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贵女反攻记 > 第八百一十九/二十章 盛极

贵女反攻记 第八百一十九/二十章 盛极

作者:悠悠忘忧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4:37 来源:笔趣阁

大门外,百姓们敲锣打鼓的欢呼着,似是过年一般的开怀依稀,还能听到有人在兴奋的喊着,可因着人声太嘈杂,慕嫣然却完全听不到他们在喊些什么。!

“王爷定然凯旋归来了,主子,您就别担心了······”

见慕嫣然一脸的关切,紫月轻声劝道。

站了好一会儿,似是被人群的激动所感染,慕嫣然的眼眸中,也带出了几丝抑制不住的喜悦。

“主子……”

见慕嫣然出了府门疾步朝街道上走去,紫月情急的追了上去。

刚出了巷口,慕嫣然便觉得,自己仿若被抛进了一个沸腾的巨浪中,周遭的欢呼声,让她有片刻的不适应,下一瞬,心底已漫起了一层澎湃。

人群中聚集在街道的两侧,而街道中央,是得胜归来的将士,虽身上血迹斑斑,满面疲色,可眼中的喜悦却让人感同身受。

远远的站在人群末端,看着百姓们洋溢出来的笑脸,看着将士们挺胸昂头的得意,慕嫣然的心底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忽的,面前的众人都振臂高呼起来,慕嫣然顺着人群的方向看去,便见贺启暄骑着马从远处缓步而来。

午后的阳光,从正中偏西的方向斜斜洒照过来,一身银色盔甲的贺启暄身上,便散发出了一股慑人的耀眼光芒。

男人线条分明的坚毅容颜上,下巴上已经冒出了一层青色的胡茬·可眼中饱含着的果敢坚毅的决心,却让人只看着就觉得安心不已,仿若此生有他在便不用再为自己的衣食和安危而担忧。

踩在马镫上的乌色厚靴,几近灰白,而衣袍下摆上,还有些轻微的血迹,贺启暄的容颜淡然,可围观的百姓却可以想象,这几日·贺启暄带着将士们在城外经历了何等惨烈的战役。

渐渐的,喧嚣的人群安静了下来,只面怀感恩的看着街道中的将

及至贺启暄从目光的尽头渐渐临近,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恭敬无比的叩拜道:“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参差不齐的人群中,骑在马上的贺启暄,浑身笼罩在一片金光中,直如远古战神般高大威武。

慕嫣然仰面看着,似是从未这般专注的看过他一般·久久不动的凝视着他。

目光一直追随着贺启暄的身影,及至他从身前掠过,驶向前方,忽然,贺启暄转过了头,眼神只一瞬,就锁定了被挤在人群末端的慕嫣然。

展颜一笑,贺启暄的眼眸中,似是无声的在说:嫣儿,我回来了。

回以一个柔和的笑容·慕嫣然点了点头,贺启暄一抖缰绳,快马疾驰着朝前奔去·不一会儿,就再也看不见了。

“主子,我们回去吧……”

见人群四散,唯恐一会儿发生踩踏事件,紫云情急的护着慕嫣然,两人返身回到了慕府。

进了柏松堂,便见有伶俐的丫鬟绘声绘色的讲述着方才在外头看见的那一幕,慕嫣然抿嘴浅笑·走到柳氏身边坐下·静静的听那小丫鬟讲说。

待到那丫鬟讲完,慕老太太极高兴的赞道:“嗯·是个口齿伶俐的。明萃,拿一吊钱来赏她。”

得了赏·那小丫鬟欢喜的转身出去了,慕老太太回过头来看着慕嫣然笑道:“这下,踏实了吧?”

低垂着头笑了笑,慕嫣然一脸的不好意思。

一家人翘首以盼,直至临近晚膳时分,慕容言才兴冲冲的跑回来,同样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可见这几日没好好歇息。

何氏和几个孩子虽心中挂念,却也克制着没有扑上去。

慕容言上前给慕老太太磕了头,方回头看着慕嫣然道:“王爷说宫里还有些事要处理,等完事了就过来接你。他没受伤,让你别担心,安心的等他就是。”

点头应着,慕嫣然扶着慕老太太,带着几个孩子去用了晚膳。

晚上等到掌灯时分,贺启暄也没回来。

倚在床头,不知什么时候便睡过去了,再睁眼,天色微曦,而贺启暄正和衣躺在身侧,呼吸均匀绵长。

见他身上穿着自己前几日缝好的中衣,便知晓他回来已经有一会儿了,沐浴那么大的动静,自己竟然全然没听到,慕嫣然心中有些微微的赧意。

不敢动作太大,慕嫣然轻轻的靠过去,偎在了他的身边。

闻着他身上沐浴过后的淡淡清香,慕嫣然的心里,前几日层叠弥漫出的不安,才终于烟消云散,唇边不自禁的便泛起了一抹舒心的笑容。

感觉到他动了一下,似是要翻身,慕嫣然抬眼去看,便见贺启暄已经醒了。

“再睡一会儿吧,还不到卯初呢,一会儿我唤你起身。”

见他仲开了胳膊,慕嫣然抬起身钻进他的怀抱,一边轻声说道。

翻了个身,贺启暄贪婪的嗅着慕嫣然身上的香气,感慨的说道:“既已回来了,日后,自然是安定无比的日子,有的是时间睡。咱们说会儿话吧,这些日子,忙得连想你和孩子们的时间都没有,如今回想起来,倒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呵呵……”

贺启暄的话,顿时让慕嫣然心生暖意。

絮絮叨叨的说孩子们在家学里怎样的调皮,说着瑜哥儿那日反驳慕昭扬还被慕昭扬得意洋洋的夸赞说他用了心思,说慕老太太喜欢极了薛氏两人联手总是能将牌桌上其余几人的钱袋子都赢空了,说···…说自己是如何的惦念他。

再抬眼,便见贺启暄的眼中满是幸福·慕嫣然凑上去在他唇边轻轻吻了一下,饱含深情的说道:“就像你惦记我和孩子们,我们,也是同样的惦记着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一家人,总是在一处,永远不分离……”

话音落毕,慕嫣然便感觉到·小腹处,被一个灼热的硬物抵住了。

面色绯红,慕嫣然低垂着头窝在他怀里,却是一动都不敢动。

太皇太后和太后薨逝,百日的国丧期还未过。

只觉得羞窘不堪,慕嫣然似是气都不敢出一般,下一瞬,便觉得男人的臂膀有力的箍己,头顶上响起了他闷闷的笑声,“成亲都十余载了还是如从前一般害羞。”

抬起头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慕嫣然转移着话题的问道:“这几日,城外都发生了什么事你讲给我听好吗?”

闻言,贺启暄的面色渐渐地平静下来。

天色渐明,慕嫣然却觉得,自己的亵衣似是已经被汗水浸湿,贺启暄出城的那几日,她在内宅虽担心不已,可日常的生活却与平日一般无二,惬意自得,安然无虞。

而贺启暄那头却是说不出的凶险。

得知焕王甚至抱着必死的心想与贺启暄同归于尽,虽然他就平安的在眼前,慕嫣然仍旧万分紧张的攥住了贺启暄的衣袖,一颗心也像是要从口中跃出一般的无法宁静。

“那焕王呢?”

想起贺启暄亲自带兵出城迎战的初衷,慕嫣然关切的问道。

无奈的摇了摇头,贺启暄犹豫了一下叹道:“他被三百死士掩护着逃离了我们的包围圈……”

虽有些遗憾,可知晓这也是贺启暄没有下定决心诛杀焕王的必然结局,慕嫣然释然的叹道:“其实你出城之前便已经想到这样的结局了,不是吗?他一心想赢而你又不会对他下狠手,所以他逃脱是必然的。”

未点头也未摇头,贺启暄有些怅然的叹了口气,搂紧了慕嫣然,再未多言。

两人静静的躺了一会儿,便到了往日该起身上早朝的时辰,慕嫣然服侍着贺启暄起身,一家人到柏松堂陪着慕老太太和慕昭扬等人用了早膳,各自出门去了。

送走了贺启暄和瑜哥儿,又把珠儿和蕾儿送到了家学,慕嫣然跟慕老太太和柳氏等人打了招呼,便带着肇哥儿回了府。

几日不在王府,各处依旧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模样,慕嫣然吩咐了小厨房多做些滋补的汤食,才回到一心堂,唤来了小平子。

“焕王在城外攻城之时,卓府的人,可有异动?”

慕嫣然关切的问道。

摇了摇头,小平子正色答道:“这几日城门紧闭,卓府也是一派森严,并不见有人进出,如旁的府中一般无二。”

虽心中有些犹疑,慕嫣然却也再未多问,摆了摆手,示意小平子下去了。

第二日开始,都城内又恢复了从前的热闹,一派太平盛世的模样,仿若前几日城外的动乱未曾发生过,可唯有那些胆大出过城的人才知晓,城外一百里处是何等的惨烈,便连地上的黄土,似是都被血水浸透了一般,散发着渗人的浓黑斑点。

几日后的早朝时分,贺启暄下发圣旨,在大梁境内通缉焕王,同时,焕王府的一众妻妾子女,由宾州地方押送进都。

经此一役,焕王的谋逆,已成了大梁万民不齿的逆行,而即将入都的焕王家人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也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

三月二十五日早朝时分,从朝臣们视线中淡出了许久的襄王,出现在了乾安殿。

看着他手中的明黄色锦盒,朝臣们彼此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有了几分了然。

平定了焕王的谋反逆举,摄政王登基,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吧?

景熙帝此举,不可谓不英明啊。

朝臣们心中如是想道,可及至襄王宣读完景熙帝的传位诏书,殿内一众人,俱沉浸在久久的震惊中难以自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之长子贺琼瑜,天资聪颖,克承宗祧,兹立为储君,由钦天监及礼部合议吉日举行登基大典。今新帝年幼,朝中诸事,由摄政王辅佐新帝,全权处置。”

襄王浑厚的声音在殿内回旋,安坐于金銮座上的贺启暄,心内感慨万千。

景熙六年三月二十五,景熙帝传位于摄政王长子贺琼瑜。

四月十二,新帝登基,改年号为泰和史称泰和元年。

新帝登基之日,恰好太皇太后和太后薨逝过后的百日国丧期已结束,都城内张灯结彩,大梁境内也大赦天下,民生不似别处富饶的几个州县,还被减免了三年的赋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乾安殿内,贺启暄和六岁的泰和帝贺琼瑜父子二人并排坐在上首处的金銮座上,殿内文武百官尽数参拜,说不出的隆重肃穆。

“爹爹以后,您就要像昔日皇伯父那般忙碌,处理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朝事,咱们一家人便再也不能似从前一般出城踏青郊游了,对不对?”

朝臣跪拜之机,泰和帝转头看着父亲小声问道。

温和的笑着,贺启暄柔声答道:“爹爹如今是替你打理朝政,至多十年,十年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来处理所以,瑜哥儿以后要更加努力才是,知道了吗?等到大梁再也不会有流民街边再也不会有乞丐,百姓们有暖衣穿有饱饭吃,到时候,瑜哥儿若还是想出城郊游,咱们自然可以去。无论如何,咱们一家人都会永远在一起。”

六岁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么多,可泰和帝的心里却似是一瞬间就明白了。

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泰和帝郑重的说道:“爹爹,我会做个像皇伯父和爹爹一样的人做大梁的明君,我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做顶厉害的人,等我长大了,我会保护爹爹,保护娘,保护姐姐和弟弟妹妹们。”

小小孩童昔日的笑谈,此刻却依旧深深的记在心里,见他说得这么郑重其事,贺启暄满面的欣慰自豪。

那时的他,才三岁,有一次躲在偏殿里看皇伯父上朝,文武百官跪倒在地,端坐在上首处的皇伯父,一脸的肃穆严峻,有功者奖,有过者罚,虽未亲至,可大梁境内,却像没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

那时的他,虽不懂,却朦朦胧胧的知晓,那个位置,只有全天下顶顶厉害的人才可以坐。

后来有一次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个犯错的臣子被皇伯父训斥的面色通红,事后进了御书房,皇伯父却再未追最终,虽是大错,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事后被皇伯父考校,大皇子说是父皇心怀仁厚,不忍过多苛责臣工,而他却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

那一瞬,他看到了皇伯父眼中的赞赏,和欣喜。

那是娘教导过的,更小更小的他,每每胡闹着不吃饭不睡觉的时候,娘都不会厉声呵斥他,却柔声细语的告诉他那样是不对的,小小的他,记在了心里。

及至后来,大皇子薨逝,他在皇伯父的眼中,看到了悲伤,看到了自责,而皇伯父看向自己的目光,却越发严苛。

可他知道,皇伯父是和父亲母亲一般,最疼爱自己的人。

想起了从前发生过的事,泰和帝的心里,有些微微的惶恐,他只知晓,这个位置,只有顶顶厉害的人才可以坐,可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变成那个顶顶厉害的人。

犹疑着,泰和帝侧头去看,便见父亲的眼中,满是鼓励的赞赏。

皇伯父说,自己的父亲是个极厉害的人,所以,自己也要很优秀,才能成为他的骄傲。

挺起了胸膛,回忆着自己偷看皇伯父上朝时的情景,泰和帝回过头来,看着面前乌压压跪拜在地的百官,童音袅袅的沉着喊道:“众卿平身……”

一心堂里,穿好了繁冗至极的王妃服饰,又按着品阶带好头饰,慕嫣然只觉得如背负了行囊一般,说不出的沉重。

轻喘着气,慕嫣然戏谑的说道:“内务府的那些人不知道怎么想的,熬到这个品阶的人,没有七老也有八十了,这一身穿戴下来怕是得抬着去接旨了吧?”

顿时,屋内的丫鬟都尽数掩嘴浅笑。

回头打量了一眼,见慕嫣然浑身再无不妥帖之处,紫月笑道:“主子,这可是瑜少……”

自知失言,紫月倏地住了嘴,改口说道:“这可是皇上的恩典,主子倒还满腹牢骚,可真是没道理。您满天下去打听打听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菩萨显灵就会有的。”

当日抓周宴上让自己惊得目瞪口呆的顽皮小童,有谁会想到,他有成为九五之尊的那一日?

此刻想起,慕嫣然的心里,又何尝不是满心满眼的自豪?

径自出着神,外头响起了小平子兴奋的通传声:“主子,圣旨到了,快到前院接旨吧。”

慕嫣然站起身,带着三个孩子起身朝外走去。

到了前院早有小林子手捧圣旨候着了,慕嫣然正要下跪,小林子抢先一步拜道:“王妃,皇上有旨,请王妃接旨便是,免跪。”

听了小林子的话,慕嫣然迟疑了一下,再未坚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妃乃朕之亲母懿范性成,贞静持躬,温惠端良应正母仪于万国。明珠郡主贺语珠擢加封为明珠长公主,二姐贺语蕾擢加封为温雅公主,弟贺琼肇加封为昭王。擢钦天监则吉日,由礼部恭迎母妃入宫,打理后/宫诸事。钦此。

小林子扬声宣道。

“谢主隆恩。”

慕嫣然应完,从小林子手里接过了圣旨,转而贡在了香案上,由管家吩咐人恭敬的抬着奉去了静心阁。

待到前来宣旨的特使带着宫人回宫复命慕嫣然牵着肇哥儿,身后跟着珠儿和蕾儿一行人回到了一心堂。

蕾儿和肇哥儿各自去更衣了,珠儿凑到慕嫣然耳边悄声说道:“娘我还以为会是爹爹当皇上呢。怎么会变成弟弟啊?弟弟还那么小……”

屋内除了紫月再无旁人,慕嫣然将女儿拢在怀里,轻声说道:“若是将皇位传给你爹爹,将来,你爹爹又要发愁储君的人选。再加上,这几年在宫里,你皇伯父怕是也觉得瑜哥儿聪慧过人,所以,传位于他,他成年前,你父亲代为摄政,等到朝事尽数交到他手里,他在位几十年,这样一来,大梁就更加长治久安。你皇伯父,才是看的长远的人……”

点头应着,珠儿深以为然的说道:“将来,爹爹和娘肯定不止瑜哥儿和肇哥儿两个儿子的,到时候儿子多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传位给谁,还真是个问题呢。皇伯父英明……”

珠儿的话,顿时让慕嫣然想起贺启暄在自己耳边说要生够十个孩子的事,一时间,慕嫣然的脸颊边,又浮起了一抹嫣红。

不自然的轻咳着,慕嫣然转移着话题道:“等娘更了衣再陪你说话,这服饰重的紧,娘可是出了一身汗了。”

自打泰和帝登基,贺启暄和慕嫣然已经很久没在一起用午膳了。

如今每日的情形,都是贺启暄父子二人在宫里用膳,慕嫣然带着三个孩子用膳,抑或是回慕府一大家子人团座几桌。

钦天监算出的吉日是四月二十五,到了那日,摄政王府的一应物件便都要搬入宫中。

一时间,珠儿、蕾儿和肇哥儿翘首以盼着能早点合家团聚,而慕嫣然,则要打点着王府中的一应大小事宜,每个人的手头,似乎都有一大堆事要忙。

新帝登基,首先要处理的,便是文武百官的考核调任,以及同年的恩科。

较正常的会试晚了一个月,泰和元年的会试时间,便定在了五月初五,一时间,各地的学堂书院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继贺启暄和慕嫣然以及三个孩子受封之后,接下来便是慕府众人,从慕昭扬到慕容睿,从慕老太太到叶氏,该有的功勋应有尽有。

慕昭扬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帝师,另加封为一等诚国公。

慕容言本就是正一品的勇成将军,此次被加封为一等勇成伯。

慕容峻原本是从二品的翰林院掌读学士,此次加封为正一品殿阁大学士,二等伯。

而本是正二品户部侍郎的慕容睿,此次被加封为从一品户部尚书,二等伯。

泰和元年,慕府的荣耀,再度到达一个世人不可想象的巅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