铁杆极端的右 派——卡普兰。正是这个女人射向列宁的三发子弹,改变了俄国的历史,也改变了布尔什维克的历史。

一代人杰列宁身负重伤,正直壮年的他身体迅速的垮了下来,五年之后,仅仅54岁的他就撒手人寰,他的逝世,直接导致了布尔什维克内部后来激烈的斗争,导致了布尔什维克在一条极端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最后完蛋。当然卡普兰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年仅28岁的她,被枪决于克林姆林宫,而且被挫骨扬灰。

卡普兰眯了眯眼睛,尽可能的在人群里搜索列宁的身影,早年的苦役生涯给她造成的最大痛苦,就是摧毁了她的视力,年纪轻轻的她已经是高度近视,这给她的刺杀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是的,卡普兰几乎无法从人群里将列宁分辨出来,看什么都一片模糊的她,可不敢赌运气,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她不能将子弹准确的射入列宁的胸膛,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卡普兰告诉自己必须冷静,她知道按照列宁的习惯,他将独自一人乘车离开,等到他上车的一刹那,那就是动手的最好机会。卡普兰慢慢的调匀了呼吸,尽可能的让自己显得正常,她决不能在动手之前就被发现。

人群慢慢的向汽车方向移动。而卡普兰也开始缓缓的向同一个方向走动。作为一个高度近视。她必须站在足够近的位置,才能瞄准列宁。

场面近乎于窒息,至少在斯莫尔尼宫外面的诺维科夫紧张得都屏住了呼吸,他的手心全都是汗,心脏随着人群和卡普兰的脚步缓缓的跳动,双方每接近一步,他都紧张得要死,生怕下一秒钟。卡普兰就被发现或者拦住。

不过他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被愉快气氛所笼罩的列宁一行人,完全没有留意到近在咫尺的威胁,他们欢快的讨论着政 治问题,畅谈着革命的未来,气氛很热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里面也只有李晓峰依然是三心二意,或者说是烦躁不已,他已经开动了脑筋,但是根本就想不出混上导师大人座驾的借口。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他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烦躁。

怎么办呢?

李晓峰抬起头望了汽车一眼。再过几秒钟,导师大人就要上车离开,要不哥么直接去导师大人的住所窜门?这个办法不是不行,但是李晓峰不喜欢这么做,他更希望间接的提醒导师大人别忘了自己的功劳,让他没皮没脸的去跟导师大人要官要好处,他觉得丢人。

列宁站在了车前,最后同身边的同志握手告别,下一秒钟,他可能就会拉开车门,做进车里,这时候李晓峰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喊了一声:“列宁同志……”

列宁很自然的转过身来,他注意某人很久了,因为他能看出某人一直是憋着话的,不过某人一直都没有开口,他自然也不会主动开口去问。没办法,某仙人要脸,列宁这个大导师更加得要脸不是?

万一某人是开口要官,或者提一些让他很为难的要求,列宁是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呢?前面说过了,列宁对于怎么处理某人的功绩问题也是非常头疼的,论功行赏某人资历太浅也太年轻,可是不论功行赏又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列宁暂时也只能装傻,干脆装作不知道。不过他心里也有了决断,大不了在局外补偿某人一点,或者干脆的,如果某人提出了什么不太过分的要求,就顺水推舟的答应。

所以,此时,当李晓峰出声之后,列宁下意识的认为某人是准备提要求的,虽说这个场合不太合适,但列宁也觉得,人多反而有好处,这种场合你小子恐怕不太可能提出太过分的要求,而且如果你不识趣,提出了太过分的要求,我也好拒绝。

可能有同志要说,列宁这个思考方向错了吧!如果某人提出过分的要求,私下里才好拒绝,才好做说服工作吧?一般情况下,这是对的。但是某人的情况特殊啊!

列宁是觉得自己理亏,换做私下的场合,没有外人的时候,如果某人向他提出过分的要求,他还真不好直接拒绝。而公开场合就不一样了,人多借口好找啊!

他可以顺水推舟的说:“你小子提要求的场合不对,在同志们面前提,我如果就这么答应了你,那其他的同志会怎么想?你得注意影响是不是。所以当时我只能拒绝你的要求,不然你开了这个头,大家伙都公开提要求,我怎么处理?这样吧,这一次你吸取教训,以后有什么要求私下里先沟通,你这回的要求我就不能答应了。下一次优先照顾你!”

列宁的策略是对的,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李晓峰并不是提要求,只听见他喊了导师大人一声之后,中间稍微有一个小的停顿,可是后面的话马上就变成了:“小心!列宁同志!”

列宁还没反应过来,李晓峰就像大鹏展翅一般的扑了过来,随即他耳边传来了三声清脆的枪声——砰砰砰!

这三声枪响就像往风平浪静的湖面里丢了一块大石头,短暂的沉默之后,人群里发出了一片惊呼:

“有刺客!”

“卫兵!”

“保护列宁同志!”

应该说这片咋咋呼呼的声音来得有点晚,纯粹就是马后炮,就像像历史上卡普兰刺杀列宁时的情况,一片混乱,场面乱糟糟的,直到凶手大摇大摆的跑出了斯莫尔尼宫,才想到去捉拿刺客。

应该说历史上的卡普兰恐怕根本就没有逃跑的意思,如果她真的要跑,早就逃掉了。历史上的她有一种以身殉道的美感,当时她溜溜达达的走出了米海尔松工厂的大门,靠在厂区外谢尔普霍夫大街边的一棵树,异常冷静的看着愤怒的工人和水兵向她涌过来,甚至这个时候她还有闲心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高跟鞋,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掏出香烟点上了一支。

不过,这是历史上的情况,而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米海尔松工厂没有门岗和守卫,可是斯莫尔尼宫有,听到枪声之后,特科警卫立刻就包围了上来,不出意外的话,卡普兰就会被当场拿下。

这时候,埋伏在斯莫尔尼宫外接应卡普兰的诺维科夫和谢苗诺夫就发挥了作用,几乎在卡普兰枪响的一刹那,他们一个发动汽车,另一个拔枪向门岗射击,顿时场面变得更加的混乱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秒杀土豆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