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宋私生子 > 第228章 煮酒论英雄

大宋私生子 第228章 煮酒论英雄

作者:何昊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18 来源:笔趣阁

***

章惇与许将接到捷报时,第一反应都是虚脱了一般,长长地吁着气

接着章惇拍案而起,下令立即停止与辽国的一切谈判,同时让杨畏转告萧望,大宋不会再赐辽国一文岁币

蔡京、林希、黄履等人无不是弹冠相庆西夏经历一连串的大败,战争潜力已经耗尽,短期内绝无可能再度兴兵

余下一个辽国,大宋何惧之有?

辽国连年灾荒、内部叛乱不休,若是拼消耗,别看眼下大宋也困难,但绝对能耗死辽国

章惇和许将没有多想,立即命令西北调兵

萧特末已经打到河间府,若是不主动退兵,大宋就奉陪到底,到了这一步,绝不会再作丝毫妥协

而且西军接连大捷,在民众中已树立起战无不胜的形象;河北的百姓现在因畏惧辽军南侵,大量南逃,现在哪怕能调回一二万西军,也足以把民众的恐慌情绪安抚下来

出于种种考虑,虽然西北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章惇与许将还是下了调兵令

西北大捷,西军回援的消息被刻意渲染了一下,满城张榜公示,东京城中一时万人空巷,争相观看;

熙河军攻入灵州、天都山,斩获无数

兰州军攻入柔狼山,斩获无数

泾原军、秦凤军、环庆军与梁太后战于环州一举歼灭夏军十万缴获战马牛驼、粮草军械无数

仁多保忠十万大军粮草被焚,仓皇退兵

西北大捷,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大捷,真真切切的大捷

人们有的喃喃而语,有的高声嚎叫,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莫名的失声痛哭,三五成群,把臂欢呼,畅快地哭畅快地笑

自哲宗驾崩以来,战争的yīn云就笼罩着大宋的天空,恐慌的情绪象瘟疫弥漫,人们压抑太久了他们太渴望胜利的消息了,太期盼战争的结束了

现在大宋在最艰难的时候,面对辽夏两面夹击,取得这样的大捷,还有何可畏惧?

巨大的压抑带来巨大的情绪释放,人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勾栏瓦子里,到处是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人,大街小巷鞭炮响个不停

偶尔有人还不放心说了句,辽军都攻到河间府了,现在还没退兵呢,你们高兴得太早了?立即引来一片嗤笑声

“还有啥好担心?没看到告示上说西军要回援了吗?”

“对辽军有啥好怕呢?杨学士当初百骑破三千,生擒辽将;二万败四万,逼得辽国减去十万岁币,辽军有什么可怕呢?”

“没错,没错,之前西军腾不出手来,现在不同了若是杨学士率西军回援,估摸着契丹人听到杨学士的名号,只怕就吓得屁滚尿流了”

“说得是,要我说呀,之前朝廷用人就有问题你想啊,西北有章经略相公在章经略相公打西夏那也是没得说,哪里还用得着杨学士去西北?打契丹人啊我看还是得杨学士才行,若是朝廷当初就把杨学士派往河北,三关哪里还会丢失”

“……”

街头巷尾、勾栏瓦子里的讨论声闹哄哄的,说什么的都有,酒酣耳热之时,似乎人人都成了战略分析家,侃得头头是道,大有当年曹公煮酒论英雄的架势

但无可置疑的是,大宋民众的自信心随着大捷的传来,为之空前高涨

人们突然间变得无所畏惧了不再惧怕西夏,不再惧怕辽国,甚至不知不觉间都带上了鄙视的神情

原来宣德门前那些叫嚣的人惊疑不定,也不知谁带头,一个、两个、最后全部无声地消失了

再也没人敢大叫着要废除法,再没人敢大骂章惇、杨逸等**国殃民;再没人敢嚷嚷向辽夏妥协求和了

这些人不但不叫了,而且变得比什么时候都乖,生怕章扒皮回头找他们算帐,想想,可是他们逼得章扒皮这么多天有家不能回啊

***

西北方面,随着梁太后大败而归,仁多保忠望着摇摇yù坠的米脂城,却也只能黯然撤回西夏,与此同时,熙河军、刘老虎他们也纷纷撤了回来

刘老虎撤得心不甘情不愿,攻陷永乐城后,他再次杀进了西夏,当时已经杀到夏州附近了,却还是被杨衙内、阮二郎他们找到;

刘老虎只得大叹晦气,杨逸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得怏怏地撤回来

此时朝廷的调兵令也到了,最终由熙河军苗授率一万五千骑兵驰援河北,折可适率两万“骑步兵”驰援河东

这次不光杨逸他们在环州缴获了三万多匹战马,苗授、姚雄、王愍他们加起来也缴获了三万多匹

西北的战马一下子变得挺充足的,骑兵一下子组建不起来,“骑步兵”那是不成问题的

环州这次遭受的损失非常大,百姓虽然都撤了,但匆忙之间,许多东西都来不及拿,十五万夏军滚滚而来,许多寨堡被整个夷为平地

战争过去了,两三万百姓却是无家可归

好在这次缴获了大量的粮草物资,战俘也有三万四千多人

这些物资一清点造册完毕,杨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来赈济百姓、抚恤死伤再说,若有剩余再上缴;

那些战俘不待言,全赶去筑寨修房

章楶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次环州承受的压力最大,损失也是最大,自应得到多的补偿

这么做肯定会遭到朝廷那些御使言官的弹劾杨逸是痋多不痒弹劾他的奏章还少吗?反正老子没贪一文钱,谁爱弹劾由他弹劾去

不被弹劾的官不是好官杨逸现在对这话是越来越信奉了

八月秋风渐起,山上树叶渐黄,天空变得特别明净,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

“阿妹采桑村隅下,阿郎西来骑白马…….嫩叶喂出情丝长……三绕阿郎早还家……”

秋风中传来一阵清婉的歌声,却是穆兰花的那些女兵一边在营寨里洒石灰,一边在随口哼唱

梁太后在环州城外留下的营寨没拆,杨逸暂时用来安置那些家园被毁的百姓,穆兰花的那一营人马负责大营的管理和治安

这些女孩子处处透着乐观开朗的本xìng工作时笑笑闹闹,唱支歌儿是常事

杨逸正在营里给百姓诊病,听到什么阿郎西来骑白马的歌儿,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个身披袈裟骑着白龙马的人来:悟空,你又调皮了

发现杨逸嘴角慢慢的翘起,清娘那明亮的眸子扑闪两下,好奇地问题道:“杨大哥,你笑什么?”

“没什么,何老伯这病不是疟疾,只是体内湿热引起的发烧,吃两副药调理一下就好”

一听杨逸这话,何老汉那两个梳着冲天发辫的孙儿连忙磕头道:“多谢知州大人多谢……”

杨逸伸出手摸了摸他们那冲天辫,一脸带笑地说道:“行了何毅何坚赶紧起来,说了不用多礼”

离阿甘山不远的何老汉家也被夏军毁了,对这几家人,杨逸特别关照一点,当初要不是何老汉提到盐井的事,环州也不可能财源滚滚来

现在何老汉的儿子和儿媳,都在阿甘山的盐场干活,每人每月能有将近五贯钱的收入,他家的生活好过了许多,两个孩子也都读得起书了

杨逸一边开药一边思索,何老汉这病倒提醒了他,疟疾传播极快,在这个时代常会导致大面积的瘟疫;

加上治疗手段缺乏,身体抵抗力差点的人一患这病跟判了死刑差不多,而且仈jiǔ月份正是疟疾的高发期不得不防啊

他对马汉卿说道:“汉卿,你去把花木兰给叫来,我有事交待”

“是,大人”

趁这空闲的当口,杨逸给清娘带来的那群小姑娘仔细讲解起相关的病理来,杨逸主要是想教她们外科,但内科的一些常识也是需要普及一下的

见他忙着,何老汉一肚子感激的话也只有憋着,生怕打扰了他;

他眼里满带着泪花,他的家虽然遭了兵灭,但杨逸答应帮所有百姓重建家园,而他儿子儿媳每月也有不错的固定收入,还有什么担心的?

杨逸一听说他得病,竟亲自跑来帮着诊治,何老汉心里头多少感激话说不出来

花木兰和马汉卿一前一后行来,走在前面的自然是花木兰,模样看上去有些趾高气扬;

她武功不及马汉卿,但比箭马汉卿却输得很惨,这让马汉卿倍觉没面子,私下里正发奋练箭呢

不过,在练出个名堂之前,看来要受花木兰压迫很久就是啦

“大人,找我干嘛,我正忙着呢”

花木兰在杨逸面前都没大没小,何况马汉卿,杨逸望了望跟在她身后的马汉卿,不禁暗叹,要降服这匹桃花马,同志还需努力啊

“何老伯的病提醒了我,找你来正是为了这事,环州刚刚被战火荼毒过,很容易滋生疫病,而且八、九月是疟疾的高发期营里两三万百姓住在一起,要注意看来光洒点石灰不行你仔细听好,一一按我说的去做”

见杨逸真有正事要说,花木兰立即行了个军事,一脸严肃地答道:“请大人下令”

她这模样逗着一旁的清娘偷偷扯了扯杨逸的衣袖,抿嘴笑了起来,杨逸回头拍了拍清娘的小脑袋,这才开始吩咐道:“疟疾通常五至六月、八至九月为高发期,根据症状也很好判断,患病前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严重时患者除了头痛、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外,有全身时冷时热的表现,发冷时,颤抖,面sè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发热时面sè绯红,皮肤灼热,迷糊等等

这种疫病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你除了洒石灰消毒外,尽量把附近无用的积水排掉,人畜粪便要集中清理掩埋,真平坑洼地,清除四周杂草,晨昏蚊子多用艾草熏烟驱赶蚊子尽量防止被蚊虫叮咬

一但发现有人患病,要立即隔离,及时上报与我,这大营的保卫和防疫我都交与你负责了,听明白了吗?”

“大人,你一次说这么多,我……你能不能再说一遍”

杨逸两眼一翻,问马汉卿道:“汉卿听清楚了吗?”

“回大人,听清楚了”马汉卿答得特别大声

“好,就由你慢慢教花木兰本官百事缠身,忙啊”

PS:月底到,求票票(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最最全的小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