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574 敲竹杠

天兵在1917 574 敲竹杠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本.古里安这一趟美国之行可以说是极大失败,之所以说其失败,不光是没能争取到美国支持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使东普鲁士陷入了全面的被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本.古里安访问美国之前,东普鲁士和苏联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的。虽然东普鲁士在二战中接受了苏联的援助,似乎是欠了人情,但是东普鲁士也顽强地顶住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客观上说减轻了苏联的压力。可以说双方是互赢,并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确实有兴趣在中东问题上同犹太人继续合作,而这种合作也是各取所需的共赢关系。甚至可以说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还得迁就犹太人的国家利益,还必须让一让。毕竟如果犹太人不跟着苏联的指挥棒走,那中东问题苏联还真不好随便下手。

所以,在这时可以说苏联还得求着东普鲁士。可是本.古里安这一趟美国之行走下来,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么说吧,除非犹太人准备跟耶路撒冷这一片祖地做一刀两断的干净切割,准备今后就在东普鲁士混了,那可以继续我行我素,在美苏之间玩墙头草战术。

但是,这可能吗?犹太人之所以是犹太人,跟他们的宗教就有斩不断的联系。除非是犹太人宣布以后再也不信犹太教了,才能说耶路撒冷和以色列这一块祖地可以丢掉了。只要他们还信仰犹太教,保留宗教传统,那就根本没办法跟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做切割,那犹太人还就必须想方设法的返回那块应许之地。而这就是犹太人的死穴。

这么说吧,别看这二十年犹太人在东普鲁士混得风生水起,将这块条顿骑士团的地盘经营的红红火火,似乎是安居乐业了。但是犹太人真的有把东普鲁士当成家?

恐怕是没有的,包括本.古里安在内的这一批精英其实眼睛还是盯着巴勒斯坦还是盯着耶路撒冷,那里才是犹太人永久的家园。不然为什么二战之中他们会接受某仙人的怂恿,跟英国人和阿拉伯人闹别扭,说白了还是想在巴勒斯坦立山头,就算不能独立建国,也得争取犹太人的自治权不是。

二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犹太精英们已经定下了一个章程,那就是乘着大英帝国走向衰弱的时候,夺回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

之前本.古里安觉得这条路可以不完全依靠苏联,他认为以犹太财团在美国的势力,说服美国国会帮助犹太人返回应许之地应该不难。毕竟犹太人已经不是二战之前的犹太人了,在国际上说话的声音已经大大的不同了。

只不过这条路竟然还没开始就被宣布走不通,美国人的态度相当的冷淡,而犹太财团也没能起到说服作用,本.古里安算是白走了这一遭,更糟糕的这还严重的得罪了苏联。苏联之前可是唯一表示过对犹太人支持的国家,而犹太人却无视了这种支持,转而去抱美国人的大腿,可以说这是严重的挑衅。

没有人喜欢吃里扒外的二五仔,所以本.古里安抵达莫斯科的时候,自然的也受到了苏联的冷遇。前来机场迎接他的仅仅是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维辛斯基。仅仅是个中.央委员级别的接待待遇。要知道本.古里安毕竟是东普鲁士总理,以外交对等原则来说,外交人民委员来迎接都不属于高规格,少说也得是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才算勉强对等。

而现在,苏联直接降了两个档次,这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冷遇了,至于苏联方面的解释,维辛斯基是这么告诉本.古里安的:“总理先生,我国的新一届大会召开在即,托洛茨基同志、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和安德烈同志实在是走不开,这才委任我来迎接您,失礼之处还望原谅。”

维辛斯基说这番话的时候,嘴上说的是还望原谅,但看他那个敷衍了事的态度,压根就没有求原谅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说是场面上最虚伪的客套话而已。

本.古里安自然也看出了维辛斯基的言不由衷,可是他还不能生气,只能打哈哈的表示理解,并问道:“我什么时候能够同托洛茨基同志、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和安德烈同志进行会谈呢?”

维辛斯基依然是那副敷衍了事的死样子,他有些漫不经心的回答道:“这个真不好说,因为这个月的事务太多了,本月要召开大会,下个月初又要进行胜利阅兵,日程安排十分紧凑,我只能说尽量的安排,但不敢许诺您什么。按照人民委员会的安排,和您进行会谈的主要是古比雪夫同志。”

此时的古比雪夫不过是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主席,也就是正部长的身份,政.治局候补委员。说实话,这个格调真心是差了不少。本.古里安跟政.治局候补委员能谈什么?就算谈出了花政.治局不同意那不是白搭。但是本.古里安又不能直接提要求说:“我要跟政.治局委员谈。”这一是不合规矩,另一个也是跌份。他只能再三的恳求维辛斯基尽量的安排。

“人送到了?”李晓峰问道。

维辛斯基点点头,说实话,他也是不理解,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这三巨头确实是忙,但也不至于一点儿时间都抽不出来,就比如他眼前这位,有时间去慰问老干部,却抽不出时间见一国首脑,这尼玛是什么套路。

不过维辛斯基也就是在心里吐糟一下,政.治局有政.治局的考量,像他这种中.央委员没资格对此评头论足,而且今年这届大会也是确实有些邪性,他就更不敢随便说话了。

李晓峰这边根本就没管维辛斯基的表情,自顾自地吩咐道:“对犹太人人不需要特别的热情,但也不要故意怠慢,接待规格还是按照总理的标准来……”

这让维辛斯基在心中又忍不住吐糟了,就今天这个接待规格还是总理的标准,严格按照总理的标准就该让托洛茨基同志前往迎接,不至于让他一个副外交人民委员去“羞辱”人家。

另一边李晓峰继续交代道:“对于东普鲁士,还表现得不冷不热,不要答应他们什么,也不要太过于疏远,就像钓鱼一样,多一点耐心,先放一放。”

这种讨论维辛斯基十分清楚,一般而言这都是用来敲诈的,摆明了就是让犹太人大出血。可维辛斯基又不知道这种敲诈的底气从何而来,犹太人虽然美国之行不顺利没成果,但也不至于一夜之间就肯低三下四的求到苏联门口吧?

李晓峰看出了维辛斯基的疑惑,慢条斯理的抽出了一份文件丢了过去,吩咐道:“这份备忘录仅限于你个人阅读,不得外传。”说完,他就让维辛斯基滚蛋了,这让后者是更加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维辛斯基也没有说什么,他知道一切的答案都在这份备忘录中,返回了办公室之后,他打开了这份备忘录,顿时就发出了哦的一声。

这份备忘录也没写什么特别的,就是kgb的部分英国情报摘抄而已。上面列举了英国近期的军事调动,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一些小动作。不过对于维辛斯基这种聪明人来说,这些就已经是最好的答案了。很显然,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在中东该有动作了,而这番动作是冲着谁去的,还不是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接下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危险了,很有可能将面临英军和阿拉伯势力的围剿,根据kgb的分析,以当前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民兵武装的实力来说,是凶多吉少。

维辛斯基微笑着合上了这份备忘录,将其锁进了保密柜,接下来对他这种老牌外交官来说,那真心是一切尽在掌握,就等着敲竹杠了。

本.古里安这边也确实是着急上火,倒不是他发觉了英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小动作,摩萨德可没有后来那么牛逼,在搞情报上差了kgb一大截,按照正常的节奏计算,还要过几天才能知晓英国和阿拉伯的动向。所以本.古里安的着急更多的还是因为政治上的,他很清楚,自己在苏联的一言一行很快就会被英国情报和外交人员反馈会伦敦,也就是说伦敦很快就会知道继在美国受到冷遇之后,他的苏联之行也是很不顺利。甚至如果他不能很快在苏联打破僵局,英国人就该猜测苏联对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是不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旦东普鲁士失去了苏联的支持,那后果就十分严峻了!那意味着英国人再也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巴勒斯坦修理犹太人了,说不客气点,真心是可以往死里吊打的。

而这对本.古里安来说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加悲剧,因为前面说了,东普鲁士已经决定了二战后的重心是巴勒斯坦,是夺回祖地,而作为一个小国,想要达成上述目的就必须获得大国的谅解。可以想象,英国人是绝对不会谅解的,而剩下的三强当中,如果美国和苏联也不谅解甚至是反对,那借给犹太人三个胆儿也不敢莽撞行事。

实际上现在的情况就对犹太人相当不利了,三巨头中的英国是坚决反对和打压,美国是直接表示不支持,现在苏联还给白眼,基本上就可以宣布判死刑了。

你说说,本.古里安能不着急吗?

不过急也没用,因为本.古里安现在根本就见不着苏联能都当家做主的人,他怎么游说?更何况,游说不需要花本钱啊?看看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你犹太人恶心到了苏联,苏联决心给你一点颜色看看,想要让俄国人消气,犹太人不需要拿出诚意吗?

什么诚意呢?自然是小钱钱,美国的犹太财团有钱啊!而苏联的战后重建,尤其是中东欧的战后重建,需要大把的小钱钱啊!既然犹太人这个冤大头自己跳出来了,为什么不宰一刀?

反正李晓峰的设想就是敲犹太人一笔,情况是明摆着的,美国人未来在中东问题上更可能的是跟英国保持一致,不太可能支持犹太人。而犹太人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分分钟就会被英国吊打,所以苏联的支持可不能太廉价了,否则怎么显现出苏联支持的宝贵呢?

实际上李晓峰已经列好了清单,需要犹太人提供大批的粮食和物资援助,而接受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其中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又是重中之重。这两个国家是否保持稳定,对苏联未来在巴尔干和黑海海峡问题至关重要。而且罗马尼亚作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产地,在未来一两年的灾荒中会损失惨重,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维持其稳定,以便于该国尽快恢复粮食产量,这才能整体上缓解未来一两年中东欧窘迫的经济状态,至少是保证不会发生饥荒。

可以想象,如果有了犹太人的资金,再加上李晓峰从纳粹那里搞来的财富,中东欧的经济状况比历史同期会好不少,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国家的经济面貌,但是可以给苏联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理顺这一块的经济关系,避免历史上那些不太和谐的事件发生。

当然,这也说远了。现实是先敲犹太人一笔再说。至少暂时看来本.古里安还没有完全上钩,此时的他还指望用常规手段恢复同苏联的关系,并不倾向于大出血花钱。毕竟犹太人的财富也不是浪打来的,能不花钱那最好还是不花钱。

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不出钱本.古里安连苏联的核心领导都见不着,反正他抵达苏联的第二天,古比雪夫才姗姗来迟,而且这位一上来首先跟本.古里安谈的就是经济问题,而不是本.古里安最关心的巴勒斯坦问题。

“战后的经济形势空前严峻,因为战争的破坏以及纳粹的盘剥,中东欧的经济形势相当的恶劣,而且今年的天气又十分反常,粮食可能会歉收,作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东普鲁士和苏联一样都有责任和义务做点什么……”

其实这番话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无非是让犹太人掏腰包,但是本.古里安真心是不想掏腰包,他立刻开始打太极:“东普鲁士的经济情况就十分严峻,战争的破坏作用实在太大了,在未来几年东普鲁士都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说到这儿,本.古里安话锋一转,又谈起了中东问题:“而且有太多的犹太人现在处境十分糟糕,比如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不光经济上十分困难,而且人生安全上也没有保障……”

本.古里安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堆,意思无外乎是老子虽然是地主但家里也没有余粮,而且老子在巴勒斯坦的亲戚现在还朝不保夕,你们北极熊怎么能下得去手敲竹杠啊!

只不过本.古里安很快就失望了,当他不谈经济问题或者说暗示不想掏钱之后,古比雪夫的态度就更加冷淡了,对于他关于巴勒斯坦犹太人问题的发言,古比雪夫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话:“巴勒斯坦犹太人问题是英国跟贵国的历史纠纷,与苏联无关!”

这一句话真心是三九天的一桶冰水,给本.古里安浇了一个透心凉,苏联直接就踢皮球了,表示不管这个事儿,这是最糟糕的结果。对此本.古里安自然是不相信的,他知道苏联对中东问题是感兴趣的,而在他看来苏联介入中东问题的唯一跳板就是犹太民族,跟犹太人划清界限,还怎么介入中东问题?

本.古里安当时在备忘录中写道:“这应该是俄国人的策略,他们的目的还是敲竹杠,准备接着英国的介入勒索我们,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勒索!”

犹太人是这种态度,自然的后面也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当维辛斯基再次暗示只有东普鲁士加入对中东欧国家的援助才能换取苏联对犹太人的支持被本.古里安拒绝之后,本.古里安被明确告知:“因为事务繁忙,托洛茨基同志、斯维尔德洛夫同志和安德烈同志没有办法同您会晤,招待不周,苏联政府表示十分遗憾。”

本.古里安却是不死心,他追问到:“那什么才有空呢?”

维辛斯基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们也不知道。”

甚至,当本.古里安表示自己还可以等时,维辛斯基直接表示送客,直接就给这扇门给关上了。

“这是不是有些出格了?”维辛斯基问道。

李晓峰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出格?犹太人既想借我们的势,又不想为此付钱,有这种好事?我看他们是做生意做得太多了,想跟我们这里空手套白狼,没门!”

末了李晓峰还补充了一句:“犹太人就是贱骨头,你对他们好,他们反而不领情,还想去抱美国人的大腿。必须时不时的就敲打敲打他们,让他们知道利害关系,才知道感恩。”

李晓峰说的敲打可不是开玩笑,之前他判断本.古里安应该会识时务的,但是最终这位也没有识时务,这让某仙人很不满意。他看穿了犹太人的想法,这帮货就是以为苏联离开了他们就没办法插手中东事务,不打消他们这个幻想,他们是不会老实的。

很快苏联人民委员会就宣布:“安德烈同志将对伊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次访问是十分高调的,苏联就差没拿喇叭在犹太人耳边大喊了。李晓峰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同伊朗去谈库尔德人的未来问题,之前苏联已经选择了库尔德人去搞土耳其人。但是库尔德人问题又不可避免的牵涉伊朗,毕竟库尔德人在伊朗这边数量也是不少,闹将起来伊朗也会觉得很麻烦。

此时的伊朗内部依然是四分五裂,英国的代理人、美国的代理人和苏联的代理人你争我夺打得不可开交,这时候谈关键性的争议问题,自然是不可能达成什么实际成果的。当然,李晓峰也没指望达成什么实际成果,他只不过要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苏联支持库尔德人。

请注意,库尔德人在中东的分布可是很广泛的,土耳其境内有、伊朗境内也有,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也有不少。利用好了这颗棋子,是一样能达成干涉中东事务目的的。

更何况,李晓峰还不是嘴上支持库尔德人,刚刚对土耳其开打,李晓峰就提供给了库尔德人第一批军事援助,大批德国武器被送了过去,武装了一批库尔德人。

与此相呼应的是,苏联却在另一个场合公开敲打犹太人了,按照之前的协议,犹太人也是有资格在德国驻军的,但是因为犹太人的不上路,苏联直接剥夺了犹太人驻军德国的权力,还美其名曰:“避免过度的刺激德国,完全是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

双全齐下的敲打让本.古里安坐不住了,之前他有想过忤逆苏联的后果,不过仗着犹太人在中东问题上对苏联的不可替代地位,他认为不需要特别紧张,只要表明了犹太人绝不会妥协,苏联也拿他们没办法。但是谁想到凭空跳出了一个库尔德人,苏联根本不需要犹太人这块跳板也介入了中东事务,还搅和得风生水起。尤其是联想到现在苏联对土耳其大打出手,一口气投入了百万大军,谁敢说苏联没有灭掉土耳其的意思?

一旦土耳其倒下了,苏联就进入了中东的核心区域,那时候干涉中东问题是更加的不需要犹太人的配合,换句话说,那就是犹太人对苏联基本上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一想到此,本.古里安终于慌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