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兵在1917 > 349 普洛耶什蒂(2)

天兵在1917 349 普洛耶什蒂(2)

作者:马口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50 来源:笔趣阁

而对于苏联来说,轰炸普洛耶什蒂根本就不需要远程轰炸机,诸如图-2和伊尔-4之列的中型轰炸机都能从苏联出发前往轰炸普洛耶什蒂。比如从敖德萨出发,离普洛耶什蒂的支线距离仅有400公里,而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发,走海上航线离普洛耶什蒂也只有五百多公里。以伊尔-4的航程装载一吨多炸药完全可以轻松完成任务。

困扰阿尔克斯尼斯下决心轰炸普洛耶什蒂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苏联对普洛耶什蒂附近的油田和炼油厂具体位置并不是十分清楚。

是的,一点儿都不开玩笑。可能有同志觉得摧毁油田和炼油设施很简单,似乎只要派轰炸机过去扔炸弹就成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油井的分布比绝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广阔得多,比如历史上盟军第一次准备轰炸普洛耶什蒂时,美国人一开始很有些得意的宣布:“将派遣两百架轰炸机炸毁普洛耶什蒂的炼油设施和油井。”

而英国人是怎么告诉自以为高明的美国人的?一名叫福斯特的英国情报军官很不不客气地告诉美国人:“两百架轰炸机覆盖不了普洛耶什蒂的产油区,那里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英国人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位福斯特先生在战前长期在普洛耶什蒂工作,甚至当过阿斯特拉.罗马纳炼油厂的主管经理。他对普洛耶什蒂才更加的了解。

而众所周知,苏联在二战爆发之前同罗马尼亚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而且苏联人也没有英国人那么好的条件。曾经直接参与过罗马尼亚的石油产业。所以苏联对普洛耶什蒂的了解是很少和很片面的。

实际上在战争爆发之后。红空军也曾经打击过普洛耶什蒂,只不过效果很不理想,在连续四天的轰炸中,前三天基本都在做无用功,几乎没能给罗马尼亚的石油产业造成任何打击。最后一次对普洛耶什蒂的轰炸是1941年7月14日晚上,六架伊尔-4在750米的高度对菲尼克斯.奥里昂炼油厂进行了轰炸,奇迹般的摧毁了18座储油罐,令该工厂停工数周。

不过在此之后。红空军就基本放弃了对普洛耶什蒂的轰炸,而改为长期的空中侦察,企图搞清楚普洛耶什蒂的炼油厂和油田的具体分布之后,再发动攻击。

只不过罗马尼亚人和德国人也不傻,是断然加强了这个方向的空中力量,不光是严防死守拦截和打击苏联的侦察机和轰炸机,还在普洛耶什蒂的几个重要炼油企业布置了相当的防空力量。

经过几次不成功的尝试之后,阿尔克斯尼斯不得不放弃了立刻去打击普洛耶什蒂的计划,至少是不能正面硬闯的。

这还是第一个原因,而第二个让阿尔克斯尼斯不得不慎重的原因则是来自于远程航空兵本身。不管是图-3还是pe-8。都只适合高空轰炸,而大家都知道。高空轰炸的精度实在是有够呛的。从历次演习和测试的情况看,高空轰炸基本不具备精确打击点目标的能力。

而对普洛耶什蒂的轰炸,又的的确确需要精确打击的能力,如果想用地毯式轰炸解决问题,那么就如福斯特所言,两百架轰炸机都是远远不够的。可能需要数千或者上万架次的轰炸才能解决问题。

很显然,红空军的远程航空兵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就算有,也不敢盲目的投入。毕竟一旦德国人发现红军摧毁普洛耶什蒂的想法又死灰复燃了,那么必然将陡然增强这个方向的防空能力。那时候就算有那么多轰炸机,投进去也会损失惨重。

阿尔克斯尼斯的想法很简单,必须一次性地解决普洛耶什蒂的问题,最好是通过一次轰炸就彻底的瘫痪那里。所以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实在不敢胡乱尝试。

而现在,阿尔克斯尼斯为什么又有这方面的想法呢?原因很简单,经过一年多对普洛耶什蒂的侦察,尤其是在kgb接手了这项工作之后,红军对普洛耶什蒂的了解大大增强了。

在kgb的情报支援下,阿尔克斯尼斯的高参们拿出了一套作战计划。鉴于红军远程航空兵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覆盖整个普洛耶什蒂地区。所以最终的打击目标就集中在了五个最关键的目标上,这五个目标是重中之重,全部以“红色”为代号。

除了这五个红色目标之外,还列举了三个辅助“绿色”目标,在完成了对红色目标的打击之后,如果远程航空兵还有余力,将继续攻击剩下的绿色目标。

其中红色一号目标是罗美标准石油公司的厂区,红色二号目标是战前法国和比利时共同拥有的康科迪亚.维嘉炼油厂,红色三号则包括标准石油开采公司厂区和尤尼利亚.斯派兰察炼油厂,它们在战前分别属于美国和英国。至于红色四号目标则是此次轰炸中的最重要的目标,全欧洲最大的石油精炼厂阿斯特拉.罗马纳,还有与该厂紧密相连的菲利克斯.奥里昂炼油厂。红色五号则是战前属于法国的哥伦比亚.阿奎拉炼油厂。

这些目标都分布在普洛耶什蒂城区近郊,围绕这座石油城呈环形散布,按代号给定的序号依次处在城区的东面、北面、东南和西南。这些炼油厂是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支柱和核心。比如其中的阿斯特拉.罗马纳、康科迪亚.维嘉和罗美标准石油的年产量都超过150万吨,最大的阿斯特拉.罗马纳年产量更是高达200万吨。

而所谓的绿色目标是指位于普洛耶什蒂西北约三十公里的坎皮纳村的斯泰瓦.罗马纳炼油厂,普洛耶什蒂城区以南约七公里处的布拉奇村的克莱迪图.米尼尔炼油厂。其中斯泰瓦.罗马纳号称是欧洲第三大炼油厂,年产量达到175万吨。

对于上述七个目标共计八个炼油厂。kgb分别进行了侦察拍照。将其中被认为是最关键的49个标志性建筑全部一一标示出来。甚至在奥伦堡附近建设了等比例的模拟建筑。用于航空兵模拟攻击。

当然,仅仅有详尽的情报还是不够的,困扰红色空军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高空轰炸的精度怎么解决。在这个问题上,空军内部提出了一项建议——既然高空轰炸精度不足,那么就低空轰炸呗!

不过这项建议却让阿尔克斯尼斯很是纠结,因为这并不是远程航空兵第一次进行低空轰炸了,上一次为了摧毁挪威的钼矿,远程轰炸机也进行了低空轰炸。但那一次损失可是比较惨重的。而现在远程轰炸机本来就数量有限,再来一次大规模的战损,那远程航空兵干脆就关门歇业得了。

而且上一次对挪威的轰炸后来也证明,大型四发轰炸机的低空性能实在不理想,相当一部分轰炸机不是被德国的防空火力所击落,而是操作失误坠毁的。

所以阿尔克斯尼斯对此是顾虑重重,不过某仙人却不这么认为:“既然你想要证明远程航空兵的价值,不冒险不付出牺牲怎么可能?”

这话最终让阿尔克斯尼斯放下顾虑,选择了大胆的出击。为了一举将普洛耶什蒂的炼油厂摧毁,空军元帅也算是豁出去了。他为这次轰炸准备了150架图-3、100架pe-8和两百架伊尔-4。其中图-3将搭载五吨炸弹从塞瓦斯托波尔起飞。走海上航线直扑布加勒斯特北面的普洛耶什蒂。

而pe-8将装载两吨炸弹从辛菲罗波尔起飞,在海上同图-3碰头之后一起飞往普洛耶什蒂。至于伊尔-4则搭载一吨半炸弹。从赫尔松起飞,在被德军围困的敖德萨补充燃油之后,穿越摩尔多瓦飞往普洛耶什蒂。

具体的说来,就是分别从南北两线夹击普洛耶什蒂,这次超过四百架轰炸机的轰炸行动被命名为“浪潮”。

当然,浪潮行动不是说开始就开始,对于这次轰炸阿尔克斯尼斯是寄予了莫大的希望,自然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所以特别安排了长达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而这一个月的训练让很多红军飞行员“印象深刻”:“让图-3(pe-8)在统一的队形里保持数小时需要极度的忍耐力,长时间的握持操纵杆让我们双臂发酸发涩,回到地面之后,我们大部分人几乎连用汤匙喝汤的力气都没有了……”

不光是飞行员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轰炸机也要进行一轮改装,因为图-3和pe-8的轰炸瞄具都是为高空水平轰炸设计的,在低空轰炸中这些瞄具就没有太大的用处了。所以必须将其更换。

所有参战的四发轰炸机都被换上了给伊尔-2和苏-2使用的低空瞄具,这种瞄具目镜上刻着醒目的红色十字线,帮助飞行员在对地攻击中瞄准自己的目标。所有的四发轰炸机飞行员和投弹手被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掌控这种新瞄具,当目标划过红色十字线时尽快投下炸弹。

相当一部分图-3还加装了机头机枪,倒不是为了增强自卫火力,这些大口径机枪是用来扫射地面目标的,所以其安装方式并不是水平的,而是向下倾斜十五度,而且为这些机枪准备的大部分都是燃烧弹。

训练场上,图-3和pe-8的飞行员驾驶着经过改进的轰炸机冲上了蓝天,他们带着模拟炸弹升空并飞向模拟的目标。飞行员们在“前所未有”的飞行高度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所有的飞行员被要求飞得越低越好。

说实话,这让疯狂的毛子飞行员玩得很嗨,一部分疯子在投弹时的飞行高度竟然不足十米!不止一次的有飞行员在投弹中机腹擦地。

就在红军飞行员苦练低空轰炸技术的时候,千里之外的伦敦,军情六处也发现了俄国人的企图。

“普洛耶什蒂?”李尔文看着地图喃喃自语,“确定吗?俄国人的目标确实是普洛耶什蒂?”

“已经基本可以肯定了,之前一年中。kgb在普洛耶什蒂的活动大大增强。不惜一切代价的搜刮当地地图和照片。而在最近一个月中。德国人观测到访问罗马尼亚的俄国侦察机数量也是直线上升。这些都能够说明俄国人有针对罗马尼亚的军事行动。”

“不光是这些,根据我们在苏联的内线情报,从一个多月前开始,苏联忽然从战场一线抽调了数量庞大的伊尔-4机群,这些轰炸机神奇的从第一线消失了,去向未知。我们猜测这恐怕是俄国人正在进行轰炸准备。”

“伊尔-4,”李尔文看了一眼关于伊尔-4 的相关情报,发现这种中程轰炸机载弹量并不大。“伊尔-4的性能不太理想啊!”

“是的,但是鉴于伊尔-4的庞大数量,我们依然认为俄国人要对普洛耶什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空中打击!”

李尔文想了想,立刻拨通了首相府的电话,要求向丘吉尔通道这一紧急情况。前面说过,老烟鬼对普洛耶什蒂其实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只不过是英国没有足够数量和足够航程的轰炸机而只能作罢。而现在,当他听到俄国人也有相同的想法时,他立刻就高兴了。

老烟鬼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联合俄国人一起对普洛耶什蒂进行空中打击呢?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老烟鬼就兴奋了。他认为这是一个打开苏联和英国关系僵局的好机会,如果两国能够联合绞杀罗马尼亚的炼油产业。那今后也能联合对抗轴心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大英帝国的实力。

很快,老烟鬼就从外交渠道抛出了橄榄枝,他向托洛茨基提出了一个联合打击普洛耶什蒂的计划。其中英国人提供普洛耶什蒂最详尽的情报支援以及派遣数十架兰开斯特前往苏联,和苏联远程航空兵一起空袭普洛耶什蒂。

丘吉尔的提议引起了托洛茨基高度的兴趣,老托一直都想缓和双方的关系,尤其是上次列宁遇刺的时候,他一度相当担心英苏两国将会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在他看来,打败德国人之前这么干是愚蠢的甚至是自杀性的。

而现在,老烟鬼提出的联合空袭普洛耶什蒂计划可以是打破坚冰的一次尝试,至少能缓和两国的对立情绪。更何况英国对普洛耶什蒂的情报应该更详实一些,这些都能保障“浪潮”行动更好的开展。

所以老托第一时间就向军 委提出了倡议,希望军 委能够讨论一下同英国合作的可能性。当然,他还特别补充了一句:“希望安德烈同志能慎重审阅这个建议,同英国联合空袭普洛耶什蒂暂时看来是有利的!”

托洛茨基还真的担心李晓峰搅局,好几次机会都是被某仙人搅和了,所以他决定提前打预防针。只不过托洛茨基没有想到,这一次某仙人还真没有搅和的意思。英国人确实对普洛耶什蒂的情况更加了解,有他们提供的情报空袭将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将更好。但是他对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进入苏联很有疑虑,在他看来这完全没有必要,红色空军有足够的实力完成这次轰炸,而且区区48架兰开斯特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并且,一旦同意联合轰炸,双方机组之间的联络和沟通将是个大问题,这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通信问题和敌我识别问题。以英国人的尿性,借机试探红空军的秘密是完全有可能的。

实际上李尔文也是这么想的,她第一时间就建议丘吉尔借此侦察红军的秘密,如果能搞到红空军的通信和敌我识别方面的情报,对于未来的对抗将十分有利。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丘吉尔却表现得十分谨慎,或者说他终究还是个政治家,知道什么叫放长线钓大鱼。

“这一次行动最好不要涉及情报工作。俄国人也不傻,哪怕是同意了联合轰炸行动,也会对我们高度防范,一旦我们有任何马脚被他们抓住了,这不仅仅将毁了这次行动,还将引起他们的高度警惕和仇恨。而这对帝国来说并不是好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丘吉尔有节操,实际上他打的是放长线钓大鱼的准备,如果能通过这次行动缓和同苏联的关系,避免进一步的直接冲突,未来就有可能扩大同苏联的合作范围。那时候再去搞情报和埋钉子不迟。老话不是说了,猪还是得养肥了再杀!

可惜李晓峰并不是猪,相反,他是高明的猎手,对于英国人提出的联合轰炸计划,他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反对。在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对他施加压力之后,某仙人才表示:“如果一定要搞联合轰炸,那么我认为英国的轰炸机也不能长时间的停靠苏联的领土。英国轰炸机完全可以经伊拉克、伊朗进入外高加索加油,然后在黑海上同我们的主力机群汇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