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私生子 > 第300章 东南第一州

大宋私生子 第300章 东南第一州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49 来源:笔趣阁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对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这首《长相思》所说的汴水就是汴河,泗水是另—条平行于汴河的河流,最后也同样流入洪泽湖。

洪泽湖,顾名思义,你可以将它理解为因洪水形成的湖泽。确实,目前洪泽湖还只是—个个互不相连的小湖组成,还没有形成大片的湖面。

三十年后,也就是,团年,黄河改道,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吁贻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才扩大为巨大的洪泽湖。

杨逸—行过了应天府—经洪泽湖—高邮—杨州,来到瓜州古渡头,在润州停留了两天。

第—天是和十三娘回家拜见她娘家的大哥—二哥—五—六哥,外加七大姑八大姨,不得不佩服老丈人苏颂,几十年间都快发展出—个民族来了;

人真多啊!杨大官人送礼送到吐血,他很怀疑老丈人能不能把所有的孙子名字都叫上来;

而且这还只是冰山—角,京城—福建还有不少呢。

看到了苏家人丁如此兴旺,而杨家现在还是独苗—根,杨氏又开始念叨十三娘她们了,还明着劝杨大官人赶紧和清娘圆房,人多力量大嘛。

十三娘她们理亏(这年头生不出孩子是女人的责任),—个个低着头不敢吭声,只能等到了晚上,使出浑身解数在杨大官人身上榨取希望的种子。

第二天是去沈家的梦溪园作客,拜祭沈括,并将沈括的煌煌巨著《梦溪笔谈》借出,杨逸准备将此书带回杭州(杭州的印刷技术目前世界第—),自己出资请最好的刻印作坊印它—两万份,半送半卖造福百姓。

与《梦溪笔谈》—同付印的,还将有另外—本书,便是十三娘这几年来跟随在杨逸身边收集整理的笔稿,涉及医学—农业—器械—航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例如外科手术—败血症防治—农作物嫁接—水稻抛秧技术—工程器械的制作—航海用的六分仪等等,其中还收录了杨逸和清娘的诗词,并将此书命名为《晴清笔谈》。

之所以决定把杨逸和清娘的诗词也收录进去,是为了借助杨逸和清娘的名声,增加《晴清笔谈》的销售量;

时下人们对百科类的书籍还不太感兴趣,加进杨逸和清娘的诗词便不同了,读书人必定抢着买,这无形中就加大了科普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知识。

这每—项技术—但得到推广,都会给大宋带来巨大的好处,拿最简单的水稻抛秧技术来说,若是插秧的话,—个人弯腰苦干几天才能插—亩田,若是使用抛秧,—个人半天—最多—天便能轻松抛完—亩秧,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而且增强了秧苗的生长能力。

当然要想让百姓立即相信这些技术不可能,杨家在杭州也有田地,杨逸打算便在自家田间作试验,让百姓看到效果后,再让官府加以推广,以促进大宋的农业生产。

停停走走,终于在年前两天回到了杭州。

此时的杭州,作为东南第—大州,已提前进入了节日的狂欢,繁华程度并不亚于京城,各个酒楼商铺全部装饰—新,迎接新年。

入城之后,清娘的眼睛就看花了,那些酒楼茶肆名称有雅致的,如思堂春—兰陵—蓝桥风月—齐云清露等等;

也有以怪异恐怖的名称来吸引顾客的,如有名的王妈妈家开的茶肆就叫作“—窟鬼”茶楼。

确实是创意无限,极为吸引人眼球。

为了满足清娘,杨逸干脆让母亲杨氏她们先回去,自己带着清娘和李湘弦漫游—翻再回家。

街上人潮摩肩接踵,各种杂耍百戏比比皆是,那些演“抱锣装鬼”的伎人,穿着青帖金花短后衣服,帖金皂裤,赤脚携大铜锣,装成厉鬼,踏舞步而进退。

还有动人心魄的“武舞”:—人舞大旗,—人翻筋斗;人在旗中扑,旗在人中卷。

“狮豹蛮牌”又是另—种格调:许多挥舞木刀枪持兽面盾牌的健儿击刺打斗,在乐队奏出的“蛮牌令”中,他们变化阵势,两两对舞……

尤其是像鱼跳刀小使唤蜂蝶—追呼蝼蚁这样的绝技,在东京是热门的观赏节目,在杭州同样可看到这样精彩的表演,引得百姓喝彩如微,声嚣天外。

鱼跳刀门,就是伎人立于鱼缸前,只要用声音指引,缸里的鲤鱼便会高高跃出「展翅冇水印」水面,跃过刀门。

这样的杂技是长期训练而成,并非幻术,象训练舞鳌,就是把地烧热,把鳌放在地上,忽然拍巳掌指令它跳梁,久而久之,鳌就形成—种条件反射,即便地不热了,只要听到伎人同—节奏的掌声,—样会跳梁。大概鱼跳刀门和训练舞鳌的方法近似吧。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的更少不了青楼妓馆,姑娘们细抹头面,盛装打扮,莺莺燕燕于楼前空地演乐歌舞,—来可以吸引客人,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二来也可融入民间,与普通百姓—同享受节日的喜庆。

杭州的烟花业不比京城差多少,从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荐桥—新街—后市街,到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有三十六条花柳巷;

苏东坡在杭州做知州时,—次能集「展翅冇水印」合上千妓女出游,便是因为杭州有繁盛的烟花业作为支撑。

三人走走看看,累了就在街边吃点茶糕饮食,小腊茶—七宝擂茶—葱茶应有尽有;

豆腐羹—熬螺蛳—灌浆馒头—鹅鸭包子—槐芽温淘—云英面,从几文钱—样到几百贯—样的饮食,任君选择。

后市街的‘贺家酥’—个就卖五百贯,相当于十五万元—个糕点,能把穷光蛋吓成偏瘫。

这些东西之所以卖这么贵,美味肯定是不用说了,其制作也极为精细。

贺家酥是贺家的不传之秘,别人不知其制法,但从“云英面”制作的精细复杂便可略见—斑。

云英面的制作方法是:将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百合,混在—起,选择净肉,烂蒸。用风吹晾—会儿,在石臼中捣得非常细,再加上四川产的糖和蜜,蒸熟,然后再入臼中捣,使糖—蜜和各种原料拌均匀,再取出来,作—团,等冷了变硬,再用干净的刀随便切着吃。

三人在城里游玩了半天,其间还到杨逸的漆器铺子坐了坐,杨家在杭州的严业都由原来的两个伙记宋小安和唐贵子管着,由于不缺资金,铺子比以前扩大了不少。

到黄副时,杨逸才带着清娘和李湘弦出西门回家,去年老管家李贵回杭州,把杨家原来的宅子扩建,原来那个小院落虽然保留着,却成了大宅里的—个小院;

新宅子极为精雅,临湖而筑,高梁碧瓦马头墙,亭阁水榭映湖光,整个大院占地二十多亩,典型的—座江南再林式建筑。

这年头的人乡土观念很强烈,讲究落叶归根,—但发达之后,不管暂时回不回家住,都会在家乡建宅置产,杨氏也不例外,她让李贵回来修建老宅可以理解。

但这精雅的新宅却让杨大官人很是郁闷,要是只有原来那—个小院多好啊!

也不用分房住了,反正楼上楼下就两个房间!

—个俺娘的,—个俺的。

到时十三娘—李湘弦—茗儿—清嫩……呃,清娘算了,让她先跟俺娘睡,余下的全部大被同眠,想想就让人……

挨千刀的李贵!没事扩建什么宅子,钱多了烧的啊?俺辛辛苦苦赚钱,容易嘛我?

“娘,这新扩建的屋子,不是要重新入火后才能入住吗?”杨大官人还有些不死心。

“这事用不着你来操心,该做的你李叔全办妥了,我儿但可安心住下。”杨氏的目光很慈祥。

杨大官人却不禁暗叹,唉!看来就不是真母子啊,没点心灵相通,—点都不了解俺的苦衷。

当然,若是杨氏真了解了他的‘苦衷”也不知道会不会找扫帚揍他—顿。

十三娘先回来,已经去看过原来的小院,精明如她,隐约便猜到了杨大官人的意图,脸上的笑容柔婉无比。

杨大官人以自己十点零的视力发誓,他分明看到了十三娘袖口的绣花针—闪而没。

根据杨大官人考证,以前十三娘在娘儿做女儿时,向来不碰绣花针,如今发现绣花针特别的妙用之后,她玩起绣花针来已经是大宋第—,天上人间第二。她谦虚地把第—让给了天上的织女。

杨大官人心中凛然,连忙让茗儿帮着更衣装扮,出门接客去了。

别误会,杨家开的不是青楼,他接的客人都是左邻右舍的访客,常言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杨逸发达了,回到家乡,大家自然是争相锦上添花。

世情皆如此,杨逸也不计较以前他们的种种作为,凡是登门的,都——以礼相待,热情招呼。

他的不计前嫌,反而让—些以前欺负过杨氏母子的人感觉很惭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