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把酒话桑麻 > 张家迁居

把酒话桑麻 张家迁居

作者:欣欣向荣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8:55 来源:笔趣阁

秋闱怎么回事儿,蕙畹也不大清楚,估计和现代考公务员差不太多吧,刘氏每日心不在焉的收拾家务,幸好地里不用怎么操持了,蕙畹觉得三舅这个人,真是有些道道,不说别的,就是这个换茬种植,蕙畹好像在现代的新闻里听过,算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了,最重要的是不用怎么管,只浇几次地就成了,真是很轻松,所以虽然是大秋时节,刘氏却闲了下来,不过是尽日收拾些家务罢了。

说道家务,蕙畹觉得还蛮有趣的,开了春,刘氏就买了小鸡崽子来,圈了鸡舍养起来,每天喂些麸谷,倒是长的飞快,新盖的院子侧面有一个不大的水塘,刘氏又买了些鸭子,时常让博文搏武去哪里放养,蕙畹渐渐大了些,就被哥哥抱着一起坐在塘边,春天的时候,塘边蹿起了许多芦苇杆,嫩绿的颜色,随着风沙沙作响,显得分外的清凉,加上旁边几棵大树上知了知了叫的蝉鸣,非常惬意的夏日。

蕙畹很喜欢和哥哥们来放鸭,所以只要哥哥们一去放鸭,她就依依呀呀的抓着哥哥们不放,势必要跟去才行,弄得刘氏和两个哥哥没法子,只能每次都抱着她去,水塘在侧面,刘氏怕照顾不到,所幸找了隔壁的二狗和青山帮忙,在侧面开了一个小门,这样自己在院子里做活计,也能拿眼扫着点孩子们。

有了小门,就更方便了,往往闷热的夏日,睡醒了午觉,刘氏就会把一个板凳搬到小门外,抱着小三坐在那里乘凉,蕙畹倒是过了一个异常环保又清凉的夏天,如今到了秋天,天气转凉,蕙畹也能蹒跚走了,刘氏怕两个儿子看不住她,所以就不让哥哥们抱着她去了,蕙畹为此郁闷了好久。

不过自从爹和小叔进城考试,娘倒是每日都抱着她,在小门外做上一会儿,张望远处村口的大道,蕙畹想,刘氏大概是惦记着爹爹和二叔呢,听娘和邻居的大婶说闲话,秋闱九天就结束了,可如今都快过了一个月,还没见着爹和小叔的影子,也没消息倒是怎么着了。

二狗家这个老宅有些年头了,院子里有一株不小的桂树,翻盖房子的时候,刘氏请了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看了一圈,说院子中有颗树成了个困字,恐会运道不通,当时张云卿兄弟正筹划着秋闱,所以很有些在意,问了解法,风水先生说,到也简单,多种上几颗就好了。得了这个主意,刘氏遂移来了两颗桃杏树栽在院子里,顺便给小叔的院子里载了几颗桑树的树苗。

博文搏武自此算是有了想头,天天盯着浇水施肥殷勤的很,可是却总也不见长,不过几天,两兄弟就厌烦了,去寻别的耍头,谁想不注意间,到了桂树攒了满枝桂花的时节,两院里的桃杏树和桑树也不知不觉中长成了小树,虽然不可能结果子,但是却有些小小的枝桠伸了出来,令人欣喜。

这一日,刘氏看着满树的桂花道:“真香,若是做成桂花糕不定多好吃呢”一句话勾起了博文搏武两兄弟的馋虫,缠着刘氏做来吃,刘氏没法子,找了一根竹竿来敲打了些桂花下来,一一捡了洗干净,去做桂花甜糕,忽听得院外一阵喧哗,刘氏似有所感,匆忙擦了手走出去,见富守村正簇拥着拿着喜报的小吏远远走了过来,边走边敲着手里的响啰,大声喊着报喜。

张家村的人都知道张云卿兄弟今年进城参加了秋闱,故这一有喜报来,就知道是张家的,左邻右舍前后邻里,都凑趣的前来看热闹,刘氏大喜之下,又疑似自己在做梦,遂有些恍惚,送喜报的倒了近前还傻愣着,不知道怎么反应,蕙畹走过来,看这情景,知道娘亲这是高兴傻了,急忙伸手摇摇娘前的大腿,开口道:“中!中!爹爹”说的断断续续,但是清脆的童声却分外的可爱,众人一阵笑,刘氏才回过神来,急忙接了喜报,进屋去拿了一吊钱出来给送喜报的两个小吏,两人恭敬的接了,说了几句吉祥的套话,就回去了,青山家的道:“这下张先生兄弟可是给咱们村争了大体面,一门双举人,可是从老时年间就没遇见过的奇事呢,恭喜你了张夫人,从此你可熬出头了”众人一时纷纷前来道喜,刘氏一一周到的应酬了,又说等丈夫回来定要摆了宴席请大家,众人才逐渐散去,到了下午,张府遣了人来送信,说张老太爷高兴,留了兄弟俩个在府里摆宴庆祝,大约要明日才得回家来,刘氏这才放下心来,到了晚半晌,刘老太太和刘家的三个哥哥均都得了信赶了来,刘氏一看到刘老太太,这眼泪不知怎么就掉了下来,刘老太太大约知道闺女这是喜得遂道:“我这日里夜里,见天儿的盼着,可喜老天爷果然就开了眼,让姑爷兄弟中了举,从此后,我倒也放了心,当初你毕竟没错了主意,就是我们刘家如今也跟着沾光了”两下里叙了些话,就进了屋子,刘氏掂量了几个拿手菜端上来。大哥二哥不过略吃了两口就回走了,只因家里今年还是种了些秋收的稻谷,所以回去忙活去了,留下三哥和刘老太太在这里,一家子也没那么多讲究,故博文搏武也都上了桌,蕙畹被刘老太太搂着坐在炕里侧,除了几个菜,还有一小笸箩的桂花糕,博文搏武一见,也不吃那正经的饭菜,一人拿了一块吃了起来。

刘氏见蕙畹只看着,自己却不知道拿甜糕吃,不禁笑了,掰了一小块递给她,蕙畹不是不想,而是看着,觉得也不多稀奇,就是糕吗,不过有丝丝的桂香飘过来,闻着很香,于是接过来吃了一口,没有想象中好吃,但是很松软,至少自己如今这样的无齿阶段,还吃的下去,也把一小块都吃了,刘老太太摸摸她的头道:“这几个月不见,我们小三倒是长大好些了,看着倒是和别家的孩子不同,这稳当的样子,比那城里的大户人家也不差什么”刘三哥看了蕙畹几眼,心里也觉得自己这个外甥女不凡,他经常出入各府,虽说没见过几个正经的主子,可是却机缘巧合见到过几个公子,那种落落大方的稳重做派,自己这个小外甥女倒是得了几分,遂更是喜欢,开口道:“这丫头是个有大福气的,您看这没过周岁,妹夫和她二叔就成了举人老爷,将来若妹夫再中了进士,那我们小三将来挑婆家,还不可着整个平安城去挑,势必要找一个不同一般的人家才成”蕙畹听了不禁满头黑线,这也太早了,自己还没到一岁,这就商量着找婆家了,不过细想想仿佛也合情合理,记得现代时,读过李白的长干行,不是说:“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就是说,古代人十四已经出嫁了,大概十二三就要定亲,甚至更早,想到此,蕙畹不禁打了个激灵,十四,自己十四干什么,好像不过才上初中吧,就是有些朦胧的情思,也不过是个没长开的小孩子,那里能结婚,自己得想个法子,势必要找个由头拖几年,怎么也要十八再说,不然自己可就惨了。

刘老太太摸摸她的额头道:“咱小三敢是着了风凉,怎么出了这一脑门子的冷汗,快!秀莲,熬些热热的粥来给她喝”刘氏答应着出去了。一时吃了粥,倒也没看出小丫头有什么不对劲,才放下心来,吃了饭,刘氏留了刘老太太和三哥在家里住,第二天刘三哥才去了,刘老太太留了下来,想着姑爷回来定要一阵热闹,自己留下来给闺女看着孩子也好,第二天近了午时,张家兄弟才到了家,打了张府的仆人和来祝贺的乡里乡亲们,才回了屋子里说话,张云卿见刘老太太在做,急忙上前见礼,刘老太太此时眉开眼笑的道:“如今我有举人老爷给我老婆子见礼,倒是我几辈子修来的造化了”张云卿急忙道:“那里,多亏丈母时常接济,才得有今天,自当好好孝敬”说了会子秋闱的见闻,张蕙畹仔细听了,觉得更像是清朝,不过也有不同。爹爹和二叔回来后,隆隆重重的在两个院子里摆了酒席,请了村子里的人来好好的热闹了一天,才算罢了,中举给张家带来的好处明面上没什么,不过是多了几石粮食的供给,但是隐性的好处却数之不尽,先地位上大大的跃升了。

张云卿张云昊都被尊称为张老爷,博文博武称少爷,蕙畹称小姐,若是上有高堂则称老太爷,故此有一代中举,三代为爷的说法,村正里长和十里八村有些体面的乡绅,都送了贺礼过来,一时张家倒富足了起来,刘氏是个实诚人,把送礼的礼单让博文一一记好,抄录起来保存,等到将来有了机会,定要还他们回去的,再把送来的礼品分别安放好,得用的拿出来,暂时用不到的收了,放在二叔院子里侧面的小屋内保存。

现拿出来的,多是一些布料,如今的张家有了脸面,势必要在外面看起来好看些才行,再说眼看过了年丈夫和小叔就赶着去京城会试,也要做些拿的出去的袍子。一时活计多了,刘氏也分外的忙碌起来,幸好过了大秋就是慢慢冬日,三个嫂子都各自分了些张家的活计,拿回去帮着做,所以也能勉强顾过来了。

光阴易过,转眼就去了三年,蕙畹也快四岁了,张云卿兄弟虽乡试一举得中,可会试却名落孙山,张云昊还好,回来继续苦读,张云卿却把那蟾宫折桂的想头淡了一些,不过今年机缘巧合,赶上朝廷大挑,可巧主持大挑的,正是和张云卿有过几面之缘的平安王杨奇,加上张老太爷的保荐,张云卿就谋得了个正九品的知事在身,也算进了官。

所以在蕙畹四岁这年的春天,张家举家迁进了平安城里落户,开春没多久,一家子就搬家了。因着刘氏有孕在身,所以张云卿特意雇了两辆稳妥的马车来,一家人进城,房子是现成的,按着张云卿的品级,分得了一个三进的小院,这对于张家来讲也够奢侈的了,村子里的房子仔细收拾了,烦劳了邻居青山家照管着,倒也没什么。

很快就到了平安城,张惠畹和爹娘坐在前面的马车里,后面的一辆马车坐着二叔和两个哥哥,车把式喊道:“张老爷到了平安城了”张惠畹急忙掀起侧面的窗帘向外看去,正前方有个高大的城楼,青色巍峨的城楼,两侧是蜿蜒的青砖城墙,气派的很,上面有三个繁体的大字平安城,马车顺利的进了城,城门的守卫恭敬的致礼,对于爹爹的官位,张惠畹是不大明白的,她的印象里好像最小的官,就是七品知县,电视剧里都是这么说的,府知事是个什么职位搞不清楚。

不过看着意思待遇不差,进了城街上渐渐繁华起来,从车窗里望去,平安城不是个一般的小城镇,青石板路,两侧的建筑或是商铺,或住宅都整整齐齐的,而且干净非常,两侧的行人车马,也多鲜丽体面,或有贩夫走卒也不寒酸,一排盛世安乐的景象,可见这里的官员治理的很好,转了几条大街,进了一条小街,不算宽,但是也可供车马通行。

到了一个青砖小院的前面停了下来,张云卿率先下了车,抱了蕙畹下来,再去搀扶刘氏,张惠畹抬头看了看自己的新家,显见是仔细收拾过的,两层台阶上面两扇朱漆的大门,门上悬挂着一面小盘子大的铜镜,两侧有两盏簇新的大红的灯笼,门外站着一个中年的青袍大叔,见着马车到了,急忙下了台阶来给张云卿请安,张云卿急忙扶起来道:“吴管事你我之间何用这些虚礼”原来这人是张府大管家吴进的亲大哥,叫吴贵,书虽然读的不多,但却有了玲珑的性子,原是在张府城外的田庄上任管事的,张云卿谋了官后,张老太爷怕他一时安置不好,索性让吴进在张府的庄子上挑几个合用的奴才,送给张云卿使唤,吴进得了这个话,就悄悄的找了吴贵去道:“我看着张云卿一家,将来必不是个平常的人家,你在这个田庄里有什么出息,不若跟了他,将来没准就体面了”吴贵素知自己这个弟弟有些眼力,也想着去城里总比乡下带着见世面,于是就到了张云卿的府里来做了管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