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警监 > 第九十七章 “801”专案组

超级警监 第九十七章 “801”专案组

作者:卓牧闲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8:00 来源:笔趣阁

周六不用上班,张琳依然起得很早。

一是要陪“辩方证人”跑步遛狗,二是今天要出一趟远门,陪他去如中老家探望姐姐和姐夫。

江省计划生育管得严,为了把韩律师生下来,韩家几乎被罚得倾家荡产。

房子被拆了,就剩几亩地,姐姐的童年自然不会好过,小学没上完就辍学回家干农活儿。后来父母遇到到意外,整个家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种地养猪,供弟弟上学,什么都干,而当时她才十七八岁。

直到韩老先生多方打听到她们姐弟,境况才有所好转。

她没什么文化,姐夫也没什么文化,一个在家种地,一个边种地边当屠夫杀猪卖肉。韩老先生想带她们小两口去美国,她们从没出过远门怕人生地不熟不想去,最后只好出钱给她们盖了一栋二层小楼,让她们过自己的小日子。

韩均后来发达了,十万二十万的没少给。

可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包括堂爷爷之前给的那些钱,她全部存银行,一分舍不得花。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把钱留给孩子上大学,等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去大城市工作,给他买车买房,让他在大城市成家立业。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对从未见过面的朴实到极点的姐姐,张琳怀有极大敬意。

跑完步,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就把车从地下停车场开到植物园警务室门口,把昨天下午接小萍时买的那些礼物,一袋一袋往奥迪上装。

后备箱塞得满满的,只能往后排座上堆,韩均扶着车门笑道:“亲爱的,上次回去时镇上又开了一家大超市,江城有的那边全有,至于搞这么麻烦吗?”

头一次上门,张琳真有股“丑媳妇见公婆”的感觉,一夜都没睡好,生怕礼数不周,一边收拾着一边嘀咕道:“到家门口才买,显得多没诚意呀!别光站着不动手,把那两箱牛奶给我拿过来。”

“好好好,我给你拿。”

刚转过身,一个五十多岁的二级警督微笑着迎了上来,一脸好奇地问:“韩处长,您这是要出门?”

植物园警务室其实有两个,一个在大门边上的游客中心,但那边以植物园保安为主,只有“黄金周”和节假日的时候,民警才会过去执勤。

正对着人才公寓的这个警务室才是真正的警务室,建有视频监控平台,把植物园、人才公寓及周边的学校、酒店、商铺等单位门前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整合,连接到社区警务室里,形成监控网络,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能够及时掌握社区动态,洞察社区情况。

这个警务室直接隶属于分局,只接警不处警,小案子移交给辖区派出所,大案子移交给责任区刑警队。而包括眼前这位在内的六个警务室民警,全是实战经验丰富,已经或即将退居二线的老同志。

他们家庭稳定,子女已经参加工作,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把他们“下沉”到一线,既可以节约警力成本,提升警力运行效率,又利于促进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不像其他政府部门,一退居二线就可以回家带孙子或搞第三产业。

姜怡昨天介绍过,他退居二线之前曾干过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韩均按照国内官场的习惯,依然以他之前的职务相称,拉开mini车门笑道:“是啊,这不是双休吗,准备回老家看看。孟大队,您怎么来这么早,是不是今天游客多?”

老孟回头看了一眼,若无其事地笑道:“什么来这么早,是压根没回去。值了一夜班,本应该来接班的老吴家里正好有点事,我帮他再盯一个上午。”

他们不是正科级就副科级,能坚持在一线已经很不错了,分局对警务室管理远没有派出所和刑警队那么严。可以自己调班,早来一会儿晚来一会也没什么事。

韩均把两箱牛奶递给张琳,拉开副驾驶门,从车里翻出一盒软中华,往他手里一塞:“孟大队,不知道什么时拉车上的,我又不抽,您拿着,省得放我车上发霉。”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

“烟酒不分家,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再说我们已经是邻居了,连上楼的门儿都开在你们警务室里。”

这里不是刑侦局更不是公安厅,门口既没保安站岗更没武警放哨,刑侦局综合处蒋处长过来考察办公环境时出于安全考虑,跟植物园管委会协调了一下,找工人把谁都可以上去的楼道封上了,在警务室后墙上开了一个门,让西郊分局植物园警务室的干警变成了省厅积案清查组的“门卫”。

烟酒不分家,并且正如他所说已经是邻居了,老孟也不矫情,接过香烟笑道:“韩处长,您这儿的安保措施比看守所一点都不差。我们给您站第一道岗,上去还要经过两道门,又要刷卡输密码,又要对指纹的,据说过两天又要来装防弹玻璃,搞得清楚的是省厅专案组,搞不清楚的以为上面是银行金库呢!”

搞得是有点夸张,整个一美国大片里的“安全屋”,韩均抬头看了一眼,笑道:“上楼是挺麻烦的,孟大队,回头我让人给您办张卡,想什么时候上去喝茶就什么时候上去喝茶,想什么时候上去聊天就什么时候上去聊天,用不着搞这么泾渭分明。”

跟“保密”扯上关系的事,谁都不想掺和,老孟顿时连连摇头道:“别,千万别!韩处长,分局领导交代过,您那上面是保密单位,不该问的不能问,不该看的更不能看,我都快退休了,您就饶了我吧。”

韩均哑然失笑道:“保密单位?”

“局里是这么交代的。”

老孟指了指警务室外的门牌号,嘿嘿笑道:“沿江西路八百零一号,前天来的省厅领导说了,就以‘八零幺’作为您这儿的代号,意义重大。以后我可以跟我孙子吹吹牛,我在下面给您看过门,怎么着也算半个八零幺的人。”

这个代号意义确实很大。

他身份特殊,从没把自己当成国家干部,不管破多少大案要案都不想抛头露面。可立功不能不授奖,不能不宣传,不然上上下下谁知道公安部门有哪些成绩。

刑侦局范政委路过这里看了一眼,干脆以门牌号为积案清查组代号,打算以后只宣传这个神秘的集体,不宣传个人。

再就是彭厅长对韩律师期望很高,但韩律师这个人又有些“不识抬举”。晋职晋衔他不感兴趣,行政命令对他不管用,为落实彭厅长的意图,蒋政委想借这个代号给他施加点压力。

sh公安局刑侦总队因其门牌号803(中山北一路803号)而得名,通过大型广播剧《刑警803》和电视剧《中国刑警803》让sh人家喻户晓,几乎成了刑警形象的符号。

sh有个“803”,江省有个“801”。人家“803”能破案,你“801”不能一点成绩没有,不然真对不起这个代号。

韩均不明所以,正准备问个究竟,“801”的另外两个成员谈笑风生地走了过来。

姜怡把夏莫青介绍给张琳,然后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小心翼翼地问:“师傅,王队马上就到,您能不能等会再走。”

“他真来了?”韩均倍感意外,一没想到他真敢来,二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市局下了死命令,他能不来吗?”

从江城到老家三百多公里,姐姐和姐夫正等着他俩回去吃午饭,韩均哪里愿意等,想了想之后走到夏莫青面前道:“夏警官,我不知道你以前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但到了这儿之后就要严格遵守《劳动法》,该上班上班,该休息休息。”

星期六加班很正常,夏莫青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韩均接着道:“作为情报信息研判专家,你肯定知道每年公布的命案侦破率是怎么回事,百分之九十几听上去很高,但既没提命案发生数,又没把陈年积案算进去,甚至有些没上报。

换言之,全省积案没有500起也有400起,时间最久的或许能追溯到几十年前。我们不是刑警队,他们一年甚至几年都碰不上几起,所以一遇到命案就会没日没夜侦破。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那我们会被活活累死,毕竟太多了,多到我们根本破不完。”

中国内地命案破案率在90%以上,香港是75%,而香港却被称为“亚洲最安全的城市”。且不说这个“90%以上”有没有水分,就算一点水分没有也不等于内地比香港更安全。

因为命案发生数是衡量是否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内地每年发生1000起命案,按90%破案率计算,就意味着有100起没破;而香港每年就发生100起命案,按75%破案率计算每年只有25起未破。相比之下,香港肯定显得更安全。

作为一个工作十几年的干警,作为一个情报研判专家,夏莫青非常清楚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社会管理跟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没有相匹配,社会管理长期滞后。

这些年好多了,上面对命案非常重视,提出“命案必破”。

十年前就不一样了,很多基层公安部门是靠罚款过日子,连最基本的经费都保障不了。经费保障不了,警力自然也保障不了,新案子来不及破,老案子只能放下,像阴天驮稻草一样越驮越重,旧案越积越多。而且时间拖得越久,案子越难侦破。

他说得没错,清查组的工作性质与刑警队不同,不能一味蛮干。夏莫青重重点了下头,一脸诚恳地说:“韩处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走您的,我等一下王思强同志,等他到了之后就回去休息,周一上午8点准时上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