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璧的过世,令得在外任官的楼盛怀和陆无徽悲痛不已。
长泰三十七年春闱还如在眼前,可是周君璧已经不在了。他们避过了当年贡院的暴动,周君璧却死在了国子监请愿中。
国子监被定罪,周君璧死亡,这两事使楼盛怀等人对于大永朝廷更失望,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就更强烈。
上官皇室的昏庸无能令他们寒心,朝中奸佞的专权狠毒让他们痛恨。这样的君主,这样的朝廷,他们再无归属之感。
至此礼崩乐坏之际,开创新朝谋求太平的心思,在他们心中激荡。谋反之心,已经不是难说出口的事情。
像楼盛怀和陆元徽这样有所觉醒的官员,还有张澍杨简锐等人。臣心民心所向,有其来路可鉴,他们最终站在大永皇朝的对立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天下,已经风云色变,可怜京兆官员还不知道,径直沉浸在诡异的平静里。
对于京兆官员而言,国子监事件似乎和他们无关。国子监官员和生员的伤亡,没有影响到他们,他们的官涯生活并没有变化,该做什么还是去做什么。
但是这事件,是直接影响了另外一些人。这些人,就是国子监幸存的官员和监生,还有那些死亡监生的亲人。一时间,京兆有许多人家挂白披素,哭声震野。
那些凭空消失的国子监生尸首,依然没有找到。京兆府推诿。大理寺漠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国子祭酒魏慕白强忍着悲痛,为在这次冲突中丧生的国子监生立了衣冠冢。立高碑铭曰:国子一百五十烈士墓。
高碑的背面,是魏慕白亲刻的碑文,字有千均力,振聋发聩。有言:“景兴元年七月廿五,国子监生起而卫道,以守正之心,秉天下文安。却为奸佞所害,一百五十人就义。此举,却被定罪有二。荒天下之大谬!皆因牡鸡司晨,外戚专权。惜乎,苍天不仁,致民间有乱祸;悲乎。大地有泣。使知士有泪血。然一人之死,可警京兆十户,百人之死,可动天下七道。世有动乱,而有忠义出,百人先驱,去浊扬清。吾辈泣而拜之。国子有此文英,文脉不息。文道长存!立此碑为记,望后世知而记之。国子祭酒魏慕白立。”
这衣冠冢。就立于国子监内,在至圣先师造像之旁。
其时,魏慕白在狱中受刑太过,已如风中残烛。立下此碑之后,他就自缢身亡,以其性命去祭奠那些丧生的国子监生。
然而他的姓名,却和这碑文一样,为后人铭记,为国子监世代供奉。
且说魏慕白刻的这碑文,为国子监正名,直指朝中的奸佞就是皇后和左家。这就是当众甩了左家一巴掌。
须知碑文这东西,乃刀笔定论之用。这样的碑文,就等于将左家的罪证刻了下来。左良哲怎么能忍?他必要毁了此碑,怎么可能让它留存下来?
可是,就算左良哲就算再想毁掉此碑,也恨恨而不得!
因为,天宁寺的常真禅师出面保住了此碑。
常真禅师德高年老,在大永的威望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在常真禅师用千秋钱庄之财救助河内道百姓后,他在大永百姓心目中,就是慈悲普渡的代表了。
常真禅师乃世外之人,其威望就是景兴帝都要礼让三分,左良哲自然不敢放肆。
当左良哲的属下带着京兆府兵前到国子监的时候,常真禅师也正好带着的僧人去到国子监。
常真禅师的身后,还跟着一大群的百姓、商人和内宅妇人,他们都是天宁寺的信众。
京兆府兵见到这态势不对,连忙去请了上官阶和左良哲前来。常真禅师的威望,这些府兵都是知道的,怕是只有他们的主官才能应付了。
可是,左良哲听了府兵的汇报之后,沉吟片刻,这样说道:“让府兵离开国子监吧,切勿和常真禅师起冲突。”
常真禅师会去国子监,想必为的就是魏慕白的碑文。在思度之后,左良哲选择了退避。
在以常真禅师为人质之前,左良哲根本没想到一个住持会有那样的号召力。当时千秋钱庄总号的盛况,左良哲还记得。
非是他惧怕了常真禅师,而是常真禅师身后有众多的信众。众怒难犯,国子监生请愿的事情刚刚平息,左良哲不想为了这碑文而再起动乱。
有了左良哲发话,京兆府兵就从国子监中撤出了。常真禅师见着他们离去,只双手合十,说了一句:“阿弥陀佛。”
低首敛目,慈悲之意尽显。
在京兆府兵离去之后,常真禅师看着眼前的衣冠冢,吩咐弟子将碑文拓下来,以作留传。
然后席地而坐,口念《地藏经》,随后吟念《往生咒》。他身后跟随着的信众,也和常真禅师一样,坐了下来,为死去的国子监生念经。
“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静寂的国子监内,有袅袅焚音。
随后赶来的护国寺和报恩寺住持,听着这熟悉的梵音,再看着常真禅师静穆慈悲的面容,心中极为感慨。
佛者在心中,常怀慈悲,普渡众生。常真禅师,要比他们做得好。
随即,他们也坐了下来,和天宁禅师一样,念诵着他们无比熟悉的内容。
京兆三大寺的住持,都出现在国子监,为死去的国子监生念经。这个事情,代表着三大寺对国子监事件的评判,也在以他们世外的方式,抗诉着国子监的定罪之举。
京兆百姓见到三大寺的举动,再结合他们所听到的只言片语,隐约觉得国子监并不像官员们说的一样,是有大不敬和有辱斯文两大罪的。
至于朝臣们,仍是闭口沉眼,不该说不能说的话语,是绝不多说。这一次的国子监事件和天宁寺护碑之举,他们就当没有发生一样,朝中几无这两事的议论。
不管是左良哲在其中压制还是别的什么,朝臣们关注的,只是紫宸殿中的景兴帝何时醒来。
京兆发生了国子监事件,景兴帝也还没有醒来,病情也没有恶化,就这样断断续续昏睡着。
若不是楚炎、卫复礼等朝臣,亲眼见到景兴帝曾经醒过来,他们早就怀疑紫宸殿中的皇上,就只有个名义而已。
在景兴帝短暂的清醒期间,卫复礼向景兴帝提及了沈家七大罪状的圣旨,还道沈家忠心耿耿,请景兴帝收回旨意。
景兴帝脑袋迷迷糊糊的,听着沈家的七大罪状,觉得沈家“罔顾圣意,触犯天颜”之罪,的确是有的。营建鞠场和献俘礼的事情,景兴帝仍耿耿于怀。
在景兴帝昏迷之前,景兴帝就打算对沈家动手。他下旨将沈华善、沈则敬和袁焕等人召回京兆,就是为了问罪定罪的。
如今左家为沈家罗织了这七大罪,正合景兴帝的心意。他懵懵懂懂地想:将沈家拔除,就可以去掉心头大患了。左良哲,的确是懂得朕心。
他尚不知道他病重昏迷数日,也不知道左氏假传旨意的凶狠,他所想所及的,仍是最在意的碧云骢祥瑞、天命所归这些事。
尽管力竭虚弱,景兴帝还是努力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此乃朕意,众臣遵旨,不得有贰。”
他说出的话语,和卫复礼所期待的结果恰恰相反。听到景兴帝这样说,卫复礼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怀疑自己所听到的。
左家假传旨意,皇上竟然不以为意,反而坐实了沈家的七大罪状?怎么可能?
“皇上……”卫复礼正欲说什么,可是他身边跪着的左良哲马上就开口说话了,阻住了卫复礼继续说话。
“卫大人,皇上的旨意,朝官们都听清楚了。卫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左良哲环顾了一下,他的周围,除了卫复礼之外,还有三省六部的主官,他们都清楚听到了景兴帝说的话语。
左良哲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心情极好。皇上这些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如今沈家定罪的旨意,朝臣再不能质疑了。
国子监之事已经平息,扰攘的沈家罪状,已经定下。就算景兴帝清醒着,左良哲也能顺心顺遂,他怎么能不高兴?
“皇上乏了,诸位大人,敬请退下吧。”卫复礼还想说什么,可是内侍首领已经开口了。
正如内侍所说的一样,此时景兴帝又觉得眼皮沉重,昏睡之意袭来,的确是乏了。
见到景兴帝再次昏睡,卫复礼无法,只得和其余朝臣一样,离开了紫宸殿。
因有景兴帝金口亲证,沈家有七大罪的圣旨再无争议。
随即,司农卿雷致远带着这圣旨并宣旨内侍,快马往西宁道疾驰。
当然,他没有忘记带着吏部任命他为西宁道观察使的任命,那是他富贵荣华的代表。他前去西宁道,就是为了接管西宁道的兵马和权力,怎么会忘记带上吏部的任命呢?
当这个圣旨到达西宁道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京兆谁也不知道,我们接下来细看。(未完待续。。)
ps: 二更!感谢爱彦吉的打赏,感谢流星深雪的粉红票!晚上去办事,路上塞了三个小时,回到家吐得七荤八素,从不晕车的我,终于知道了晕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