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唐 > 第五百四十一章 南宫望的选择

权唐 第五百四十一章 南宫望的选择

作者:格鱼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8:52 来源:笔趣阁

第五百四十一章南宫望的选择

周挚被神龙卫士卒推出去乱箭射死,然后被斩断头颅,交值司处置。神龙卫按照孔晟的吩咐,将事关周挚的这场风波以及周挚之死,记录成密册卷宗,作为神龙卫查办的秘密要案之一,将来备查。

周挚横死。他从潜入长安到身死,前后不过十几个时辰。而周挚是史思明谋反的总策划和总军师,周挚之死,恐怕对于史思明来说是一种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损失。这对于朝廷日后剿灭史思明,是有好处的。当然,孔晟诛杀周挚,也极有可能导致史思明的再次叛乱提前。

孔晟心头冷漠平静。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冷静和清醒。他越来越明白,在这个陷阱与阴谋遍地的乱世,在血与火的博弈之中,自己不能有任何的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只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从来不去主动招惹谁,但谁要是主动找上门来,他也绝不怕事。那只能是谁挡路就一脚踢开,谁挥刀子扑上来那就杀之以除后患。

你要杀我我不能无动于衷。

他心里更清楚,自打自己知道聂初尘身世的一刻起,两人就再也没有了在一起的机会。他与史思明这种人,注定要你死我活、不可调和,怎么可能与史思明的女儿琴瑟相和呢?只是上天弄人,让孔晟无奈和愤怒啊。

聂初尘的身世,让他马上意识到了某种重大隐患和危机源头——那就是南宫望。范云聪是周挚的化名,那么南宫望就是周挚的徒弟,如果周挚将南宫望策反,以南宫望的心机手段,恐怕要在长安城里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来,虽然不至于坏了大局,但一定会坏了孔晟的大事。

至少,会让孔晟与皇帝原本紧密的合作关系直接破裂。开玩笑啊,孔晟的心腹下属是范阳史思明的内应,孔晟就是跳进黄河都说不清了。

孔晟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因此他临时决定,乘坐大雕小白,连夜返回长安,必须将南宫望的隐患消弭于无形。只是他也没想到直接撞上了周挚与南宫望的碰面。

南宫望的态度让孔晟微微改变了之初的决定。他本来想将南宫望直接从自己的麾下驱逐出去,但现在看来,他想给南宫望一个机会,一个选择。

但实际上,他更清楚,这样的选择对于南宫望来说非常痛苦。而从斩杀了周挚的这一刻起,他与南宫望和聂初尘之间,就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很难再回到从前了。而因此,也与范阳史思明结下深仇,势不两立。

但孔晟绝不后悔。而如今,他还愿意给南宫望一个选择的机会,而他自己却无法选择。周挚是史思明的死党,潜入长安图谋不轨,对孔晟的安危产生巨大威胁,他不得不下手铲除。

“南宫望。”孔晟淡淡道。

南宫望沉默了片刻,还是躬身一礼:“山人见过大将军!大将军突然回城,想必是早就对山人有所怀疑吧?”

孔晟微微一笑:“你师傅范云聪竟然是史思明身边的心腹周挚,我刚知道不久。如果并不是初尘潜入我军中行刺宁国,我还不能发现。但既然初尘是史思明的女儿,范云聪是周挚的化身,我又如何能放心让你留在长安城和神龙卫呢?”

南宫望轻叹一声:“果然如此。吾师如此,山人也是莫名所以。但无论怎样,山人都不会投靠范阳逆贼,看来大将军从来都没有将山人当成自己人。”

“没有永远的自己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你的师傅,算不算你的自己人?你肯留在我身边,无非是认为我能带给你别人给不了的东西,你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旦史思明肯给予你想要的东西,你反水归范阳,其实也不是不可能的。”孔晟的声音平淡:“南宫望,其实我了解你远甚于你对于我的了解。你与乌显乌解这些人不同,你从始至终都没有把自己当成孔某的从属,角色不同、位置不同、心态不同,你如何反过来倒打一把抱怨孔某从未将你当成自己人看待呢?”

孔晟的反问让南宫望嘴角一抽,无言以对。孔晟的话字字句句诛心,将他过往的各种真实一一揭破,窗户纸被捅破了,他还能说什么?

“我对你有过信任,当然是有限的信任。但是我对你的忠诚报以审慎的怀疑。现在看来,我的判断还是正确的。虽然你刚才拒绝周挚,但是你扪心自问,你能拒绝一次,能拒绝第二次吗?当范阳开出足够的代价,你还能拒绝吗?”

“如果你刚才应允周挚,你已经死了。孔某对于背叛者,绝不心慈手软,你应该比谁都清楚。但是现在,我愿意给你一个机会和一个选择,如果你愿意留下,我们依旧恢复如常,仍然是作为战略的合作者关系存在,我会给予你想要的东西,而你所需要做的是为我做事,我更像是你的老板,而你则是职业雇员。”

南宫望闻言沉默了下去,良久才苦笑一声道:“大将军,吾师教养我十余载,如今你将他诛杀在我眼前,还要我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这山人实在是做不到,抱歉了!”

孔晟淡然一笑“这样也罢,你可以自行离去,我会进宫向陛下解释清楚。但是请你记住,你离开之后,若是归隐山林甘于蛰伏便罢,若是你去范阳,变成了我的敌人,下一次,你我再见之日,就是生死仇敌了。孔某对于敌人的手段,你该清楚。”

“哪怕是你,孔某也绝不手下留情,请你谨记。”

南宫望沉默了下去,神色更加平静。片刻后,他缓缓褪下神龙卫副使的四品官袍,向孔晟深躬一礼,大踏步走出了大堂。

他之所以毅然离开,一则是孔晟诛杀周挚,他无法做到心平气和地做到与杀师之仇平安共事,二则是孔晟捅破了那最后的伪装窗户纸,他感觉今后更难以融入孔晟的小团体,留下徒废人心,不如一走了之,另谋出路。

正如孔晟所言,南宫望是一个野心深重的人,他离开长安之后,不可能归隐山林。而哪怕是他最不看好史思明的范阳派系,但他还是会投向范阳,凭借他在长安、在孔晟身边的这些资本,凭借周挚弟子的身份,他会在范阳得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将来史思明能成事最好,若是不能成事,说不准南宫望却会取而代之,来达成自己的野心。虽然南宫望一直以来口口声声宣称自己只有“效仿诸葛孔明辅佐明主的愿望”,而没有自己称王称霸的理想,可孔晟却一眼看穿了他,只是没有点破就是了。

像南宫望这种人,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苦苦寻觅机会,但他未必会有这个机会。本来如果没有周挚的事儿,孔晟也不会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只要南宫望没有机会,他便没有威胁。

孔晟嘴角噙着一抹冷漠的笑意,他没有挽留,更没有派人阻挡。他更不怕南宫望投向范阳,因为南宫望在这边掌握的机密甚少,顶多是在神龙卫安排了几个心腹之人罢了。孔晟随后就会对神龙卫内部展开清理,不可能让南宫望在神龙卫内部安插下钉子和耳目。

孔晟也对南宫望动过杀机。只是他与南宫望毕竟共过一段时间的患难,而且还有聂初尘的情面在,孔晟终归不是真正的冷酷之人,他还是决定放南宫望一马。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终归算是旧人一场,哪怕日后为仇,也不好做得恩断义绝。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南宫望还没有做出危害长安侯府和背叛的事儿。

南宫望离开之后,去向不明。他在长安没有成家立业,所以走的也轻松自如,随身一个包裹,一匹代步劣马,连夜唤开城门,就去了。

孔晟连夜进宫求见皇帝。他是如何跟皇帝解释的,外人不知,反正孔晟在皇帝的寝宫与皇帝交谈了大半宿,于第二天拂晓时分神不知鬼不觉地骑乘大雕小白飞离长安城,这一夜之间的重大变故无人知晓。

不过,让朝野为之震动的是,午后时分突然从宫内传出一个重大的人事变动消息——神龙卫副使南宫望辞官归田,皇帝下诏调睢阳太守、御史中丞张巡回京,出任神龙卫副使,封忠义伯、银光禄大夫。

这是孔晟的建议,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对于接替南宫望的人选,孔晟在返回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神龙卫值司重大,不是皇帝信任的人、不是对皇帝无比忠诚的人,不能出任,之所以选中张巡,主要还是张巡的忠诚和清誉,天下闻名,加上有孔晟的极力举荐,皇帝勉强同意。

至于孔晟为什么会选择张巡,也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当前的神龙卫作为一个值司衙门,其实迫切需要一个能吏,同时因为神龙卫的特殊性,又需要一个御下严厉、面对群臣权贵毫不畏惧的酷吏。综合通盘考虑,相对来说,张巡比较合适。

况且,只是副使,只是在孔晟出使回纥期间代理,等孔晟返回长安,一切都归于平静,皇帝想通了这一节,也就心平气和了。

不过,孔晟的密奏让皇帝大为震动。实际上,皇帝远不像外界观察的那样昏庸,他对于史思明并不十分信任,只是表面上给予了百倍的热情回应,又是封王又是重赏,还接连下了三道诏命予以褒奖,其实都不过是缓兵之计,准备跟史思明秋后算账的。

但皇帝也没有想到,史思明竟然派人潜入长安,企图在自己身边安插钉子,这直接触怒了皇帝。

皇帝当日还下了两道密旨,一道是给赵王李系的,命他速速将兵权交给郭子仪,由郭子仪统率所有平叛兵马,等候朝廷下一步的调兵命令。

在这一点上,孔晟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与皇帝推心置腹彻夜长谈,终于还是让皇帝意识到了平叛之所以迟迟没有尘埃落定,除了形势险恶、叛军势力盘根错节这些客观因素之外,他不能充分给予郭子仪这些当世名将真正的兵权也是重要因素。前番他让皇太子李豫与郭子仪等人互相掣肘,现如今又让赵王李系坐镇洛阳,郭子仪等将官很难施展开手脚。

让郭子仪作为天下兵马副帅临战阵指挥作战,由郭子仪全权调度平叛事宜。至于皇太子李豫这个兵马大元帅,该挂名的还是挂名,但只是遥领,其人坐镇长安并不出战。如此一来,既安抚了皇太子李豫,又给予了郭子仪实质性的权力,两全其美。

至于对范阳的史思明,孔晟建议安抚封赏依旧,保持政策不变。在大义上,朝廷要占据主动。但朝廷不可轻易派人进驻范阳,暂时来说,还是让史思明控制范阳等地,等待他自己按捺不住起兵叛唐。而到了那个时候,洛阳的郭子仪等五路大军休养生息,以精锐之师形成五路合围,史思明蹦跶不起来。

实际上在孔晟看来,皇帝李亨最大的优点是能在平心静气地时候,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去。只要你的建议能说服他,能让皇帝感觉有理,那就有戏。这就需要极高的语言艺术和掌控人心的手腕,而孔晟最不缺的和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孔晟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而是结合天下大势,一点点、一条条、一道道将各种盘根错节的线索梳理清楚,逐步引到皇帝落入他的逻辑思维轨道,从而让皇帝自己认同并主动做出决断。

这是孔晟的高明之处,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皇帝的明智之处。因为很少有人能坐下来跟皇帝推心置腹讨论国事,能给皇帝将形势分析的这么通透,朝堂上的争吵互相攻击,让皇帝听了就厌烦,哪里还能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去。

还有一道密旨是给灵武太守林勇的,由孔晟带走。皇帝在诏命中明确提出,当孔晟的护军抵达灵武之后,由孔晟暂代灵武都督府大都督之责,全权调度灵武和西北一线兵马,以防回纥人铤而走险侵入大唐。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是存在的。

除了这两道密旨之外,还有一道公开的旨意,那就是册封皇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坐镇长安,居中调度,设大元帅府与东宫。

这已经在朝野上下的意料之中,不过,皇帝也是虚晃了一枪,竟然只让皇太子领了一个虚名,没有实权。他坐镇长安,所谓的大元帅就是名义上的,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连君命都可以抗拒,何况是皇太子的命令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李豫这一次没有插进军中得到他想要的无上军权。

李豫是有苦不能言,愤怒至极。

得了一个虚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权力。郭子仪战胜平叛还好,他也面上有荣光,如果郭子仪等人吃了败仗,他这个遥领的大元帅同时还要为之承担责任,甚至是千古骂名。

唯一令李豫心平气和的是,赵王李希同样被皇帝剥夺了兵权,并调回长安来继续当他的闲散王爷。这至少能说明,失去了兵权的赵王今后再也没有资格跟李豫争夺储君之位了。

也正因如此,李豫才按捺住没有发作出来。

最近东宫的派系在朝中甚嚣尘上,因为感觉孔晟出使回纥离开长安,皇帝身边只剩下李泌杜鸿渐这些文臣,太-子-党的人感觉机会来了,一个劲地撺掇李豫要夺回往日的权柄和荣耀来。

因此,在朝会上,几乎成了东宫派一边倒。除了皇后外戚派的人仗着皇后受宠偶尔与东宫派争一争之外,李泌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保皇文臣根本难成气候。

虽然他们官居一品,领衔朝野,但他们麾下的属员很多都是东宫的人,这相当于将他们架空,因为李豫的存在,李泌等人迟迟不敢将东宫的人清理出去——事实上也很难清理,因为人数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