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唐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封赏之争(3)

权唐 第三百二十一章 封赏之争(3)

作者:格鱼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8:52 来源:笔趣阁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李辅国笑:“娘娘,杂家此番来,一为贺喜。来人向娘娘献上杂家的礼物。”

李辅国手下两个小太监抬进来一个沉甸甸的箱子。

张氏扫了一眼,淡淡道:“李辅国,你这是作甚?”

“打开。”李辅国挥了挥手。

两个小太监毕恭毕敬地打开了箱子,耀眼的珠光宝气顿时让张氏看得目瞪口呆。

她虽然贵为皇帝的老婆,但因为李亨这个太子长期不得势,为了保命而不得不简朴度日免得引起他人猜忌,所以张氏在金银珠宝用度上比较简陋,而李亨当上皇帝之后,张氏随军东奔西走,战时一应从简,这么大批量的金银珠宝,不要说用了,就是见都没有见过。

李辅国向张氏投过深深的一瞥,眸光中又闪过一抹不舍。为了拉拢张氏,他已经拿出了他几乎半数的财富,下了极大的赌注。

张氏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李辅国,这些金银珠宝……你从何而来?”

李辅国心里冷笑着,嘴上却恭谨道:“娘娘,这是杂家平时省吃俭用存起来的,考虑到娘娘即将登位母仪天下,杂家这才全部进献出来,恭贺娘娘大典之用!”

张氏目光微微有些贪婪地紧盯着一箱子珠宝,良久才笑道:“既然李大总管如此有心,那么,本宫就收下了。”

李辅国眉开眼笑其实心里肉疼得紧:“娘娘,杂家此来,除了向娘娘贺喜之外。还求娘娘一件事。”

张氏挥了挥手:“李辅国,你不要客气,有话就说吧。”

李辅国深吸了一口气:“不知娘娘可曾听闻过孔晟的名字?”

张氏讶然:“然。不正是那江南第一才子、如今被陛下册封为送州太守的孔晟吗?他此刻正在洛阳,本宫也读过他的诗作,的确是才华横溢之辈,名不虚传。”

李辅国嗯了一声。然后小心谨慎地将今日朝堂之上的事儿简单说了一遍。

张氏眼珠子一转,故作惊讶道:“李辅国,你这是要本宫去向陛下说情,封赏那孔晟吗?看起来,你跟那孔晟倒是有几分情谊嘛。”

李辅国摇摇头:“娘娘,杂家虽然欣赏孔晟,却还远远谈不上交情。只是娘娘可曾知道,楚王殿下如今率军即将进驻长安,名震天下。陛下似有立楚王为太子的意思……”

张氏脸色一沉:“好了,李辅国,楚王功劳大、名声大,朝野皆知,你在本宫这里说三道四,究竟意欲何为?”

李辅国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要来跟张氏结盟,自然不会因为张氏的话就退缩:“娘娘。请恕罪。恕杂家斗胆,直言不讳了……娘娘膝下有兴王和定王殿下两人。两位殿下天资聪颖……”

张氏为李亨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兴王李诏,一个是定王李侗。兴王是李亨的第十二子,李侗则是十三子,与长子李俶相比,张氏的这两个儿子不仅体弱多病还非常年幼,暂时根本上不得战场。像李俶一样去积累战功。

但张氏自然想拥立自己的儿子为帝,无论是兴王还是定王,她日后才会有依靠。但现在的形势是李亨倾向于长子李俶,她心知肚明,所以。尽管李辅国再三暗示,她也故作不懂,就是不接李辅国的话茬。

李辅国说得口干舌燥,心下恼火,声音就多了一丝丝的不耐烦:“娘娘,楚王心性刚硬,素与娘娘不合,若是将来楚王登基称帝,怕是……怕是娘娘……”

张氏冷冷一笑:“李辅国,你说的这些,本宫可以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但是,这与那江南少年郎孔晟何关?”

李辅国躬身道:“娘娘,陛下封赏孔晟,一可不让楚王一系专美于前,将平叛大功尽揽在身,二则可为兴王、定王殿下拉拢臣属,培植心腹力量,两全其美,娘娘何乐而不为呢?”

“娘娘,那孔晟文武双全,是当世奇才。他毕竟拥有显赫战功,将来必成大器。此子在朝中没有根基,若是娘娘肯为两位殿下招揽此人,将来必是助力。”李辅国又道。

张氏沉吟了一会,突然笑了起来:“李辅国,你倒是用心良苦,本宫承你的情了。好吧,本宫见了陛下就为那孔晟说两句好话,不过听与不听,那是陛下的事了。”

李辅国躬身下去:“杂家拜谢娘娘,杂家愿意为娘娘效犬马之劳!”

张氏嘴角掠过一丝狡黠的笑容。

她生性狡诈,又善于伪装,其实就是李辅国不主动来向她示好结盟,她也会想办法将李辅国拉拢过来。李辅国主动送上门来,倒是省了她一番唇舌。

至于为孔晟说话的事儿,她虽然答应下来,却根本不想做。

目前,她关心的不是两个儿子的前程,而是自己的皇后大位。眼看就要梦想成真,她不会允许出半点差错。若是因为孔晟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在皇帝心里丢了分,她绝对会得不偿失。

李辅国出了张氏的住处,立即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函来,命随身的小太监立即送出去,派心腹手下连夜驰往洛阳,交在孔晟手上。

而几乎是与此同时,赵王李系也亲书信函一封,交手下快马加鞭奔赴洛阳送信。李系的心思很简单,无非是主动向孔晟示好,既然做了人情,就要做在明处,他可不想当幕后默默奉献的活雷锋。

长安。十月初三。

十月份的长安依旧有些燥热,雄伟的长安城幽深的城门缓缓洞开。

京师长安沦陷15个月后终于收复了,这是进入战略决战以来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他们呜咽着、欢呼着,为从此结束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而庆幸。为摆脱叛军野蛮铁蹄的蹂躏而欢庆。但长安城的百姓也许并不知道,刚刚赶走了叛军,一场背后的交易几乎让他们遭到灭顶之灾。

这个时候,李俶还没有接到自己加封为楚王的昭命,作为代表天子的三军统率,他意气风发身着甲胄。手持长枪,威风凛凛地跨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位列三军将士之前。

十几万唐军结阵森严,铠甲鲜明。枪立如雨,在阳光下闪烁着绚烂的寒光。

李俶身后,郭子仪、李光弼,还有回纥太子叶护也是一身铠甲,端坐在马上。至于其他部将,都各自率兵列阵。等候李俶发出进城的军令。

李俶深深凝望着眼前这座凝聚着多少家国情怀的大唐帝都,心头感慨万千。这是李唐宗室赖以掌控天下的社稷宗庙所在,今日能得以收回,无疑代表着平叛已经进入尾声,安贼的穷途末路。

“此战功成,迎陛下还朝指日可待,全赖诸将戮力同心,血战疆场!”李俶缓缓回头向郭子仪等人投过微微一瞥。

郭子仪和李光弼在马上躬身下去:“殿下。我等当为朝廷效死,此战功成。全赖殿下指挥调度有方!”

尽管长安收复战其实与李俶没有多少关系,但郭子仪和李光弼还是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大皇子李俶。李俶为人谦和,也颇有气度,是两人心目中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李俶微微一笑道:“两位将军客气!本王……”

李俶正要下达进城的军令,却听叶护在一旁轻轻道:“殿下,回纥奉大唐皇帝陛下昭命。由叶护率军三万助朝廷平叛,这一路行来,回纥军马死伤过半,还请殿下不要忘记当初陛下与我父汗许下的承诺。”

叶护这话让李俶听了脸色微微一变。

李亨即位后为了征召回纥兵马助战平叛,曾经许下承诺。光复长安洛阳之后,任由回纥人掳掠安贼留下的金银财帛和人口补充兵源。

这是权宜之计,但到了这个份上,却也不能不兑现。

郭子仪和李光弼在马上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中读到了一抹凝重和愤怒。

作为汉人将领,两人岂能愿意让回纥人掳掠汉人财富和人口,但这是皇帝当初的承诺,他们也无可奈何。

李俶定了定神,勉强笑着敷衍道:“叶护太子,回纥助战之情,朝廷和陛下都牢记在心。只是如今长安虽然收复,但安贼肆虐多时,长安百姓苦不堪言十室九空,兼之长安是帝都,还请太子网开一面,待日后进军洛阳,本王一定待陛下兑现承诺。”

叶护听了有些不满道:“殿下,洛阳已为孔晟占据,早在朝廷管制之下。还请殿下下令,让叶护率军与张镐一道进军洛阳,我们回纥苦战多时,也急需要补充给养辎重粮草了。”

叶护说的肆无忌惮。这就是公开要求去洛阳掳掠财富,无论是谁听了都恼火不堪。

但叛军还未全歼,风雨飘摇中的李唐王朝再也经不住战乱纷扰了,此刻,还不是跟回纥人翻脸的时候,李俶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叶护大喜,立即传令所属回纥兵马离开长安,改道洛阳,疾驰而去。

郭子仪迟疑了一下,望着回纥人轰鸣而去的马蹄声和震天蔽日的烟尘,凝重道:“殿下,任由回纥兵马掳掠东都洛阳,恐怕……”

李俶恼火地摆了摆手:“这是父皇当日的承诺,本王也没有办法。好在洛阳已经是一座空城,就让回纥人尝点甜头,否则这些回纥人必不甘心,不会善罢甘休。”

听李俶这般说,李光弼本想开口说几句,就骤然闭住了嘴。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