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摸尸匠 > 第二章 青铜鼓

摸尸匠 第二章 青铜鼓

作者:花曼楼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8:29 来源:笔趣阁

尽管高超还没有看清楚那个东西,就赶紧又用粗布把它盖了起来。

随即,他的脑子里就一下蹦出来三个字:铜路子。

所谓铜路子,也就是青铜器,看到这样的东西,无论是哪个行里人,也都难免会被惊出一身冷汗。

高超自然也是行里人,所以他此刻便也出了一身的冷汗,眼睛直直的盯在那个东西之上。

其实对于高超他们这些人来说,见到铜路子也并非坏事,只是他们对这铜路子的感情实在有些复杂,简直可以说是既爱又恨。

爱,是因为这铜路子有人要,值钱,保证个个都是天价货,所谓天价货,那就是货价高得离谱。

恨,却是因为烫手,辣眼,太敏感,因为国家法律明确规定,这种青铜器除了从海外倒卖流回国内的,就全部属于禁拍品,也就是完全不允许在国内私自买卖流通的。

所以此刻,当高超看到这样一件青铜器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第一时间的自然反应,就是想到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这件青铜器只不过是件“高老八”而已。

所谓“高老八”,也就是仿造品,赝品,不过虽然是赝品,也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判眼,新仿,旧仿,还有高仿。

判眼,是行话,指的就是仿造得很粗劣,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仿品,多为地摊货,也叫“新加坡”,就是新假破的意思,这种判眼货很少会出现在堂口里,绝大多数都是被放在鬼市之中的地摊上充数,因为判眼货放在堂口里,让人看出来丢不起人,所以也就是摆在地摊上糊弄些不懂行的生手。

其他三种仿品中,新仿是指新近仿造的物件,一般都不是老工艺,但是品相却极佳,看起来赏心悦目,有些艺术价值,是在堂口里面糊弄外行人和国际友人专用的好东西。

旧仿,顾名思义,虽然是仿冒品,但是很旧,有年代,其实也算文物,一般是指明清年间仿造的古董,大多为古书古画,鲜有瓷器玉器,这样的东西如果出自大家之手,仿造的好,也是有人要的,有人要就有市场价值,所以有时候碰对了买家,也能出个好价钱。

高仿,那就是仿造品中的顶级货了,很多高仿货其实也是出自大师之手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齐白石,也可谓是高仿的巨匠,所以对于高仿来说,一般人是绝对看不出其中破绽的,这样的东西在市面上也不多见,绝大部分其实都被当成真品收了起来,甚至有一些高仿货还被当成一眼货放在行里拍卖的都有。

总之,高老八在古玩市面上绝对不在少数,至于市面上能够见到的青铜器,那就基本上都是高老八了。

所以高超盘算着,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眼前这玩意就是个假货,那他就直接把这东西还给这位老阿婆,因为他大老远的出来铲地皮不容易,不想背着这么个玩意回长沙,让人给笑话了。

不过高超也想着还有第二种情况,那就是这件东西并不是什么高老八,它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一眼大开门。

其实能够在这深山之中收到开门货的概率虽小,但是却也不无可能,因为此刻摆在他面前的这件东西,很有可能是件出土的鬼货,那它十之**就是个真玩意。

行里叫的鬼货,也就是盗墓出土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有时候的确会流落在民间,因为盗墓的摸尸匠“捡”出来的东西,一般为了安全起见,都会尽快在当地出手,有时候就站在坑边上直接做买卖,所以摸尸匠为了方便,也会把墓里的小件明器当成酬劳,分给那些受雇打杂的人,而这些打杂的人,一般都是当地的农户。

所以,那些去山里铲地皮的人,才有可能钻空子,在偏远山区的农户手里,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收到些价值不菲的大开门。

不过话再说回来,倘若这东西的确件实实在在的青铜器,那高超反而更上火了,因为如此第二种情况在高超看来,就实在有些难以处理了。

这么说吧,这件铜路子既然被他撞见了,那他是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要把它收下来的,因为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怎么能够放过?

但是如果高超把它收了下来,那这东西可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为日后要想把它出手变现的话,那就有点困难了,这东西多半是有价无市,恐怕市面上都没有人敢要。

就算有人敢要,出了个还不错的价钱,那高超敢不敢卖又得另当别论,其实不管他卖与不卖,只要是落在了他的手里,那他就已经算是触犯了国家的相关法律,这要是因此被雷子给盯上了,抓进去蹲了号子,那可真就太不值得了。

所以高超想到这里,脑子已是一片混乱,当下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是不管怎样,眼下这东西真假未辨,他还是得先对这件东西“掌眼”一番,才好再做定夺。掌眼,也算行话,就是验货看新老。

只是高超对掌眼这样的青铜器,其实并没有多少把握,毕竟这铜路子他见过的不多,经手的就更少了,以他现在的水平,他也只能勉强分辨出那些仿造粗劣的高老八。

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高超心说想那么多也没个卵用,还是先凭着本事仔细看看再说。

这样一想,高超做了次深呼吸,才又揭开了眼前的那层黑色粗布。

昏暗的灯光之下,一抹铜绿再次显露出来,让他倍感紧张。

但是这种紧张对高超来说,也不是坏事,它可以让高超的精神高度集中,这样才能对眼前的铜路子好好掌眼,来他个“望闻问切”。

这里所说的“望闻问切”,并非是中医所指的望闻问切。

古玩行当中,也有“望闻问切”,这四个字来的精巧,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古玩鉴定中最基本的一些要素。

望,即是看,要看大体,局部,细微,一般要使用放大镜对物件细致观察,再结合物品上的一些特点,与其他真品物件进行对比,从而辨析真伪,确定年代,正可谓:多读方才识广,多望方能辨佯。

闻,即是嗅,用鼻子闻味道,看看物件本身有无古怪的气味,这在古董鉴定中,可是非常了得的功夫,很多大师只是靠闻,便可以分辨东西真伪,甚至分辨物件的历史年代,因为很多高老八赝品,为了做旧都会将物件长时间的放入各种东西中掩埋浸泡,不过就算成品经过去味处理之后,也还是会留有一丝气味的,而这仅有的一丝气味,便是鉴别真伪的而关键所在,所以说这闻上一闻,是必须要会的功夫之一。

问,即是谈,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只要能谈的,就和卖家谈,多谈无忌讳,少谈无生意,从谈话中解卖家意图,看卖家心态,识卖家人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切,即是神,是这四字之中最为深奥的,这神要是说起来的话,还真是有些不好解释,所谓神,可理解为神韵,神气,心领神会,只因这古玩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磨,便自身也带了一种神,所以有些大师在鉴定物件的时候,最后都要用手把玩一番,用心去参悟体会物件自身所带的这种神,然后才会做出最终判断,给物件凭赏估价,所以说这“切”实在是重要,但是却极为难以掌握。

虽然高超对这“望闻问切”还算了解,但是他毕竟入行时日不长,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却不多,所以在他此番掌眼之后,却还是觉得心里实在没底。

这件东西,高超倒还算认得,它是一面青铜鼓。

青铜鼓,多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出土,年代多为战国及汉代,大多是礼器及盛装食物所用。

不过一般出土的青铜鼓,都是个头很大,直径多在两尺开外,像个小水缸一样的,而如此足球一般大小的青铜鼓,更接近于陕北那种腰鼓的尺寸,所以对于高超来说,他也还是头一回见到这种东西。

不过尺寸精小,还不是这面青铜鼓的最大特点。

一般出土的青铜鼓,均是鼓面在上,下端开口,其上端鼓面必为青铜所铸,但是此刻高超手中的这面青铜鼓,却是两端的鼓面,有一面是青铜铸造的,而另一面,竟然包着一张皮面。

高超不免心说,这就太奇怪了,如果一端是青铜鼓面,一端是皮面的话,那这面青铜鼓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难道它还真是用来敲击的乐器吗?

他再仔细观察,发现那层皮面已呈黑黄颜色,表面已有一层包浆,说明皮面的确有些年头,但是那皮质僵硬,且毫无韧性,虽然年代久远,但是高超却能一眼辨出,这层皮面和青铜鼓不是一个年代的东西,很可能是后人做上去的。

看到如此情况,高超暗笑心说,就算这面青铜鼓是一眼大开门,但是这人为后做的老皮面,可真是有些画蛇添足了。

再看这青铜鼓的鼓身,其身上一侧两端各有一耳,可以用来拴绑丝带等饰物,而鼓身上竟还铸有精美的纹饰。

纹饰华丽细致,保存十分完好,从做工上来看,应该是具备一眼货相,不属仿品,但是其纹饰样式却有些古怪。

那些纹饰,和当地少数民族一些古玩上所绘的纹饰截然不同,当地纹饰多为太阳纹,蛙纹,牛纹,云纹,雷纹等,但此鼓鼓身上的纹饰,线条明朗,更像画作一般,极像是以绘画的形式,在这面青铜鼓上展现了什么不得而知的事物。

而在这华丽精美的纹饰之间,高超却也发现了好似有些清晰的文字。

其文字排列并非工整,而是很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且文字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实在有番说不出的风韵傲骨。

只是这些文字对于高超来说,就像是天书一般,根本是一个都不认得,更不知道这些文字是属于哪朝哪代的,所以高超此时也不免暗叹,心说看来以后没事的时候,还得多多学习才是。

虽然这面青铜鼓尚存诸多蹊跷,不过高超现在也没有时间去仔细琢磨这些事情,就只好先将一些疑问,暂时放在一边。

此刻他多少感到有些无奈,因为当他掌眼过这面青铜鼓以后,他仍然无法断定其真假年代,不过这种情况其实也算正常,正所谓,看货无百分,辨伪无求真,在这古玩鉴定之中,还从来没有哪个人敢绝对的说,这东西百分之百就是真的。

因为就算经验再丰富的大师,也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定金眼,我有金刚钻,这辨假的人,永远不及造假的人多。

虽然现在高超看不出来真假,但是他心里却并不慌张,不见兔子不撒鹰,是他这行的规矩和原则,你再好的东西拿过来,他就算再喜欢,只要还没掏钱收货,那就没什么可着急的。

所以按照规矩,现在高超该询价了,看看卖主老阿婆的意思,要多要少,他再顺风使舵,见机行事,这谈生意也是一门学问,高超还从来没有吃过大亏。

所以他蹲在床边,用手端着那面青铜鼓,轻声说道:“阿婆啊,你这东西想开个什么价……”

高超边说话,边转过头看向门口,可谁知他话还没有说完,人却已经怔住。

只见那木屋门外,不知何时起竟已空空如也,此刻门外一片黑暗,却连半个人影也不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